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

戰術上,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

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至於荀攸,歷史上在何進掌權時期任黃門侍郎,在董卓進京時曾因密謀刺殺董卓而入獄,後棄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許都之後,荀攸成為曹操的軍師。

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

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

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

“子瀚,文若,公達,你們年紀都差不多,日後不防多多親近親近。”蔡邕笑眯眯的說道,他這是知道張浩需要人才,幫張浩撮合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子瀚兄,在下聽伯喈先生說你曾吟出“何日王道平,開顏睹天光”的詩句,看來你對當今天子多有不滿啊。”荀彧上前拱手說道。

“文若,不可無理。”荀爽聽荀彧這麼說,斥責的說道。

“先生無礙,既然文若兄提出來,不如我們就來探討一番,只是今日之事,還望萬萬不可外傳才好。”張浩笑著說道。

“你說吧,今天你說的不會傳出去的。”

“文若兄,不知你認為,我輩應當忠君呢?還是忠民?”張浩看著荀彧問道。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臣、父子、夫妻存在著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系,當然要忠於天子。”荀彧理所當然的說道。

“就算君主昏庸無道也要忠於君主嗎?”張浩反問。

“當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輩身為臣子定然要忠於君主。”

“若是苛政猛於虎,百姓民不聊生,你還要忠於君主?”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荀彧反駁道。

“我認為,文若此言有些偏頗。”張浩笑了笑說道。

“願聞其詳。”荀彧不鹹不淡的說道。

其他人也都饒有興致的看著張浩。

“愚以為,我輩理應忠民。”張浩說道。

“何為忠民?”荀攸上前詢問。

“當然是忠於天下萬民,心懷天下萬民,作為君主,就應當服務於百姓,君主忠於萬民,臣子才忠於君主。”

“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暱,誰敢任之?”

“先賢也曾說過,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君主的職責是忠於國民、國家,臣子的職責是忠於國家,以及為國家服務的君主,君主為國家而死,臣子應該忠於君主,一起戰死”

“君主為他個人利益而死,我們不是他的奴才,沒有必要保衛他,若是君主屠戮萬民,我輩還要助紂為虐否?”張浩目視荀彧,笑問道。

“天子乃受命於天,王權天授,只受天命約束。”荀彧說道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犠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這是因為,有了百姓,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有個“君”。國家是為民眾建立的,“君”的位置是為國家而設立的。”

“文若可曾聽過《荀子·王制篇》中有這麼一段話:“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君主只不過是這一葉扁舟,百姓猶如水也,水可以使船行駛,也可以使船淹沒。”

張浩悠悠說著,在座一眾人都聽得入神,若有所思,在現在這個時代,這番話一出,就像在平靜的水面丟下一塊石頭一樣,讓眾人無法平靜。

“你這是準備自己當那滴推翻大漢的水嗎?”荀彧怒視著張浩問道。

“文若兄此言差矣,首先在下現在並無不臣之心,不會像那黃巾一般悍然起義。”張浩說道。

他可是知道亂世即將到來,就算想爭霸天下,也不是現在大漢在大多數人心中還有一定地位的時候。

“其次,就算有人想要推翻也是這腐朽的朝廷,昏庸的君主,而並非這大漢,大漢乃是天下人的大漢,不是他劉家的大漢。”張浩慷慨激昂的說道。

荀彧沒想到張浩會說出這樣一番話,顯然和他自己原本所知的綱常不符,但自己卻不知怎麼反駁。

“嗟夫!君子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張浩見眾人都沒有發出聲音,朗聲說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他可不想給別人說自己有謀反之心的機會。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做的這些人都嘀咕著張浩的這番話,低頭思索著。

“子瀚心懷天下,老夫也是自嘆弗如啊。”喬玄想了一會,抬頭看著張浩說道。

“喬公說笑了,小子怎敢與喬公相提並論。”張浩躬身說道。

“張子瀚,最好不要讓我知道你有什麼不臣之舉,不然我是不會放過你的。”荀彧冷哼一聲,拂袖而去,離開了英雄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