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到三百一十五章,內容已經寫的差不多了,前面挖的大坑其實已經填的差不多了。

和羅蘭個人有關的坑,那就是從一開始瞧見‘蜘蛛俠’時制定的演員成長計劃,而這個計劃在‘泰坦尼克號’時達到頂峰,因為所有的人氣和影響力,全都被聯名品牌給吞噬了。

除此之外……

實際上我在娛樂方面其實根本就沒怎麼寫。

不是文抄公,沒有帶系統,全憑《土撥鼠之日》裡的比爾·莫瑞一樣,在連續迴圈之後尋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這種情況下的優勢,其實就只有先知先覺了。

更何況,我以我個人的立場而非作者的身份說一句不好聽的——

死命的強調‘內容為王’,那就是強行喂毒雞湯。

因為在娛樂領域,永遠做不到內容為王。

內容就是個弟弟。

好萊塢現在年年強調內容為王,說什麼迪士尼通殺一切,但他們所說的內容為王,指的是平等地位下的競爭,是迪士尼和華納、派拉蒙、環球、索尼的競爭,而不是好萊塢一二三線公司擺在一起,看誰拍的電影更加牛嗶。

二三線公司和一線的關係,那就是孫子和爺爺的關係。

這種差距,不是透過優質內容就可以解決的,更不是透過砸錢就能彌補的,除非——

錢多的能把現在的五大收購了。

為啥?

因為渠道。

渠道的重要性,我想現在看娛樂文的沒幾個不知道,但我想說的是,錯過1980年,你就永遠錯過了光憑發展就能晉升一線的機會。

因為1980年以前,好萊塢的巨頭們還沒有大批量的鋪設全球渠道,但1980年以後,瘋狂砸錢的他們在短短四年的時間內就把這個市場給佔滿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個佔滿的含義是什麼呢?

聯合國際影業前主席安德魯·克瑞普斯就表示,“從1985年開始,好萊塢六大的綠燈委員會的審片標準就新增了國外市場的喜好特點,包括可能會冒犯到一批人的對白,包括某些國家不喜歡的場景,包括一些演員的長相。”

舉個最明顯的例子,迪士尼動畫的畫風,在此前後有著明顯的改變。

他們在八五年,就已經在研究各個國家觀眾的喜好了。

而這個佔滿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呢?

壟斷。

拿獅門影業來說,他們賭對了那麼多電影,但依舊進不了美國電影協會(MPAA)。

因為他們沒有渠道,六大也不允許他們做出渠道。

直到17年的《疾速特攻》,獅門也還是在找華納給他們做發行,而在票房分成被壓沒了之後,他們選擇自己幹,然後……他們家的電影基本上都是R級了。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

你想做渠道?

可以。

但我們可以讓你的電影觀眾減少。

電影上映之前要進行分級,而MPAA的主要成員是迪士尼、索尼、派拉蒙、環球、華納、奈飛(新晉)的主席和總裁,你來一部電影,我們就把它打成R級。

你去放唄……

你去出口唄……

手指頭動一動就能磨死你。

而這,只是他們的第一招而已。

接下來的輿論封鎖,形同虛設的《派拉蒙法案》,能讓你的電影根本就沒法和大眾見面。

所以在1980年之後,就算你一年拍三部電影,包攬全球票房前三,那也只是會淪落到一個被收購的命,而這不存在什麼夾縫生存,只要你開始收購第一家海外發行公司,那六大就已經不要臉的開始抱團了,在過去的三十五年裡,他們不知道碾死了多少自以為牛嗶,實際上就是個傻嗶的公司,而且,所有的碾壓,都是那些公司在收購第一家海外公司開始的。

這種壟斷,不存在什麼等一等。

只要你敢邁出紅線,六大就已經開始狙擊了。

而且也不會給你送經驗,一上來就是全面封鎖。

把你的電影打為R級,自有媒體不接廣告,院線分成瘋狂欺壓……

這也是我為什麼不讓羅蘭瘋狂拍電影的原因。

人前牛嗶,人後傻嗶。

內容為王只能讓別人快點收購你罷了。

重點是,打死你的並不是渠道,而是電影分級以及和六大站在一起的北美院線聯盟。

當然了,這兩點很少會有作者去寫,我看了這麼多年的娛樂文,真正和現實一樣,一上來就用電影分級和院線進行降維打擊,碾壓主角的,就只有《導演萬歲》。

於是乎,電影就成為了羅蘭的地步行業,而非他的核心行業。

如此一來,在書中,電影的比重會隨著發展逐漸降低。

說完了羅蘭個人的坑,那接下來我想說的,就是事業了。

同樣是在拿到‘蜘蛛俠’時,羅蘭想幹的事情,也就是本書的基調,便出現了——

乾死迪士尼。

而幹死一家好萊塢六大,光透過電影,是完全不可能的。

因為除了影響力外,電影比不過任何行當。

就像迪士尼的對頭時代華納,電影虧多虧少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數字。

他們每年爬起來的遊戲收入,能支援影業部門無限制的虧下去。

沒錯,時代華納也做遊戲的,除了《蝙蝠俠》、《不義聯盟》、《中土戰爭》、《中土世界》、《瘋狂的麥克斯》以外,《真人快打》也是他們的,樂高的DC系列就不用說了,樂高的漫威系列、星球大戰系列、侏羅紀系列也是他們發行的!

要知道,在時代華納18年公佈的17年Q4財報裡,官方直接表示‘遊戲《中土世界:暗影魔多》的大賣,抵消了電影收入的下滑’!

光是連每年財報都不用具體標註,連一個事業群都不配充當的遊戲部門就能抵消影視部門的損失了,在無數人心裡牛嗶上天的電影,在巨頭的手裡,就是影響力較大的宣傳工具。

更別說時代華納還有有線媒體、紙質媒體、美國職棒大聯盟棒球隊亞特蘭大勇士隊(09年被自由媒體集團收購)等一堆能夠盈利的優質資產。

同樣對標迪士尼的康卡斯特,美國第二大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零四年他們就想花六百六十億收購迪士尼,而之後收購的環球對他們來說,同樣是影響力較大的宣傳工具。

至於迪士尼,你可以說他是傳媒公司,地產公司,都不能說它是娛樂公司。

他們只是IP比較出名而已,真正的收入來源還是媒體網路,超過四成,剩下的主題公園度假村將近三成五,娛樂兩成都不到,一直在十五到十八徘徊……

至於娛樂帶來的衍生品,那都是在百分之十以下。

迪士尼口口聲聲的表示內容為王,周邊無敵。

但人家依舊是靠渠道吃飯。

更別說littleBits、Games等等,迪士尼都有參與。

迪士尼或許是五家當中最像娛樂巨頭的公司,但在整個集團裡,娛樂的總佔比連三成都不到,除了主題公園和度假村,民用地產,也是他們來錢的渠道。

阿克斯曼房地產只是迪士尼旗下的房地產公司之一。

就和索尼最牛嗶的是金融和半導體一樣,好萊塢公司紮根於好萊塢,要的也只是影響力。

真要是只對標好萊塢打,那就是被對方摁在地上艹。

你覺得人家最牛嗶的是娛樂,人家把衣服一脫告訴你——

不好意思,你對標的是我們整個集團的垃圾業務。

這就像是做礦泉水的覺得打掉怡寶就完了。

怡寶能告訴你,華潤置地、華潤醫藥、華潤燃氣、華潤金融是我大哥……

所以,想要搞死迪士尼的羅蘭便摻和各種領域。

在發現能搞死索尼時,他會毫不猶豫的下刀子。

說實話,我個人覺得我的佈局沒有問題,我甚至敢說,我這腦洞不僅能有現實感,操作感,而且完全符合爽文的碾壓套路。

但令我詫異的是,寫到這段劇情時,成績就斷崖下跌。

我沒放毒啊!

現實不用講邏輯,但小說必須有邏輯,我覺得我這一整套操作邏輯沒問題啊!

每一個步驟,我都能給你們撈出一堆現實發生過的案例,這怎麼就不科學了呢?

我很費解。

至於有人批評我說,說明性的文字太多。

這個我承認,但我思索再三,我真的沒辦法改。

拿‘吉利德’來說,如果我不寫清楚‘吉利德’的事蹟,有幾個知道‘吉利德’和軍工聯合體有一腿的?有幾個知道這是阿美利加前國防部長的公司?

我不寫‘Tier II’,直接寫‘亨利-拉姆斯菲爾德’同意,有幾個知道‘亨利-拉姆斯菲爾德’就拿‘黑鷹事件’作為推動阿美利加全球鷹計劃的說辭的?

我就寫‘黑鷹墜落’能弄死索尼,不交代‘長臂管轄’的運作模式,那一刀捅死索尼的劇情不就非常突兀了嗎?為什麼索尼一拍‘黑鷹墜落’就得死?

我要是不寫‘美日貿易戰’,那有幾個人會去翻十幾年前,我們商務部寫的美日貿易戰的分析和啟示?又有幾個知道索尼的話語權就是被貿易戰打掉的?

我個人也不想寫這些說明性的文字,因為我有概念,但是寫出來得重新查一遍資料,對這時間線摳,我還怕把順序搞錯了,但……

訂閱不會說慌。

和三刀捅死索尼相比,種馬文更吃香。

既然都寫到這兒了,那我就再說一句。

那些說我惡意控股的,我哪裡控股了。

我之前不是說過了嗎?

我最喜歡的就是Scarlett Johansson。

但女人根本就不是我寫這本書的出發點啊……

實際上這些文字,應該在上個月寫完奧斯卡劇情之後發出的。

但我當時沒有寫,一來是不在家,真的沒時間,二來是等我特碼的被十四天後,訂閱已經掉的慘不忍睹了,再加上緊隨其後的捅死索尼劇情,於是便拖到了現在。

說的簡單一點,這叫亡羊補牢,但說得難聽一點,為時晚矣。

而且我說實話,我覺得我的安排沒有問題,但我錯估了硬核劇情的市場。

至於那些說我書名起錯了的。

書名還真沒起錯。

編輯當初還建議我起‘洛杉磯1990’呢,我沒選,因為這本書的宗旨就是幹掉迪士尼。

還有說我夾帶私貨,故意抹黑。

去年我向編輯遞交大綱時,我的確有這方面的擔憂。

因為在此之前我這種風格的書根本沒有,我搞不好會被噴死。

但現在嘛,到底是我在抹黑,還是你在洗地?

好吧,寫到這兒已經敲出了三千四百字了。

想講的東西已經講的差不多了。

最後再補一句。

說我水的,我現在已經只剩下大綱了。

最開始是有政治線的,但那個還沒寫出來,就被斃掉了。

我曾經在遇上州長時寫了一個解釋,結果解釋也被斃掉了,不知道D版上還有沒有。

既然開頭都不讓我開,那我索性就不寫了。

目前的一切全都是為主線服務的,而接下來本書其實就剩下一個大劇情了。

只不過這個大劇情,比弄死索尼還複雜。

就這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