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真正富裕的在南方。

從唐朝滅亡後,關中一帶的水系受到汙染,河道堵塞,漕運體系被破壞,中國的經濟就開始轉移。

黃河經濟帶逐漸沒落,長江經濟帶崛起。

到了南宋,南方在經濟生產上幾乎全面碾壓北方。

那麼南方具體富裕在哪些方面呢?

一、農業!

南方有很多水稻,明朝時期北方的小麥每畝每年產量是3石(360斤),南方的水稻每畝每年可以達到5石(600斤),而且氣候溼潤,一年兩熟。

二、商業!

南方有諸多河流,漕運發達,這是商業的基礎。

並且到了明末,南方已經出現了普遍鼓勵商業的現象。

要知道,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民以食為天,農業的根本,商人社會地位是最低的。

他們的諸多行為與儒家中的各種理念是相互違背的。

但是到了明末的南方,民間已經有很多人在討論商業,商人的地位也大大提高了。

以前的商人家庭是不允許參加科舉的,但是明末,商人家庭已經可以參加科舉。

例如徐光啟的祖父,就是在松江府(上海)做生意發財的,趕上了隆慶開關的紅利。

朝堂上不少官員其實都是商人家庭出身。

而明末的商稅也是非常混亂的,如果一定要清理出來查,那簡直沒眼睛看。

為什麼崇禎一直沒有動商稅?

商業的普及說到底還只是在南方,以東南為主,波及的範圍不是很廣,而農政的不合理,已經威脅到全國底層老百姓,已經到了不得不動刀子的地步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凡是得一步步來。

既然明朝真正富裕的是南方,那麼南方要收稅,肯定是比北方還要多得多的。

夏季主要收北方的稅,秋季到冬季之交,主要收南方的稅。

也就是說,這一次的稅的數目,是非常有看頭的。

不過現在才九月底,大明朝收稅可不是21世紀中國收稅那麼簡單,收稅是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

交代好畢自嚴該怎麼做之後,崇禎也暫時沒有把心思放在這件事上了。

因為眼下還有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擺在面前要做,

什麼事?

一、吏部的整治。

二、遼東戰略佈局的完成。

三、全國軍政規劃。

為什麼要整治吏部?

河南一事,就是吏部不作為,吏部與地方知府勾結。

吏部是人事部門,如果要粗暴定義管理,其實就是抓兩樣:一是人,二是錢。

人事權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權力,本身明朝的人事權是在皇帝手中,四品以上的官員都是需要經過內閣的。

既然經過內閣,必然是需要司禮監來審批的,當然是皇帝點頭。

即便四品以下的,皇帝認為不合格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可問題就在於吏部的腐敗不作為,這是天啟朝的遺留問題。

來年農政鋪開,必然是要大力用人的,吏部如果不整頓,人才的任命會出大問題,這就是根源問題。

至於遼東戰略佈局問題,其實框架已經搭出來了。

只剩下遼東軍的軍政磨合、毛文龍的功成身退以及朝鮮北邊的聯軍堡壘修建這三個小點。

而全國軍政規劃,其實是關乎到以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全域性的。

具體牽涉到了目前的問題就是驛站系統的問題,也就是最近都察院吵翻天的陳子愷的事情。

陳子愷的事情只是全國驛站問題的一個縮影,而全國驛站只是軍政規劃的其中一環。

崇禎打算先把戰略規劃商定下來,然後從陳子愷這件事開始作為切入點,來一步步整治。

這些理清楚後,最主要的一些大事情都清晰出來,皇帝不就是抓大放小麼?

當天崇禎就派人去催楊所修,趕緊把楊之行等人的罪名給定了,這件事已經拖了兩個月了。

楊所修也鬱悶,最近刑部案子一大堆,許多人都在核實那幾個漢奸的家屬,這事才拖到現在。

你要說他是個無恥小人,沒錯,他就是個無恥小人,但你要說他怠工偷懶,那就是冤枉他了。

為了往上爬,楊所修同志可是個標準的工作狂。

就吏部這事,他差點跑去刑部和大理寺打地鋪了。

你別說,楊所修還很聰明,這事拖到這個時間是有原因的。

什麼原因?

他故意上演了一場自己使勁推也推不動刑部和大理寺的好戲。

為什麼要這樣呢?

一個聰明的下屬對上管理也是要講究方法的,他這是在故意做給皇帝看。

陛下,您看,臣真的很用力了,可就是插不進刑部,哦不,推不動刑部和大理寺,臣也沒辦法啊!

要不陛下給臣升個職?只要臣的職位升上來了,刑部和大理寺這幫渣渣,臣分分鐘給陛下您安排好!

於是楊所修使勁推啊推啊,就是推不進去,刑部和大理寺也不是不辦,就是往後拖。

既然都拖了那麼久了,也該上報了。

楊所修立刻跑去皇帝那裡把自己這兩個月蹲在刑部和大理寺門口打地鋪的經歷說了一遍,一副可憐汪汪的樣子。

崇禎聽完之後,就讓司禮監的方正化走了一趟,這事很快就辦下來了。

至於楊所修升職這件事,再等等。

總不能你一給朕表演,朕就給你升職吧?

要不然大家都來朕面前表演了,朕以後怎麼玩?

楊之行等人被拖到外面一刀解決完之後,朝堂上下瞬間陷入一種敏感狀態。

吏部是人事中心,牽扯眾多。

現在明顯牽扯到吏部整頓,這就關乎到許多人接下來的利益了。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吏部裡的關係是錯綜複雜的。

簡單點說,楊之行他個東林黨!

殺人簡單,可是要真正整頓吏部,還得靠王永光來。

王永光是個什麼狀態呢?

王永光很鬱悶,非常鬱悶!

他為什麼鬱悶?

因為皇帝經常越過他,把人殺了,現場任命官職。

這一點,他這個做吏部尚書的非常受傷。

但他很聰明,知道皇帝必須那麼做,所以他也不鬧情緒,也不提這些事,這兩年,基本上都跟在皇帝後面幫皇帝收拾臨時任命的攤子。

例如皇帝在陝西砍人,然後任命官員,他就立刻給新官員備錄。

例如皇帝在河南砍人,然後任命官員,他又立刻給新官員備錄。

還有去年的幾個大案,牽扯進來的各種官員。

皇帝就只管砍得嗨,最後填補上去的官員,那還得他這個吏部尚書來。

這選人,也不能亂選,要是選得出了問題,他是要承擔責任的。

所以啊,做穿越者崇禎的吏部尚書,本身是一件極具挑戰裡的工作。

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在這方面,王永光做的非常出色。

所以他做這個吏部尚書絕對是夠格的,他和東林黨的矛盾也很激烈。

如果不是有王永光在,崇禎哪有底氣在外面任性的砍人腦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