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導致運往遼東的糧食耽擱這件事本來是兵部的事情,閻鳴泰也已經請示崇禎,崇禎也給了他指示。

什麼指示?

加人!

立刻把人數翻倍,加快速度運糧食。

像崇禎這種帶過兵打過仗的是有切身體會的,軍中無糧,即便是最精銳的軍隊,也會自動崩潰。

所以前線十萬火急,什麼都不必顧忌,先把糧食送到。

可是,就因為這件事,引起了一陣巨大的爭議。

什麼爭議?

糧食的爭議!

事情是這樣的,保守派的官員們認為遼東戰事直接拉高了北京城的糧價。

平時北京城的糧食是0.8兩每石,現在已經飆升到了1.2兩每石了。

這是關乎民生問題。

如果再這樣下去,很可能漲到1.5兩每石,這樣許多家庭連吃飯都吃不起了。

於是,他們接著這個機會,開始抨擊從軍委會到遼東軍的所有官員。

受到最多攻擊的當然就是軍委會元帥、遼東督師孫承宗。

還有人藉機彈劾李邦華,關於御林衛重騎兵軍費的事情。

這件事是李邦華一手負責的。

重騎兵到底有多費錢?

給你算個最粗暴的賬!

一個重騎兵配置兩到三匹馬,而且是精良的戰馬,大明朝現在幾乎所有的最精良的戰馬全部被分配到了御林衛的重騎兵軍團裡。

不夠的直接從南邊的驛站去抽。

這樣搞得當地的官府怨聲載道。

養一個重騎兵的費用,相當於16個步兵。

兩萬重騎兵的軍費相當於32萬步兵的軍費!

據不完全預估,這一年以來,御林衛的重灌鐵騎的投入已經超過800萬兩!

軍費暴漲,讓所有人憂心忡忡。

言官們恨不得把李邦華釘在帝國的奸臣錄上,對他恨得咬牙切齒。

甚至有人說李邦華是蓋世鉅奸,蠱惑天子,敗壞社稷。

連之前替李邦華說話的錢龍錫等東林黨現在都保持沉默了。

就是這麼些情況,這些事在這個時候全部冒出水面了,在朝堂上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還有人說御林衛貿然出兵,萬一戰敗,會加劇遼東戰局的潰敗,軍委會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出動三萬御林衛。

如劉延元這樣的人則直接斷言接下來遼東局勢會更加惡劣。

有人跪在紫禁城前求皇帝撤軍,不可讓當年的薩爾滸與廣寧慘敗重演。

更不能好戰使民生崩壞。

他們舉例子漢武帝窮兵黷武,使天下戶口減半,使天下蒼生罹難。

似乎一場潛在的民生危機引發的巨大政治危機就要到來了。

崇禎二年,七月二十七傍晚。

大雨過後,道路被洗刷得很乾淨。

夏風吹來,夾雜著泥土和花草的清香。

傳令兵騎著馬,飛快往北京城趕。

錦州之戰的戰報以八百裡加急的速度,在第二天晚上就送到了北京城的!

為什麼這麼快?

因為明朝有很發達的驛站系統!

靠一匹馬肯定是不可能第二天把戰報從錦州送到北京的。

畢竟雙方之間隔了一千多裡。

但是因為軍情緊急,送信的人不斷換,馬兒不斷的換。

雨後夏日的夕陽,將西方的層雲染成瑰麗的紅色。

一匹快馬從官道上飛騁而來,他背後插著一根旗幟,手中握著重要的軍報,可能是因為長途趕路,神色疲勞。

但他依然興奮得不能自已。

北京城守備沒有人敢攔他,因為大家都知道那是前線的傳令兵。

“大捷!大捷!錦州大捷!錦州大捷!御林衛斬首一萬!錦州大街!”

他使出全力,不停地高呼。

一路進了北京城,在北京城的道路上狂奔,所有人都聽到了他的聲音。

沐浴在夕陽下的紫禁城,有一種說不出的莊嚴、肅穆。

錦州大捷,御林衛斬首一萬!

這個訊息,就像一陣狂風,迅速席捲了整個北京城,引起了巨大的震動。

那傳令兵到了紫禁城門口,翻身下馬,飛奔而入。

“大捷!錦州大捷!御林衛斬首建奴一萬!建奴全軍潰敗!”

剛剛下班的官員們都震撼地朝那邊望過去,當聽到這樣的聲音,他們全部都呆住了。

錦州大捷?

這麼快就傳來了大捷!

錢龍錫等人全部都怔住了。

那個傳令兵朝乾清宮飛奔而去。

此時,崇禎正和孫承宗、畢自嚴、閻鳴泰在討論從南方調糧食到順天府的事情。

雖然順天府豐收了,可遼東巨大的軍糧需求,還在不斷增加,十萬石糧食還遠遠不夠,軍委會還在不斷加糧食到前線。

這才是戰爭,戰爭的後勤是緩不得的!

如果糧食這樣抽下去,不及時補充,可能北直隸的糧價都會暴漲!

崇禎突然聽到外面的聲音,大家都聽到了,往外面望去。

那傳令兵興奮得直接跪在了乾清宮門口,雙手將戰報呈遞上,大喊道:“錦州捷報!斬首建奴一萬!”

崇禎微微一怔,連忙興奮地從上面走下來,一隻手緊緊握著天子劍,手中青筋都暴出來了。

他飛快向門口走去,其他人都跟著他走出去。

走到門口,他盯著那份捷報,怔了怔,才接過來,開啟看完。

他表面雖然還保持著平靜,但已經興奮得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御林衛的勝利,僅僅只是正面會戰硬剛八旗這麼簡單嗎?

遠遠不止!

十年前的薩爾滸之戰,十萬大明精銳全軍覆沒,鮮血染紅遼東大地,人頭堆積如山,訊息傳來,朝野震驚,昔日強盛的帝國,頹敗之勢暴露無遺。

隨後瀋陽淪陷、遼陽淪陷,遼東軍全軍覆沒,戚家軍全軍覆沒,白桿兵全軍覆沒!

廣寧六萬精銳全軍覆沒!

遼東全線潰敗!

面對建奴攜勝利之無敵兵鋒傾巢而來,還只是寧前兵備道的袁崇煥單槍匹馬赴寧遠,寧遠孤城血戰,才保住了遼西走廊。

面對建奴,大明已經慘敗了太久了。

以至於邊軍談建奴而色變,不敢與建奴正面打硬仗。

即便是草原擊敗莽古爾泰,也只是奇襲,並不是正面硬抗。

而這一次的錦州之戰,御林衛向所有人證明了,明軍是可以正面擊敗建奴八旗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袁崇煥和秦良玉的寧遠之戰也向所有人證明了,遼東軍是可以打苦戰打硬仗的!

這才是御林衛的軍威!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