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思量一番後,羅蘭便又覺得這種情況,實屬自然。

因為他手上拿著的,本就是侵吞市場的大賣系列啊!

像《哈利-波特》,完結十年,依舊能霸佔時代華納的公司歷史票房排行榜,《死亡聖器(下)》所創造的十三億票房記錄至今無人能夠打破,《魔法石》、《死亡聖器(上)》、《鳳凰社》、《混血王子》、《火焰杯》、《密室》、《阿茲卡班的囚徒》更是佔據了榜單的第七、第八、第十一至第十四以及第十九名,這種誇張的霸榜行為本來就是市場佔有率的體現,而在它們賺錢的情況下,那就勢必會有其它電影出現虧損。

《指環王》就更別說了,三部曲本就是新線票房最高的電影專案。

而《加勒比海盜》和漫威嘛,前者在二十一世紀的頭十年裡統治了迪士尼的公司歷史票房排行榜,後者,則在後十年裡對全球電影市場形成了屠殺。

當侵佔市場的大殺器全都聚集在一起時,獨吞飽和市場,本就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而當一些作品隨著羅蘭的介入,出現製作時間和上映時間的偏差後……

若是還不擠壓檔期,那是真的沒有天理了。

就拿《哈利-波特》來說好了。

羅蘭的前世,《哈利-波特與密室》是在零二年上映的,但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接手之後,只能在零三年上映的它可不就和其它專案撞到一起去了?

再比如說《諜影重重》。

羅蘭的前世,這個系列可是拍到哪算哪的,可在羅蘭一口氣立了三部曲後,不接二連三的拍,那怎麼樣都對不起透過公募基金的方式套現出來的資金啊!

還比如說《加勒比海盜》。

羅蘭的前世,《加勒比海盜》可是拍一部寫一部的,可在羅蘭朝著日後那個辭演《神奇動物在哪裡》的約翰尼-德普砸去五部片約後,五部曲,就直接上了迪士尼的統籌計劃表。

漫威也是一樣,羅蘭的前世,福克斯撕掉凱文-費奇的計劃後,所有的電影宇宙,那就只停留在幻想之中,而現在呢?那個光頭提前八年成為了漫威影業的總裁!

在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的情況下,把電影拍成電視劇,才是他該幹的事情啊!

如果說之前,羅蘭還只是個抱腿王,所以更多的時候,蝴蝶效應僅在他參與的《蜘蛛俠》等專案上體現,那麼現在,當他成為金大腿後,變化,可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當他以為自己只是壟斷了網際網路時? 從一開始就沒被他當一回事的票房市場其實早就被他點爆了? 這就像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打架,結果非常可樂死了一樣,雖說羅蘭只是針對迪士尼布了局? 但在佈局的過程中? 和迪士尼有關的一切,其實都已經被他傷及了!

‘草!’

‘頭疼!’

想明白這一茬後? 羅蘭便摁壓起自己的眉心。

在手中專案就等於市場佔有率的情況下,就算他想繼續做內容,那都沒市場給他做。

這其實就是傳統媒體和流媒體的差距,由於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 所以傳統媒體在做內容時? 就勢必要對檔期和對手做出分析,向市場做出妥協,因為在同一時間內,電視、影院這些傳媒載體所能呈現的內容是有限的,又或者說? 使用者永遠是被動的。

但流媒體就不一樣了,甭管你如何生產內容,那都不會出現因為市場不夠而無人問津的情況,因為在這時,不是你選擇使用者,而是使用者選擇你。

當然了,就算明知曉市場已經無法容納下自己的野心,但羅蘭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打算。

如果說在此之前,他只是為了哄老婆開心,所以才打了一個電話關心公司業務,那麼現在,當他得知公司面臨的問題後,解決矛盾,就成了他必須得做的事情。

將手機開成擴音,然後衝著沙發上那位已經坐不住的傢伙喊了一句,“凱特?”

“嗯哈?”

“給我找張紙,弄支筆。”

“好。”

雖說凱特一直在看書,但那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款對她來說不過是左眼睛進,右眼睛出。

當羅蘭向她尋求幫助時,本就擺在手邊茶几上的紙筆頓時就被她拿了過來,而在接過老婆遞來的用具後,沒在乎寫畫痕跡的羅蘭直接在空白區域旁畫了一條分割線,然後摳著下巴道:“伊芙琳,現在這些專案都是有團隊全權處理的,對嗎?”

“對。”

即便電話那頭的魔獸影視總裁不清楚老闆想幹什麼,但還是道出了自己所掌握的全部內容,“《哈利-波特》系列由安培林娛樂全權接手,《加勒比海盜》則由夢工廠和迪士尼提供支援,《X戰警》有漫威影業負責,《終結者》是阿諾德-施瓦辛格承接製作,而《指環王》一直都是維塔數碼在打理,事實上,我們公司並不負責任何一樣具體專案。”

說到這兒,似乎還覺得不夠準確,於是伊芙琳-沃森又補充道:“除此之外,發行也不用我們操心,因為合資專案都是由合資公司負責的,而非合資專案,都是由索尼負責的。”

“Okay。”羅蘭點了下頭,聽到這兒的他在紙上寫下了魔獸影視這個公司名稱,然後畫出三條豎線,並在下面分別寫上了製作、發行和其他。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緊接著,他先是在製作上面打了個叉,而後又在發行上面畫了個圈,盯著僅剩的其他看了半晌後,完整的思路,也湧上心頭,“實際上,我們公司就是個皮包公司,除了掌握版權、股權和投資份額外,其他所有和成本沾邊的專案,我們都不幹。

雖說這種做法能夠儘可能的幫助我們減少麻煩,但同時,也限制了我們的發展。

就像你說的,當我們所推的專案無限趨於市場的飽和上限時,我們就不能在進行內容上的創作,因為每多推出一部作品,那都會對我們自身產生極大的影響。

再加之大批量的專案乃是合資,所以我們就更需要為共贏所考慮。

可如果把同樣的問題放在時代華納、迪士尼他們的身上,他們卻能完美應對。

因為票房,只是他們收回專案成本的手段之一,除此之外,他們還能透過其他方式,推出更多的內容,就比如說,時代華納最喜歡幹的事情……

賣碟。”

在流媒體沒有誕生以前,使用者其實也有選擇內容的權力,但和坐在家裡透過網際網路進行海淘不同,萬物互聯尚未出現之前,使用者只能透過豐富的碟市,來尋覓自己喜愛的東西。

雖說每年碟市上賣得最好的內容,依舊是那些票房大賣的電影。

但除此之外,各類小眾專案,也能在這方面大放異彩。

就比如說,之前提到過的,Ang Lee初入好萊塢時的嚮導——特羅馬。

這個專攻B級片的公司就是透過碟市盈利的。

還比如說,聖費爾南多谷。

顏色行業每年能從碟市裡攥取大把的利潤。

當然了,這種上不了檯面的小眾分類市場不是羅蘭所需要的東西,因為他現在想要做的,就僅僅只是在流媒體時代到來之前,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擴充自家的片庫。

而在票房市場已經飽和的情況下,這個他曾經看都不看的碟市,自然就進入了他的眼簾。

反正都是花錢買內容,那只要在買的同時,讓觀眾知曉有這麼個東西,就夠了!

像之前被他買來的《愛在》系列,九年之約已到,《愛在黎明破曉前》的續集《愛在日落黃昏時》已經可以投拍了,而當它無法再票房市場裡興風作浪的情況下,將它丟入碟市,讓那些文藝青年自己淘,不就是最好的生財之道嗎?

除此之外,像文藝青年最喜歡的《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也可以買。

二十萬的投資需要上什麼院線啊?

直接做成碟,往碟市裡一丟就行了!

還有索菲亞-科波拉的《迷失東京》,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裡曼的《遺願清單》,西恩-潘的《荒野生存》,詹姆斯-曼高德的《致命ID》,埃裡克-布雷斯的《蝴蝶效應》,克里斯托弗-史密斯的《恐怖遊輪》,這些電影,他們都能投……

沒辦法,誰讓現在的羅蘭,根本就不需要這些電影立刻盈利呢?

他只需要讓自家的片庫不斷膨脹,讓它們從幾十部變成幾百部再變成幾千部就行了!

誠然,優質的內容才是流媒體時代,流媒體服務供應商吸引使用者付費的根本,但……

在使用者付費的同時,海量片源才是將他們留下的根基!

使用者的確會為《加勒比海盜》、《哈利-波特》這些大作衝動性消費,但在消費之後呢?

如果衝個十五刀就為了看兩小時,他們會覺得很虧。

但若是在選片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些曾經沒有看過但卻很有意思的內容時……

‘我賺了!’的滿足感,就會出現。

這其實就和玩遊戲一樣,當你開始抽卡時,你可能就是衝著保底紫去的,結果剛一發十連抽,就給你出了個刻晴,那……你不就得趕快檢查群友的壽命是不是少了?

豐富的片庫對於使用者來說,那就是一個抽獎池,即便很多使用者乃是衝動消費,但只要片夠多,他們的留存率也就會越高,而在這種情況下嘛……

一時的盈利又算得了什麼?

拿現在這些大IP賺到的錢去補充自己的片庫,然後讓他們在未來去搶奪使用者的眼球,看起來,現在的羅蘭的確是虧了,但十年以後,哭的就是別人了。

當然了,作為土著的伊夫琳-沃森其實並不能理解老闆的行為,可即便如此,在去年因為排片的事情被教育之後,現在的她壓根就不會去揣摩羅蘭的意圖,只是問:“那也就是說,從明年開始,我們每年會拿出五千萬到一個億的資金去支援新人導演、小眾專案的發展?”

沒錯!

雖說羅蘭的本意是買片衝片庫,但包裝,還是得有的嘛!

即便羅蘭從一開始就把這些不能實現票房盈利的專案擺在一個很低的位置,但他不能和澳大利亞那個傻嗶總理一樣,一邊將人權高於主權的忽悠話語掛在嘴邊,一邊又在社交媒體上因為一幅畫而公開暴怒啊,這種自扇耳光的行為不就是承認澳大利亞幹過這種事情嗎?

而在講究人權的國度,冷處理其實才是比承認更好的解決方式啊!

畢竟,臉面這種東西,都是公關出來的嘛!

所以,當手機聽筒裡傳出伊芙琳-沃森那富有疑惑的話語後,羅蘭便幹淨利索的回答道:“對,作為一家有擔當的公司,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身後的新人實現夢想。

就像當初,史蒂文和詹姆斯不嫌棄我一樣,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又哪會有我的今天?

如此一來,當我們走出發展困境,有能力在圈子中站穩腳跟時,那當然就要環顧身後,發掘那些胸懷夢想但卻尋資無門的新人一把。

雖說投資他們的專案,大機率會出現虧損,但這不重要。

因為我們公司,高管只有你一個,股東也只有我一個。

你只需要對我一個人負責就行了,而讓這個行業充滿生機,就是對我最大的負責。”

‘編!你再繼續編!’

當羅蘭板著臉說出這一席話時,窩在一旁看書的凱特頓時就翻起了白眼。

別人不知道羅蘭在發什麼神經,但她可是瞭解的一清二楚。

而正是因為瞭解,所以她才覺得……

這傢伙的臉皮,那是真特碼的厚。

可厚臉皮又怎麼樣了?

只要能在現在搶佔未來的先機,甭說是厚臉皮了,就算是不要臉,羅蘭也認!

再向伊芙琳-沃森交代了公司的對外幫扶計劃後,羅蘭又說道:“哦對了,在對外尋覓專案的同時,我們公司也要開始涉足電視劇的製作了。

你去搜尋一下市面上有什麼缺乏資金的待拍專案,這個和扶持新人與小眾導演的電影不一樣,我們暫時只投自己人的專案,因為有保障。

還有,你再去聯絡一下喬治-馬丁,把他的《冰與火之歌》的影視劇版權給賣了,能買斷就買斷,如果不能買斷,那就按照保底二十年來談。

多少錢無所謂,總之就是要拿到手。

其它的……

你自己看著辦吧……”

既然票房市場已經無限趨於飽和,根本就沒有擴大空間,只能透過投資小眾電影的方式來擴充片庫的話,那麼電視劇市場,就成為了羅蘭著重擴張的重點。

只不過他對這邊不熟,所以,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先把能抓的東西抓到手,至於其它的,那就得看情況。

不過,身為抱腿王的他,處境其實還不錯。

就比如說羅素兄弟的《發展受阻》,這部由復聯導演打造得劇他印象挺深的,而重點是,這部劇的版權,在朗-霍華德這個猶太幫成員的手裡。

還有《迷失》。

J-J-艾布拉姆斯在八十年代就跟著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混了。

所以說,羅蘭現在最需要幹的事情,就是收集身邊人的專案,然後篩選投資。

聽起來很難,但……

其實挺容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