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研究部成立起來之後的第一天,陸嶽濤就因為這個顧問的身份,坐飛機去了一趟杭城阿里巴巴總部,參與了會議。

研究部規模不算大,目前滿打滿算,連做事的帶管事的,攏共12個人,其中有三個,都是馬芸當初創業時候身邊的所謂十八羅漢,陣容很強大。

開會前五分鐘,是馬芸自己發言,基本就是把陸嶽濤和他講的話,改頭換面一番,為支付寶研究部接下來的工作指明了大方向,然後立刻就開始討論支付寶作為資金池,為使用者提供利息的可行性和操作方式。

沒想到,之前的擔心在一開始就變成了現實:

會上,有一部分人覺得,這筆錢弄來了之後,應該立刻去做最熱門的投資。

比如說當前最熱金融股票市場;這是比較激進的。

也有比較保守的,說應該用這筆錢投入阿里巴巴自身的建設和發展之中,阿里巴巴發展到今天,依舊是個很燒錢的企業,如果沒有源源不斷的資金,很難維持下去,有了這筆來自使用者的錢,那麼阿里巴巴就等於有了一個巨大的資金池,可以解決很多本質問題。

這些說法,如果用上帝視角來看,顯然都有問題。

但是落在現實之中,很多是沒有辦法的無奈選擇,或者說在結果沒有出來之前,誰都不能講就一定是錯的。大部分習慣於從結果來看原因,只要結果是錯了,那麼這個過程中所有的決策都是錯的,做決策的人都是傻叉;結果是對的,那麼決策就是英明的神奇的,決策的人,就是光輝領導。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不一定如此。

提議做熱門投資的,看起來冒險,但是一旦成功,所帶來的回報是驚人的,而已阿里巴巴如今的體量,阿里巴巴領導層和背後股東目前的層級能獲取的資訊來判斷,去投資金融市場,其實能賺錢,是大機率事件。

金融這玩意在國內是一個金字塔形狀,越朝上的參與者越少,但是越朝上,賺錢的機率越大,本質上就是吸引大量基於底層的人入場,讓他們心甘情願的朝上輸送自己的毛,賺錢的本質,並不是多麼高深的技術,也不是企業的發展情況如何,而是資訊、資金的不對等。

以阿里巴巴面前的實力,是有資格做來做中上層,贏得比較穩定的長期回報的。

說用這個錢,反過來投資阿里巴巴自身,作為阿里巴巴的發展資金的,也沒有錯,畢竟企業時時刻刻都缺錢,只有阿里巴巴強大了,才能保證給使用者合理的回報,才能保證阿里巴巴擁有足夠的賺錢能力和賺錢的地位。

馬芸也有些拿不準,在會後和陸嶽濤單獨做了交流。

陸嶽濤覺得,這兩種想法,不能說錯,但目前都不成熟,有比較嚴重的誤區。

做金融,是能賺錢,卻不是目前阿里巴巴的業務重心,這玩意是需要花大心思大精力去做的,而且一旦成功,很容易讓牽動人心,讓人心跑偏了。

就好比本應該耐住寂寞寒窗苦讀,這時候忽然發現擺地攤能賺錢,一天還能賺好多錢,試了幾次之後,難免心裡就會想,我這苦巴巴的讀書有什麼意義,將來不一定能考上好大學,考上了好大學,還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找到了工作,一個月三四千,抵不上兩天擺地攤的錢。

我還讀個毛線?不如現在就去擺攤!

最起碼,我發現擺地攤能賺錢,不愁生活,那我讀書,也就未必那麼賣力了,因為有後路了,實在不行,還能去擺攤,不比上大學差。

阿里巴巴正處於上升期,同樣也正是最需要拼搏的時期,哪怕十個員工之中,只有一兩個有這樣的想法,十個幹部中,一兩個被帶偏了心思,對於整體的士氣就是很嚴重的影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阿里巴巴不是不能做金融,但不是現在。

“那是什麼時候?”馬芸問。

“有幾個關鍵條件,首先是,支付寶已經成為一個單獨的公司,並且有了廣泛的使用者基礎,淘寶也在國內電子商務中,完全站穩了腳跟,那時候才可以分心。其次,也是需要等支付寶經過初期的試水,和政策達成一致之後,確定政策上沒問題,才能這樣全面鋪開,進入金融。”

目前支付寶最重要的,其實還不是怎麼用這筆錢,而是在一些大城市和當地的水電電信等等部門展開合作,為使用者提供便利,這才是第一步。

只不過,這一步沒有太多的‘可選項’,不需要進行過多的路線討論,只是按部就班安排人去打通關節,屬於中層乃至基層員工需要動腦筋想的戰術性問題,所以並沒有在會上進行過多的討論而已。

說回這筆錢,至於說投入到阿里巴巴自身的運作之中,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只不過一個是勾引人心朝外走,一個人讓人有了依仗,而且要知道這筆錢是要支付利息的,阿里巴巴透過這些錢做大做強的過程中,怎麼樣去應付使用者的提款和利息?

總不能賣資產吧?

要麼就是玩九個蓋子十個杯的遊戲,用後來者的錢去支付前面的錢,這顯然是極大的潛在危機,把一個良好的企業變成了危機四伏,企業不怕明面上缺錢,就怕水底下埋著一顆又一顆的大雷。

至於這筆錢到底怎麼用,陸嶽濤的建議是,一部分就存在銀行吃死利息,用這筆錢,和銀行加強聯絡,為將來的大動作鋪路;

這部分的利息,給使用者的,肯定要比給銀行高,但是可以透過非現金方式進行反饋,

比如說一萬塊錢的‘利息’,並不是真金白銀的支付,而是給使用者選擇可以購物時候的折扣,或者繳費時候的折扣,這些折扣,其實是阿里巴巴利用自身‘店大流量大’的優勢,和商家、收費企業談出來的,沒有成本。

另外一部分錢,則可以進行適當的投資,比如投到一些穩賺不賠的專案之中,阿里巴巴自身不做任何金融業務,但是和做金融業務的國有企業合作,把風險減到最小,同時也是為了將來鋪路。

甚至可以有意識的安排一部分新人去學習。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