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順利!十月五日,羅蘭-艾倫和凱特-溫絲萊特的婚禮在可愛島上如期舉行!”

“嚴防死守!各路記者無法順利登島,婚禮細節尚未流出!”

“私密至極!我們仍未知道參加婚禮的嘉賓究竟有誰!”

實際上,在婚禮結束後的第二天,各大資本找羅蘭私聊時,外界媒體就已經將羅蘭結婚的訊息放出去了,但因為頂頭大Boss全都參加了羅蘭的婚禮,所以除了搶眼的新聞標題外,照片、資訊、受邀嘉賓什麼的,那可全都是一片空白。

但問題是,這種敷衍的播報怎麼可能會讓民眾滿意?

在全世界都知道羅蘭結婚的情況下,你們刊登一個已經結婚的訊息,那就是舊聞啊!

而連照片都拍不到的媒體,那是真的拉胯!

“我們所有的媒體全都陣亡了嗎?竟然沒人能拿的出婚禮細節?”

“真是一群廢物啊!我好想看看羅蘭和凱特交換戒指時的樣子啊!”

“我要看婚紗!我要看婚紗!哪裡能看婚紗啊!”

當然了,民眾們的反應,媒體又豈會不知?

於是乎,在給出結果的同時,那些靠筆桿子吃飯的傢伙們便開動自己機智的大腦,在有限的範圍內,以善意的態度,無限的顧左右而言他。

就比如說,媒體懷疑,羅蘭如此果斷的和凱特結婚,是因為他們之間已經有孩子了?

不然的話,身為當下票房回報率最高的奧斯卡影后,凱特為什麼不工作?

還比如說,媒體‘挖出’比弗利山頂那塊地的交易訊息,查得了三千萬轉讓費後的買主。

讓羅蘭和其他名人一樣,‘沒有’生活上的隱私。

不僅如此,每個好萊塢明星都要經歷的扒片酬一事,也終於演到了羅蘭的身上了。

沒辦法,就算名人想要低調,那也不可能杜天下悠悠之口。

如此一來,透過別樣訊息引導輿論風向,就成為了媒體的操盤大眾思想的最好手段。

而等媒體們抱著圍點打援的心思,想要讓民眾們不再糾結自己的無能時,經過仔細清算的報表剛一進入人們的視野,大夥們便高呼了一聲——‘好傢伙!’

“過去十年裡,羅蘭拍了十二部電影,這其中《小鬼當家》、《終結者2》、《小鬼當家2》拿的都是固定片酬,總計約一千五百萬左右。”

“除此之外,他還參與了兩部電影的客串,分別是《鐵鉤船長》和《阿甘正傳》,而這兩部電影均未收取片酬,不僅如此,他還零片酬友情出演了《拯救大兵瑞恩》。”

“刨掉這六部電影,減去即將上映的《蜘蛛俠3》,剩下的《侏羅紀公園》、《獅子王》、《蜘蛛俠》、《泰坦尼克號》、《蜘蛛俠2》這五部電影,拿的全都是票房分成。”

“《侏羅紀公園》和《獅子王》,全都是百分之十,而這兩者加起來的總票房為十五個億,羅蘭拿走一點五個億,《蜘蛛俠1、2》和《泰坦尼克號》的分成比例為百分之十八,全球總票房為三十九點三個億,也就是說,羅蘭從中賺得了七點零七億。”

“經過簡單相加,我們發現,過去十年裡,羅蘭總收入為八點七二億,而根據加州出具的完稅證明,他的留存收入,也不會低於五個億。”

“雖然可能無法登入全球富豪排行榜,但二十多歲能有這個身家,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此訊息一出,本還在diss媒體無能的民眾們瞬間被之吸引。

原來羅蘭在過去十年裡,憑藉片酬賺了五個億?

如此恐怖的吸金能力讓咒罵媒體無能的人們為之驚歎,而與此同時嘛,民眾的注意力也從婚禮訊息,轉移到了婚前財產這一專案上。

“原來羅蘭這麼有錢嗎?”

“這還沒算R and K的價值吧?”

“哇!凱特的命真好啊!找了個和自己一樣大的億萬富豪?”

“不能這麼說吧?如果羅蘭不寵凱特,那他又怎麼可能會學比爾-蓋茨一樣,包島舉行婚禮?凱特的命好不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們真的相愛。”

沒辦法,在掌控傳媒武器的情況下,控制大眾,就是這麼的簡單。

就比如說,洪荒少女因搶跳犯規被取消比賽資格的新聞一出。

漫天漫地的網友,都是噴她不務正業。

但等預賽第一,因為體能測試未達標而錯失決賽的訊息出現後。

誒,風向就驟轉了。

再等全國擊劍十六進八比跳繩,兩名世界冠軍出局的報道冒頭後。

那還會有人關注洪荒少女搶跳嗎?

所有的問題,都集中在體操錦標賽跳馬專案預賽最後一名最後拿了決賽第五的事件上了!

同理,當糾結婚禮現場的人們得知了羅蘭的‘真實’身家後,還會有人琢磨現場嗎?

全都去研究凱特到底是怎麼投胎的了!

當然了,也有人研究,八點七二億的片酬,是如何交掉三點七二億的稅的——

“真新聞!”

“這個絕對是真新聞!”

“十年交稅七百五,那個才是假新聞!”

…………

當外界輿論因為婚禮主辦方和受邀嘉賓都不願意曝光而被帶的是暈頭轉向時,婚禮結束後的第二天,談完生意的賓客們就已經走的是差不多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為了遏制微軟這個潛在的敵人,和羅蘭達成口頭協議的迪士尼主席邁克爾-艾斯納在回到洛杉磯後,直接招來了自己的得力下屬迪克-庫克,讓他去魔獸影視商談外包細節。

等迪克-庫克攜帶著暴君的意志,與得知情況的魔獸影視總裁伊芙琳-沃森對線時,針尖對麥芒的交鋒,為的都是每一分利益。

一開始,迪克-庫克希望和魔獸影視簽下類似於皮克斯的外包合約。

魔獸影視不承擔任何風險,但只拿影片利潤的百分之十五。

一聽這提議,伊芙琳-沃森直接掀桌。

而之後,迪克-庫克退讓一步。

表示讓出百分之五十的投資額度,但所有影片的版權和續集,全都歸迪士尼。

面對這樣苛刻的標準,伊芙琳-沃森再次拒絕。

經過了一週的對談,到了最後,雙方才達成一致。

迪士尼放棄對魔獸影視的生產力佔有的想法,魔獸影視依舊獨立運營,不管立項什麼,迪士尼都無權過問,所有單獨立項的專案將由魔獸影視自行出資,發行也是一樣,不管找迪士尼還是找其他家,所產生的的一切問題和利益,都與迪士尼無關。

而迪士尼每年立項的真人電影業務必須向魔獸影視開放,魔獸影視有挑選的權利,而一旦選中之後,影片版權、續集版權、衍生物品版權,將由雙方共享。

製作影片時,製片成本原則上雙方各出一半,而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合作影片,將必須交由迪士尼發行,發行費用為全球分賬票房後的百分之十,剩下利潤,將按照投資額分。

同時,為了保證專案的公開透明,在立項伊始,魔獸影視就能安排至多三名會計入駐,而為了保證迪士尼的權益,雙方每年,至少要推出一部作品。

當然了,很多時候可能會出現迪士尼立項專案無法被魔獸影視看中的情況。

如果迪士尼有著優秀的眼光,那他們也就不會在真人電影專案上拉胯這麼多年了。

於是乎,合同中還約定了,如果魔獸影視看不上迪士尼的籌備專案的話,那麼魔獸影視就必須牽頭,承接一個專案的製作,而在這種情況下的主動牽頭,魔獸影視的獨立運營條款將會失效,不管什麼創意,不管什麼專案,迪士尼都享有投資權和發行權。

不過,這種‘失效’和‘享有’,只針對那一部特定專案。

雖然聽起來,整個合作非常的麻煩。

但實際上,那就是魔獸影視每年必須和迪士尼合作一部電影。

如果成功了,那當然是皆大歡喜,大家都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

而要是失敗了,那不好意思,親兄弟,明算賬!

“迪士尼那邊死咬版權不放。”

“他們表示,如果合作項目連續虧損三次,那將由我們承擔全部損失,不僅如此,之前成功的專案,版權也將重新回到他們的手上。”

當伊芙琳-沃森打來電話,將最終的談判結果告訴羅蘭時,正在陪老婆的羅蘭,沒有任何的想法,只是問,“是連續虧損三次是嗎?”

“是的。”

“你確定是連續虧損三次?而不是累計虧損三次?”

“確定,如果第一次虧損,第二次盈利,那將重新計算虧損次數,不過,在累積出現五個專案的虧損或者五年內虧損金額超過三億後,他們有權叫停合約。”

“Okay,那就籤吧,不過得約定,第一次選片在零一年,第一次上映在零三年。”

“Why?”伊芙琳-沃森有些不解,“是因為要騰出製作時間嗎?”

“Yeah,但更多的是,這個片我得親自選。”

羅蘭為啥要和迪士尼合作?

那不就是衝著《加勒比海盜》這個IP去的嘛。

和皮克斯只有在迪士尼的手中才能發揮出最大效用一樣,這個基於迪士尼樂園而誕生的電影,只有在迪士尼的手裡才能賺到最大的利潤。

又或者說,哪個傢伙敢私自拍攝,北美最強法務能把他錘到地心。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影片質量,羅蘭肯定不會對其動手動腳,而正是因為如此,《加勒比海盜》專案就成為了唯一一個無法提速的專案。

因為——

奧蘭多-布魯姆已經非常忙了。

在趕完《指環王2》精靈王子的戲份後,他又進入了《黑鷹墜落》劇組演美國大兵,而等《黑鷹墜落》殺青後,他又得去《指環王3》繼續扮演精靈王子。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羅蘭在對著《加勒比海盜》猛踩一腳。

那在《加勒比海盜》裡飾演莽夫的他,怕是得累死。

雖說不透過最大限度榨取剩餘價值剝削工人的資本家不是好的資本家,但——

壓榨並不意味著把人弄殘弄死啊!

如果奧蘭多-布魯姆因為扎戲而在公開場合說出‘我當了一百八十年參議員’的胡話,那得了,這電影別拍了,以後的《霍比特人》系列,也完蛋了。

當然了,在讓對方主導合約的同時,羅蘭也讓對方去解決奧爾森姐妹的問題。

“《賤女孩》你知道吧?”

“知道。”

“拿下它,然後讓阿什莉和瑪麗拍。”

“Okay。”

…………

把迪士尼與魔獸影視的合作丟給伊芙琳-沃森的同時,羅蘭也和凱特一道兒,回到了英國,出具夏威夷政府開局的結婚證明後,兩人便順利的拿到了屬於自己的‘房產證’。

好吧,其實就是一張紙。

很多國家買房,都沒有雜七雜八的本本的,就比如說阿美利加,一張記錄著房屋詳細地址以及業主真實簽名的地契就能解決所有問題,而英國,也是如此。

但因為這塊土地乃是女王的,只出租不出售,所以一份合同解千愁。

至於賴賬?

如果連女王都開始賴賬了那英國的公信力,等同於無。

雖說羅蘭並不喜歡除了夏天以外的所有英國,但在瞧見自家婆娘一臉欣喜的檢閱著裝修成果後,從內心升起的寵溺,讓他覺得也能接受。

“喜歡?”

“嗯。”

“但我們可能不會在這兒住太長時間。”

“我知道,明年夏天再來就是了。”

沒錯,羅蘭來英國,可不是和凱特進行婚後蜜月之旅的,又或者說,在經歷了婚後第一天的擁抱後,雙方已經達成了精神上的共識。

凱特明白,自己老公討厭寒冷,所以她不強求每年聖誕節都回家過。

羅蘭也清楚,凱特喜歡自己的老家,所以他也答應,每年夏天,都陪她回來住。

而既然達成了共識,那他們又為啥會在沒有回孃家這一說的情況下飛往英國呢?

這……

其實很簡單。

因為不是他們主動來的,而是被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一鍋端的打包拖來的。

九十年代中期就已拿到版權,九十年代末期上市,因銷量長紅而立項拍攝的《哈利-波特》在籌備了超過一年的情況下,終於要開機了。

在凱瑟琳-肯尼迪擔任製片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擔任導演兼製片的情況下,這個沒事找事的老頭,非得在劇組裡給羅蘭安排了個職位。

啊不對,是兩個職位。

一,是製片人;二,是導演。

沒錯,整部影片的創作團隊,現在是這樣的:

製片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羅蘭-艾倫、凱瑟琳-肯尼迪

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羅蘭-艾倫

一年前的玩笑,被老頭玩成了現實。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