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微微一怔,立刻大笑起來:“好!看來今日朕這把刀,要賞給盧老爺了。”

事先說好的,今日誰能拿第一,崇禎就將隨身的佩刀賜給誰。

眼看便是張之極的了,當不曾想中途殺出了個盧象升,讓眾人震驚不已。

待兩人回來,崇禎將佩刀取下,道:“盧愛卿,朕的這柄佩刀今日便賜予你。”

盧象升連忙下馬,單膝跪地雙手接過來:“臣多謝陛下!”

眾人再看盧象升的眼神已經完全不同了。

張之極氣得要吐血。

崇禎指著弓箭,王承恩連忙將弓箭呈遞上來,崇禎道:“小公爺英勇,這弓箭賜予你。”

張之極神色一喜,連忙翻身下馬,單膝跪地,雙手接過來:“臣多謝陛下!”

崇禎又道:“王承恩。”

“奴婢在。”

“安排人送些酒給各軍,讓將士們好好喝頓酒。”

“遵旨!”

“李愛卿,將士們也訓練也辛苦,平日的酒肉要備好。”

“臣遵旨。”

這軍中的生活是極其枯燥無味的,人待久了,心理很容易出問題,焦躁、鬱悶、低沉。

這些都會影響士氣,為什麼古代攻下城後軍官允許士兵搶劫三天?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釋放軍隊心頭的壓力。

不過崇禎不打算這麼來,畢竟咱們是新時代的軍隊,釋放壓力有許多別的方式,酒就是其中之一。

京衛眾將軍一聽這以後的酒還有更多,皆心中大喜。

眾人齊呼:“吾皇聖明!”

打完獵,與京衛的將領和士兵們都見了面,崇禎便在錦衣衛的簇擁下,回了京師。

將那些不幹活還亂搞的勳貴拔出後,京衛的發展明顯順暢了不少。

人數編制在快速擴張,精良的裝備也在日復一日地生產出來,無論怎麼看,這個發展勢頭都非常好。

眼下已經是十月末,蘇州那邊應該很快會有結果了。

崇禎也不急,只是等候人被抓回來。

說起此事,就不得不說年底除了新政以外的另一件重要事情,是關於陝西的。

年末冬天來了,北方必然會有大雪,各地運輸往陝西的糧食,運輸成本更增加,速度會減慢。

這事關乎陝西一省百姓的口糧,得穩一下。

如何穩?

明末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糧荒?

當然不是,東南各省,兩湖、兩廣、四川等地的糧食產量都非常高。

現在施鳳來聽從崇禎的策略就是從各地採購糧食,採購價格是控制在每石2兩。

大明各地的糧價不盡相同,京師的糧價差不多0.8兩每石,江南一帶因為物產豐富可以壓倒0.6兩每石。

兩湖一帶也因為物產比較豐富,糧價基本在0.8石左右,河南因為被福王侵吞了不少地,糧食供給比較緊張,所以會高到1.2兩每石。

總體來說,只要不發生戰爭,大明平均糧價在1兩每石。

那麼施鳳來找南邊採購糧食給出的價格是多少?

2兩!

這也是崇禎鼓勵的,因為是特殊時候,必須出高價,民間的商人才願意主動賣糧食。

朝廷中有人說朝廷應該下命令規定那邊的那些商人必須原價賣給陝西,這是關乎無數百姓身家性命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崇禎卻力排眾議,就2兩一石,甚至他還給施鳳來了一個底線,必要的時候可以加到3兩一石。

為什麼會這麼做?

假設朝廷下一道命令給南邊那些商人:你們必須原價賣到陝西。

荊州城內可能有三個糧商覺得陝西遭受災難,需要糧食,於是將糧食按照原價賣給了前來收糧的官員,收糧食的官員一共買了一萬石。

如果施鳳來直接以2兩一石的錢購買,會出現什麼局面?

江陵府荊州城的糧價是0.8兩每石,如果朝廷以2兩每石來買,每一石可以多賺1.2兩。

假設有一萬石,就能多賺1.2萬兩,相當於780萬元。

那這個時候,諸多商人就會主動思考一個問題:朝廷來收糧食的人畢竟運力有限,為了賺更多的錢,不如我主動僱一批人送到陝西去賣,我送一萬石過去,路費肯定不要1.2萬兩。

這筆賬一算出來,不用朝廷三令五申要支援陝西了,商人們自己就會非常主動賣糧食過去。

這就節省了朝廷太多行政工作。

大明朝最垃圾的是什麼?

就是行政效率。

所以2兩一石糧食,買不買?

當然要買!

而現在馬上要入冬了,荊州那邊有些商人就不願意了,因為招不到人,天太冷了。

怎麼辦?

3兩一石,買!

於是就有人願意主動託運過來了。

你看,崇禎辦事的風格也很明朗,能用錢解決的時候,就砸錢,不要為了省錢,把事情搞得東拉西扯,最後陝西百姓餓著肚子,算了,我餓得不行了,李小哥在哪裡,咱起義吧!

可不能像歷史上的崇禎皇帝那樣,為了節省一點錢,就壞了大事。

但是,朕的錢也是朕辛辛苦苦抄家和賺來的,不是大風刮來的,對吧?

你江南這幫奸商,到底是長了幾顆腦袋,敢將糧食漲到8兩一石?

你昧著你的良心賺朕的血汗錢,你良心不痛嗎?

什麼?不痛?行吧,你賺朕的錢良心不痛,朕砍你的腦袋,心也不痛。

剛回宮,果然施鳳來的奏疏已經快馬從陝西送來。

陝西從兩湖、江西、安徽、河南購買的糧食,價格已經報到了3兩每石。

這個價格總比江南那邊報的8兩靠譜吧。

這也算是一個正常的價格,但偏偏這種事又有人跑來嚼舌頭,有人就此事彈劾施鳳來利用職權謀取私利。

總之,這大明朝每一件事,都有人要彈劾,彈劾來彈劾去,就是為了自己能夠升官。

這種小事,既然是在預算範圍內的,崇禎也沒說什麼,而且還寫了一封信給施鳳來,讚揚他辦事靠譜。

真正要懟的是江南的那幫奸商,發國難財,還勾結建奴!

8兩每石,那才是真正的發國難財。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