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輝煌的奉天大殿裡,滿朝的大臣們都還在討論,雖然並沒有什麼具體的事情,無非是對之前政策的彙報與補充,現在他們收到了不少反饋,應該可以擴大政策施行的範圍。

但是在軍事上需要他們出主意的他們也沒什麼話說,至少想不出什麼很好很好的主意,出的主意基本上可以歸類為紙上談兵,空口說白話。

坐在龍椅上的建文帝,心思已經飛走了,是的,他的注意力並不在殿上的大臣上面,眾人的討論他也沒有聽的太過仔細,雖然他本意是要聽一下他們的意見的。

他想到了中愈,這個年輕人,內心裡是期待這個年輕人給自己驚喜的,是的,每一次,遇到不同的事情,他都會給自己帶來不同的期待,讓自己有不一樣的感覺。

比如前些天送進宮的那些豬毛牙刷,沾上進貢的細鹽後,按照他教給的用法使用,牙也不疼了,嘴裡的味道也小了很多,最為關鍵的是方便多了,沒有以前那樣繁瑣,宮裡的其他娘娘也都得了一把,只是樣子還有些醜陋,大家也都在用著,稱讚用起來效果好。

建文帝想到,特別是母后,如今年齡大了,對自己的牙口就希望保護得好好的,一直沒有好的方法,中愈送進宮的牙刷,這是給了很好的禮物啊,母后是很開心的,誇他是心靈手巧,還賞了不少宮裡的寶貝。

終於,大家的討論結束,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建文帝扭頭示意蘇公公,蘇公公會意後宣佈了退朝,眾人行禮告退離去,他們知道自己的不佔理,所以並沒有對陛下今天興致不高的事情多做計較。

這段時間,京師裡的變化,民間的聲音,北方戰事的失利,讓建文帝的內心有些想法,卻無人訴說。

平常的時候,他都會找三位老師和幾位尚書大人談話,講講自己的困惑,來獲得他們的講解,但是今天他沒有,一個人走在前方,陪侍的宦官和宮女跟在後方。

他們都感覺到皇爺似乎有心事,所以大氣都不敢出,靜靜地跟在後面,生怕惹到皇爺。

“方卿,今天入宮了嗎?”建文帝在前方突然提到,聲音不大不小,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語氣。

“回稟皇爺,方大人今天入宮了,這個時候應該在宮裡各處巡守,陛下要見他嗎?”蘇公公趕忙上前來回答,幸虧剛剛讓小太監去看了看,不然剛剛可就尷尬了。

不過心裡可就有些開心,終於猜對了一次,伴君如伴虎,少犯錯,能討皇爺開心才是最重要的,對於上回的不愉快,他早就忘到九霄雲外了。

建文帝扭過來看了看他,眼睛裡似乎多了些東西,說道:“派人去請他過來吧,就說朕在東廂房裡等他。”

“是。”隨即走到一邊安排了一個小太監過去找了,畢竟宮裡這麼大,找到人還是需要一點時間的。

一行人慢慢的走回了東廂房,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中愈在接到口諭後也無二話,帶著人快速的趕了過來。

“臣,方中愈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中愈恭恭敬敬的行禮。

“平身,賜坐。”立馬有小太監抬過來一把板凳,上面鋪上了錦墊,看著就挺柔軟。

“謝陛下。”中愈站起來,踏踏實實的坐在了椅子上。

中愈看見龍椅上的建文皇帝面色不善,眉頭緊鎖,似乎有些心事。

“中愈,如今北方戰事失利,梅姑父駐守淮上,本想徵集義勇北上,卻連一個領兵的人,都找不出,難道大明這麼大,都找不出一個會打仗,能打仗的人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頗有些問政的態勢,中愈能怎麼說,畢竟他也沒見過真正的戰場,他對古時的戰場記憶都來源於電視屏幕,冷兵器間的廝殺都是電影螢幕上的假戲,自己也沒辦法回答,況且,在過去的幾年中功臣名將幾乎被殺了個乾淨,沒有新生代的將軍人物也是一個必然。

中愈說道:“陛下,這段時間我在錦衣衛的校場那邊看新招募的校尉訓練,發現咱們大明現在的軍士的武藝都還不錯,上陣殺敵賣力氣可以,但是想要作為一名將領卻是遠遠不及的,想必如今襲職的武官也是這麼個情況吧。”

朱允炆想了想,回答道:“確實如此,各地衛所襲職的武官基本上都沒有上過戰場,單純考驗武藝力氣,他們應該不錯,只是光考驗武藝卻也沒多大作用。”

中愈對此深以為然,道:“百戶,校尉的武藝精熟即可,但是千戶及指揮僉事及以上的軍官指揮士兵的人數眾多,應該考他們佈陣兵略,畢竟,一個人武力再高,遇見千軍萬馬,也只有喪命的份。”

“哦,聽你的意思,似乎有些想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了。”建文帝還是很瞭解中愈的,雖然沒有他那天馬行空的想法,但是對他的行事風格還是瞭解的。

中愈點點頭說道:“臣的確有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說與陛下聽,希望陛下認真思量,臣並沒有其他意思,僅僅是對這件事情的思考。昨天國子監祭酒陳老先生派人送過來一張邀請函,讓我過去給國子監的學生們講講課,臣就在那一刻突然想到,既然學生可以在學校培養,參加科舉為官,為何大明的武將就不可以?”

建文帝沒想到他提出的是這個,說道:“你想讓武將入學?你想過沒有,若天下的武將都是一人的徒弟,那後果可……”建文帝話沒有說完,但其中飽含的意思,中愈都明白,文臣中的恩師,學生,太過容易形成派系,這是歷朝歷代都存在的,武將要是也這樣,那怎麼行。

“陛下忘了,洪武元年,太祖高皇帝下令設文、武科取士。臣還記得那份旨意上寫著:茲欲上稽古制,設文武二科以廣求天下之賢。應文舉者,察其言行以觀其德;考之經術以觀其業;試之書算、騎射以觀其能;策之經史時務以觀其政事。應武舉者,先之以謀略,次之以武藝,俱求實效,不尚虛文。然此二者必三年有成,有司預為勸諭民間秀士及智勇之人,以時勉學,俟開舉之歲,充貢京師,其科目等第各有出身。”

中愈拿出之前太祖皇帝的例子,就是為了勸朱允炆想開一點,皇爺爺也做過,你這樣做,並沒有違背祖制。

朱允炆想了想,“確有此事,可是在洪武二十年的時候,這些都被撤銷不辦了,諸多大臣請旨復辦,也未能成功,可見皇爺爺在這件事情上的強硬態度。”意思就是,此事搬辦起來有困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