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耕田的犁尚未全部用鐵,崇禎給徐光啟一個指示:以後生產出來的所有犁,全部用鐵。

全部用鐵的後果是什麼?

農具價格都漲,因為鐵肯定比木頭還貴。

那麼如何降低這個價格呢?

大力開採更多的鐵礦出來,只要鐵的數量一多,價格自然而然就會降下來,這是必然的。

至於這採礦鍊鐵,找宋應星和徐光啟啊。

這兩位大佬,大概是這顆星球上目前最牛逼的大腦之一了。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簡直就是這個時代的神書,把《天工開物》上面的東西都好好挖掘出來,什麼農業、冶煉、手工藝都有。

如在提水工具(筒車、水灘、風車)、船舵、灌鋼、泥型鑄釜、失蠟鑄造、排除煤礦瓦斯方法、鹽井中的吸滷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許多力學、熱學等物理知識。

還有各種農作物的培育方法,活塞式鼓風技術。

為了給皇帝看實物,什麼筒車、風車、龍骨車全部都拉出來了。

另外,宋應星又給出了一份規劃安排,是關於水渠的。

山西、山東、陝西和河南,不像長江以南,這幾個省的水相對南方會少一些。

想要大力提升農業,僅僅是提升農具還不行,水是農作物生長的必要的東西。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其實這幾個省的河流都不少,但分佈上卻未必適合農業的發展。

南方一帶為什麼農業更加發達,是因為南方的湖泊非常密集,例如兩湖、江西、安徽、江浙一帶,不僅僅有長江水系的各種河流,還有縱橫交錯的湖泊。

這些湖泊滋潤了那裡的土壤,使得農民可以就近取水。

而北方呢?

湖泊非常少,這大大增加了農民種田的難度。

所以,在北方發展農業,蓄水才是重中之重。

崇禎看完宋應星關於水渠的詳細規劃後,深以為意。

宋應星是個搞學究的工科男,口頭表述能力不是很強,但是用筆寫下來、畫出來,卻是非常在行的,非常清晰。

“徐愛卿看了嗎?”

“回稟陛下,臣已經看過了。”

“徐愛卿覺得如何?”

“如果是這樣,工部還需要再招募一批人,可能今年的預算要全額超標。”徐光啟比較保守地說道,他這種搞科研搞學究的,也不是什麼平時嘴巴上喜歡跑火車的,是什麼就是什麼。

“無妨,朕以為可行,每一個州府必須有至少五個水庫,這是合理的。”沉吟了一下,崇禎道,“這樣來,這件事的重要程度提升到最高,朕將這批人單獨出來,設立一個水利局,直接歸屬到農務院,水利局做規劃和設計。”

“朕在城裡一個大明興建商社,與北京制造局一樣,屬於朝廷所有,掛在工部,這個商社(公司)專門組建民工,修建執行水渠,對了,從北京城到山海關的水泥路的民工也可以從這裡面調,這樣做統一管理、培訓,效率會更高。”

其實這就是後世的建築公司,大明道路三局?大明鐵路二局?大明水利五局?

就是這麼個概念,獨立出來,重點管理,會更加專業。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就是崇禎寫的《國富論》裡的開篇:分工寫作。

有了《國富論》這本書做基礎,徐光啟和宋應星等人都明白皇帝這樣做的用意。

“陛下聖明如日月,臣等佩服。”

“那就這麼定,徐愛卿,你來做規劃,提報給內閣,朕來批就是了。”

“遵旨。”

“另外,這民工,就像士兵,是需要領錢的,這就不是雜役或者徭役了,將民工的工錢都算到預算裡。”

徐光啟有些猶豫:“這……”

這可是一大筆開支啊,老百姓本身就有徭役在身,朝廷何必花了這一筆錢呢?

“放心,這錢朕出得起。”

“遵旨。”

什麼是徭役?

就是老百姓要定期給官府免費幹活,例如挖個水溝,例如修建宮殿,例如運輸軍需物資,都是官府徵集百姓來做這些活。

沒錯,就是免費做。

所以古代的農民,很慘,不僅要被地主欺負,還要免費花時間和體力給官府辦事。

這樣就滋生了許多腐敗。

例如知縣大老爺要出行去某個妓院,不願意走路,需要人抬轎子,就找幾個老百姓來,給知縣大老爺抬轎子。

這樣統治階層確實爽,但浪費了勞動力啊。

所以古代一修宮殿,有正直的大臣就說,天子要勞民傷財。

重點就是勞民,那麼多工事,把百姓抓來免費幹,疲勞了百姓,使得田沒人種,就是暴政。

那現在崇禎呢?

當然不是暴政。

為啥?

朕給錢啊!

就像後世,一搞大基建,農民工就很開心,因為有收入啊,可以養家啊!

這就是本質的區別。

朕有錢,朕把宗室全部抄了,這點錢還沒有?

朕的銀行今年一年在順天府至少可以全面覆蓋,老百姓把錢都存進來了,皇家銀行有沒有錢?

大明興建商社找皇家銀行貸款100萬兩,修了100條大馬路,每一條大馬路一年收過路費2000兩,一年就可以收20萬兩,五年回本,以後全部都是賺的。

貸款利率5個點,還不還得了?

綽綽有餘!

你說這是不是暴政?

這是惠民的新政!

朝廷把馬路修好了,老百姓拿了錢,有錢買糧食買衣服,給孩子買好吃的了。

錢從銀行裡,流入到民間,流入到老百姓手裡。

這才是商業,新商業!

那麼問題來了,崇禎現在大力發展農業,找一批民工來修建水庫,這批民工本身是需要服徭役的。

說不定他們在修建水庫的時候,按照規矩就要被抓去服徭役。

所以徭役是一件很坑爹的事。

所以徭役是肯定要廢掉的。

但現在不能廢。

為什麼?

一旦徭役立刻廢除,各地的官府開支將會暴漲。

就算用宗室的錢來填補,都未必補得上。

所以,這個政策可以繞個彎子來。

凡是大明興建商社招募來的民工,都不需要履行徭役了。

你看,任何事情都不是獨立的。

從農政開始著手,就可以拉動後面的不少產業,只要產業被拉動了,崇禎就可以成立新的模式來搞管理,為以後的商業打基礎。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