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說變就變,大明的天氣,讓人感覺到不舒服,昏昏沉沉,眼前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層幕布,叫人看得不真切。

一大早方中愈便優哉遊哉的出門了,今天他做了件大事,至少他認為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得去看看效果。

寬闊的大街上,小商販的吆喝聲,顧客與賣家的討價還價聲,連成一片;酒樓裡,小二端著酒菜飛快地穿梭著,生怕漏掉一個客人,包廂還時不時傳來猜拳聲,談笑聲,杯盞碰撞聲……,雖然天公今天不怎麼給面子,但依舊擋不住人們的好心情,嗯,至少是京師裡人們的好心情。

書房裡,這是典型的明初書房,書架,筆墨紙硯,休息床榻,啥都有。因為想的太多,方孝孺昨夜就在書房裡歇息了。

大大的架子床,柔軟的棉被,方孝孺卻出乎意料的晚起了,頭一回因為私事告假了。

昨夜,他被自己的兒子,十六歲的長子,中愈的一番話刺激了,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一夜沒睡。

十六歲的兒子,見解如此不凡,提出的問題也都擲地有聲,讓自己有些無所適從,絲毫不像是一個十六歲的孩子。

方孝孺,雖然自己也曾提出神會於心,不得剽竊,要寫自己的文章,得出自己認可的道理,卻遠遠沒有達到“實踐出真知”的高度,也並未將之認為至理而自我實行,強大自我。

兒子提出的那些問題,自己也有想過,卻屢屢推翻自己的想法,發現自己實難給出明確的答案,有些答案難以自圓其說,遂翻來覆去,一夜未眠。

倘若南軍真的不敵北軍,戰敗,方孝孺心裡吶喊,諸位大臣必將是以身殉國的,隨後便又搖了搖頭,痴人說夢,人心隔肚皮,怎知在朝諸公可甘心為國殉身呢?

燕逆實為草莽之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就算他們願意,殉國諸公,安能護佑身後之人,唉,可悲可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虧我自詡天下儒生之領袖,江南士子之魁首,卻不如小兒看得透徹,光這一點,便不如我兒啊!

關於燕逆是真命天子的謠言已經發酵三天了,京師裡的熱度卻沒有減下來,街頭巷尾還是能聽見人們的議論。

“怎麼回事?這些訊息是我們的人傳出去的嗎?”

“不,至少不全是,很大一部分跟我們無關,我們只摻雜了少部分,我們的人除了執行任務的,其他都在按命令潛伏,並未大肆宣揚此事。”

“查,一定要查,看什麼人在攪動京師的這灘渾水,暗地裡在幫我們。”

“是,這就安排下去。”

是在幫他們嗎?或許是吧!

今天的京師,特別熱鬧,人們討論的不僅僅是關於燕王的謠言,還有一份被稱作大明遜志報的手抄。

這份報紙,在一大早的時候,被一群孩子,在大街小巷,以二十文錢一份賣出,短短一個時辰,便已經傳遍了整個應天府。

引起老百姓討論的不僅是小報上關於流言的分析,還有一個故事,大唐西遊傳。

一張大大的招牌旗子掛在酒樓邊,上面寫著一個大大的“酒”字,酒樓外人聲嘈雜,小攤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酒樓內喧鬧非凡。

樓宇內有琴奏聲甚是美妙,吸引眾多的人欣賞著,來往的過客很多,上下有樓層,底下一層是普通老百姓吃飯之處,上層為高檔貴客食住之處,小二忙的焦頭爛額數銅錢數的手發抖。

當然不是所有的老百姓都識字的,還是有落魄的書生,再向賓客講解遜志報,也讓大家聽個熱鬧不是。

“咱們看啊,這故事的第一回啊,題目叫做‘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且看這開篇,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大唐西遊傳》。

這意思是就是啊,天地還沒有分開的時候呢,世上一片混亂,渺渺茫茫沒有人能看清。自從盤古開天闢地,從此清濁相離,天地分開。天下萬物仰仗無上仁德的天覆地載之恩,創生萬物成就了極大的功德。如果想要知道這種功德是如何造就的,那就請看《大唐西遊傳》。

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

咱不說這些描寫,只說這開頭詩,便不是常人能寫的出來的,至少小生我沒有這種功力,而且,大家看到沒有,這些句子,我看了都很好斷句,也能看懂意思,這是因為啊,作者用了很多和我們書籍上不一樣的符號,我把它稱之為標號,不得不說這個作者想法獨特啊。

……

大家仔細聽我接著說,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

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衝鬥府。

驚動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座金闕雲宮靈霄寶殿,聚集仙卿,見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二將果奉旨出門外,看的真,聽的明。

須臾回報道:“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裡拜四方,眼運金光,射衝鬥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

這書生,將故事按原文講了一遍大家,之間也用翻譯的白話解釋給大家聽,大家聽的是雲裡霧裡,好像自己也置身於這茫茫天地之間。

這書生也說的是口乾舌燥,大家可聽的過癮,不過癮,我在講一遍。

“不過癮,再來一場啊!”酒樓裡的食客們,一直起鬨,這書生便給大家又講了一遍,聽得大家是如痴如醉,好不入迷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