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葉坐下來之後,有一個小女孩冒著風雪來店裡買了一瓶醬油就走了。

楊鳳收了錢回坐到火爐邊,說:“哥,這幾天下雪店裡的生意真是不錯,倉庫裡的存庫都賣了大半去了。”

楊葉笑道:“這很正常,下雪封路,離街上又遠,村裡人也懶得到城裡去買,就在我們店裡買方便,而且交通工具不方便,也不會為了一點東西就往城裡跑,三十裡地即費時,又費力,誰吃飽了沒事天天跑往街上跑。”

“嗯!”楊鳳又笑道:“哥,這樣一來,我們家這小店每年也有不少的收入了。”

“那是!”

“哥,我剛才看嫂子出去了,去哪呢?”

“我叫他拿了點香菇送去給岳父,和二叔還有師傅家裡,讓他們嚐嚐鮮。”

楊鳳說:“好!”

楊葉又問道:“鳳,家裡木炭還有多少了?”

楊鳳說:“不多了,只還有半竹縷子了,估計還能燒上個十天半個月的。”

楊葉聽了說:“這樣就不夠燒了,還有一兩個月才過年,明年上半年還有兩月的冷天,所以還得上山去燒一窯的木炭才行。”

楊鳳點點頭:“是得燒一點,哥,那過幾天天晴了,我和你一起上山去砍柴燒上一窯,也夠燒上一兩年的。”

“恩。”楊葉點點頭:“那就這樣,天一晴,我們就上山去。”

……

……

雪停停,下下,足足一個多星期。

等到太陽公公出來,天氣變晴時,已經是十天之後了。

再有一個多月就要過年了,楊葉必須趕在過年之前把一窯木炭給燒出來,這樣年底年初,小店就有木炭燒來取暖了。

這些天,小店就由方父暫時照看著了,楊葉帶上妻妹上山砍柴燒木炭去。

砍柴可是非常費力又辛苦的活,但三人一起幹活,速度也快,花個三天的時間基本上就可以把一窯的木炭給採好了。

第一天,楊葉沒有和妻妹一起砍柴,而是把燒木炭的窯洞給整修好來。

這窯洞到是現成的,只是幾年沒燒,沒修理,窯頂上已經被雨水破壞掉了,所以楊葉必須花時間修理一下才行。

要修理好木炭窯洞,那是要花不少時間的。

楊葉為了把窯洞上的洞眼和堅固度修好,足足足花了一天的時間,所以伐木砍柴的事情就由妻妹二人來做。

三人一直從早忙到了太陽落山為止,這才下山回家,回家時每人肩上扛著一根幹木頭回家做柴火燒。

第二天,三人一大早就吃了早餐上了山,去砍柴,準備燒窯的木材。

第三天,一樣,三人一早就上山,一直忙到下午太陽下山回家。

這樣花了三天的時間,楊葉三人也終於把燒一窯木炭的木柴給準備好了。

第四天,就可以燒窯了。

但要燒窯,還要把木柴裝進窯洞裡才行,不過楊葉已經有這方面的經驗,也是老李頭那裡學來的,所以不怕燒不好。

第四天,

楊葉又帶著妻妹二人上山去,今天主要是把柴裝進窯洞裡面。

一個窯洞有兩個入口,一個裝窯口,就是把木頭運進去的口子,另一個是火口,就是點火的地方,這點火口的作用就是在火口放柴燒,把窯洞裡面的木柴烘乾燒起來的作用。

三人上了山之後,馬上把鋸的一斷一斷的木柴從入口運到窯洞裡面去,然後一根一根的豎起來按規格擺好來,而且每根樹木必須豎立的放著,這樣便於燃燒和透氣。

而打倒下來放,樹木之間的空隙就被封存了,氣不能往窯頂上方衝,這樣就會悶氣,不利木柴點燃和燃燒,後果是裡面的木頭燒到一半就滅了,那等到封口,冷卻之後,那出來的就不全是木炭,而是三分之一的木炭加十分之二的木柴,這樣就浪費了一窯的木柴了。

“好久沒幹這些體力活,真是不太習慣,真個累的,晚上睡覺都腰酸背疼的。”

楊葉自言自語感嘆起來。

做為一個重生者,楊葉後來進了城裡面,就沒怎麼回鄉下了,這些鄉下的重活,農活也都沒再幹過了,身子當然也就不習慣幹力氣活,突然又幹起來當然是不太習慣。

不過楊葉還是有一定的基礎的,所以試應體力活也對沒幹過體力活的人適應和承受力更快。

對於楊葉來說,重生後能再幹上這些活,心裡覺得是非常幸運的,雖然累點,但卻活得有滋有味。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冬天的太陽不大,平均氣溫每天也只有十幾度不超過二十度的氣溫,再加上一天到晚不停的刮著霜風,氣溫在太陽下也是上升不了的,但楊葉經過一帆不停的勞動之後,身上也冒著熱汗,把內衣都淋溼了。

楊葉一鑽進窯洞裡面,馬上驚的躲在窯頂睡白日覺的十幾只帶紅黃兩色的大蝙蝠撲翅一聲,向窯洞外面飛去,差點撞到了站在窯口的楊鳳,方紛芳二人。

二人嚇了一跳,發出一陣尖叫。

楊葉聽了調皮的笑了起來,有點惡作劇的意思。

好玩!

楊葉檢視了一下窯洞內後,一切完好,這才開始把木柴運進窯洞裡面裝窯。

楊葉向洞口伸出了頭,對妻妹二人,說:“你們倆負責把木柴運到洞口,我在裡面裝好。”

“嗯!”

二人應了一聲,馬上把堆在旁邊的木柴運到洞口去,大的二人抬,小的抱,抱不動的用肩扛,不大不小的用手拖拉,反正不管用什麼辦法,只要能把幾米開外的木柴運到窯洞口去就ok了。

剩下的就不關二人的事了,裡面裝窯的事就落到楊葉一個人的頭上了。

三人一直忙到中午,也才完成了不到一半,所以下午還要抓緊點時間,不然三人今天連一窯的柴也完成不了了。

中午飯,

三人是早上時候就在家裡做好的,然後用飯盒裝著帶到山上來的,這就是所謂的便當。

不過在山上吃便當,那是另一種體驗。

因為楊葉帶便當上山時,從來都是不帶筷子的,而是就地取材,在山上折兩根筷子細粗的小樹枝條,然後折成筷子長短,把樹皮去掉,就做出了一雙乾淨又原生態的筷子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