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那個小女孩,是你物件?”

“不是,是我同學。”

“我說嘛,那麼好一顆白菜,咋能讓豬拱了。”馬娟娟撇了撇嘴。

“呃……”寧向東無語:“我還是個孩子呀,大姐……”。

旁邊的趙偉拉了一下馬娟娟的胳膊,手卻不拿開,順勢環擁著她,馬娟娟讓他幸福了一會兒,才扭扭身子,甩開他的手。

鄭村民坐在對面,看見趙偉抓住一切機會套近乎,咧開嘴無聲的笑著,忽然把孫秀玲攬在身邊,孫秀玲立刻乖巧地靠了過去。鄭村民笑的更開心了,眉毛也揚起來。

有時候顯擺也是一種幸福,是一種巴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幸福的幸福。

寧向東也想笑,但看了看鄭村民的大白牙,還是抿住嘴,轉頭看向窗外。

鑽天楊在風裡搖著,像是厭倦了一樣,抖落滿身的樹葉。

樹葉繽紛飄落,是風的追求,還是樹的不挽留?

該來的來,該去的去,春華秋實一年年,轉眼間已是落英滿地堆積,並原的冬天到了。

鄭村民打人的事件到底還是驚動了派出所,寧向東暗自找大哥說明了當天的情況。

寧向陽就給南城分局龍湖派出所打了電話,將自己瞭解的情況提供給轄區民警。

民警透過走訪調查,瞭解情況後,對兩名當事人各打五十大板,嚴肅批評了盧天曉和鄭村民動手打人的嚴重錯誤。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這起唯一的損失是那套海派西服,寧向東拿了八百塊錢給盧天曉,盧天曉漲紅了臉,說什麼也不要。

宋小青也終於去北京了。

走的時候,寧向東悄悄去了車站。

他遠遠站在一根立柱後,看著宋益平、章束夫婦和宋小軍、郭穎幾人把宋小青送上了火車。

當火車啟動的時候,他目送著列車越走越遠,捲起陣陣飛塵,模糊了視線……

並鋼青年工人上崗培訓終於結束了,寧向東他們正式分到連軋帶鋼廠。

新廠在並原市的最北邊。

並鋼已經夠偏僻了,連軋廠的選址更偏僻。

之所以選在這裡,總廠有幾個考慮,一是當地居民動遷成本忽略不計;二是比鄰總廠,行政區劃很簡單;三是不涉及到耕地,批覆環節大大簡化。

目前,主廠廠房已經建成,只是裡面空空蕩蕩,一號軋機機組的立輥還沒有吊裝,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二號軋機和精軋軋機機組倒是安裝就位,但是連線機組之間的運輸鏈和步進梁連影子也沒看到,不過,兩側配套的酸洗噴丸車間和熱處理車間,已經完全竣工了。

這套機組,在當時的整個亞洲也算是先進的,國內只有四套,包括從日本引進、正在寶鋼除錯安裝的那套機組。

除了這兩套之外,首都鋼鐵公司和武漢鋼鐵公司各有一套。

連軋廠主廠從東部的板坯車間到西邊的成品庫,步行要走一公里。

為了往來方便,廠裡專門配備了電動車,一車可以坐兩人。

不過有資格坐車的基本都是戴紅色安全帽的管理人員,像寧向東他們這種戴白色安全帽的一線操作工人,不允許隨意乘坐。

不過操作工上班時間都在各自崗位,自然也不需要坐車。

雖然,人員裝置已經全部就位,但是連軋廠目前還無法投產。

不能投產的原因是,別說生產工人,就連技術員也是外行。

眼下整個並鋼,沒有一個人熟悉機組的執行情況,即使是連軋廠的總工程師石宗勤也一樣,僅僅是瞭解生產流程,不敢說熟悉。

石總作為六十年代畢業於哈爾濱工程學院的大學生,別說在並鋼,就是在冶金部也是碩果僅存的技術專家。

哈工院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1953年在偉大領袖親自關懷下成立的,第一任校長由陳賡大將擔任,同時也兼任政委。

哈軍工建校初期,成立了十一個系一百餘個專業,涵蓋了我軍陸海空全軍種的所有學科,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重點大學。

年輕時期的石宗勤,最大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軍人,所以能夠考上哈軍工也是他的奮鬥目標。

然而令人抱憾的是,等他考上這所學院時,是1966年9月,而恰恰在同年4月,根據中央軍委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正式退出部隊序列,改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從此與成為一名光榮的革命軍人失之交臂。

這次,並鋼決定啟用和委任本公司國寶級技術專家坐鎮連軋帶鋼廠,足以證明總公司的決心和這個專案在並鋼的分量。

經過反覆的論證和考量,總廠最終決定,由石宗勤掛帥,分批派遣人員去武漢鋼鐵公司實習。

武鋼是最早引進連軋生產線的工廠,據說比首鋼還早,而且是直接引進的國外裝置,上到決策管理層,下到具體崗位操作工人,已經有了一套完整成熟的生產經驗。

其實最早總公司的意向是派人到首鋼,因為從金陽省到北京的距離近一點,更加便於管理。

但是在向冶金部請示是,沒有被批准。

因為同期,攀枝花鋼鐵公司也要大規模派遣職工到兄弟企業實習,考慮到學習時間長,兩個國內主要的鋼企同時承擔培訓任務,有可能影響到全國鋼鐵生產任務的完成,冶金部在權衡後,決定兩個鋼企的職工合二為一,都到武鋼。

……

連軋帶鋼廠對新入廠的職工,首先進行了工段劃分:板坯車間、初軋機組、二軋機組、精軋機組、橫切機組,此外還有預熱爐班組、噴丸酸洗班組、平整分卷機組等等輔助段位班組。

寧向東他們三人被分配到了質監站。

質監站一共十二人,分了甲乙丙丁四個班,每班三人,對應車間生產班組的工作時間,也實行四班三運轉。

寧向東、鄭村民和趙偉劃到丁班,哥仨都挺高興,敢情從培訓部認識了,要奔著一輩子的交情去啊。

質監站在連軋廠辦公樓一層,就一間辦公室,面積不大,站長和技術員的辦公桌擺在裡面,基本沒什麼地方了。

站長張東是遼寧人,身高接近一米九,人稱大老張,技術員溫國慶,畢業於北京鋼院,老家湖北,老婆就是土生土長的並原人,據說也是為了愛情,追隨妻子來到並原這座北方內陸城市。

三人進去報到的時候,趙偉疑惑地看著房間的面積問:“這麼點大個地方,您二位坐著都嫌擠,我們哥仨往哪安排呀?”

溫技術正抱著一本《板坯熱送熱裝工藝和氣化冷卻工藝》的材料在摳字眼,聽到趙偉問話,扶了扶眼鏡道:“這裡是辦公室,倒班工人的工房在樓後邊。”

“哦哦……”

三人來到樓後,只見一座水泥預制板搭建的排房立在鍋爐房旁邊。

“這特碼的也叫工房?”

一看環境,趙偉忍不住罵了出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