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金還聖在亭子裡看得一清二楚,玉易蓮和聶蕭蕭沒有空檔可以穿越院子。特意在外面聲東擊西。

果不其然,經此一鬧,府裡的士兵都燥動了起來,所有人都往門外跑,要去追捕嫌犯。玉易蓮見機不可失,拉著聶蕭蕭衝了過去。院子裡士兵專心的盯著外頭,沒注意到兩人施展絕頂輕功經過,只覺得一陣午夜涼風襲人,分外涼爽。

金還聖在提督府周圍奔跑了一陣,四處亂叫,搞得提督府的人都起來了。趙文泉聽聞騷動,出來詢問,並指示眾人不可自亂陣腳,僅派了一堆人馬出去檢視。

但就只需要幾個彈指的時間,玉易蓮和聶蕭蕭已經混入了練武堂旁。玉易蓮纖纖玉手輕輕一挑,就把門把推開,掩身進入。

剛進入練武堂內,由於沒有光線,玉易蓮和聶蕭蕭一時間無法看清全貌。待得一會,她們方適應如此暗的光線,看到了堂內的原貌。

練武堂裡有著一個可容納數十人操練的空間,一張椅子都沒有。兩旁都是兵器架,上頭有狼牙棒、長矛槍、大刀和大劍等各式兵器。

居中的牆面有兩根大柱,大柱子中間橫著一黃木長條桌,條桌上放著一把大劍和短劍,牆上則掛著十數個刀劍架,上面都放滿了各類的刀和劍,看起來都是名器。跟兵器架上的不同,這些看起來都是供起來的收藏品。

聶蕭蕭和玉易蓮飛奔到條桌前,玉易蓮拿起短劍,很輕易辨別出是勝邪劍。這把劍就跟魚腸一樣,扁扁短短,很容易分辨出來。

聶蕭蕭突然輕呼了一聲:“芒種劍!”就把勝邪後面那把大劍拿起來。

這大劍通體烏黑,劍鋒有白芒邊,正是聶家家傳的龍泉二十四名劍之一的芒種劍。

玉易蓮低聲說:“一起帶走!”聶蕭蕭將勝邪插入腰間,轉身正要邁步離開。

說時遲那時快,此時竟然門外傳來腳步聲,且那人推門而入。

玉易蓮趕緊招呼聶蕭蕭躲到柱子後,兩人分別躲在左右。

門一開啟,月光從門縫洩進來。這兩人揹著光,看不清楚長相。其中一人依稀有鬍鬚。

一人用著威脅的口吻說:“趙大人,您決定好了沒?太子和漢王,您究竟站那一邊?”

另一人用著委曲求全地聲調回道:“陳大人,為何苦苦相逼?”

玉易蓮一聽,難道是某人在逼趙文泉支援奪嫡?趙文泉乃九門提督,自然是各方爭取物件。一旦控制九門,後果不堪設想。

此人鏗鏘有力說道:“趙大人,漢王勇猛無敵,在靖難時立下大功。別忘了,皇帝曾暗許漢王,太子孱弱,多加努力,未來帝位可期。加上太子體肥,過於柔弱,不入永樂帝法眼,總有一天會被換掉。而漢王,一定會好好補償支援他的人。”

趙文泉道:“陳大人,還記得解縉嗎?解大人曾經是天子重臣,內閣首輔,就是因為捲入帝位之爭,才會死於非命。我勸你,別過這渾水,明哲保身。我也不想捲入此事。”

相反於玉易蓮仔細的聽這兩人的對話,聶蕭蕭卻注意到,這間練武堂裡,總共有五個人的呼吸聲。這最後一人,趴在門外的樑上,氣息悠遠而漫長,是個內家高手。聶蕭蕭透過門縫仔細地看,依稀可以看到這個人。此時聶蕭蕭的心跳加速,她不知道這個人是誰?為何也出現在這裡?他看到了玉易蓮和自己嗎?

“其實漢王不是孤軍奮戰,還有三爺,也是站在漢王這一邊,他們都對太子有意見。”

玉易蓮聽得捂住嘴巴,深怕自己發出聲音。她的內功不及聶蕭蕭,所以沒發現還有第五人。而且她非常仔細地在聽這兩位高官交談的內容,完全沒注意周遭環境。

陳大人繼續逼問:“趙大人,這一次漢王是鐵了心了,一定為揭竿起義。你以為我不知道你的心事,我已經在你耳邊吹風整整一年,如果你要拒絕我,你今天就不會讓我進來了。其實你心中還是偏向漢王多些,只是你不敢下決定。但今晚,你也聽到你身邊的將軍所言,大家都支援漢王,為何你還要做困獸之鬥。趙大人,一切就在你一念之間。。。。。”

趙文泉語帶無奈:“陳大人,你別誤會。我跟漢王並肩作戰過,所以一直有著聯絡,所以我一直沒有拘你於千里之外。漢王雖勇,但不仁慈,他的行事作風適合上戰場,但不適合管理天下。而且,漢王鋒芒畢露,遲早要出事,你以為我不知道,漢王私下募兵,已達數千人,這說句不好聽的,那是造反謀逆,萬一永樂帝知道怎麼辦?”

陳和趙二人邊踱步邊說話,漸漸地離門越來越遠,靠玉易蓮身邊的條桌越來越近。

“趙大人,原來你一直在監視我們,你不怕漢王生氣?”

趙大人突然提高聲調:“我是應天府府尹兼九門提督,南京城裡有任何風吹草動我都要知道。漢王就在我眼皮底下練兵,我怎麼可能不知道。這應天府的黑白兩道都歸我趙文泉管轄,我早就接到線報,漢王私自募兵,進行操練。”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