儀式感很強,是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經歷那種過程,因為儀式感意味著認可,儀式感就有很大的表現力,每個人當見到一種特別強的儀式感之後,都會有一種不同樣的感覺。

今天皇家軍事學院的校場裡面就是這樣的。

之前的一種很有儀式感的表演,和很有儀式感的發言,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大明在這件事情上的重視程度是非常大的,那些六部的主要官員們心裡卻有另一種想法,不僅僅是因為這些人看起來越來越像軍隊,更重要的是,他們覺得如果自己的學院能夠交出這樣的學生就好了,所以都在彼此想著,如果今天離開了,將怎樣改變自家學院目前表現出來的現狀。

有的部門的學院還沒有開辦起來,但是計劃書一直在做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借鑑經驗,怎樣才能改變這些情況,畢竟那些學子不可能完完全全按照軍隊的情況來訓練,那麼就會有需要其他的方法,他們要怎樣做才能把這件事情做的和軍隊一樣,這就要考察他們的能力了。

每個人心裡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更多的是驕傲,是自豪,大明帝國有能夠培養出這樣的學生,足以證明他們現在的改變非常大,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機會,以後也會有機會,就算是自己不行,子侄輩,也是可以的。

總之,大明朝新的變化不是不一樣的,能夠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能夠讓他們學習,這足以讓他們感到自傲了。

方中愈向身邊的錦衣衛去通知了一聲,他們立馬大旗一揮,下面的學生們和軍隊裡的軍人們都開始變隊了。

按照之前他們的安排,他們將會在這麼一片大的土地上,進行一次閱兵式的表演。

除了他們自己,其實很多人都沒有見過這種方式,所以今天來說還是比較新奇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果然,這邊訊號一出之後,那些人都精神抖擻,畢竟這是要在皇帝面前展現他們的力量。

所以還需要有一番的氣勢。

對於很多人來講,這是他們第一次面對這樣的情況,而那些文武大臣們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情況,所以他們都有些好奇,這些學子們到底要怎樣表現?

當然在建文皇帝朱允炆身邊的人,還是有一些眼光的,他們都知道,如今的這批學生是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下走過這一批軍事訓練的,也就是說有很多人跟他們之前接觸的人不一樣,或者說在這短短的三個月之內,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對方中愈的這種改變持友好態度,他們還是在觀望,雖然如今並沒有反對,但是想要大力的支援還是不太可能的,畢竟武將愈發的強大,對於他們的力量就愈發的有阻撓。

按照方中愈之前的意思,是想培養一大批的儒將,這也是當初說服他們的原因,可儒將哪是那麼容易成為的,人的精力本來就有限,要麼主修文,要麼主修武。

想讓兩種情況同時存在,甚至是在兩方面都做得特別的好,並不是沒有可能,只是更多的人都是普通人,能夠出類拔萃的也就那麼幾個,甚至是,就算是建文皇帝朱允文這一次把全國各地,只要是能參加軍事選拔的人都弄過來了,也不能保證選進來的這些人,就一定能夠文武全才。

所以這次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一種簡單的想法,也就是說,在很大的程度上,它都只是一種象徵,象徵意義的情況比較大,真正實際上能落到多少,誰也沒有把握,連方中愈也沒有把握,畢竟他後世的大學生都是經過九年義務教育,然後在經過高中的學習,最後才進入大學學堂的。

而如今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要麼是單純的學文,要麼單純的從軍隊裡歷練上來,根本就沒有那種從上而下,從一而又的學習過程。

所以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可能在某些方面出類拔萃,甚至是超越了很多人才會被選拔進來,但是真正的要是讓他們達到現如今方中愈的要求,可能還有一些困難。

所以不管怎麼說,現在的場面已經夠大了,畢竟準備了這麼久,而且今天滿朝文武都來了,只要是有品級的,今天沒有安排事情的,都來觀看這一場閱兵式了。

自然大家還是要看一些真東西的。

雖然是臨時搭建的典禮臺,但是,皇家軍事學院想把它作為一個長期的檢閱的地點。

所以這一最開始的時候就和工部商量好了,好好設計,甚至是找工部借來了專業的建築人才進行設計,要把它長久的儲存下來。

當然最新的工藝,還有最新的技術,畢竟水泥這個時候已經可以量產了,他們一系列的操作都在不斷的進行之中。

所以這一座看臺還是看起來挺高大上的,既可以顯示出皇權的威嚴,又可以讓大家覺得陛下在高處注視著他們,不僅僅是對那些臣子,還有那些學生的是一種宣示,那就是帝國是無處不在的。

滿朝的文武大臣對於水泥已經見怪不怪了,畢竟這麼久以來,他們已經接觸到了不少東西,所以覺得沒什麼稀奇的,但是那些外番的使臣就不一樣了,他們之前沒有那麼的瞭解過,所以在看到這一出高臺之後,心裡很是詫異,心中對於大明的技術又有一些嚮往,甚至是之前出臺的那些政策,他們恨不得馬上答應。

以後會怎麼樣他們並不關心,如果說目前按照大明給出的政策,確確實實是對他們有好處的,不僅僅幫助他們培養故鄉裡的學生,還能提供給他們技術,甚至是一些金錢技術,在工人的供應上也是大開方便之門。

“陛下,您請上前看。”

方中愈邀請建文皇帝朱允文向前走了走,一直走在了高臺的前面,憑著欄杆相遠方望去。

其他的大臣看見皇帝朱允文移動之後,立馬也跟著移動,當然還是隔了一些距離的,不可能跟建文皇帝朱允文平起平坐,也不可能站在同一個位置上,所以就連是方中愈也只不過是比大臣們稍微往前走了走,但隔著建文皇帝朱允文還有一步的距離。

這個時候他們肯定是要突出建文皇帝朱允文的位置的,畢竟皇權至上,他們還沒有什麼大的膽子來限制皇權,或者說推翻皇權,連方中愈現目前都沒有這樣的想法,因為他的權力也來源於皇權,如果沒有建文皇帝朱允文的支援,他根本就做不到現在這種地步,而且他手中的錦衣衛這一股最強大的力量,是因為皇權,才在他的掌握之下,如果沒有了建文皇帝朱允文的支援,那麼恐怕這一切都將不復存在。

建文皇帝朱允炆,也是見過大場面,所以也知道方中愈所說的重要時刻即將來臨,所以很是高興的走上前去,在那裡注視著他,也猜到了自己將會看到皇家軍事學院的第一批學生和他手下的大明將士將會以一種非常鬥志昂揚的狀態出現在他的面前。

這件事情其實不難想到,也很正常,作為大明的帝王,這個時候他要是還不明白自己的手下想要做什麼的話,那他就不是一個稱職的帝王,而且自己手中的利器將會呈現什麼樣的狀態?

作為大明帝國的最高執掌者,他必然要知道這些。

只見指令旗一揮動,那邊傳來了一陣整齊的腳步聲。

時不時還有口號傳來。

當然,他們還是需要一些口令的,不可能就這樣悄無聲息的向著檢閱臺走過來。

從不同的角度上來看,那一支軍隊都非常的整齊,也就是說老百姓的眼中看到的,跟建文皇帝朱允文看到的是一樣的,只不過不同角度呈現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隨著指令一陣陣的發過去整個校場上都傳來了密集的腳步聲。

是的,檢閱正式開始了。

現在當然還沒有一些從頭到尾的儀式,但是之前皇家軍事學院內部還是不斷的商量的一些條例,那就是在什麼情況下,大家該怎麼做,在什麼情況下大家才可以結束。

這些都是他們努力在營造的一個氛圍,那就是這些東西不僅會成為第一次出現的東西,以後將會掩蓋在每一屆的學生之中,還有大明所統治的軍隊之中。

這個也非常的正常,因為他們都知道,如果不加強學習的話,他們很可能就會快速的落後,所以只要是好的東西,他們都會學習,不管這種東西對他們的幫助有多大,因為人與人之間啊,如果不加強學習的話,可能會很快落後,所以當這些政策已經被提出來之後,就有很多的人支援這樣做,所以在皇家軍事學院裡也在被推廣。

首先走過來的就是學生兵的方隊。

現如今採取的是8×10的方隊,也就是說,橫排八個,豎排十個。

方中愈不斷的在給建文皇帝眾人解釋,身邊的文武大臣們也在看著自己。

他們在用自己的能理解的範圍來看著下面的軍隊。

是的,整齊的步伐,在他們看來,這些學生現在就像是一個個的軍人。

很多人都有些奇怪,皇家軍事學院是怎麼做到的?畢竟在這之前他們都是和他們一樣的年輕人,甚至是比他們更小。

整齊的步伐。

是的,在這個時刻,他們的口號聲非常的響亮,就好像開展流出的急水,又好像滾滾而來的大潮,更像是草原上奔騰的駿馬。

隔得很遠,建文皇帝朱允炆,都感受到了一種不一樣的力量。

這個時候,方中愈突然拿出了一張紙,交給見皇帝朱允文。

“陛下一會兒,將士們可能會向您,致敬,陛下覺得下面的幾句話怎麼樣?如果可以的話,陛下也可以回應他們。”

將皇帝朱允文拿著紙看了一看,“好了,朕知道了。”

剛剛他還在想如果將士們真的走過來了,他要做些什麼?不過如今看來方中愈,確確實實在之前都想好了,至於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才拿出來,建文帝朱允炆也給了他自己一個理由,那就是,也許在這個時候才能讓他,真正的體會到一個帝國培養出來的學生究竟是什麼樣的?

進了越走越近了。

離檢閱臺越來越近,那些將士們都緊繃著著自己的身形,嚴肅的對待這一切。

而在遠處那些觀看的百姓們心裡都感到一陣陣驚訝,是的,他們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軍隊。

因為這些人走路步伐均勻,剛勁有力,而且動作幾乎都一致,簡直不敢讓人相信,這是一群學生,在這之前,他們可能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但是現在看起來,他們卻比任何一個人更像真正的戰士。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都像是一個人一樣,他的步伐是一樣的很看著是很,只是看著是筆直的軍隊,就像是刀切板一樣。

很多人都覺得這些人真的是難以讓人理解,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只是懂得人都知道,那就是這些人能做到這些,肯定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為皇家軍事學院之前畢竟是封閉的,所以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也根本不知道那些人到底做了些什麼,才能達到如今的這個地步。

“大明戰兵,精忠報國。”

“大明戰兵,戰無不勝,大明戰兵,攻無不克。”

遠遠的就能聽見不同的口號傳來。

雖然每一個方陣的人數並不多,但是這樣的依靠他們的口中宣揚出來,卻讓人有一種震動天地的感覺,因為他們都看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氣勢。

當那些戰士們走到檢閱臺下的時候。

“向右看。”

“同學們好!”

建文皇帝朱允文按照方中愈的意思,這個時候將士們在向他致敬,所以他必須有所回應。

“院長好。”

建文皇帝朱允文的聲音立馬傳揚開來,下面的將士們也不斷的在回應。

“將士們辛苦了。”

“為帝國服務。”

皇帝朱允文的心裡雖然有些奇怪,不過至少他之前有過準備,所以這個時候還是感覺挺好的,但這些話語聽到其他文武大臣和那些百姓們的耳中卻有了其他不一樣的感覺。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