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都不一樣所處的位置不一樣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對同一件事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這一點很是重要,其實方中愈心裡很清楚。

對於他的這些想法,其他人跟不上才是正確的,如果真的有人跟上的話,那他倒是有些驚奇了,甚至會有些害怕,難道還有其他的人跟他一樣是從後世來的嗎?

所以現在如今這種方式是最恰當的,他來丟擲論點讓別人來討論,甚至是反對,然後由他自己來總結一些。

這種方式就像是論戰,大家都說自己考慮的,然後再得出一致的結論,求同存異是幫助一現在要做的,他必須團結大多數的人現在他所說的每一項政策都不可能是單一部門,所有完成的必須要靠幾乎所有的部門幫忙。

在他的構想之中是沒有閒雜部門的,所有的部門都將會用上。

“大明畢竟是一個農耕國家,種地的百姓依然有很多,我並不相信咱們很快或者是短時間內能夠改變這種現狀,但我希望能夠做出改變。這也是為什麼我提議要鼓勵生育了,當更多的百姓更多的孩子成長起來,大明才會有充足的願意種田的人。第二,如果咱們把農耕技術更加的拓展一些百姓們的農具,更加先進一些那麼將會有更多的人從這些繁忙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然後就可以做其他的事情。這樣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讀書識字,比如教書育人。更比如說參加軍隊保衛家國。當然也可以做商人。京師現在的變化,想必諸位大臣也就看到了。諸位大人府上用的那些東西,自然不是京師,自己生產的,而是從其他地方源源不斷的運送過來,這就需要轉運的商人。大道理想必不用我講大家心裡都清楚,大唐王朝為什麼那麼昌盛就是因為他們有源源不斷的商人,不管是往西方去還是從西方過來,這些都是有痕跡,證明的。所以當大多數的人能夠吃飽肚子之後,那麼大家就會考慮其他的事情。所以我希望這一點能夠說服大家。”

對於方中愈來說,他非常的艱辛,只有當農業技術提高之後才會有更多的人從繁忙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然後去做其他的事情,當然並不是讓他們閒著,那樣並不好。

當那些人去做其他事情,那麼選擇就多了,能讀書的去讀書不能讀書的去做工,連工都不願意做的那自然是做商人,甚至是還有其他的門道,以後他相信會有更多的職業出現在大明。

大明國境內還有很多的地方需要開發。

方中愈的話語完了之後。

在座的諸位大臣們都在思索。

這些道理確實很簡單。

但做起來真的那麼容易嗎?

“老夫承認你所說的有道理,但是既然如你所說,農業技術需要發展農耕的工具也需要研製更好的。這需要多長時間呢,這又能做到什麼地步呢?你所說的一朝一夕都難以改變,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如果朝廷沒有足夠的錢糧百姓們真的生很多孩子,難道就養的起嗎?”

這個問題很是嚴肅,不愧是在朝堂上多年的人一下子就點中了事情的關鍵。

前一段時間的時候肯定不能依靠百姓們,自己過活讓他們生了孩子之後,朝廷就要將養。

在後市之後人口一下子大爆發的確給官府帶來了很多的麻煩。

所以他提出這個問題之後方中愈也思考了一會兒,說道。

“大人考慮的確實很周到,這的確是一個問題,所以就需要朝廷專門播放資金養活他們,我把它稱之為保障金或者是獎勵金。只要有婦女願意生育或者說生意更多的孩子,當他們沒有辦法供養的時候超警可以出一筆錢來救濟他們。。”

這話一出來,其他人都聽得懵了,這得花多少錢吶?

要是天下的老百姓們都使勁生孩子,朝廷得出多少錢養活他們。

小方大人,怎麼有點胡鬧?

這是其他人聽到這句話中頭腦閃現的第一個想法。

越是不可能的事情就越是可能發生。

他們就是這樣想的,畢竟政策要從他們這裡出來,如果真的出了什麼問題的話,只有他們來負責任,但是那個責任能夠承擔得起嗎?

老百姓的事情都不是小事,他們之下的百姓要是出了點什麼問題,不僅僅影響他們的前途,也會給自己留下罵名。

做官的都愛惜自己的羽毛,這一點是肯定的。

況且他們一般都是鄉里或者是宗族裡的名貴人物。

是鄉親們和家族裡子弟敬仰的物件,如果真的因為他們而惹出了什麼亂子。

恐怕等待他們的不僅僅是嘲笑,還有唾棄。

整個家族裡的人都不會待見他,還會鄙視他。

這樣的話對他來說更是殘忍。

“不過你有沒有想過如果這樣政策真的執行起來的話?朝廷得分擔多大的壓力,要準備多少錢才可以將這件事情完全的事情下去。就算真的這樣深有多少人可以去交談。”

唉,其實這樣的問題大家都可以想得到問題都很簡單。

或者說這些簡單的道理,他們一想就能想清楚,不過方中愈暈居然能夠提起來他們也知道肯定還有下文。

簡單的解決這樣的問題,不是用語音在這個時候討論的這麼大的排場,這麼多人在這裡。

如果就聽方中愈說幾句廢話的話,那根本就沒有必要組織這麼大一場辯論會。

建文皇帝朱允文直都沒有說話,而是靜靜的聽著他們說。

這一點非常的重要,他現在作為一個旁聽者,一直在注意美味大成在遇到這件事情後的表情。

“正是因為有困難,所以才希望把它作為一個長期的國策來執行朝廷,現在只需要挑選試點一步一步來實行一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十年。只要每一屆的官員都在這上面花功夫自然會做起來的。”

方中愈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件事情本來就不可能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所以他要把話先說清楚,要讓大家打一個長期的準備。

“也就是說我今天所說的事情都不是一個短期內能完成的事情,就看諸位大神有沒有這個耐心來做這件事情?況且正因為我知道他不完善,所以才需要注意大人齊心協力,想出主意來改善。”

方中愈只是一個出主意的人,把這件事情怎麼做?如何做要多少人來做其他人,該要考慮的。

如果這件事情不能成功,至少他給了一個方向,以後的官員們在施政的時候也會往這方面去考慮,不會比其他的很雜亂,或者是什麼情況?

有的人聽了點了點頭,確實是這樣。

如果真的是心繫百姓的話,自然會願意把這些事情做下去的。

“所以要該怎樣會幾百姓哪些百姓可以享受這樣的待遇,自然是需要一個喬城來的,大家如果都按照規章制度來辦事,自然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也不會過多的分擔。舉個簡單例子,我們可以讓生育兩個三個甚至是四個的孩子的家庭,享受咱們這種保障金的待遇。當然也可以對他們進行家庭財力的評估。本來就養得起的,自然就不需要。不過咱們最後的目的是為了增加人口,也就是說要讓更多的人願意去那麼這個評估的力度就需要多加考慮了。”

“這件事情需要戶部,去做嗎?”

這也是注意大成關心的問題,雖然戶部尚書首先問出來,但是他們知道這不一定就是互補的事。

“諸位,我所提供的東西都是因為這將會是大明朝廷,甚至是中原大地,華夏大地2000多年的前所未有的大變革。這裡面相有很多東西,你們都從沒有聽說過,或者說接觸過,但是從來沒有仔細想過的東西。這就是我的底氣所在。所以說,這並不是一個部門的事,而是整個朝廷甚至是整個天下百姓的事情。因為幾乎每一件事情都關係到各位大人,各位大人的家庭,各位大人,最後背後的族人,還有那些組成了整個大明朝廷的百姓。所以現在分的那麼清楚,沒有必要。”

眾人的心裡是一陣驚訝,甚至有些車受到的衝擊,方中愈張嘴就是2000年前所未有的大格局。

這是中華大地上的大變革,讓他們有一些應接不暇。

腦子裡一直都沒有轉過彎來。

至於方中愈後來說了些什麼,他們可能都已經完全沒有聽進去了,腦袋裡只有那句話,這是2000年為所有的大變局。這話說出來,其實挺尷尬的,但是事實上中愈真的說出來了,就在這朝堂之上就在這眾位大臣之前。

建文皇帝朱允文倒是沒有那麼多驚訝,似乎還覺得有些理所當然,也許是之前聽了太多次這樣的話吧,自己在內心中也把這句話說了無數遍,所以這個時候才能表現的這麼淡然。

看著其他人的表現,他忽然有一些欣慰似的,甚至有一些小小的得意,看來有很多東西你們不知道吧,你們也不能瞭解吧?

他在心裡默默然是的,還是很高興的。

“我所說的只是這大計劃中的一部,還需要很長時間要坐,但是只要大家通力合作,還是能夠做成功的。”

他都已經這樣說了,那些人欲言又止,但最後都只能選擇了接受。

不接受能怎麼辦?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啦!

頂著幹肯定是沒有必要的,況且朱允炆還在旁邊看著。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選擇接受。

“那這一條呢,在全國各地新辦學校,接受六歲以上的孩童入學學習。”

禮部尚書站了,起來。

本來這件事情跟他沒關係。關係最大的反而是國子監,但是國子監的人。也就是陳老大人和他帶來的官員,這個時候並沒有發言。這表明他們在之前已經知道這條訊息了,就算是朝廷真的在全國各地新建學校,最後統一的管轄權,還是在國子監,所以他們並不擔心。其他的部門也許會分去一部分權利,但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在他們所以這個時候沒有必要說太多的話,靜靜的聽著便好。其實大明各地還是有縣學和府學的,只不過那樣的學堂還是不能完全覆蓋到所有的孩童,都是一些家族裡有詮釋或者說有能力的學生的才能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現在方中愈一所提的建議,是要建立那種能讓所有的適齡兒童都入學的學堂。

“孩子是整個朝廷的,未來。家國天下。一個家庭裡必然會有一到兩個孩子,如果以後的政策實施起來之後可能還會更多。他們以後可能成長起來就是朝廷的中梁砥柱。但是如果沒有給他們一個成長的環境,沒有人教他們學習,他們會成為未來的大明忠臣嗎?既然是家國天下,如果一個家庭都不穩定,又怎麼會讓長期朝廷保持長治久安呢?”

方中愈張嘴就是家國天下,閉嘴就是國家的未來。

這樣其他人都沒有辦法說。

畢竟他們不能反對這反對的話,無疑是將那些貧苦的百姓們都推向了方中愈那邊,這個時候他們還是要爭取一些支援的。

雖然他們家裡並不缺乏族學。

大家族都是有培養自己子弟的學校的,那就是家庭的宗族之學。

他們會有老師教導他們。這樣的話,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是以家族為重的學生,畢竟是家裡出錢供養的,那以後,他長大了有出息了自然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家族家族給他們的他們要加倍還回去,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朝廷的,很多官員們關係複雜,就是因為在,後面出了很大的力量,有的時候,他們代表的不僅僅是他個人,還有背後的宗族,給予他們的,他們都要回去,預算,他現在也在浙江老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方中愈一雖然說了這麼多,其他人也都在思考逗你歸道理,可真正實施起來確實太困難了,這一點不僅僅是方中愈,連建文皇帝,朱允文都覺得有些困難,更何況是其他的大臣呢。

但是不管有多困難,事情還要做,不是嗎?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