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的內容核心是什麼?

傑克和露絲的愛情。

稍微擴充套件一下,那就是在賭博中贏得船票的少年畫家傑克,與不願接受家族安排的富家少女露絲一見鍾情,而在發現露絲準備投海自盡時,傑克主動救下了對方,然後透過一系列霧裡看花的經歷,處於叛逆期的露絲愛上了對她一見鍾情的傑克,緊接著便是泰坦尼克號撞上了冰山,兩人的愛情之火尚未燃燒,便已永遠熄滅。

整個故事比框架搭建出來的韓劇還要簡單。

車禍、癌症、治不好,這些玩意通通沒有。

有的就是年輕人的一見鍾情、特立獨行、叛逆不羈。

正因如此,在羅蘭用‘誇獎女演員演技是對她們顏值最大肯定’的詭辯下,這個僅比羅蘭大三歲多一點的女孩兒一開始並未發現什麼異常。

但當他連用三個漂亮強調時,凱特這才發現,這個才跟她接觸,兩人甚至沒有說到三句話的傢伙,用的一直都是傑克第一眼瞧見露絲時,那種被對方容貌傾倒的心境狀態……

“是嗎?”

“那我可太難過了……”

“你覺得我是在公事公辦,但我是真的覺得你漂亮……”

羅蘭一臉失望的搖了搖頭,雖然他承認,就是因為初次見面不知道說些什麼,所以才以電影劇情這個共同話題入手,想拉進兩人之間的距離,但誇對方漂亮這方面,倒是真心的。

而在瞧見羅蘭那副‘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哭’的表情後,這個年僅二十周歲的女孩更是雙手杵在了桌子上,下巴搭在了手背上,笑著順杆上爬,“那看來是我錯怪你了?”

“好吧,你既然看過《理智與情感》,並且說我演的不錯,那你覺得我哪裡演得好?”

凱特揚起細眉,露出些許調皮,又補了一句,“又或者說,你覺得我哪裡漂亮?”

“你只要說得出來,我就向你道歉。”

要是換做其他人,凱特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問。

因為在她先確認羅蘭方才的話語中有演戲的成分後,在對剛剛的問題刨根問底,難免會給人一種死纏爛打,不留情面的感觀。

羅蘭說她演技好,或許是客道呢?

畢竟她出道至今,只拍了四部電影,其中兩部,還沒上映。

而那個被羅蘭說出的《理智與情感》,更是在十二月份,才悄然登入院線。

走的,還是衝奧片區域放映的路數。

說白了,按照正常情況,羅蘭大機率沒看過《理智與情感》。

他只是和劇本上的傑克一樣,在吹牛嗶,口花花。

若是戳破,難免會讓羅蘭感到尷尬。

但凱特不怕,因為在上飛機前,家裡人就已經把資料給她準備好了,用飾演綠魔的安東尼-霍普金斯的話來說,你只要承認羅蘭很帥這個事實,他就不會生氣。

如此一來,凱特才敢笑眯眯的詢問。

又或者說,她想聽的,其實是羅蘭說她如何漂亮。

哪個少女不愛美?這種小心思羅蘭豈會猜測不出?

而在對方那期待的眼神中,上輩子看過《理智與情感》的羅蘭並不介意自己在這方面稍稍開個掛,咳嗽了一聲後,臉上的嬉笑瞬間不見,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種木然。

“Love is not love which alters wheion fih the remover to remove。”

“Oh,no。”

“It is an ever-fixed mark that looks os and is never shaken。”

“我覺得你雨中唸詩那一段,演的非常棒。”

“同樣也是那一段,你一臉無助,頭髮凌亂,任由雨水沖刷自己的模樣,非常漂亮。”

“我不知道這符不符合你的要求,但我覺得,我知道你最美的樣子。”

當羅蘭用低沉的語氣背出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第一百一十六首的句子時,本還在琢磨羅蘭會如何應對自己丟擲問題的凱特,笑容逐漸褪色;

等羅蘭用同樣語氣,說出她在電影中最美的鏡頭時,下巴搭在手背上的凱特,用貝齒咬住了朱唇,水汪汪的大眼睛,笑成了月牙兒,腦袋微點,一股子意料之外的興奮,湧上面龐。

“Oh my gosh!沒想到你真看過我的電影!我一直都以為你都不喜歡這種劇情片的!”

雖然凱特用自己的驚呼遮掩了本該說出的Sorry,但羅蘭並沒有在意,因為和凱特初次見面的他,已經得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

眼前這傢伙,壓根就是個文藝女青年。

沒錯,出生演藝世家的凱特-溫絲萊特,那和羅蘭的追求,可不一樣。

羅蘭這種俗人,只是想把當年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迪士尼給收入囊中,至於創作?

那自然是怎麼爽怎麼來。

但凱特,那可是在倫敦西區玩大的。

每天接觸最多的,那就是莎士比亞、莎士比亞、莎士比亞、莎士比亞……

更何況,身為一名英國演員,演莎士比亞的舞臺劇,那就是本分,換句話來說,對於頂尖的英國演員而言,好萊塢始終是二流,憑舞臺劇加爵授勳,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

錢,遠沒有貴族頭銜來的重要。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凱特,那自然是深受影響。

拿下《泰坦尼克號》,那只是年輕人追逐名利的想法在作祟。

更何況,在羅蘭的記憶裡,前世的她在拍完《泰坦尼克號》之後,直接就拒絕了彼得-傑克遜的邀請,不想參演《指環王》三部曲,從而給麗芙-泰勒這個進圈玩票的傢伙撿了便宜;

而在面對《莎翁情史》時,她覺得整個劇情水的根本就不像莎士比亞系電影,於是便把機會拱手讓出,讓意料之外的格溫妮絲-帕特洛,成為了水後。

當然了,這些輔佐羅蘭做出猜測的工具,現在已經全都沒了作用。

當他用《理智與情感》開啟話題,並且用莎士比亞的詩證明自己的確看過電影後,本還和羅蘭保持距離,動腦猜測羅蘭用意的凱特,身上就只剩下意外和驚喜。

意外,是因為羅蘭這種阿美利加人竟然讀莎士比亞的詩!

驚喜,那自然是羅蘭這種成天和商業片打交道的傢伙,竟然還對劇情片感興趣!

好吧——

羅蘭承認,自己其實壓根就不讀莎士比亞的詩,他之所以記得住這臺詞,純粹是因為當年在刷Ang Lee的電影時,處於失戀狀態中的凱特太漂亮了,而在做電影解說時,為了籠絡文藝青年,騙他們的點(推)贊(薦)、投(月)幣(票)、轉(書)發(單)、充(打)電(賞),他裝嗶的用英文配了幾十遍片頭而已。

至於劇情片?

他投資,但他更喜歡爆米花商業片。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

當羅蘭證明自己所言非虛後,初次見面的隔閡,蕩然無存。

“我當然對劇情片感興趣,《七宗罪》不就是我投資的嗎?你家人應該說過這事吧?而且還有《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的版權也在我的手裡。”

“Oh,我當然知道,但《七宗罪》就是宗教電影,而《肖申克的救贖》,也帶有一股子宗教的意味,所以我一直以為,你只對這種特定題材的電影感興趣。”

“怎麼可能?呃,好吧,那兩部電影的確宗教意味濃了點,但Ang Lee的《喜宴》與《飲食男女》總不是了吧?這兩部電影也是我買下做發行的……”

“天吶,我把它們給忘了……Ang Lee導演的這兩部電影我看過,的確很不錯……”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這個羅蘭再熟悉不過了。

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聊遊戲,和詹姆斯-卡梅隆聊潛水,和沃倫-巴菲特聊櫻桃味的可口可樂,而和凱特-溫絲萊特這種泡在莎翁舞臺劇中長大的女孩子,那當然是聊藝術啦……

雖然,藝術這種東西,對於羅蘭而言最直觀的體現,其實就是拍賣行上那一連串的數字。

但是,不懂不要緊嘛!

九四年和奧爾森一家子出去玩的時候,那一路上的見聞,其實都是暢聊的話題點。

就比如說像什麼英國第一大教堂聖保羅大教堂、世界著名哥特式建築伊麗莎白塔、以及那根本就繞不過去的愛丁堡城堡,這些都是雙方認知中相互重疊的地方。

當然了,羅蘭之前也就是走馬觀花簡單帶過,真讓他說個五六七八九,他也憋不出來啊!

但不要緊,年齡、性別和國籍就是最好的掩飾。

在說起德文郡的踢趿舞時,羅蘭扯著扯著,就把話題轉到了那個寫出《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謀殺案》,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一的阿加莎-克裡斯蒂的身上了。

在聊到蘇格蘭最大城市格拉斯哥的凱爾文哥羅維藝術與博物館時,倫勃朗的《盔甲騎士》、雷諾阿的《查爾斯-弗雷夫人》、梵高的《蒙馬特蓋萊特磨坊》……這些東西怎麼可能是壓根就沒學過藝術鑑賞的羅蘭能分析的?不過沒關係,腦袋一拍,話題就變成詹姆斯-瓦特了。

而在說到英國最大的郡,號稱上帝之郡的約克郡時,羅蘭腦子裡冒出的——

那就是《呼嘯山莊》了。

“我愛他腳下的土地,頭頂上的空氣,他觸控過的每一件東西,他說過的每一句話,我愛他所有的神情,每一個動作,還有他整個人,他的全部。”

當羅蘭從記憶中翻找出《呼嘯山莊》中的經典句子時,整個人都已經靠在桌上的凱特臉上就只有笑容,“天吶,你真的是比我小三歲嗎?”

“這裡面很多書都是我拍戲時無聊才看的,要不是我媽媽她們給我解釋書中的含義,我可能都會因為苦悶而看不下去,沒想到你……”

“哇喔,這真的是驚喜!”

“我現在都後悔在收到詹姆斯的回覆之後,沒有立即給你打電話了!”

望著那張充滿驚喜的笑容,羅蘭也笑著予以回應。

別看他現在坦然自若,但只有他自己明白,所謂的閱讀世界名著,不過是上學時期,表演課老師逼他們讀書並且寫讀後感的結果罷了。

當然了,所謂的逼並沒有‘我推薦你讀《百年孤獨》,《城市發展史》,《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那種簡訊轟炸那麼誇張……

說白了,在已經知曉自己要和羅蘭演戀人後,凱特其實早已經做好了相熟相知的準備,只不過大家都是第一次認識,缺少一個叩開薄紗的契機罷了。

興趣相投的話題,便是增進關係的最佳砝碼,在羅蘭時不時丟擲上輩子恨得要死,這輩子又愛得不行的老師推薦的讀物儲備時,凱特那看合作伙伴的眼神已然消失。

取而代之的,則是詩遇俊才常誦卷,人逢知己總開壇。

說實話,坐在那兒聊上兩小時英國文化,羅蘭覺得這比和祖安人打交道還要累。

不過,看在對方笑容未停的份上,羅蘭也就不在這個問題上糾結了。

而就在羅蘭眼見著時間已經差不多了,準備和對方結束那沒有目標的話題時,咚咚咚的敲門聲,鑽進了他們的耳中,凱特助理傳來的訊息,讓聊得很歡的二人,有些意外。

“Ang Lee找我?”羅蘭茫然的皺了皺眉。

“還打電話打到我這兒來了?”凱特接過了助理遞來的手機。

雖然搞不明白是啥情況,可等羅蘭打回去後,事情,也就清楚了。

龍叔想賣《紅番區》?

這沒問題啊!

五百萬買北美和歐洲的版權,這簡直就是在白送錢啊!

羅蘭又不是那種矯情之人,直接讓Ang Lee去找大衛籤合同,然後在去找索尼的伊芙琳安排發行,如果有問題的話,再打凱特的電話來找他就行了。

這也不是什麼大事,羅蘭也就沒有遮掩,凱特聽完前半句話,也沒覺得有啥問題,可等她得知,羅蘭這傢伙讓Ang Lee打自己的電話找他時,一股子怪異,瞬間湧上心頭。

“你沒有手機嗎?你平常用信件交流?”凱特攤開左掌,右手食指在掌心不斷滑動。

“啊,不是。”眼見凱特誤會了,羅蘭連忙搖頭,本能的將鍋甩給詹姆斯,“詹姆斯那家夥在片場裡就是個暴君,他不允許有什麼其他意外來打斷電影拍攝進度,再加上我最近不是開公司了嗎?他就覺得商業管理這種東西會佔用大量的拍攝時間,所以……”

“只好借你手機用一下。”

“還請你幫幫忙。”

“噢,我能理解。”凱特點了下頭,表示自己並不介意,“不過我平時自己也不怎麼帶手機,都是助理拿著的,我也覺得外界事物參與太多,會影響創作本身……”

聽凱特這麼一說,羅蘭只是表示感謝,並沒有反駁對方的觀點。

在他看來,這種想演戲,演好戲的女孩,是真可愛。

經歷了這麼多之後,羅蘭早已明白,所謂社會喉舌,潮流尖端,引領文化走向的影視,不過是浮華泡影罷了,所謂的精神食糧,不過是吃得太飽罷了。

很多自命不凡的導演表示,我的電影反映了什麼什麼什麼樣的精神,把自己當成浮躁社會下的救世主——這特碼的不就是狗屁麼?

要知道,歌舞昇平的基礎,是國家繁榮昌盛。

從來就不是我們拍什麼,社會看什麼,而是社會看什麼,我們拍什麼。

辛普森殺妻案爆發的時候,《阿甘正傳》帶來美國精神;百萬黑人男子大遊行的時候,《肖申克的救贖》走進千家萬戶,安撫人心。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影視,從來就不是閉門造車的藝術,關掉手機對著劇本埋頭拍戲?

如果這樣就能造出好劇,那拯救人們的就不是實用主義,而是享樂主義了。

當然了,這些吐槽羅蘭並不會當著凱特的面說出來。

等群體免疫出來之後,他們就會明白,和被捧上天的文化潮流相比,活命才是最重要的。

“那,就先謝謝你了……”

羅蘭笑著表示感謝,低頭掃了眼腕錶時間,又道:“六點了,一起去吃晚餐麼?詹姆斯似乎在這邊待了不少時間?喊上他一起,看看墨西哥這邊有什麼好吃的?”

“噢,我們不能自己去找嗎?”凱特將手機重新遞給助理,皺眉發問。

“當然可以,但……”

“沒有什麼But……”還沒等羅蘭說完,這個在知曉自己需要果體面對小李之後,見面第一次就把自己給對方看光了的膽大女孩兒直接就打斷了羅蘭的話語,“反正我們兩個都不帶手機,他找不到我們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