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達講的第一個內容是,中醫要不要學習經典。李善達認為,從中醫學院的中醫學教材,到在各大醫院行醫的中醫生們,都認為經典已經不重要,對現代醫療的指導意義不大。這是十分錯誤的,是對中醫傳承的最大的、釜底抽薪式的打擊。

他強調,中醫與西醫是有著明顯區別的。中醫講究的是“形而上”,西醫講究的是“形而下”。所謂“形而上”,強調的是順應天時,與大自然的節奏一致,在人還沒生病的時候及早注意,及早調理,也就是中醫常說的“治未病”的概念。而西醫的“形而下”則剛好相反,等待疾病的發生,然後對疾病進行研究和治療。換句話說,中醫醫治的是生病的人,西醫醫治的是人得的病。大家想想,這兩種觀念,是不是高下立判。

形而下的西醫是無法理解和領悟形而上的中醫的。因為無法理解,無法領悟,西醫便對形而上的中醫惡意中傷,說中醫是騙人的,是無用的,是垃圾,是迷信。看到這些評論,我是感到悲哀的。為中醫喪失網路話語權而悲哀,為中醫的不爭而悲哀,為西醫的無知無能而悲哀。

為什麼說中醫是“形而上”的呢。因為中醫起源於古代的哲學思想,起源於《道德經》、《易經》,然後在《內經》、《傷寒論》等經典中得以發展。

“在座的有看過上述經典並有所理解的請舉手給我看看。”李善達說到這裡,提出了第一個問題。臺下一片沉默,沒有人舉手回應。

“我知道有些醫生是看過的,但他們可能只看過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不敢舉手。”李善達給了他們一個臺階。

有一位已經去世的中醫大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一生中只要參悟透《內經》的一段話,便可以走遍天下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位中醫大師說出這樣一句大實話,說明經典的重要性。現在中醫的沒落,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是我們對經典的不重視導致的,至少是主要的原因。所以,我希望各位回去好好靜下來研讀經典,盡自己的能力,能學多少算多少。只要你去做了,我保證,一定會有收穫的。

今天要與大家分享另一個話題,就是如何從自身做起,振興中醫。我們今天成立中醫學學會,其目的是想集中我們雲州的中醫力量,讓我們雲州市的中醫變得強大起來。

劉力紅博士在他書中曾經引用一句話,說“真正能學好中醫的,必須是具有清華和北大學生資質的人。”這句話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中醫並不好學,需要高智商的人,才能將中醫學好。大家放眼我們國內的中醫學校,都是招收些什麼樣的學生呢?都是招收哪些西醫學校進不了,好的工科學校進不了,最後只好報中醫學校,混個醫生噹噹的學生。這樣的生源,再加上各個中醫學校大多是以西醫的形而下的理論去培養中醫的人才,這種南轅北轍的做法,中醫怎麼可能不沒落?

我這樣說是不是要在座的各位放棄中醫呢?肯定不是。我們做不了“上醫”去醫未病,我們可以努力去做好“中醫”甚至“下醫”,去醫有病呀。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堅持中醫生要用中醫的辨證施治的

方法診病、治病,而不是寫的是中醫的病歷,用的是西醫的治療方法。不辯證,只辨病。如果這樣,我勸大家還是放棄中醫算了。所以,我在這裡呼籲,各位在座的中醫前輩帶個好頭,堅持中醫辨證施治,堅持使用中醫中藥。

最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最近看到的一份資料。關於古代腦和現代腦。這個話題有點唯心論,實際上也是我上面講的形而上的東西。

西醫講,人的大腦的左半球是優勢半球,大多數人的一生大多在用左大腦半球來生活、思考和學習。並認為左大腦半球主要負責語言、邏輯思維等的學習,右大腦半球主要學習空間定位,音樂美術等。

古代蘇格拉底曾經說過,自有人類以來所產生的知識早已存在於人的大腦中,以後的學習只是用各種方法去將這些知識喚醒而已。不瞞各位,我是傾向於相信這一說法的。現在與各位提出左右腦的問題,是最近看到的另一種提法,也是有道理的,值得我們思考。

這個提法大意是說,人的大腦分現代腦和古代腦。現代腦在左大腦半球,主要用於學習現在新的科技發展的知識;古代腦在右大腦半球,在右大腦半球裡,儲存著自有人類知識記載以來所產生的各種知識,我們需要努力的是如何將這些知識“喚醒”,將這些寶貴的知識變成我們自己的,為現代所用。

各位,不管是蘇格拉底的說法還是古代腦與現代腦的說法,其實是異曲同工的。我說這些,是鼓勵大家不要被眼前知識的不足所嚇倒。我相信,只要大家肯學習,肯開動腦筋學習,一定可以將我們雲州將中醫學發揚光大。

李善達旁徵博引,博古通今,融貫中西,充滿激情的演講,博得在場所有人的熱烈掌聲。那掌聲在會議廳經久不絕,一直到鄭宏站起來,掌聲才慢慢停下來。

鄭宏總結說:“李醫生的講話,給予我們所有中醫生極大的信心,也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和努力的目標。我希望,從今往後,我們雲州的中醫生能領省內中醫學界的潮流,做到真正的中醫辨證,中醫施治。”

“下面進入下一個議題。選舉第一屆雲州市醫學會中醫學會主任委員和副主任委員及常委和秘書。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在開籌備會議的時候已經擬好一份名單。現在請醫學會的秘書宣讀這份名單,大家如果沒有異議便舉手表決。因為李醫生很忙,下午的會議李醫生無法參加,其他的人員在表決後繼續後續的議題。”鄭宏緊接著將會議轉到選舉議題。

醫學會秘書宣讀籌備會擬好的名單。鄭宏為第一屆雲州醫學會中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雲州市各大中醫院和西醫院的中醫科主任為副主任委員。在眾多的副主任委員中,最為特別的一位當屬橫跨中西醫兩界的李善達了。這樣一來,雲州市人民醫院有兩位副主任委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份名單在初擬時,還有些人有微辭,說怎麼讓一位西醫學院畢業的醫生進入到中醫學分會,更別說讓他當第一屆的副主任委員了。今天聽到李善達的演講,他們的臉上全都寫上一個大寫的“服”字。李善達當選,實至名歸!

宣讀完名單,大家

一致舉手透過。李善達在領完證書後,便與主席臺上的各位主任一一握手道別。從此,雲州市在南華省開了一個先河:學西醫而又精通中醫的醫生一樣可以加入純中醫學的學會並擔任副主任委員。這一創舉後來得到了省中醫學會的讚揚和肯定。

回到家裡,李善達將副主任委員的證書放好,習慣性地泡好茶,坐在茶几前邊喝茶邊思考起來。

每做一件事,李善達都會盡力將它做好。剛講完課,李善達在思考,中醫生們如何才能真正用中醫辨證的方法為病人看病,用真正的中藥為病人治病。否則,中醫還是停留在表面上。

想到這裡,李善達突然記起一件事情來,趕緊掏出手機,將電話打了過去。

“喂,鄭大哥嗎?關於製藥廠的事情,我想大家坐下來討論一下,不知道您、周總和周大哥有沒有時間。您聯絡他們看看,然後您安排時間,怎麼樣?”

“呵呵,好的。知道老弟很忙,我都不敢隨便打電話給你。你等一會,我聯絡他們後馬上回覆你。”鄭迪非常爽快。

也就一壺茶的功夫,鄭迪的回覆電話來了。

“老弟,我問過周總和周老弟了,他們都有空。今天晚上在金皇冠吃一餐便飯,然後到周總的辦公室慢慢討論,你看如何?”

“好,這樣好,能夠討論充分些。”

“嗯,下午我開車去接你。你一般幾點醒?”

“我一般在三點前醒來。”

“好咧,我可能提前過去,很久沒與老弟聊天了,我們先聊一聊再去。”

“好的,我們下午見。”

李善達知道,鄭迪對自己非常關照和尊重。下午提前來,一定是有些事情想先與他溝通,免得到時不好說話。

下午三點整,李善達家的門鈴響了。李善達知道鄭迪到了,趕緊起來去開門。

鄭迪進得家來,將手中拎著的東西放在茶几上,說:“我也不帶什麼好東西給你,知道你嗜茶如命,給你帶兩盒茶葉來了,不知道合不合你口味。”

“鄭大哥客氣了,每次來都帶禮品來。以後不要這樣了,不然我都不敢讓鄭大哥來了。”李善達很是過意不去。

“這些小東西,你別放在心上。都是客人們送給我的,我也喝不了這麼多。我不懂茶,只挑包裝好看的拿來,呵呵,你試試看。”鄭迪說得在情在理。

“鄭大哥您先坐一會,我去泡茶,我們邊喝茶邊聊。時間還早著呢。”李善達說罷,便去煮水泡茶了。

雖然見慣了李善達的茶道功夫,但每次看李善達泡茶,鄭迪都感到一種賞心悅目。鄭迪突然感悟,每一件事情認真去做,做到極致時,都會令人產生賞心悅目的感覺。做人如此,做事情也是如此。難怪自己與李善達相處時,總是感覺舒服與愉悅。這與李善達做人與做事有著極大的關係。

“老弟對準備成立的製藥廠有什麼想法或者設想?”鄭迪開門見山。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