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流~~~變迴圈~~~”

這種說法源於日本,國內援引這個比較中二的說法主要是因為變迴圈航空發動機的科普介紹最先來源於日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沒辦法,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可以說是這個星球上僅次於美國的科技強國,先不說每年的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就說索尼的超薄隨身聽、松下的背投彩電、三洋的滾筒洗衣機……隨便拿出一個都是滿滿的科技感。

就連當時日本的動漫也多以太空戰艦、未來戰士、外星機甲這類科技感十足的題材流傳於世,就連《龍珠》這樣描述武道類動漫中都加入了布林瑪這樣的具有強大科技創新力的白富美。

遠非十多年後某忍著,某海賊那樣雖熱血,但整體完全保守話動漫可比的。

在這樣的氛圍下,日本社會對科技的狂熱和追求遠遠超過其他的地方,特別是對美國先進技術的跟蹤,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及時有效。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日本上下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雖然在二次大戰中被強大的美國人給按在地上好頓摩擦,但在經濟、科技這樣看不見的戰場上勤勞、能吃苦且富有紀律性的日本人不見得就比美國爸爸差。

甚至還有可能一舉超越,屆時日本和美國誰叫誰爸爸還不一定呢。

正因為如此,日本幾乎把目光盯死在美國的科技界,對美國在技術領域的一舉一動比自家媳婦兒還關心,恨不得美國人做出一項技術成果,日本人就準備有樣學樣的搞出一個更好的。

就比如說,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研發的GE21型變迴圈航空發動機,在美國國內都鮮為人知,但獲知訊息的日本人卻在第一時間對這項技術進行了科普,旋即便在政府所屬的航空技術委員會中立項,誓言要發展日本的變迴圈發動機。

當時還只是八十年代初,連世界另一極的蘇聯都對變迴圈發動機懵懵懂懂,日本就準備藉著變迴圈這股東風實現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彎道超車。

不得不說當時的日本科技界的眼光還是很厲害的。

要知道變迴圈航空發動機之所以稱之為變迴圈,關鍵就在一個“變”字,簡單來講就是透過對涵道比的改變,從而令航空器在不同狀態下擁有遠超裝備傳統航空發動機的效能。

比如說更遠的航程和更快的速度。

也正因為如此,變迴圈航空發動機被稱為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作戰飛機的首選,成為顛覆現有航空發動機技術路徑的潛力股。

如果日本能夠沿著這條技術路線走下去,即便做不出變迴圈航空發動機,但也能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上一個大臺階,畢竟日本人並不缺技術和人才,三菱重工的重型燃機輪機就跟通用動力在全球競爭中打的有來有往,只要日本肯下功夫還是大有可為的。

奈何1985年一紙廣場協議就讓日本徹底飄了,日元大幅升值,終於有了硬通貨的日本人彷彿是被壓抑許久的孫猴子瞬間開啟了買買模式,啥實業,啥製造業,哪有炒地皮、炒房子、炒股票、抄債券掙錢?

於是沒人在按下心思去搞什麼變迴圈航空發動機,苦哈哈的累死累活還不如在東京郊外弄塊地皮下輩子衣食無憂來的划算。

其實這個時候日本還有救,要知道當時被美國逼迫貨幣升值的還有當時的聯邦德國,不過當時的聯邦德國並沒有因為貨幣升值就飄了,而是以自身的貨幣為錨,不斷向東南歐進行滲透,利用自己強大的製造業撬開一個又一個新的市場領地的同時,不遺餘力的進行產業升級,最終非但沒有因為貨幣升值而被拖累,反而成為德國重新崛起的助力,為數年後兩德統一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反觀日本,在數年的狂歡後,泡沫被瞬間戳破,旋即進入了失去的十年,原本朝氣的社會風氣已然不再,被一股頹喪的暮氣所取代。

在這樣的氛圍下別說繼續變迴圈航空發動機了,就是最普通的螺旋槳發動機日本人都沒那個精力去投入,於是整個計劃就這麼不了了之。

而美國人,卻在這段時間內繼續發展自己的變迴圈航空發動機,特別是通用公司,在GE21的基礎上發展出GE23渦扇發動機,而這款GE23不是別的,正是後來裝備到一代妖姬YF—23戰鬥機上的YF—120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

同時也是世界第二款實用的變迴圈航空發動機。

至於第一款實用的變迴圈航空發動機自然是美國大名鼎鼎的“黑鳥”高空戰略偵察機上所使用的普惠公司生產的J—58變迴圈渦輪衝壓發動機。

該發動機透過對氣流的控制可以在渦噴與衝壓發動機間自由的轉換,從而獲得難以想象的高空高速。

正因為如此,J—58變迴圈渦輪衝壓發動機別說是在六、七十年代,就是在當下那也都是妥妥的黑科技。

至於通用公司的YF—120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就更不用說了,得益於巡航時渦扇,加力全渦噴這兩種模式,從而賦予了YF—23戰鬥機超過4500公里的航程和不開加力就具備1.45馬赫速度下巡航30分鐘以上的優異能力。

說實話當時國內很多部隊領導和航空業內人士從日本科普資料裡看到這些東西後羨慕的直流口水,有心想要伸手試試,可當時國內連第三代大推力航空發動機都還沒著落,就別說YF—120這種第四代,甚至是第五代標杆的先進航空發動機了。

只不過沒有盲目的上馬研製不等於不去跟蹤這些先進的航空技術,而隨著美國人在冷戰後公開了YF—23和YF—22的存在,國內的技術追蹤也從日本轉向了美國,只不過日本那種中二的科普太上頭,特別是“雙道流~~~變迴圈~~~”不但好記,又朗朗上口,於是就被不少人給沿用下來。

很顯然發出驚呼的這位首長算是沿用人之一,只不過此刻這位對航空發動機頗為瞭解的部隊首長可沒工夫糾結這些源於日本的中二語言,掃了幾眼面前的WD—64VIP渦扇發動機,然後抬起頭看向莊建業,連珠炮似的的問道:“裝備WD—64VIP渦扇發動機垂直起降驗證機的航程有沒有明顯提升?最高升限能達到20000米不?不開加力的情況下能實現超音速巡航不?……”

莊建業聞言毫不猶豫的點頭:“您放心,我們都能!”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