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照片、筆記散亂的擺在桌上,一名髮際線愈發危險的中年男人戴著眼鏡,伏在桌前,一張張閱讀著文件中的內容,不時圈圈畫畫做著筆記。

鋼筆劃過紙張,發出輕微的沙沙聲。科爾森的眼神專注。

年輕一輩探員中很少能看到類似的畫面了,他們習慣於手指觸控螢幕,習慣於利用系統進行便利的篩選,鋼筆?那只是某些場合用來簽字的東西。

科爾森會使用高科技,不過在真正處理一些棘手的案件時,比起冷冰冰的電子設備,他還是更喜歡觸控著紙張,讓筆觸帶著大腦去分析。

這能使他更快的進入工作狀態。

身為一名中年人,想要讓大腦進入高速分析的狀態,變得越來越難了。

摸了摸額頭,科爾森拿起速溶咖啡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

文件整理到一起,他做了個深呼吸,關鍵情報大概就是這樣了,接下來就等外出調查的斯凱、梅、菲茲等人回來,做一個整合分析。

科爾森想著,瞅了眼杯底剩餘的咖啡,一口全部倒進嘴裡。

忽然,譁啦一聲,辦公室的門開啟。

張明和斯凱走了進來。

“噗——”

科爾森彷彿變成了一個大號的噴壺,嘴裡的咖啡均勻且細密的全部噴了出來。

一層淡金色的雷電屏障出現,把“襲擊”過來的咖啡擋在外面。過去張明無法這麼細緻的控制陽雷,有了力量寶石的協助就變得容易很多,這段時間他還在嘗試“陽雷化馬”之類的騷操作。

斯凱走過去幫科爾森拍著後背。

科爾森說要處理一下身上的咖啡汙漬,就把張明扔在辦公室,急匆匆拉著斯凱到了另外一間屋子。

一關上門,科爾森就壓低嗓音問:“你怎麼把他帶過來了?”

“因為我覺得你太累了。”斯凱說。

科爾森最近一週的平均睡眠時間沒有超過四個小時。她去睡覺前,科爾森在看情報,她醒來時,科爾森在安排探員們工作,始終保持著高強度的工作狀態。

“你不是超人類,再這樣下去,真相還沒調查出來,你就先倒下了。張明願意幫忙,針對我們來說是好消息,以他的能力,相信很快就能調查清楚。”

科爾森表情嚴肅的說:“你加入神盾局的時間太短,有些事情你還不清楚,他有種可怕的‘魔力’。雖然他最終會解決一切問題,但在那之前,那種‘魔力’會讓事態無限升級。”

“真的?”斯凱半張著嘴,有點被嚇到了。

科爾森想了想,最終還是本著嚴謹的原則說:“嗯……這只是我和局長的猜測,沒有實際證據。”

“你不應該因為無端的猜測就懷疑一名同伴。”斯凱說的很認真。

張明就在隔壁,現在科爾森有兩個選擇,要麼正式邀請張明加入任務,要麼就再次委婉的拒絕。

以科爾森對張明的瞭解,他感興趣的事情,就算不把他安插在項目組,他也會自行展開調查。神盾局管得住別人,可管不住張明。

考慮清楚後,科爾森搖搖頭,臉上逐漸出現笑容。

“你說的對,忘記我剛才的話吧。”

他的笑容中既包含了無奈,又有著幾分輕鬆。就像斯凱說的,有張明加入,那他的工作就容易多了。

只要把情報丟給張明,然後等著他一路平推過去就好。

“再這樣下去,我的工作能力都要退化了。”科爾森低聲自語。

“什麼?”斯凱沒聽懂他的話。

“沒什麼,就是感嘆一下。出去吧,張明還在等著。”

回到會議室,張明正翻看著桌上的資料,聽到開門的聲音,他抬起頭,微微挑起嘴角問:“前段時間的文件整理工作忙完了?”

“咳咳。”想起上次在電話裡撒的謊,科爾森有點尷尬的咳嗽了兩聲,解釋說:“那是局長的意思。”

張明沒有在這個問題上深究,把手裡的紙質資料歸攏整齊,放在桌上,推到科爾森面前。

“這裡面的內容,我只是大概看了一些基礎案情,後面的核心情報和分析我沒有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張明和斯凱的目光同時看向科爾森。

如果他把檔案再推給張明,就是正式邀請張明加入;如果他收回檔案,張明就會離開,用自己的方式去查這個案子。

換成其他的事件,張明可能也就放棄了,交給神盾局全權負責,但這裡面涉及到智械犯罪,他就不得不提防奧創的出現。

就算託尼沒有製造奧創,那外星人呢?又或者某個邪惡科學家?

科爾森看了眼面前的資料,拿起它,然後丟到了一旁。

“別看這些廢紙了。”他拉過一面白板,擰開筆。“我直接跟你講一下當前的情況。”

智慧機械人開始大範圍普及後,隨著擁有人群的增加,各式各樣的問題也開始出現。

最開始是智械對主人的命令理解有誤,導致差點發生燃氣事故,後來又有人暴力攻擊智械,結果不小心傷到了自己(就像某個差點把自己丁丁搞炸了的傢伙)。

“到這裡,還只能歸類為‘事故’而不是‘案情’。就算是沒有智械,汽車、手機、微波爐,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裝置,因為操作失誤導致受傷、死亡的案例也有很多,沒什麼值得稀奇的。但是。”

科爾森拿起一張照片,貼在白板上。

“接下來我要說的,就是真正的機密了。”

“在二十一天前,在美國的底特律,發生了第一起記錄在案的智械主動傷人事件,智械的主人身中三十二刀,死在了自家的浴缸中。”

“兇手呢?”

把一個機械人叫做“兇手”有點古怪,但張明實在想不出別的稱呼了。

因為智械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處理一些重物,所以科技公司在設計生產時,把智械的力量係數調整為了普通成年男子的一點五到兩倍左右,便於提高它們的工作效率。

這種力量,還握著刀,殺一個人最多兩到三刀就夠了,屍體上卻有三十二處創傷,說明即便是被害人已經死了,智械還在不斷的把刀刃刺進屍體中。

這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仇恨”、“瘋子”之類,不應該出現在智械身上的情緒。

“兇手至今還未找到。”科爾森說,“智械內部的追蹤器被弄壞了,它只需要換一個仿生皮膚,然後躲在某個角落就能一直藏下去。”

畢竟智械沒有吃飯、喝水、休息的需求,能夠真正做到與外界完全斷開聯絡。

“我記得機械人有三大定律。”張明說。

機械人三大定律最早是出自《我,機器人》這部小說中,作者是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艾薩克·阿西莫夫。

三大定律分別是: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旁觀。

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給予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定律衝突時例外。

第三定律:機器人在不違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儘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

最近隨著智械推廣,這三大定律從科幻小說中走了出來,經過學者的調整、補充,考慮到未來會發生的種種情況後,正式寫入智械的核心晶片中

“如果是智械主動傷人,說明三大定律對智械的約束徹底消失了。”張明說。

科爾森點頭:“這也是神盾局選擇接手這個案件的原因,截止到昨天下午,全球各大科技公司總計生產了一億七千萬臺智械,其中超過一億臺流入市場,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假如這些智械同時暴動,將發生難以想象的災難。我甚至懷疑,那臺殺人的智械,能夠輕鬆的透過圖靈測試。”

張明問:“你認為它具有情感?”

“否則很難解釋,它為什麼要在人死後,仍繼續虐待屍體。”斯凱說。“據死者的鄰居說,那個男人是一個暴力狂,他的老婆和女兒就是受不了這點,選擇了離開。

走的時候,她們身上到處都是淤青和傷口,那臺智械還有一次返廠維修記錄,就是為了保護那對母女產生的損壞。

那臺智械在殺完人後,在浴室的牆上寫滿了數字,我把數字整理下來,用智械的通用演算法轉化了一下,得到一句話——”

斯凱看著張明的眼睛,“你們安全了,可以回家了。”

這個“你們”說的就是那對飽受傷害的母女。

張明的心臟像是被人狠狠錘了一下。

斯凱緊握拳頭。“要我說,那個混蛋就是罪有應……”

“好了,斯凱。”科爾森打斷說:“死者生前的品行不是我們該評判的。”

斯凱閉上了嘴,別過頭不想繼續說話。即便是成為了神盾局的特工,她還是保持著曾經的價值觀,比起法律,她更尊崇道德和內心。

張明和她算是一類人。

不過一個施加家庭暴力的混蛋雖然“該死”,但不應該由一個機械人動手,還是以這種恐怖的方式。

“大致的情況我都瞭解了,現在的進度怎麼樣?”張明問。

科爾森說:“珍瑪和菲茲去了這臺智械的生產工廠,檢視它的整個生產流程是否存在問題;我和斯凱繼續調查城市內智械傷人事件,尋找其中的共同點。

目前還處於資訊收集階段,沒有真正的突破點。神盾局重組後,影響力比過去小了很多,情報收集速度也沒辦法和過去相比。”

“梅呢?”張明問。

“她在中東——”

科爾森話沒說完,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出現,他接通電話嗯嗯啊啊了一會兒,掛了電話後,神情複雜的看著張明。

“新的遇害人出現了。地點是倫敦。”

一旁的斯凱驚了,這才剛講解完,就有新的遇害人出現,難道科爾森的猜測是真的?

張明被他倆看得有點心虛,趕緊進入意識空間看了眼,“麻煩吸引體質”沒有閃光。他很想說自己是無辜的,可話到嘴邊,最後還是認了。

誰讓就這麼巧了呢。

“走吧,我們去現場看看。”張明裝作沒看到他們的目光,站起來帶頭往外走。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