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爌!”

“臣在。”韓爌手心已經被冷汗打溼。

他確實有私心,和其他大臣一樣,不希望大明日報這種東西出現。

所以,今日早朝他才站出來。

而且今日不僅僅他會站出來,其他大臣也都會站出來反對大明日報。

但沒想到,這個局面的掌控權又被皇帝給抓過去了。

“你來跟朕說說,從薩爾滸之戰到現在,我們大明贏了幾場?”

韓爌微微一怔,不知道皇帝為什麼突然要問這種問題,這可是非常敏感的問題。

因為從薩爾滸之戰到現在,大明在遼東的局面打得非常狼狽,簡直和一坨狗屎沒有區別。

大片遼東土地丟失,衛所基本被打殘了,只剩下遼西狹長的一帶,也就是關寧錦防線那一條了。

更要命的是,大明朝從上到下,都被建奴給打怕了,提到建奴,那都是聞風喪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扭曲的是,大明朝的某些官員們是不會承認自己怕建奴的,他們提到關外的建州小兒,首先表情和語氣都要露出標準的不屑一顧,然後以天朝上國自居。

可戰局呢?

一場場下來,被摁在地上摩擦。

即便如此,卻就是不願意公開承認那個敵人確實很強,或者承認自己確實很弱。

那現在皇帝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問韓爌這個問題,這算什麼?

這特麼的算送命題。

就像你的女朋友問你她的閨蜜好不好看一樣。

朝堂上的氣氛本來就已經很凝重了,皇帝再完全不顧大家感受的問了這個一個問題,許多人腦瓜子都差點懵了。

韓爌更是額頭冷汗直冒,恨不得抽自己兩耳光,早知道今天就不站出來了。

他沉思了片刻,硬著頭皮道:“天啟六年,袁崇煥寧遠大捷,天啟七年,袁崇煥寧錦大捷,崇禎元年十二月,錦州擊退代善。”

“那薩爾滸之戰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回稟陛下,是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

“十年時間,遼東損失殆盡,雙方發生大小戰役至少數十次,可我煌煌大明,為何只贏了這三場!”

說到這裡的時候,崇禎的聲音已經憤怒了,大殿之內,餘音滾滾。

大臣們覺得有山嶽般的壓力壓來,連忙跪地齊呼:“天子息怒,臣等無能!”

崇禎捲起寬大的袖子,一隻腳乾脆踏在金鑾上,一隻手杵著天子劍,豎起一對劍眉,聲若洪鍾:“我大明有兩萬萬子民,日月山河,華夏浩土,缺了不畏生死的勇士麼!”

“非也!”

“萬曆四十八年六月十二日,馳援清河的參將賀世賢統帥兩千,擊退酋奴一萬!斬虜首一百七十六級!”

“這算什麼?”

“這是不是不畏生死的勇將!”

“我大明缺了勇將麼,缺了怕死的將士麼!”

說完,崇禎停頓了一下,嘆了口氣,又道:“可是,一旦遇到大規模的戰爭,大明必敗!”

“這又是為何?”

“朕來告訴你們,凡統兵一萬以上,大明必敗的原因在於,內鬥成風,各方派系林立,朝廷後勤排程一塌糊塗,監軍妄自干涉戰局,一些不知兵的人,橫加指責,在這北京城內,喝著花酒,罵著前方浴血奮戰的將士!”

“這算不算管制失控!”

“大明有兩點管制失控:一為吏治,二為言論!有些人,藉以清流之名,沽名釣譽,胡亂抨擊同僚,不盡本職,不惜踩著忠良上位!”

“這算不算官職失控!”

皇帝越說,大臣們呼吸越沉重。

“王愛卿,張居正的《陳六事疏》第一條是什麼,你給朕說說?”

王永光微微一怔,心頭升起一股不好的預感,他連忙出列,道:“省議論。”

“何為省議論?”

“即少說話,多做事,各司其職。”

“為何張居正為提出這樣的觀點?”

王永光猶豫了一下,道:“因當時朝臣多有議政,而少有辦事者,即便有辦事者,擔責任者甚少,張江陵提出省議政。”

崇禎繼續問道:“那張江陵之後是如何做的?”

他心中一清二楚,就是要這些文官親口說出來。

“張江陵施行考成法!”

崇禎繼續追問道:“何為考成法?”

這下不少官員心頭都開始發緊了,難道皇帝要實施考成法?

張居正的那套考成法簡直就是為大多數官員所不容。

為何?

因為對官員的管制非常嚴格,這對懶散自在習慣的大明官員,簡直就是噩夢。

王永光硬著頭皮道:“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屬官員,對應辦的事情,當定立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上。”

“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後一本呈內閣。”

“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賬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每完成一件登記一件,反之必須如實申報,否則論罪處罰。”

“六科也可要求六部每半年上報一次執行情況,違者限事例進行議處,最後內閣也可對六科的稽查工作進行查實。”

你看,這套管理方法,非常厲害。

凡事交代下去,分三冊記載,各自保留一冊,這樣在追查的時候,三分做核對,誰都賴不了,想推卸責任?

沒門!

這已經是21世紀的管理方法了,這一套就是張居正的管理法。

這套吏治方法的效果如何?

萬曆三年(1575),查出各省“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共計237件,巡撫、撫按官員54人。

其中鳳陽巡撫王宗沐、巡按張更化、廣東巡按張守約、浙江巡按肖廩,因未完成事件數量太多而罰停俸三月。

萬曆四年(1576),山東有19名、河南有12名地市級官員,因徵賦不足九成受到降級和革職處分。

更主要的是挖掘了一大批不稱職、不乾淨的“大老虎”和“小蒼蠅”。

據統計,在張居正主政的十年間,因為執行考成法而被裁撤的官員竟然佔到了官員總數的三分之一。

因為有考成法在,“立限考成,一目瞭然”,徹底打破了論資排輩的傳統偏見,不拘出身和資歷,大膽任用人才。

但可惜的就是,張居正一死,下面的官員就開始反撲了。

他們不允許有人對他們進行如此正規的考核。

朝廷管制失控,他們才有機會。

這趟水必須越混越好,那些政治投機者,那些鄉紳,那些商人,都可以鑽朝廷的空子了。

所以,張居正一死,官員反撲就直接把張居正的家人都給滅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