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華連忙道:“陛下,臣也是覺得此物非常好用,與徐相公試完後準備彙報給陛下的,沒想到陛下今日到了這裡。”

“既然如此,火器局就開始生產吧,先生產五千支,七月能不能完成?”

徐光啟沒想到皇帝這麼快就透過了,他還準備跟皇帝詳細講解這火槍的好處和原理。

而且七月就要五千支,這難度有點大啊!

當然要七月完成,七月底崇禎就打算去大同幹票大的了!

徐光啟硬著頭皮道:“能!”

“好,五千支,朕等著!”

崇禎又道:“湯若望,你立了大功,朕要賞你白銀千兩。”

別小看這一千兩,相當於後世的65萬元。

“多謝陛下。”湯若望用憋足的華語說道,他心頭大喜,沒想到明朝皇帝這麼大方,帶了這麼一把火槍過來了就得到了一千兩的賞銀。

一見皇帝居然採納了這種火槍,而且開口就要造五千把,張之極心中頓時有些發酸。

他感覺自己好像被冷落了一樣。

“對了,朕是準備在京師開講武堂,專門請那些上陣打仗的將軍們來給後面的年輕軍官分享他們在戰場上的經驗,你們意下如何?”

皇帝這麼一說,大家就都各自有各自的想法起來了。

例如張之極,肯定是不願意的。

為什麼?

帶兵打仗的軍官,戰場上的經驗,大多是實戰出來的,怎麼可能輕易授予人呢?

但也有贊同的,例如像孫傳庭,雖然很有打仗的天賦,但畢竟實戰經驗少啊,太缺有人教他了。

中國古代的知識,主要是以儒家為正統。

自從獨尊儒術後,儒家就是主導了。

其他的,那都叫雜家。

大多數是屬於技術類的,例如砌磚、算卦、星象、木匠、繡花、陶瓷等等。

這些在當時的統治者看來,都是技術活,不具備普適性,對自己統治也沒啥用,於是從來不在民間推廣。

和儒家的讀書人不同,手藝人的手藝那都是吃飯的本事,帶兵打仗的將軍也一樣,打仗也是技術活啊。

是不能隨便傳給別人的,萬一徒弟超越了,自己豈不是要丟飯碗?

所以皇帝突然提出這麼個說法,大家都覺得很奇怪。

李邦華道:“陛下,故宋曾經設立武學,當時因無人報名,只存在於三個月,就取消了。”

李邦華說的是宋朝宋仁宗時候,朝廷設立的武學,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學校了,不過只存在了三個月。

宋代重文輕武,沒人願意報名。

他說的是事實,古代軍人地位很低,尤其是五代十國以後,從宋代開始,到明朝,武人地位都很低。

要不是窮得沒飯吃,誰願意當兵打仗呢?

即便朝廷學宋朝開了武學,到時候也會出現沒有人報名的尷尬境地,一樣會被取消。

崇禎道:“能進入講武堂的,自然是從進士中擇優而取,如果當初高第是從講武堂出來,精通兵法,雖然沒有上過戰場,卻也不至於到了遼東把關外的軍力盡數撤回。”

眾人沉默下來,都開始思考皇帝提出這個想法的真實意義了。

和宋朝一樣,大明是以文御武,督師、總督、巡撫都是文官,例如袁崇煥就是進士出身。

當初的遼東總督高第,就是個對打仗一無所知的文官,所以去了遼東一頭霧水,聽人說關外局勢非常嚴重,就開始騷操作作死。

崇禎繼續道:“以後凡是巡撫、總督、監察廳的官員,都必須是從講武堂畢業的,還有總兵、參將這些軍官。”

“打仗不是鬧著玩,關乎國家存亡,軍人要有專業的學習,再結合實戰。”

李邦華連忙道:“陛下英明!”

其他人這一聽下來,覺得皇帝這種搞法也是非常可行的,齊聲道:“陛下英明!”

大家沒想到這個才十八歲的少年天子,居然還有如此成熟、深刻的想法,頓時對皇帝的看法都變了一些,更加尊敬了。

“還有你徐光啟的工部,朕覺得,將理論研究的那一部分剝離出來,朕打算成立一個格物院,由你徐老頭來擔任格物院大學士。”

這其實就是後世的科學院,純理論的科學研究院。

而工部更多的是國家的執行部門,偏執行的,例如批次製造火炮和火槍,批次製造鎧甲和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將純理論的剝離出來有什麼好處呢?

可以讓一群人全身心的投入,更加專業的去做理論研究。

徐光啟道:“一切聽天子安排。”

其他人都覺得天子這想法非常新奇,而湯若望覺得,這不就是歐洲的皇家學院嗎?

也可以說就是皇家學院的一種。

崇禎心情大好,道:“李愛卿,這講武堂就交給你去辦,今年給朕辦出個名堂來。”

“遵旨!”

安排完這些,崇禎又道:“張愛卿!”

張之極道:“臣在!”

“你看看,這御林衛如何?”

張之極道:“陛下,臣直言?”

“但說無妨!”

“不堪一擊!”

他此話一出,一邊的孫傳庭已經是面色鐵青。

大家都是皇帝身邊的人,而且大家夥兒剛剛一起跑了一趟陝西,小公爺你這話就過分了啊!

什麼叫不堪一擊!

孫傳庭只覺得張之極這是指著他的鼻子在罵。

崇禎面色如常,語氣如常道:“如何不堪一擊?”

“陛下,臣願意與孫總兵比劃比劃!”

孫傳庭也怒氣道:“陛下,請讓臣與小公爺比劃比劃!”

崇禎心中開始偷著樂了,他要的就是這種局面。

雙方互掐,誰都不服誰,雙方鬥狠,才能越鬥越狠!

李邦華連忙在一邊道:“不可,兩位都是軍官,怎可如此兒戲!”

“陛下,臣願意一戰!”

徐光啟他們都面面相覷。

皇帝道:“準!”

李邦華連忙道:“陛下,咱們自己的同袍不能動手啊,這是違反了軍規!”

“無妨,同袍切磋切磋還是沒有問題的。”

崇禎就巴不得這兩個人打起來,只有他們打起來了,比了輸贏,雙方才更有動力發展壯大。

這是御下之道的一種。

孫傳庭又道:“陛下,臣與小公爺都是帶兵的,所謂帶兵的比的不是個人武力,而是比團體作戰,但團體比試小公爺待的人又不夠,不如臣與小公爺各自選出士兵來切磋,點到為止。”

“準!”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