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斬龍笑道:“王爺說笑了,在下當時年紀尚幼,怎會是張教主說的人選?”

“這是一年多前的事,我想那時荊少俠已經嶄露頭角了,張教主應該不會看錯。

這次你來到洛陽,結識了祝道長,和‘天師教’算是搭上了關係,徐霞客是張教主的好朋友,若能出面幫忙,少俠和‘天師教’又近了一步。”

荊斬龍轉移話題道:“不知張教主對魔域可有詳談,王爺可否說來聽聽?”

“張教主有所談起,據他所言,這魔域和神域處在一個神秘的地方,世間的人是看不到的,早在盤古開天闢地時就已存在。

上古的大神在魔域的四周都佈下了結界,並加了封印,若想去別的領域,必須要解開封印衝破結界,這是為了防止三族之間亂起衝突,保持固有的平衡,同時也是對人族的一種保護。

但是魔域的歷任魔尊一則不甘心受制於封印,更加上野心勃勃,想要一統三域,一直沒有停止解開封印破界而出的念頭。

魔域的族人好武,並有自己的修煉體系,其境界的劃分和神域相似,但想要成為位面之魔,也要和人族一樣,從修真開始,最後渡劫成功,方能進入位面,具備破界的能力。”

荊斬龍再次聽到了修真一詞,問道:“張教主說沒說要怎樣修真?”

“呵呵,小王當時也問了這個問題,張教主道,修真乃是修武者到了‘金丹境’以後,元神的金丹形成,這時就到了修真的第一步‘元嬰期’,讓金丹煉化成元嬰。

再往下依次是出竅期、化神期、分神期、合體期、洞虛期、大乘期、渡劫期、破空期,共九個階段。

最後的破空期,在人族為破碎虛空,可踏入人域以外的空間,在魔族則為解開封印,成為位面之魔,大概有地魔、天魔、神魔三階,最高首領為‘魔尊’。”

荊斬龍聽完,心道:“若然張出塵的預言成真,只怕這天下蒼生真的要遭受一場浩劫!而自己眼前的修為想要和魔族抗衡,實在是差的太遠了……”

耳邊忽聽傅青竹吟誦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二弟,有你掌中劍,大哥的銀針,你我兄弟合力,加上我們人族所有人的支援,打敗魔族,並非不可能!”

傅青竹的話瞬間點燃了荊斬龍的鬥志。

“大哥說得對,我人族屹立數千年,怎麼可能會輕易被魔族所滅?魔族,你不來便罷,倘若來了,等著你的將是無畏的戰士!”

眼看已到了中午,福王命人備下了酒菜,荊斬龍和傅青竹並沒有心情大吃大喝,草草吃罷,告辭回去。

到了客棧,周茗媚等人也已用過飯,正在那閒談,離恨天一切如舊。

聽說過幾日要跟著信王回京,周茗媚有些不樂意,這丫頭其實是不想離開荊斬龍。

熊傲倒是願意:“好啊,我要遇到魏忠賢那閹賊,首先給他一劍,為我爺爺報仇。”

“熊大哥不可莽撞,此番是負責信王的安全,更要盜取靈藥,一切要聽從指揮,靈藥到手之後再作打算。”

荊斬龍道:“再說那魏忠賢修為高深,決非能輕易得手,這事要從長計議,周密部署。”

傅青竹道:“你們那邊一有訊息,我和斬龍就會趕去。”

坐了一會兒,荊斬龍道:“我要趕去‘龍門石窟’,去赴蕭乘風之約,你們在客棧等我就是。”

周茗媚道:“你還真去啊?蕭乘風和咱們素不相識,和他有什麼好見的?”

“大丈夫豈能言而無信!既然答應了人家,我當然要去,再說此人氣度不凡,說不定能有意外的收穫。”

傅青竹道:“斬龍說得對,你只管安心去赴約,大哥也要鑽研醫術,周姑娘你們幾個若是悶得慌,可以去外面轉轉。”

荊斬龍出了客棧,獨自向城南走去,這天陽光普照,積雪消融,大街上人流熙攘,很是熱鬧。

年關將近,不時會有零落的爆竹響起,荊斬龍健步如飛,不多時已到了龍門山。

到了山腳下,荊斬龍數著山壁的洞窟,找到了蕭乘風所說的洞窟位置。

他放眼看去,但見這處洞窟的周圍石壁光滑如鏡,位置在半山腰,從下面看,洞口比之其它略顯寬敞,洞口的兩側刻著一層一層的浮雕,上面還寫有文字。

荊斬龍躍上洞口,打量著浮雕,共是四層,第一層是以《維摩詰經》為故事的‘維摩變’,講的是和釋迦牟尼同時代的大乘居士維摩詰和文殊師利菩薩談辯論經的場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文殊師利頭戴花冠,繒帶飛揚,頸下飾有項圈,面容端莊,身旁諸弟子恭立。

再看維摩詰居士,頭戴小冠,褒衣博帶,手持鏖扇,面容清癯,頜下長髯,右腿蜷局,箕踞斜臥在帷帳的胡床之上,面容沉靜,眼神睿智散淡。

雕像栩栩如生,人物鮮活靈動,對比分明,荊斬龍暗自驚歎於雕刻者的功底。

其餘三層的浮雕也都彰顯出了高深的功力和細緻入微的觀察,荊斬龍正自欣賞,耳邊聽到有人道:“荊兄果然守信,乘風恭候多時,裡面請。”

蕭乘風面帶微笑,從洞內走了出來。

兩人寒暄了幾句,邁步入洞。

進去以後,荊斬龍發現,洞內為馬蹄形的平面,穹窿頂,中央雕刻著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蓮花周圍是八個伎樂天和兩個供養天人。

它們衣帶飄揚,迎風翱翔在蓮花寶蓋周圍,姿態優美動人。題材為三世佛,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主佛為釋迦牟尼。

他是佛教的創始人,原名叫悉達多?喬達摩,是古印度淨飯王的兒子,和聖人孔子生活在同一時代,比孔子要年長12歲。

釋迦牟尼在29歲時出家修行,經過六年,悟道成佛,創立了佛教。這座石窟是北魏時期的作品,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主佛釋迦牟尼面頰清瘦,脖頸細長,體態修長,衣紋密集,雕刻手法採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

由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飾並非世人印象中的那種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著寬袍大袖袈裟。

荊斬龍聽蕭乘風在一旁做著介紹,略感奇怪的問道:“蕭大哥為何要研究這些,這裡面莫非包藏著什麼玄機?”

蕭乘風含笑的雙眸看著荊斬龍,道:“小兄弟,你對這些雕像的雕刻手法可有什麼感悟?”

荊斬龍一愣,仔細看了片刻道:“這些雕像神態逼真,刀法如行雲流水,天馬行空,顯然雕刻者在此道的造詣極為高深。”

“不錯,龍門石窟有大小的窟龕兩千多個,雕像十萬餘尊,碑刻題記三千六百餘處,這裡面有代表著北魏書法藝術的‘龍門二十品’魏碑,也有唐初褚遂良的的‘伊闕佛龕之碑’的楷書。

不瞞小兄弟,在下已在此處停留半年有餘,轉遍了東西兩山的石窟,對每座洞窟的雕像和碑刻都做了研究。”

荊斬龍更加奇怪,但也隱隱猜到蕭乘風必定是發現了什麼秘密。

“這座洞窟又叫‘賓陽中洞’,經過多日的研究,我發現,它和別處的洞窟又有不同。

實不相瞞,透過對這些石窟雕像的研究,在下悟出了一套劍法,但還未試過它的威力,還有就是,這座洞窟的雕刻手法有些奧妙之處在下也未能領悟。”

“那蕭大哥為何會找上我?咱們兩個萍水相逢,這麼絕密的訊息又為什麼告訴在下呢?”

“因為小兄弟是蕭某平生敬重的一位故人之後,若我所猜不錯,令尊一定是‘殺手之王’荊天下大哥。”

江湖中人對師門的輩分比較看重,但朋友之間則是十分的隨性,蕭乘風稱呼荊天下為大哥,但對荊斬龍也以兄弟論交。

荊斬龍吃了一驚:“你和家父是什麼關係?”

“在下和令尊只見過一次,但卻彼此間惺惺相惜,那年‘天魔宗’尋找在下與令尊,在下本想與令尊再見上一面,無奈終未如願。令尊既然故去,在下也就沒有去‘天魔宗’。”

“你的神態氣質和荊大哥頗為相似,在下大膽猜測,你就是荊大哥的後人,誰想果然不差!”

荊斬龍這才明白個中原因,笑道:“這麼說,咱們還真是有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