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視察的首長們知道騰飛集團在業界是拔尖兒的,但卻沒想到拔尖兒到這種地步,要知道這些首長們並非只會研究戰略戰術,指揮打仗,不少都是有專業工程師背景的,甚至有幾位在五六十年代被派往蘇聯茹科夫斯基航空航天研究所深造過的。

屬於妥妥的技術型領導。

所以他們很清楚劉純介紹的NB—600電話數控機床的價值,沒辦法,實在是因為這類特種加工機床在航天航空領域太過重要。

以至於在某些方面,高精度的多軸數控機床都沒辦法做到的事情,電火花數控機床卻能輕鬆完成。

就比如說航空發動機低壓渦輪內孔的精加工,傳統的工藝需要鏜床、銑床、車床、磨床等數個機床輪番上一遍不算,中間還需要做幾個熱處理鞏固材料。

等多軸聯動機床出現後,複雜的多機床聯合加工不用了,一臺加工中心即可完成,然後一遍熱處理,低壓渦輪內孔的精加工就算是完成了。

可這就算真的完美嗎?

顯然不是,這主要是因為航空發動機的低壓渦輪內孔軸孔長,壁薄,兩側孔小,中間孔大,內壁中還有複雜弧線,且屬於航空發動機重要的承力結構,不但要求加工精度極高,而且不能在加工過程中讓部件產生應力變形。

多軸加工中心的精度是沒得說,可由於其加工方式是利用機械刀具對部件本身硬碰硬的機械冷加工,應力變形無法避免,這也是為什麼在加工後還需要一道關鍵的熱處理,主要的就是為了消除部件的應力變形,不然裝進航空發動機內,壽命短到是其次,弄不好內部扭斷造成發動機停車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電火花數控機床就沒有這方面桎梏,這主要是因為這類機床不是真正的接觸加工,而是利用工具與工件產生的脈衝型放電進行的非接觸型加工,因此對部件兒不會產生應力和變形。

至於傳統機加工容易造成的顯微裂紋就更不可能了,最多是形成一個淺淺的電熱白層,有多淺?

不過0.01毫米!

這個厚度在一般部件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就算要求高的部件也可以透過特殊手段輕鬆處理掉。

換句話說利用電火花數控裝置加工的航空部件兒不但精度高,材料範圍廣,加工後只需簡單處理就可直接封裝出廠,較之傳統機械加工少了一步熱處理。

這是什麼?

精簡工藝,提高效率!

就為這八個字,世界上任何一家企業都會瘋狂,要知道熱處理是個即吃技術,又燒錢的工藝,稍微控制不好,一爐子的部件兒就可能全部報廢,能少這麼一項工序簡直對任何製造業起來說都是福音。

所以國外航空製造強國從七十年代開始就已經在普及電火花數控技術,尤其是美國,一直在這方面走在前列,歐洲差了些,不過透過引進美國專利還是做了些普及,但總體還是依靠德國的多軸機械加工機床。

蘇聯到是也有應用,但老毛子在數控方面剛起步,還沒深入就譁啦啦碎了一地,所以他們的電火花加工普及是普及,卻沒有歐美那般躍遷式的自動化和高精度。

國內對國外的技術最終還是很密切的,自然知道電火花數控機床的優勢所在,早就想從美國等發達國家引進了。

然而發達國家連多軸機械加工機床都列入限制出口名單,這類能生產高品質航空航天產品的高精度電火花數控裝置管控的更加嚴格,想買根本連門兒都沒有。

本來這些首長們還想著是不是等著國際局勢穩定後,想其他辦法從歐美弄幾臺回來,沒成想在騰飛集團這裡居然就見到了,而且還不是一臺,而是三、四個種類,一共一、二十臺,這就有些恐怖了,要知道其他廠能有一臺就敢說自己是國內領先了,可人騰飛航空動力,居然有一、二十臺,豈不是躋身世界一流?

“難怪這位劉總會說他們能把進度壓縮到半個月,這麼多電火花數控機床,幾乎涵蓋了所有航空發動機的關鍵部件的加工,去掉繁雜的熱處理工藝,壓縮生產週期並非不可能。”在劉純介紹著幾臺不同功能的電火花數控機床的時候,某些懂行的首長或技術型軍官已經開始在私下議論起來。

聽旁邊的一位軍官評價,一位首長十分贊同的點點頭:“的確如此,這類機床在國際上都屬於發達國家限制出口的高技術加工裝置,騰飛集團居然能夠突破,顯然這些年咱們都小瞧了。”

“是呀。”另一位穿著海軍制服的部隊首長同樣感慨道:“都以為騰飛集團賺錢眼兒去了,沒想到他們在高階技術領域並沒有放棄,說句不中聽的話,就是沒有渦扇發動機,就憑這機型NB系列電火花數控機床就足以奠定騰飛集團在國內航空工業領域的地位。”

“這話說的沒錯,不過你們發現了沒有,總部首長和那兩名第二炮兵的同志似乎沒咱們這麼驚訝?”這個時候一位來自空軍的部隊首長忽然提醒了一句。

幾位墜在後面的部隊首長這才看向總部首長那邊,的確跟眼前的空軍部隊首長所說,總部首長非但沒有過多的吃驚,反而臉上露出的無法言說的欣慰之色。

而跟在總後首長兩位來自第二炮兵的部隊首長更是平淡的令人出奇,一副走馬觀花走過場的模樣。

都不是笨人,一看場景就知道,眼前這些數控裝置人家航天部門早就有了,如此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這些東西始終不為外人熟知了原因了,很明顯這些機床是航天部門某新型導彈的配套加工裝置,涉及國之重器,一段時間的敏感期是免不了的。

不過現在似乎這個敏感期已經鬆動,不然總部首長也不可能帶著他們過來,要知道在某些尖端的生產製造領域,他們這些部隊首長級別的領導幹部同樣是無法觸及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