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無論這對兒矛與盾究竟會碰出怎樣的火花兒,鄭權禮是不可能跟在場的這些外軍觀察員們說的,更何況也沒有說的必要。

因為就算這些國家有意向購買WZ—12NB武裝直升機,所使用的材料也不可能是自用款的H—ZB9527型金屬基特種複合材料原版,而是另一種H—ZB9527M的暢享版。

輕便度和防護力這樣的硬核指標兩者根本沒有區別,唯一不同的是碳纖維的編織方式存在著些許的詫異,正因為如此H—ZB9527具備極強的細微化的鏡面反射功能,從而在宏觀上做到“吸收”雷達波的功效。

而H—ZB9527M的暢享版只是普普通通的防護裝甲板材,雷達波幾乎是怎麼來的就怎麼反射回去。

至於價格嘛,兩者的差別到不是很大,因為除了碳纖維的編制方式不同外,各項工藝和製造程度可謂是大差不差,所以中國騰飛給出的公開售價是H—ZB9527原版每公斤1800人民幣;H—ZB9527M的暢享版則是1600美元。

中國騰飛其實很想把H—ZB9527原版直接定位1800美元,以便統一標準,顯示自己的國際範兒。

奈何總部在測試完原版之後,直接給出了產品禁止出口的指令,無奈之下只能標註為人民幣,成為中國騰飛諸多國內“特供”產品之一。

所以此時此刻鄭權禮手上的板材根本就不是H—ZB9527原版,而是更加國際向的H—ZB9527M的暢享版。

可繞是如此其效能合作用也不是米—28N‘浩劫’武裝直升機能夠相比的,你讓亞美尼亞和摩爾多瓦的軍事觀察員怎麼反駁?

機動能力強悍、防護能力不俗,攻擊能力就更不用說,30mm機炮,外加四個掛架,可以使用包括紅箭8在內的各型別精確制導武器,這樣的攻擊力還不夠?

至於價格,以中國以往的軍火銷售的情況來看也不會高的特別離譜,所以鄭權禮這邊的話還沒說完,白俄羅斯和哈薩克等國的軍事觀察員就有些安耐不住了,準備詢問下具體細節和相關價格,如果合適的話等到回到京城就向國內彙報買上機架試試成色。

然而還沒等這些對WZ—12NB武裝直升機產生興趣的外軍軍事觀察員開口,一陣魔音般爽朗的笑聲便傳入眾人耳中,旋即巴洛托夫排眾而出,來到鄭權禮身邊:“我親愛的鄭,你已經夠辛苦了,接下來交給我吧!”

正準備接受其他外軍觀察員詢問的鄭權禮直接被巴洛托夫這句話給搞懵了。

啥情況?

什麼叫自己夠辛苦,接下來交給他?

啥時候要交給他?自己怎麼不知道?

就在鄭權禮滿腦子問號時,巴洛托夫已經與一臉詫異的鄭權禮並肩而立,然後面對一眾小兄弟,笑容溫和的朗聲說道:“大家看到了,這就是我們俄國合成纖維生產聯合體與中國騰飛聯合研製的新一代凱夫拉複合材料,他將在新世紀被用在米—28和卡—50這兩款武裝直升機的改進型上。

從而令這兩款武裝直升機在防護力保持現有基準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航程和載彈量,打造出適合21世紀作戰需求的先進武裝直升機……”

此話一出,不止是鄭權禮,就是在場的其他外軍的軍事觀察員,幾乎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懵了。

凱夫拉材料是俄國和中國聯合研製的?

既然如此,你巴洛托夫為什麼看到WZ—12NB武裝直升機時怎麼跟丟了魂兒似的?

現在看到凱夫拉材料好,就準備巴巴的湊過來佔為己有,你巴洛托夫還要不要臉!

巴洛托夫的確是不要臉了,若是有其他辦法他也不會出此下策,實在是沒辦法,難道眼睜睜的看著武裝直升機的市場被中國給搶去?

哪怕這個細分市場的盤子不大,卻很可能產生多米諾效應,畢竟巴洛托夫在這方面也算是半個內行,由點及面,既然中國能在凱夫拉材料方面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在其他方面自然不會差,因為材料特別是纖維類特種材料可不是有一兩個拳頭產品就能包打天下的。

而是需要整個門類的基礎全面躍升、進步和跨越才能不斷的孵化出一個又一個跨時代的新產品。

這就好比是角色扮演和即時戰略這兩種不同型別的遊戲一樣,個人英雄主義在纖維類材料方面根本行不通,只有整個盤子起來,才能發揮出無與倫比的集團優勢。

在這方面巴洛托夫可謂是深有體會。

俄國的纖維類材料強不強?

毋庸置疑,蘇聯時代的纖維類材料當然是強的一塌糊塗,不然又如何跟美國在冷戰時期打得有來有往,要知道遠端洲際導彈上的彈頭、彈體可都是使用纖維類材料製造的,如果沒有這東西,導彈的效能至少落後兩代。

冷戰時期的遠端導彈別說落後兩代,就算落後半代都會被對方按著腦袋在地上來回摩擦,蘇聯能在這個時期能讓美國人不敢輕舉妄動甚至是忌憚和懼怕,不是導彈和核彈頭的數量如何如何,而是在這背後強大而不斷創新的工業製造基礎。

然而這一切隨著蘇聯解體,瞬間煙消雲散,尤其是近幾年俄國的經濟跳水一樣下滑,導致整個纖維類材料的基礎遭到嚴重的破壞。

產業鏈因為解體而支離破碎,技術人員因為困苦的生活而紛紛流失,配套廠因為寡頭們的貪婪而大批倒閉。

沒了基礎,俄國的纖維類材料自然是難以為繼,除了能保證幾個重點的遠端導彈的生產外,其他方面幾乎停頓。

若非如此米—28和卡—50也不會用普通的鋁合金裝甲,導致兩款機型嚴重超重。

問題是基礎破壞不可怕,可怕的是這種破壞造成了不可逆的嚴重後果,那就是俄國在纖維類材料方面被世界先進水平甩開一大截不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差距還在逐年擴大。

剛解體時還不怎麼看得出來,如今七、八年過去了,這種差距早已肉眼可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俄國的有識之士不是不想振作,包括巴洛托夫同樣在俄國國內呼籲擴大纖維類材料的投入,問題是現如今的俄國一沒資金,二沒有相關的配套廠,最最重要的是相關的專家和技術人員流失的七七八八,失去了研發基礎。

於是乎這種所謂的呼籲通常就成為流於形式的口號,喊得是震天響,實際上根本就落不到實處。

而如今連中國都在這方面實現了對俄國的反超,巴洛托夫若是在無動於衷那他就不配穿這身俄軍的軍裝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