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想和經濟、軍事從來都是不可分割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就像歷史上的工業革命前夜,一定要有一個文藝復興。

為什麼?

因為傳統的思想禁錮了創新,一定要將禁錮打破。

也就是意識形態出現了問題。

中世紀的歐洲意識形態是什麼?

是神權為主導的,一切都是圍繞著神權在轉的。

大明的意識形態呢?

空談道德、氣節,這在大明是政治正確,凡是不符合的,就會被大股勢力碾壓。

基本上華夏傳統的春秋大義、攘夷尊王的思想已經丟完了。

例如,漢唐是可以和異族聯姻的,目的是為了穩定異族,使自身先強大起來。

那時候的士大夫們也不會覺得和異族聯姻是什麼絕對不能幹的事情。

但到了明朝,即便大家都知道和蒙古聯姻肯定對大明朝有好處,但是僅僅是因為蒙古是異族,就絕對不行!

要講氣節!

可是錯過了拉攏蒙古的機會,讓建奴給拉攏過去了,皇太極實力大增,才導致北方戰線從遼東直接被拉到了陝西,九邊同時受敵。

你看,就是因為虛無縹緲的所謂的氣節,綁架了國家宏觀層面的政治戰略。

還有所謂的理學,讓農工商都被壓制了。

這就是意識形態出了問題。

而咱們後世的意識形態,就是實事求是,自己沒有的,就開啟國門,向全世界學習,把全世界的技術引進來。

只有一個目的:讓國家富強,讓老百姓吃飽穿暖。

所以啊,意識形態是非常重要的。

大明朝僵硬、刻板的意識形態是必須改變的。

靠什麼來改變?

靠教育,靠培養一批新的讀書人,靠扶持那些真正有實際本領的人。

靠新學,即以北京大學為代表的新學派。

事實上,這個時候的北京大學,雖然是皇帝主持建立的,但絕對是被外面那些士大夫看不起的。

他們表面不說,但就是在認為皇帝在不務正業。

不過,大明末年,也有一些新的思想,但並不佔主流。

例如三大思想家(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的思想就是對儒家傳統思想的一次大反思。

在明朝理學殺人的背景下,在朝堂和朝野嘴炮橫行的年代,這三個人都是提倡“經世致用”的思想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還是之前那些讀書人太坑爹了,按照那樣玩下去,治國的精英集團基本就廢掉了。

丫的一味強調清流、氣節,有錘子用,能救陝西那些千千萬萬餓死的老百姓嗎?

能抵抗建奴嗎?

所以啊,顧炎武和黃宗羲,以及還在成長中的王夫之,這三個人,在新學上面,是要好好用的,他們可以說是新學堅實力量。

不過,此時,崇禎還在帶著張嫣看藝術學院呢。

在藝術學院裡,有一片池塘,滿池塘的荷葉,蓮花的清香在夏風中,參雜著水汽,撲面而來,沁人心脾。

崇禎道:“你看,那裡,還有畫廊,以後也會有許多女孩子來這裡讀書,來這裡學習,朕會請來大明最好的畫家、琴師等等,來這裡任教。”

“如果有女生願意去農學院,可沒有問題,北京大學裡的學院都可以自由選擇,只要考試的平分可能透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哪怕是軍事學院,也可以。”

看著皇帝一臉認真的樣子,張嫣頗有些感動,她知道皇帝今天帶她來北京大學的目的是什麼。

他要讓自己看到女人也是可以騎馬射箭,而且不弱於男人的,並且還專門建了藝術學院,讓自己來參觀。

張嫣內心最敏感的地方是什麼?

是守寡,是大明朝理學強加給女人的道德枷鎖,是女子無才便是德。

但是皇帝要向自己證明,他正在開始準備改變這些,他要向傳統的禮教宣戰,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陛下,以後我也可以來這裡來嗎?”

“當然可以,你想來隨時都可以來,朕要讓這裡成為大明藝術的搖籃。”

張嫣感覺自己封閉的內心正在一點點被開啟。

當然,張嫣覺得自己如果要來這裡,肯定還是要喬裝打扮一下成一個普通女子的,不然自己的身份會引起很大的轟動,從而造成麻煩。

她確實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感覺人生重新變得有意義了。

“你也可以看看這裡的格局,看還有什麼可以變動的地方,你來出一個方案,朕讓人來執行。”

張嫣真切的感受到了皇帝對自己的情意,她看見皇帝每次看自己的眼神,像秋水一樣溫柔。

張嫣微微一笑道:“好,我看看,等回宮了我想想。”

崇禎笑道:“王承恩,你先陪陪懿安皇後,朕去見兩個人。”

“是。”

崇禎整理了一下,在錦衣衛的簇擁下,到了文曲閣。

到文曲閣的時候,顧炎武和黃宗羲都在裡面恭候。

文曲閣的建造風格仿的是漢唐古樸雄風,外面看起來大氣磅礴,裡面寬敞明亮,空間也非常大。

木質的地板,旁邊擺放著古樸的書架,上面擺滿了各類書籍。

有皇帝的《國富論》,還有宋應星的《天工開物》,還有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王徵的《物理小識》。

還有《孫子兵法》、《六韜》、《論語》、《道德經》等等。

旁邊的人正準備通報,被崇禎打住,他直接走了進去,看見兩個少年正在那裡看書。

這一年的顧炎武才十六歲,是一個面目清秀的少年郎。

這一年的黃宗羲十九歲,是一個溫文爾雅的青年才俊。

聽到了腳步聲,兩人的目光轉移過去,看見一個穿著月牙白長袍的少年走了進來。

這少年面目剛毅,眼神鋒利,意氣風發,走起路來,大步向前,彷彿有無限的活力。

兩人微微一怔,對視一眼。

他們之所以在這裡,當然是接到了通知,天子要單獨召見他們。

見到來人,兩人立刻猜到了眼前人的身份。

連忙過去,拜道:“學生參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崇禎連忙將他二人攙扶住:“兩位不必多禮。”

兩人左手牽著一個,右手拉著一個,向前面走去。

“來,兩位坐下來,與朕慢慢的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