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十二月,正是隆冬臘月。

可偏偏袁崇煥就從冬天開始修城了。

這其實也是被逼無奈。

他七月才到遼東,七月遼東又出現譁變,他以雷霆手段控制了譁變,隨後開始整頓遼東一系列的軍務。

等整頓好軍務,真要開始動手的時候,也已經進入十一月了。

十一月的遼東,是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時節。

按照後世的溫度計的標準,現在大凌河一帶,應該有個零下七八度,溫度還可能繼續降,晚上甚至零下十幾度。

為什麼在如此惡劣的天氣下,袁崇煥還要修建大凌河城呢?

因為它實在太重要了啊!

薩爾滸之戰後,大明潰敗,戰略全線退縮,只剩下遼西走廊一帶,也就是山海關到錦州這狹長的一帶。

偏偏這一帶,是關外入關的必經之地。

於是雙方在此後的十幾年展開了你爭我奪的拉鋸戰。

自孫承宗提出了關錦寧防線後,天啟年間,袁崇煥的寧遠之戰,將努爾哈赤打死,大明再一次將戰線推到了錦州一帶。

這也讓大明朝堂上的某些人看到了希望。

於是層層推進的戰略收到了認可。

而大凌河城呢?

它在哪裡?

為什麼在這場雙方角逐的遊戲裡如此重要?

因為它在距離此時大明最前線的錦州城只有四十裡的地方,它是錦州的衛星城。

為什麼錦州很重要,非要大冬天的修城呢?

就是為了在這裡建立戰略緩衝地點,不要將所有的軍事壓力全部放在寧遠城和山海關。

而且大明現在的戰略本身就是一步步推進,崇禎也沒有給袁崇煥設定什麼復遼的任務,讓他安心在前線穩紮穩打即可。

大冬天修城,建奴來攻打的難度也會大大增加,也減少了軍事壓力。

更何況,現在明軍許多都有了大棉衣,糧食也比較充足。

原本還在為喀喇沁部鬧心的皇太極一聽說丫的袁崇煥居然又開始在大凌河修城了,立刻更加坐不住了,連忙派大貝勒代善領兵三萬去大凌河,千萬不能讓袁崇煥在那裡修城。

一旦大凌河城修建起來了,和錦州城相互呼應,就很難打了。

建奴出兵三萬的訊息立刻傳到了京師,朝堂上下震動。

這下誰都來了精神頭呢?

言官!

就是那幫御史和給事中。

什麼?

建奴居然大兵三萬壓進,袁崇煥你是幹什麼吃的,你怎麼能讓建奴出兵呢!

陛下,袁崇煥失職!失職啊!

僅僅一天,御史們的奏疏就像山一樣了。

遼東的戰局牽動起了每一個人的神經,因為它離京師太特麼近了。

京師的權貴老爺們總有一種被害妄想症,一旦打起仗來,就總覺得建奴要攻破山海關直逼京師了。

眼下這局面,崇禎什麼態度?

沒有任何態度!

皇帝的隨便一個小態度,就會被人無限放大化,然後攪動風雲。

所以沒有態度,就是最穩的態度。

修個大凌河城就把你們激動成這個樣子,那朕現在還在蒙古草原上修建北庭府呢,怎麼沒見你們出來喊兩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皇帝沒態度,不代表大臣們沒態度啊。

雖然剛剛成立了軍委會,以後軍國大事統一由軍委會來統一調配,可大明的大臣們還不習慣啊,他們還保留著以前的那套習慣。

戰爭來了,趕緊開始想辦法,開始在後方瞎特麼扯淡。

僅僅三天時間,崇禎就收到了三十幾個官員關於遼東戰局的“高見”。

看這些“高見”,有一種只要讓他們上戰場,幾天之內就能讓皇太極滾過來叫爸爸的錯覺。

十二月二十五日,崇禎召開了他的第一次軍委會會議。

內閣首輔兼遼東督師兼軍委元帥的孫承宗,兵部尚書閻鳴泰,監察院御司使李邦華,英國公張維賢參加了這一次的軍委會。

大家得出了一個結論:該幹嘛幹嘛去。

意思就是啥也不幹,讓袁崇煥自己去處理,後方糧草給足就可以。

事實上,皇太極出兵三萬氣勢洶洶殺來,根本不可能是要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眼下是冬天,大規模作戰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而且皇太極是緊急調兵,沒有做後方的系統性準備,就更不可能是大規模作戰了。

他們的目的無非就是阻止袁崇煥修城。

而袁崇煥為了走今天這一步,在半年前就開始部署。

眼下山海關有三萬守軍,寧遠城有三萬守軍,錦州城也有五萬守軍,其中兩萬被分派出大凌河,又調動了五萬民夫鑄城。

不僅如此,遼東糧食非常充足。

更穩定的是,每座城市,都有火炮25門!

不僅如此,工部還在日夜加緊趕製。

將會有源源不斷的火炮運輸到遼東。

為了更加激勵遼東士氣,崇禎乾脆立刻就讓軍委會將給遼東將士加軍餉的提議提報了上來,他大筆一揮:準!

於是一道聖旨到了遼東,每人每月的軍餉從1.4兩加到2兩!

於是遼東全軍歡呼。

為了讓袁崇煥修建大凌河城更加穩妥,崇禎又書信一封袁崇煥:建議愛卿將修建大凌河城的民夫薪酬翻一倍,愛卿且不必擔心朝廷軍餉。

袁崇煥看到這樣的聖諭後,你說他感不感動?

正常薪酬下,大凌河城可能需要三個月,如果加了一倍薪酬,可能就只需要一個月半月了,就是這麼個邏輯。

這還沒完,讓皇太極更加蛋疼的是,楊嗣昌也開始修城了,在宣府北邊五百裡的地方。

這丫的現在楊嗣昌和馬祥麟手裡已經募兵三萬,在順義王卜失兔的幫助下,動用了不少人力,並且土默特部、內喀爾喀部、鄂爾多斯部,都派人前去鎮場子。

這立刻引起了盛京方面的恐懼。

皇太極敏銳地察覺到了明朝那狗皇帝的想法的:戰略包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