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天洪死了之後,魏對晉的佈局算是暫告一段落,但是在這個時間之內,戰爭仍然是沒有結束。

北涼與宋軍以及小股唐軍,還在鬥個你死我活。

大部分入晉的唐軍,還在想盡一切辦法想要攻下晉國的整面北域,不過卻遭受到了商天洪的嫡系部隊的拼命抵抗,使唐軍不得寸進。

除此之外,趙長青也已經趕到了邊疆,和白起兵合一處。

白起的軍中,依舊是人人縞素,他們還在緬懷曹參。

他在見了趙長青之後,將曹參生前奔赴邊關之前的計劃原原本本說了出來,隨後便長跪不起,失聲痛哭起來。

趙長青也是重重唉聲一嘆,喃喃道:“曹國公應該早就知道了自己救援邊關的結局,但依然還要去做,為的就是我們魏國要在此次戰爭中得利,放心吧,短則三年,多則五年,朕一定會率領大軍,踏平楚國。”

白起聞聲後,作為一名殺神,他居然落淚了。

這事兒要是傳了出去,估計誰也不會相信。

但是這就是事實。

大概,這就是所謂的袍澤情誼吧!

這是一種常人很難理解的感情。

九月初,趙長青將近五十萬人馬傾巢出動,與楚軍老將龍奮對持,在兵力極為懸殊的情況下,龍奮向楚帝求援,並上請奏摺撤軍。

楚帝再三憂慮,覺得此刻在往長留山脈一帶派兵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便答應了龍奮的請求撤軍。

因為現在晉國的局勢即將得到穩定,就算這個時候楚軍仍然能夠進軍晉國,也無法獲得巨大利潤,倒不如撤軍以觀後效。

龍奮在撤走之時,遭遇到了趙長青的瘋狂追打。

這龍奮不愧是一位老將,作戰經驗非常豐富,他料定大魏皇帝會趁他撤退的時候進軍,所以,在路道崎嶇的峽谷中佈下疑軍,使趙長青大軍一時間損失慘重。

進而,趙長青決意不在追趕龍奮。

一是因為被龍奮埋伏了一遭,二是因為,在追下去的話,就追到楚國境內了。

現在還不是進軍楚國的最佳時刻,因為一來準備不充足,二來是後續補給跟不上來,如此冒然的進入楚國本土作戰,很容易損兵折將。

考慮如上,決意放龍奮一馬。

就此,基本上青州之外的戰局,就算是結束了。

九月底,陳慶之派遣麾下一名將軍,協助晉將抵抗唐軍的侵略。

終在十一月初,迫使唐國退軍。

但是人家依舊攻佔下來了晉國的一州之地。

唐國退兵之後,宋國也是相繼退兵。

本來人家出兵就是為了給唐國打掩護的。

現在目的達到了,自然是要退兵。

自此,第一次世界大戰收官,各國在此次戰役中,所暴露出來的軍事力量,讓天下的讀書人都是有了一個大概的分析。

有兵家中人就綜合了各國的軍事力量做了一個排名,最終將魏國排在了第一位,也不知道是安的什麼心。

但是不管怎麼樣,世界第一次大戰結束之後,魏國已經躍然成為了天下第一大國。

這一場大戰,各國總計投放兵力約在三百萬左右,投放兵力之多,古來罕見。

各國總計傷亡兵力,約莫已經達到了近百萬左右。

其中,魏國殺掉楚軍士卒,差不多有四五十萬人左右。

現在晉國的整體狀況就是,唯晉帝的旨令馬首是瞻,但是晉帝又得聽魏國的,所以,趙長青對晉的計劃,也算是圓滿成功了。

十二月底,趙長青在長留山脈舉行封禪儀式,正式通告各國,魏國於今日稱霸。

魏國決定稱霸的訊息,可謂震驚天下。

晉國率先承認魏國的霸主地位,唐國緊隨其後。

大概也就是過了幾天左右,宋國與楚國紛紛承認魏國的霸主地位。

至此,這個時代最後一名霸主,誕生了。

而這個時代,又被後世人譽為春秋時代。

這名霸主,便就是魏皇帝——趙長青。

年底。

蕭逾明從晉國返回魏國,趙長青在承德殿中召見蕭逾明。

他在見到大魏皇帝之後,就差沒有熱淚盈眶了,著甲在身,單膝下跪道:“啟稟陛下,末將不辱使命!”

不辱使命!

僅僅四個字,就已經詮釋太多了。

陳慶之這一次沒有跟隨蕭逾明一同返回魏國,就是怕晉國會有什麼動作,在晉國那裡,他們二人得需要一個人時刻在那裡盯著。

趙長青親自下了龍椅,將蕭逾明攙扶起來,並且還拍了拍他的肩膀,開口道:“瘦了,也黑了,辛苦了。”

蕭逾明搖了搖頭,哽咽著嗓音說道:“末將遺憾的是,沒有見曹國公最後一面!”

趙長青重重一嘆,開口道:“曹國公的死,可謂死得其所,要是沒有他生前定下的計謀,將楚軍大敗,不然的話,就沒有今時今日,可以真正稱霸的魏國。”

蕭逾明道:“陛下,為何這次,我們稱霸的如此匆忙?”

趙長青開口道:“縱觀各國,大戰屢有發生,已然到了大爭之世,五國之中,除了宋國之外,都有過稱霸的經歷,所以朕不想在等下去了,即日稱霸,威震天下,乃為君者求之,如今,我們魏國已然成為天下頭一等強國,何須在瞻前顧後?”

蕭逾明聞聲再次半跪到地面,開口說道:“祝我魏國千秋萬代,一統天下!”

此言一盡,文武百官皆是下跪齊聲道:“祝我魏國千秋萬代,一統天下!”

歡迎蕭逾明回國的朝會結束之後,趙長青與他一同出了京城,來到了護國公曹參墓前。

趙長青向他說道:“就像朕說的那樣,曹老國公死得其所,要是沒有他,當時的楚軍,可是一大麻煩,足以影響我們在晉國的計劃。”

蕭逾明為曹參上了幾炷香,撒在墓前一罈酒後,向皇帝恭敬說道:“陛下,我們在晉國基本上算是已經穩定了,現在,晉國朝堂之上,都已經安插了我們魏國的人,就像民間盛傳的那樣,晉國朝堂一半魏臣。”

趙長青對他們的工作效率很是滿意,開口道:“你們孤身在他國,能做到這一步,其實朕已經很滿意了,朕已經安排了錦衣衛與東廠在晉國開設分舵,其目的就是要監察晉國百官。對了,現在晉國民間的態度如何?”

蕭逾明回答道:“陛下,初始時,晉國民眾的抵抗情緒很重,但是到了現在,這種抵抗的情緒在民間越來越小,其實民眾從不在乎究竟是誰執政,他們只是想看到朝政的穩定,只要朝政能夠穩定,就能使他們這些老百姓們過上好日子。”

趙長青笑了笑,說道:“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蕭逾明細細品味了這番話,迅速對皇帝五體投地,非常之欽佩道:“陛下說的極有道理,末將受教了!”

二人之間的談話,也被民間的老百姓們編成了一個小故事,在廣為流傳。

尤其是那句君如舟民如水,更是在後世當中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這句話,也被譽為是魏國的國本。

更是體現到了為君者以民為本的思想。

天下百姓,在知道了趙長青的那番話後,都紛紛覺得,大魏國的皇帝,乃是一位仁義之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事實上也是如此,別的不說,各國之間打仗打了這麼久,都已經勞累不堪了,民眾可謂苦不堪言,但是人家魏國的老百姓,依舊還能過上頓頓有肉的好日子,這就是國力與國力的真實差距。

史書記載:春秋魏國歷太初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人皇於長留山封禪,向各國宣佈稱霸。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