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元給郭小山規定,時刻要將這把重劍帶在身上,無論是修行還是休息的時候,都要做到劍不離身,同時還要堅持每天都使用體內劍道真元洗練這把重劍。

即便他才剛剛踏入修行的行列,體內真元少得可憐。

所做的這一切,都只是為了讓他儘快熟悉這把劍。

因為這把重劍只是一個劍胚,齊元故意沒有將其祭煉完好,而是讓郭小山從修煉伊始,就以體內劍道真元逐步祭煉,不但會讓這把劍的威力越來越強,還能夠跟這把劍做到完美的契合。

等他領悟出劍意之時,這把劍也就會擁有他的一絲劍意,甚至說不定在他渡天劫的時候,經過天劫的洗禮,說不定還能讓這把重劍脫胎換骨,一舉成為靈寶。

然後齊元教導郭小山,每天除了必要的打坐煉氣修行之外,就是舉著這把重劍按照自己傳授給他的方式,早中晚各劈砍兩個時辰。

如此高強度的訓練,即便以郭小山的天生神力,每天也都累的夠嗆。

若不是齊元每天都給他變著花樣的做很多補益氣血的靈膳出來,讓他一天三頓都有大量靈膳進補,就算以他的身體,也絕對堅持不下來。

不過,有著這些靈膳給他固本培元,即便每天練習過後全身痠痛,只要吃的飽飽的,打坐修煉之後再睡上兩個時辰,第二天又會變得精力充沛。

齊元交給郭小山的招式不多,也就一劈一擋兩個招式而已。

不過其中細節卻有很多講究,從起手式開始,無論是身形的轉動,還是下面腳步的邁動,要求他將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做到完美無瑕。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將他全身的力量和真元調動起來,僅僅這些還不夠,還需要他將所有心神全部投入進去,心無旁騖的體會劍式當中的意境。

如此枯燥乏味的修煉方式,若是一般人絕對承受不下來。

不過這孩子心性單純,天生神力也讓他的身體潛力無窮,每天舉著上萬斤重的重劍,硬生生撐了下來。

當然,一開始的時候他也做不到盡善盡美,不過隨著時間推移,無論是動作還是心神,他都能很快的融入進去,慢慢的竟然給人一種人劍合一的感覺,就彷彿這把劍跟他是一個整體一般。

雖然郭小山的修煉速度沒有段雷那般快速,但他的根基卻是打得極為紮實,一步一個腳印的修行。

儘管初期進步緩慢,但他也不在意,只是每天按照師父的要求辛苦修煉,一身真元也在打量靈膳的供應之下,渾厚程度遠勝同級數倍不止。

而且隨著他每天以真元祭煉重劍,隱隱間似乎發現這把重劍也在發生著細微的變化,相比以前厚重的彷彿大鐵塊一般僅僅只有一點劍形,現在似乎變得更加像一把劍了。

齊元對這兩個弟子極為滿意,尤其是郭小山,這種單純憨厚的性子看上去似乎腦袋不夠靈活,以後在悟道的階段會被卡住很久,很難領悟大道真諦。

但齊元認為,只要教導得當,他的單純和韌性反而是最容易入道的一種人。

郭小山不適合修煉那些擁有種種法術神通的精妙功法,所以齊元就專門為他創出一門相對簡單,卻又最為重視根基的道法。

只要持之以恆的修煉下去,以他鑽牛角尖的性子,只要積累足夠,一朝頓悟,就能以最快的速度突飛猛進,渡劫成仙。

…………

齊一和兩個師妹拿著師父給的名單下山去了。

他們要為宗門的壯大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將那些透過考驗的孩子帶回峨眉山。

下山之後,三人商議了一下,決定兵分三路,各自行事。

齊一跟鄧嬋玉各奔南北,將名單上的孩子找到之後,再到中州匯合,一起返回山門。

李英奇則是獨自遊走民間。

跟兩位師兄師姐不同,李英奇並沒有被師父安排什麼任務,而是讓她順從本心去行走天下,斬妖除魔,庇護黎庶。

她如今已經領悟了自身劍道,只不過她的劍道表面上看去雖然追求的是極致的快劍之道,但實際上她的本質還是一顆斬妖除魔的心。

所謂的快劍之道,只不過是建立在斬殺妖魔,守護人族的基礎上衍生而來的劍道罷了。

正因為看出了這一點,所以齊元才讓她去民間多走走,否則一味的在山中苦修,她很難將自身劍道修煉到大成的境界。

相反若是在民間多行善舉,斬妖伏魔,經歷在戰鬥之中的生死磨礪之後,反而更能夠觸動她對於劍道的追求之心,可以激發她體內的潛力。

這個少女辭別師兄師姐之後,一路東行,因為要在人間歷練,所以也不飛行,就用雙腳一步步的走在人族大地之上。

沿途穿山越水,走過許多村寨城鎮,誅殺了不少為禍妖魔。

那些妖怪裡有的是靈智初開,懵懵懂懂只知捕獵血食進化的妖獸,也有一些佔山為王,稱霸一方的大妖。

有些大妖論實力並不遜色於她,不但本身神通不凡,法術精奇,還有麾下大小眾妖相助,按理來說,勝過她並不算太難。

可是這個少女的劍術迅捷無比不說,還有一顆爆棚的正義之心,面對為禍人間的妖怪,反而是越戰越勇,劍氣越來越犀利,隨之而來的,是她的劍道也在突飛猛進。

壓力越大,她的進步也就越快。

而且她從來也不是不知變通之人,面對數量眾多的妖怪之時,也會發揮自身速度優勢,以劍遁之術遠遠避開眾妖的圍攻,先剪除大妖羽翼,從那些好對付的小妖下手,免得這些小妖在她鬥法之時添亂,而後再伺機斬殺為首的大妖。

李英奇心中殺性頗重,這一路往東方走去,由於沿途除掉的妖怪眾多,所以倒是逐漸將名聲傳了出去,有不少民間百姓都知道有一位峨眉劍派的女劍仙,斬妖殺魔,救助了許多百姓。

其實按照李英奇的想法,原本是不想留下姓名的。

畢竟她斬殺妖怪為的並不是揚名,而是為了內心之中的那一股正氣,因為幼年之時的悲慘遭遇,所以她發自內心的痛恨那些為禍人間的妖怪。

不過臨下山之時,師父曾特意叮囑過,在斬殺妖魔的時候,最好能夠留下峨眉劍派的名聲。

齊元當時說的冠冕堂皇,告訴他們留下名聲並不是為了獲得百姓的崇拜,而是為了讓上清一脈能夠在民間更好的傳道。

如果峨眉劍派的名聲足夠響亮的話,以後峨眉弟子在下山收徒的時候,也會輕鬆許多。

從那些百姓的角度來說,若是隨便一個來歷不明的道人找上門來,說是要收他們家孩子進山修行,誰知道這道人是好是壞,若是不明就裡的將自家孩子交給了邪門妖道,豈不是害了自己的孩子。

相反若是峨眉劍派的名聲足夠響亮,恐怕許多人家都會搶著想要將自家孩子送上門來修行。

既然師父都這麼說了,他們這些做徒弟的,也就只能執行下去了。

所以一路行來,隨著李英奇斬殺的妖怪越多,民間知道峨眉劍派的百姓也就越來越多。

雖然時間還短,她去的地方還不算多,不過,等到以後有更多的峨眉弟子學有所成下山歷練的時候,肯定會將峨眉劍派的名聲徹底傳開。

齊元這是打算複製他早年在朝歌傳播名聲的手段,只不過如今已經不需要他在暗中引導了,隨著時間推移,名聲自然會越來越響。

而且說句實在話,峨眉弟子的御劍術,相對要比許多煉氣士那些花裡胡哨的法術更加瀟灑自如,這種一劍斬敵的手段也更容易引人嚮往,所以以後在修行界,劍道修行也會越來越廣泛。

不過齊元曾跟這幾個徒弟說過,若是有人問起峨眉劍派的情況,就說峨眉劍派的開創者乃是上清一脈的弟子白眉真人,並不讓他們將自己還是灶神的身份透露給民間百姓知曉。

否則雖然能在短時間內得到人族百姓的認可,但也不可避免的會有許多百姓上山祭拜,到時候若是弄得滿山香火,反而不太好。

畢竟峨眉劍派修行的是仙道,講究的是出世修行,到時候若是有絡繹不絕的百姓進山祭拜,會造成不可避免的麻煩不說,神道香火一多,說不定還會讓峨眉山的靈氣受到侵染。

他本身的神職就是兼顧的,沒有必要將峨眉山變成香火聖地。

李英奇沿途行去,也曾返回華山她出生的那個山寨,在她二叔家裡居住了幾天。

雖然離去不過十餘年,但她心裡終歸對這裡有著一份牽掛,如今回來之後,一解思鄉之苦,跟這世上唯一的親人團聚幾天,也算解開了她心中的那份牽掛。

她的二叔依然還在壯年,因為長年練武,體魄依然健碩,不過他倒是娶了一個媳婦,還生了兩個孩子,倒是不顯寂寞。

李英奇見這兩個堂弟資質平平,沒有修行天賦,也就沒提帶他們入山修道之事,見到二叔如今過的開心,她也就放下心來,給二叔留下了一瓶固本培元的丹藥之後,就灑脫的離去了。

晃眼間就過去了兩三個月的時間。

這一天,李英奇來到了一座青山腳下。

只不過,自從她走進這裡之後,就感覺有些奇怪。

此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四周草木青青,道路兩旁也能看到田地裡有莊稼生長。

這個時節應該正是除草捉蟲的時候,但是小半天了她竟然都沒有見到一個人影。

李英奇心生奇怪。

難道這附近的百姓還有什麼特殊的節日需要慶祝,還是說有什麼婚喪嫁娶的事前發生,所有村民百姓都去幫忙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且,這附近也太過安靜了一些,竟然連鳥兒的叫聲都沒有聽到幾個。

事出反常必有妖!

這是李英奇這段時間在民間遊走得到的經驗。

雖然未必就一定會準確,但也不妨小心謹慎一些,萬一真有妖孽作亂,那就要先觀察一下對方的實力再說。

若是不清楚對方的實力就貿然行動,不說能不能救出那些百姓,說不定就連自己都會搭進去。

這種事情她也曾遇到過一次,因為一時大意,結果就落入了大妖的陷阱之中。

若非關鍵時刻爆發潛力,並且使用了師父賜給她的那杆冰魄神幡,一舉扭轉了局面,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李英奇放出神識感應了一番,結果發現附近數十裡並無什麼妖氣存在。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關鍵是她竟然連人氣也沒有感應到。

這就有些不符合常理了。

既然這附近有農田,怎麼會沒有人煙呢?

她那雙英氣十足的長眉頓時微微一挑,眯了眯眼睛,猛然身外亮起一道劍光,往空中一竄,虛空盤旋了一圈,認準方向朝著十餘里外的一個村莊飛去。

還沒等李英奇接近這個村莊,她的臉色就變了起來。

因為,這個村莊死寂一片,沒有半分活人跡象。

不但沒有活人,就連活的牲畜,豬馬牛羊雞鴨鵝等等,一個都沒有。

李英奇身上劍光一閃,來到這個村莊之內,直到這時,才感應到一股淡淡的死氣。

她轉身推開一戶人家的院門,走了進去,眼睛一掃,頓時就發現了房屋之中有著數具乾屍。

這些屍首全都圍桌而坐,身前擺著碗筷,碗裡面還有些飯菜,顯然生前正在吃飯,只是被未知的力量,將全身血液攝取一空,這才會在瞬息之間成了乾屍,就連動作都還維持著生前的模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