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俊花,女,本屆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未中,返鄉務農,承擔本村頑童啟蒙教育重任,功在當下,利在千秋……”

“寫的好像列傳一樣。”寧向東笑道。

“難道不像人千古之後寫的祭文?”付俊花撇了撇嘴。

“老師再見……”

“老師再見……”

孩子們從兩人身邊跑掉了,寧向東有點不好意思,因為自己的出現,導致好好的朗讀課沒有上完。

“其實也沒什麼,每天不過是拿著小說雜誌,挑選適合學齡前孩子的文章,帶他們讀一讀,熟悉一下什麼是學習。”付俊花用手攏了攏頭髮。

寧向東注意到她黑色青絲中夾雜著幾根白髮。

這是鵝嶺這一帶人們的特點,年輕人幾乎都有這樣的問題,當地叫做“少白頭”。

鵝嶺的土壤中含有過多的鹽鹼等雜質,不但燒出來的水有厚厚的水垢,而且也影響人的體質,即使山裡的天然泉水也是這樣。

所以這裡的人們吃飯時,總要準備一個碟子,名叫醋碟,無論吃什麼,都蘸一點醋吃,就是為了中和飲食中過量吸收的鹽鹼,預防結石等疾病發生。

也正因為祖祖輩輩的生活習慣,鵝嶺形成了自己釀醋獨特工藝,不用新增任何額外的物質,只是單純用麩皮或糧食等發酵,製成的醋味道綿香悠長,餘味回甘。

鵝關村家家都有釀醋的池子,每家壘砌的手法不同,釀出來的醋味道也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一樣的,就是耐久存久放,無需特殊的環境和溫度,隨意放在任何地方,不但愈陳愈香,而且百年不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看到寧向東細緻勃勃,付俊花忍不住說道:“你要真有興趣,就去我家看看我奶奶怎麼釀醋的。”

寧向東在衙門府的牆壁旁,逐一觀看懸掛在上面的歷屆老師的簡介,從付俊花看起,已經看到建國初期了,越看越覺得震撼,想不到這麼一個藏在深山裡的普通村落,對待教育有如此源遠流長的歷史。

看著寧向東這麼認真研讀本村教育史,弄得付俊花先不好意思了,她一向認為自己沒資格上牆。

那上面都是歷年來在村裡做過教育的人的生平簡介,甚至一直延續到明清時代,是雕刻在石板上又鑲嵌在牆裡邊的,而且越往前越是大儒。

建國後的生平簡介是木板刻字,掛在牆上,付俊花覺得自己差得很遠,曾經要求把自己的木牌撤下來,但是村裡不同意,說上面每個人也不是一開始就有那麼高的威望,都是一生積累起來的。

現在的俊花小女子,將來也一定會成為女大儒。

付俊花家裡只有她跟奶奶兩個人,父母前兩年就去廣東那邊打工了。

她父親精於石雕,據說是廣東那邊迫切需要的人才,他們加工的石雕產品都是直供香港和新加坡的,非常熱銷。

因為很賺錢,後來父親回來把媽媽也帶了過去,今年年初回家過春節,更是放出豪言,要在那邊村裡買房,把奶奶和俊花也接過去住,那邊天氣好,冬天不冷,對奶奶的身體好。

“我奶奶有氣管炎,一到初春和秋末換季,就容易復發。”說到奶奶,付俊花情緒有點低落,她自從上了初中,一直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度過了整個青春期,父母對她的成長一點忙也沒有幫。

兩人一路聊著,走進俊花家院子的時候,寧向東看到一個精神瞿爍的老太太正在編蒜辮。

老太太上身穿著長袖的薄衫,下身卻穿著一條剪短了褲腿的深色褲子,長度正好到膝蓋,很類似後來流行的七分褲。

寧向東注意到老人家露在外面的一雙小腿,皮膚雪白細嫩到令人髮指,與其他部位皮膚形成巨大反差。

看到他一副吃驚的模樣,付俊花笑著說道:“我奶奶那雙腿是長期釀醋造成的。”

鵝關村的醋是純發酵釀造醋,不是勾兌工藝,在麩皮發酵期間,需要不停翻動擠壓,那時沒有機械,只有人工,釀造池很大,站在池邊幹活就夠不到中間,而且也不方便操作,所以大家都是挽起褲腿,打著赤腳在池子裡幹活。

付俊花的奶奶長年在發酵池裡幹活,一雙小腿連帶雙腳,被保養的如少女皮膚般細嫩幼滑,就形成了如今這般詭異的反差。

寧向東這才知道,原來天然的醋酸對皮膚有這麼大的養護功效。

“但是要長期堅持才有這種效果哦,”看著寧向東神思不屬,付俊花猜到他在想什麼,笑嘻嘻的說道:“而且你現在知道了釀造醋是怎麼做出來,下次還敢吃我們鵝關的醋嗎?”

鵝關醋在陳村大集上一向是熱銷貨,其實鎮上味精廠的門市部裡也有廠裡生產的散醋賣,居民們通常拿著醋瓶子,幾分錢能打滿滿一瓶,但是大夥兒買來只是為了對付日常消耗使用,每當陳村大集,只要有鵝關賣醋的,肯定會銷售一空,當地居民買回去,平時捨不得用,只有逢年過節吃餃子才會拿出來,在每個人的醋碟裡倒一點兒。

“味精廠的醋倒是不用人在上面踩,是機械攪拌的,但就是不如我們鵝關的醋好吃,所以村裡有的家裡有存放了幾十年的老醋,還有人專門找來求一瓶帶回去……”

“要是都是你這樣的丫頭踩出來的醋,估計誰也不嫌棄。”寧向東笑著開了句玩笑,說完立刻有點後悔,對方還是不滿二十歲的姑娘,自己有點太不莊重了。

果然付俊花的臉上一紅,沒有接他的話,嘆了口氣說道:“可惜村子裡去外邊一趟太不容易了,醋又太重,路上不是摔破罈子就是撒的剩不下多少,所以很少有人帶著去趕集,假如有條好路,出去進來方便,我們光賣醋也賺不少錢,勝過在山裡給你們並鋼燒爐子了。”

看來村裡對並鋼這幾座大爐子有點非議,據說剛開始七座高爐同時執行,將方圓幾里地都弄成了灶王爺的道場,不管白天黑夜,到處都是白毛灰,村裡洗衣服沒地方晾曬不說,菜地裡的菜也髒的不能吃,井上也得扣上蓋子,不然打上來的水裡全是雜質。

後來村裡提了意見,同時運煤車也沒法保證七座高爐的用煤量,廠裡才決定只開三座爐子,即使這樣,生產的耐火磚也足夠本廠使用了,不過原來多少還能外銷一點創收,這筆錢算是賺不到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