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就要守規矩。

規矩便是一些為人處世的法則,不能輕易觸碰,否則就會深受其害。

比如,自己不打算給人家買新的,就別隨便說人家用的東西不好、不值錢、不上檔次。

再比如,自己不打算送給人家,也別隨便炫耀自己用的東西好、值錢、上檔次。

如果你打破這個約定俗成的規矩,這也就意味著你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傳聞空空門守的便是這條規矩,如果你犯了這兩種錯誤,空空門高手就會給你一個終生難忘的教訓,讓你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江湖不是逞匹夫之勇,更不是恨人有笑人無。

妙手空空,空空門的獨門絕技,同樣是江湖十大絕技之一,與旋風寨寨主李雙孔的“倒打一耙”,還有千刀門“凌遲”齊名。

何叔度曾與空空兒有過一面之緣,只是沒想到,自己竟然陰差陽錯收了精精兒的弟子做徒弟。

改換門庭之事確實會令很多人惱火,玄冥子這樣做,很明顯會激怒精精兒。

何叔度倒是滿不在乎,在整個空空門中,他只能看得起空空兒。

那應該是在十年之前了,何叔度那個時候並沒有在江湖上的如此惡名,而且非常喜歡四處討教武學。

何叔度之所以對於天下武學瞭若指掌,除了當年在少林呆過的那段時間之外,更多的還是遇到一些江湖中人,相互印證之下所積累的結果。

當初他遇到空空兒的時候就與他有過一次交談。

那個場景還歷歷在目,對於空空兒,何叔度感覺很親切,只可惜,他們只見過一面。

“當年,我也想拜師空空兒門主,可惜他不收弟子,最後只能被師尊精精兒收為弟子,其實當時我已經準備放棄進入空空門了。”玄冥子有些無奈地說道。

魔帝石奇一聲冷笑:“你第一次不想拜師,卻最終拜了,你第二次加入鴿堂,你也是說不想,這一次你拜何兄為師,最後是不是也得跟別人說自己不想啊!”

“不不不!”玄冥子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這一路走來,我只有遺憾沒有拜在空空兒門下,而且我也是真心實意要拜師尊為師的,而且師尊比空空兒還要厲害呢!”

魔帝石奇不屑地的掃視一眼:“如果現在空空兒站在你面前,你怕是就不這樣說了。”

玄冥子瞪了魔帝石奇一眼,隨即解釋道:“我確實很後悔沒有得到空空兒的青睞,但這不是讓我遇到師尊了嘛!”

何叔度笑了笑,一隻飛蟲從眼前掠過,何叔度突然一抬手,然後緊緊握拳。

“你們猜,我抓到它了嗎?”何叔度笑著問道。

“抓到了!”

“沒有!”

玄冥子與魔帝石奇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因為剛剛何叔度的速度很慢,慢到令人產生質疑,否則魔帝石奇絕不會給出一個否定答案。

何叔度笑了笑,然後說道:“其實我也不知道,但我內心告訴我,只要始終握著拳,它就會一直在我手中。”

玄冥子與魔帝石奇一愣,隨即眼神中暴露出一絲精光,彷彿在這一瞬間產生麼明悟。

何叔度接著說道:“其實,很多事情、很多人同樣如此,我們以為抓住了,攤開手才知道並沒有。”

何叔度輕輕攤開手掌,飛蟲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可是,就算你抓住了又能如何,最終它還是會消失在你眼前,如過眼雲煙,白駒過隙。”何叔度無奈地說道。

“師尊,我明白了,故去的事情根本沒有必要再糾結後悔。”玄冥子嚴肅地說道。

“呵呵!”何叔度笑著點了點頭:“走吧,其他各大派應該差不多到齊了,九陰真經也應該有個歸屬。”

何叔度用了一盞茶的時間平息剛剛的創傷,在火毒的催生之下,再次回到巔峰時刻,而且身體感覺前所未有的暢快。

禍兮褔之所倚,褔兮禍之所伏。

在世人眼中的災難,在何叔度身體中卻成了福報。

何叔度憑藉火毒再次精進,如果再有個十幾次,他怕是就真的能晉升為登峰造極境了。

“少室山這些年都不曾參與江湖紛爭了。”魔帝石奇嚴肅地說道。

“是啊!”玄冥子點點頭,同樣好奇地說道:“這些年,少室山除了一個空巷,其他弟子根本幾乎都不在江湖上拋頭露面,甚至上一次連十年一度的武林大會都沒有參加。”

“不要忘了,九陰真經可是傳承自少林。”何叔度簡明扼要地說道。

魔帝石奇點點頭:“九陰真經出世,如果少林此次不能得手,那才是丟盡了顏面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何叔度搖了搖頭:“其實,正如剛剛的飛蟲,握緊拳頭,我以為它在手中,所以如果我再狠狠地握緊呢?怕是就要被我捏成一片粘稠。”

魔帝石奇點了點頭:“我懂了,哪怕握在手中又能如何,最終反而成了累贅。”

一片粘稠的飛蟲握在手中,的確是累贅,而且還是很噁心的累贅。

何叔度用最簡單的道理來傳授玄冥子,他希望在自己最後的這段時間裡,能夠為江湖留下點什麼。

這個時候他已經無心去考量玄冥子的人品如何,秉性如何,他只有傾囊相授,將自己的畢生所學所感教授給他,讓他得以傳承自己的意志。

其實,武功的高低不算什麼,只是何叔度這滿腔的抱負不能得以傳承,他真的不甘心。

何叔度最想收的弟子是如同當年的自己。

從襁褓中就遇到自己的恩師,言傳身教之下,他一直心存善良。

人生之中,只有小孩的眼神和老人的眼神都是純真無邪的,前者人生起始,心無所存,後者看透人生,心無所礙。

一個人在小孩子的時候,隨著年齡逐漸增長,你也開始逐漸用自己的眼睛打量世界。

如果你剛剛開始認識感知世界,便會對世界以自己的行為作為反饋。

很多規矩與準則都應該在這個時候建立,什麼事該做不該做,什麼話該說不該說,什麼時候做什麼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