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利益的階級。

在聯邦對微軟進行作業系統反壟斷調查的時候,其實聯邦和微軟,都覺得憋屈。

因為微軟不想被聯邦強制拆分,而聯邦也不想拆分微軟。

為啥?

那還不是因為微軟的存在,符合聯邦的利益嘛!

身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聯邦的確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但他們也不會對掌握大量生產工具的大資產階級唯命是從,因為除了少數個體外,整個國家裡還有廣大中小資產階級者,以及無數平民,在這些人能提供選票的情況下,維護他們的利益,就是維護自身的利益。

所以,統籌各方的利益,玩弄平衡之道,才是一些人屁股坐得穩的關鍵。

在南北戰爭之後,聯邦進入了資本主義高速發展期,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工業總產值就從世界的百分之六不斷暴增,先後超過法、德、英,飆升至世界第一。

但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壟斷也隨之而來,第十八任大統領在位時,壟斷財團讓其他的大中小資產階級苦不堪言,廣大平民更是成為了高溢價的受害者。

最典型的就是洛克菲勒財團,標準石油公司壟斷了聯邦百分之二十五的原油產量。

如果僅僅只是這些,那也就算了,最重要的是,聯邦百分之九十的輸油能力和九十五的煉油能力也在他們的掌控範圍之內,於是乎,絕對定價權,就成了他們的玩具。

接著,便是《反託拉斯法》出世,石油七姐妹誕生。

這一舉動在當時那就是先進的代表,又或者說,即便是現在,那也是自由市場的經典案例,因為標準石油壟斷了整個市場,讓整個行業死氣沉沉,讓民眾感受不到公平,但在拆分之後,有效的競爭能給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如此一來,嚐到甜頭的聯邦便加大力度,拿各個壟斷財團開刀。

四五年,美洲鋁業因為壟斷鋁業市場,被強行拆分。

八四年,電話電報因為壟斷電信行業,被強行肢解。

當聯邦拿刀捅死大資本後,那高速飛馳的經濟,讓他們喜笑顏開!

因為他們的利益就是帶領聯邦繼續發展!

既然捅死壟斷能讓聯邦更好發展,那就說明,反壟斷是正確的!

可就在聯邦想要繼續玩弄這種手段,刺激本國經濟更快發展時……

一系列足以改變格局的大事,出現了。

毛熊解體了!全球經濟一體化了!

網際網路到來了!虛擬經濟誕生了!

之前聯邦在和毛熊互毆時,世界經濟還是實體經濟,不管是石油也好,鋁業也罷,那些都是看得清摸得著的東西,而且生產這些玩意的技術含量很低,即便把那些壟斷巨頭拆了,那些新生公司依舊能夠給國家賺取大量的外匯。

但當資本流動自由化,《單一歐洲法案》生效,北美自由貿易區誕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立,東盟自由貿易區開始建設後,情況,就變了。

因為大資本家也好,小資本家也罷,他們都從廣闊的全球市場,瞧見了無限可能!

身為全球霸主,他們擁有著龐大的資金和領先的技術,在這種情況下,叩開那些落後國家的國門,簡直不要太簡單,重點是,很多落後國家認為的先進技術,還只是他們淘汰掉的落後生產力,如此一來,以落後技術先賺一波外匯,緊接著又向落後國家強調升級換代,讓他們更換裝置,這樣就能讓資本賺更多的錢!

不僅如此,死抓技術的他們,還不怕被超越!

抱著這種想法,聯邦裡的無數資本開始對外投資。

但問題是,剛一出國,他們就又發現,自己竟然能對別人說一句好久不見!

因為競爭對手,還特碼的是自己人!

所有在聯邦裡打生打死的資本家,都想去分一塊新蛋糕!

於是乎,問題就來了。

這些資本家在國內競爭,那刺激的可是本國經濟,可在國外競爭,那刺激的是誰?

鷹醬迷糊了。

但很快,世界其他國家在聯邦的瘋狂投資,讓鷹醬驚醒!

少了壟斷寡頭的他們,被打的是潰不成軍!

反壟斷法案存在的意義是不希望某個市場出現單一壟斷的現象,因為這不利於國家和經濟的發展,但如果單一市場從單個國家變成全世界呢?

那只有先完成對內壟斷的公司,才有能力吸食全世界的血!

所以,很多人說,在毛熊解體之後,鷹醬迷茫了。

同時,這些人認為,鷹醬迷茫的原因是突然成了世界第一,沒了目標。

但實際上,這個迷茫並不是指他們沒有了敵人,而是他們發現,世界,遍地都是敵人!

如果沒有拆分電話電報,那麼當毛熊解體之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走向正式敲定之時,電話電報就能瘋狂的收購全球的電信公司!

只要掌握全球百分之五十的市場,不!百分之四十!甚至百分之三十!

到了那時候,世界上就只會有一個聲音!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啊不對,那個時候的他們已經不用再喊這個口號了。

可現在呢?

歐洲電信巨頭瘋狂合併,自家電信巨頭半死不活!

於是乎,一九九四年六月二十八日,聯邦國會透過了本地電話公司和有線電視公司能夠相互進入對方經營範圍的法案,從表面上看是刺激電信服務的競爭,但法案出臺後,維亞康姆那些電信公司便瘋狂合併,重新佔據世界領先地位,不僅如此,他們還讓默多克把公司從加拿大搬到了美國,以繼續維繫自己在傳媒界的統治地位。

緊接著,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三十日,埃克森公司與美孚公司合併完成,二零零一年十月九日,雪佛龍和德士古宣佈合併,之後又收購海灣石油。

從表面上來看,石油七姐妹的再度合併,就是正常的商業競爭,但他們合併的根本目的,還不是為了應對經濟全球化下,來自它國公司的衝擊嗎?

如果這些公司連本土市場都無法霸佔,宛若一旁散沙毫無戰鬥之力,那當其他資本入侵時,整個國內市場不就是歸他人所有?

而這種事情,又怎麼可能是鷹醬希望瞧見的呢?

所以——

“司法部對微軟進行作業系統反壟斷調查,其實就是個笑話。”

電話那頭,史蒂夫-喬布斯正在那兒發表自己的見解,“除非司法部被其他國家的間諜給佔據了,不然他們不可能拆掉微軟,因為一旦拆掉微軟,那就意味著他們給其他國家送去了更多的時間,研發作業系統的時間,追趕我們的時間。”

“以前的反壟斷拆分,是因為市場的單一性,在單一市場裡,壟斷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但在全球化這個局面下,只有壟斷才能維護自身的市場地位,因為毀掉其他國家一個行業的最好辦法,並不是技術上的封鎖,而是貿易上的傾銷!”

“傾銷對應技術的產品!”

“用傾銷的方式佔領其他國家的市場,榨乾他們的市場利潤,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他們的公司也就不會進行自主研發,這樣一來,便能實現單一市場的變相控制!”

“而這種傾銷,只有壟斷公司才能做得到,既然微軟已經能夠向全世界傾銷自己的視窗系統,那司法部除非瘋了,才會在這個問題上死揪著不放!”

“因為對他們來說,在其他的行業裡繼續製造能夠壟斷全球市場的公司才是當下最該做的事情,死盯著微軟不放,那就是浪費時間!”

“更何況,微軟佔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比重已經超過百分之十一。”

“對微軟下手,那就是對經濟下手。”

正當三個老頭對微軟收購雅虎的案件展開討論時,蘋果教父也給羅蘭去了電話。

當羅蘭得知,圈內外幾乎沒人覺得微軟會被司法部拆分後,作秀一詞,便浮現腦海,而等他知曉,這些傢伙同樣認為行業壟斷才是日後公司唯一的出路時,感慨情緒更是湧上心頭。

因為他知道這些傢伙的判斷是對的,在經濟全球化的情況下,只有先達成本國的行業壟斷,才能夠向外擴張,去吸世界各國的血,所以,高通稅便出現了。

而當那些被高通壓得翻不了身的小資本聯合起來起訴高通時,司法部、能源部、國防部同時出手,將聯邦法院的反壟斷判決書給壓了下去。

為啥?

還不是因為高通能吸全世界的血嘛!

這符合聯邦的利益!

如此一來,小資本叫得再歡,那也只有等死。

因為就算扶持了他們,他們也吸不了世界的血,吸不了世界的血,就等於把市場讓給別人,而一旦把市場讓給別人,那不就是坐等對手收割自家產業嗎?

聯邦GG和小資本GG,鬼都知道該怎麼選啊!

同樣,波音和麥道的合併,也是如此。

九四年,空客的訂單首次超過波音,達到全球市場份額的百分之四十八,而波音只有四十六,在這種情況下,九六年波音要求兼併麥道,聯邦法院和司法部連個屁都不敢放!

為啥?

還不是希望波音能夠吞下全球市場嘛!

在這種情況下,還內鬥個嘰兒啊!

所以,壟斷和反壟斷,從來都不是在伸張正義,而是在維護更高階的利益罷了。

不過,即便知道在經濟全球化下,做到行業壟斷才是愛國資本家的最好體現,但這也並不意味著,羅蘭能夠接受微軟坑害自己的行為。

“所以,你這時候打電話過來,是想要告訴我,蘋果準備放棄教育機市場?”

“讓微軟趕快結束掉反壟斷案的調查?”

“然後讓他們順利的吞掉雅虎?”

在聽完了蘋果教父的轉述後,羅蘭有些……

好吧,他也不知該如何描述自己的心情。

當初投資雅虎,只是想賺點小錢;

後面傍上微軟,只是想讓自己更好套現;

接著投資蘋果,只是想給自己浪的底氣;

隨後與微軟達成遊戲開發協約,只是希望能夠拆掉索尼;

雖然他的個人目標一直在變,但羅蘭敢發誓,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推動微軟吞下雅虎的行為,竟然會給蘋果帶來打擊,這種未知可能是他介入後的蝴蝶效應,也有可能是他記憶裡的未知盲區,但甭管是何種情況,如此變化都令他頭大,因為……

目前擺放在他面前的問題,無解。

這個年代的微軟,沒人懟的過。

而那群傢伙翻臉不認人的行為,更是讓他切身感受到了資本的冷血——

我需要你手裡的產業,如果你賣,那我們就是朋友,和和氣氣的做生意;

但即便是朋友,也不能對我自身的利益產生干擾,如果侵害朋友的利益能讓我更好的吞下朋友賣的產業,那我也會不顧一切的去做。

因為,我是資本。

雖然羅蘭能夠理解微軟的行為,因為他自己就瘋狂的想要肢解索尼,但當這種被壟斷巨頭欺壓的事情發生在自己頭上時,說實話,還是有些憋屈的。

而就在他詢問史蒂夫-喬布斯的想法同時,電話那頭給出的答案,更是讓他無奈搖頭——“蘋果不想放棄教育機市場,但微軟的和解協議並不需要我們同意。”

赤果果的回答令羅蘭笑了起來,“是啊,這種事情不需要我們同意。”

反壟斷調查這種事情,基本上都是由商務部直接拍板。

他們要是接受和解,那就是默許微軟繼續侵入教育機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反抗都是徒勞,因為上面不會傾聽你的心聲。

如此一來,被動接受就是唯一選擇,而這一結果,也讓羅蘭非常慶幸,自己投了Google。

畢竟,反微軟這種事情,還是得由專業人士來做。

可當羅蘭準備結束通話電話,想要體會一下索尼在得知自己必須得投《黑鷹墜落》時的絕望時,驟然閃過的念頭,讓他嗅到了異常,“等等……既然作業系統反壟斷調查是微軟和商務部之間的事情,那你又怎麼會知道他們準備遞交什麼樣的和解協議?”

沒錯,這是羅蘭最為疑惑的地方!

在官方沒有放出任何訊息,微軟沒有表示自己願意和司法部進行和解時,史蒂夫-喬布斯又是如何得知微軟琢磨出來的和解條款的?

你們兩個不是對頭嗎?

羅蘭就差沒直接問出‘你是不是在他們公司安插了間諜啊?’

而在聽到羅蘭的問話後,電話那頭的蘋果教父也是一愣。

片刻之後,他直接道:“這事情是威廉直接告訴我的啊。”

此番回答,令羅蘭更加懵嗶了,“不是……他為什麼要把這件事情告訴你?”

“這難道不是機密嗎?”

如此驚詫的表現,令對方反應了過來,“對於別人來說,微軟擬定的和解協議是機密,但對於我們來說,這東西難道不是相互商議的條款嗎?”

“威廉告訴我們,他們準備以資助公辦學校的名義逃脫反壟斷調查,那就是在暗示我們,可以快點開價了啊!他們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來換取我們的鬆口!”

What?

羅蘭徹底懵了!

這難道不應該是直接搶嗎?怎麼還有這種私下先和解的套路啊!

而當羅蘭半天說不出話時,覺得這孩子可能真不懂的史蒂夫-喬布斯又繼續道:“在我迴歸蘋果的時候,威廉透過微軟,給蘋果投了一筆錢。”

“當時,我們雙方達成的協議是,微軟注資救公司,而蘋果則放棄控告微軟侵犯版權的官司和以後每一部Matosh上內建I Explorer,同時,為了幫助我們賣機子,微軟還給Matosh提供了office系列支援,並且為我們系統專門成了一個技術部門。”

“雖然這是繼續在鞏固他們的市場地位,但對於蘋果來說,他們的技術支持和注資,的確是在救火,所以,你別看我們兩個吵的很兇,但是我們是可以坐下來聊的……”

“現在,他們既然想用給政客提供教育市場的政績來躲避調查,那我們其實是可以配合的,而我根據公司情況,已經想好了價格,那就是讓微軟幫助我們,拿下世界上所有音樂公司的數字版權,之前和你說的MP3,我們已經開始做了,而同時,我們還需要推出一款免費數字媒體播放應用程序,根據我的計劃,使用者要將網上下載的音樂匯入MP3時,必須透過數字媒體播放應用程序,而我們在那裡面賣音樂,就能給使用者減輕很多麻煩……”

“因為這是我們都瞧見的,蘋果的新的利潤增長點,所以我覺得讓微軟侵吞一部分教育機的市場,來換取他們幫助我們壟斷行動式音樂裝置的市場,是一個非常划算的生意!”

轟!

史蒂夫-喬布斯的話語宛若驚雷!

將羅蘭劈的是眼冒金星!

‘iPod和iTunes的市場壟斷是透過微軟做出來的嗎?’

‘這這這……’

羅蘭已經無Fuck可說!

沒錯!

iPod和iTunes的成功,其實並沒有多少玄幻色彩!

無數報道裡說,史蒂夫-喬布斯在和各大音樂公司談判之後,憑藉自己超前的理念,以超低的價格拿到了數字版權的授權,但……

一家公司數字版權能低到打包一千萬嗎?

別開玩笑了。

環球音樂、華納音樂、索尼音樂、貝塔斯曼又不是做慈善的!

所謂的因為網絡盜版太多,所以這些音樂巨頭覺得願意花錢買正版的蘋果就是個冤大頭,因此他們才會以低廉的價格把數字音樂發行權給賣了,這種說辭都是狗屁!

因為在蘋果去買版權時,這些公司已經把Napster給艹翻了!

在法院判定,Napster給使用者免費提供音樂的服務屬於違法時,在網路上花錢買歌的時代就已經到來,而在這種情況下,已經吃到前期利潤的巨頭們腦子壞了才賤賣授權!

真正的賤賣是因為微軟的圍剿!

在史蒂夫-喬布斯和各家音樂公司商談合作時,同樣嗅到不對的微軟也準備入侵線上音樂領域,並且搬出了Windolayer 7。

可就在各大音樂巨頭穩坐釣魚臺,輪番聽取雙方的報價時,財大氣粗的微軟在報價兩輪之後,忽然跑了,因為正在死扛反壟斷調查的他們表示,司法部把Windolayer加入了調查列表之中,要求他們把其從Windows中剝離。

如果Windolayer被剝離,那麼買版權將沒有意義。

如此情形讓各大音樂巨頭一臉懵嗶,而在他們暗罵司法部狗屎的同時,他們也把目光對準了另一個競價者蘋果,希望史蒂夫-喬布斯能按照之前的報價,把版權吃下。

然而,這個時候的喬幫主也跑了。

理由是他們諮詢過商貿協會了,如果他們只賣支援MP3格式的iPod,而不給使用者提供音樂服務,如果使用者自己往播放器裡新增了盜版,那蘋果並不違法。

如此一來,買正版音樂的才是傻嗶!

這個解釋讓各大音樂巨頭更加著急,而眼見著煮熟的鴨子就要飛了時,他們才不得不為了利潤,而和蘋果簽下了低價的授權協議。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推行自家格式的索尼,直接被巨頭們聯手圍剿。

看到這兒肯定就有人疑惑了。

為啥巨頭們不自己做?

這其實很簡單。

一是這些巨頭真沒能力打擊所有盜版,二是史蒂夫-喬布斯表示,再把版權全部賣給蘋果後,非iTunes市場產出的音樂,就是盜版。

不僅如此,微軟也適時表示,iTunes的市場佔有率如果不高的話,他們還可以和蘋果合作,讓Windolayer可以給iPod匯入歌曲。

有微軟的技術背書,音樂巨頭能不答應嗎?

在沒有技術打擊所有盜版的情況下吃現成,難道不好嗎?

如此一來,唱雙簧的兩家,便把整個音樂市場,吞了下來。

iPod,更是一度佔據音樂播放器市場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市場份額。

毫不誇張的說,iPod的成功絕對不是一兩個人的努力,而在微軟願意和解的情況下,蘋果放棄一些教育機的市場,換來一個行當的壟斷,不香嗎?

當然了,這是羅蘭前世的情況。

而現在嘛,隨著他的介入,當先把雅虎拋給了微軟,然後投資的蘋果又要被微軟捅時,即便資本在怎麼沒感情,也不會瞎幾把亂來。

…………

“所以,現在就是等羅蘭開價。”

在史蒂夫-喬布斯和羅蘭溝通時,西雅圖的三個人也在交換著看法。

史蒂夫-鮑爾默道:“只要開價不過分,我們都能接受。”

比爾-蓋茨說:“和電腦、網際網路有關的產業太多太大了,我們不可能全部吃完的,只要他們肯讓出一部分的教育機市場,不和我們繼續打官司,那……他想進入什麼行業,我們都可以幫他一把,畢竟,如果在零溝通的情況下把蘋果的市場佔了,我們以後生意也不好做。”

“羅蘭都這麼配合了,我們還把他的產業搶完,那以後其他公司在和我們合作時,肯定會小心翼翼的提防我們,在周圍全是敵人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關門了。”

“噢……我還以為你們真的會把事情做那麼絕呢!”聞此言語,保羅-艾倫松了口氣。

當然了,他並不是覺得做絕有什麼不對,而是覺得這會對微軟的形象造成很嚴重的打擊。

雖然這些事情最後不可能公開,但……

能夠知道的人,才是有實力和他們合作的人啊!

“那你們覺得,羅蘭會要什麼?”保羅-艾倫笑著問,“除了蘋果以外,他手中的產業還有和遊戲有關的暴雪,和影視有關的魔獸,和音樂有關的星際,以及個人品牌……”

“而這些,我們都不懂。”

“所以……這筆交易其實很難做啊!”

“難做也得做。”比爾-蓋茨笑著搖頭。

史蒂夫-鮑爾默說:“我們不怕他提要求,就怕他沒要求。”

“他要是現在說,他想要收購環球音樂,我們也能幫他做。”

“一百多億他拿得出來,而我們只要幫他剝離掉施格蘭酒業就行。”

“但……我估計他不會要環球音樂。”

“因為那公司太破爛了,爛債一堆!”

如此話語令三人哈哈大笑,與此同時,腦子已經轉過來的羅蘭,則是一臉的欣喜——

‘握草!既然微軟躲避反壟斷法案的和解條例才是推動蘋果發展的根本,那這對我來說,就是沒有任何損失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然後讓我提條件?’

‘這不就相當於是白給嗎!’

‘那我可以提什麼條件?’

‘讓微軟和Google簽訂合作協議,未來若干年裡,微軟必須使用Google的搜尋業務?’

‘不行不行不行!Google又不是我的獨資公司!’

‘讓微軟和暴雪簽訂合作協議,未來若干年裡,暴雪遊戲上XBox平臺,他們不抽成?’

‘不行不行不行!純賺錢那就浪費提條件的機會了!’

‘冷靜!冷靜!這是微軟還人情!不是我在要債!’

‘要是用好了,可是能改變一個行業的格局!’

‘呃……等等!’

‘改變一個行業的格局?’

‘握草!我知道我要什麼了!’

‘ATi和NVIDIA,我現在都吃得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