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本性是自私和貪婪,趙昺忘了這句話是誰所言,他是有保留的贊同,因為事務總是有正反兩面的,在世界上可以同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例子卻是比比皆是,俯首可拾。而宋朝沒有出現殺功臣的現象,他以為趙匡胤做到了同富貴,卻給自己開創的國家服下一劑慢行毒藥,遺禍於後世子孫。

杯酒釋兵權一直被歷史上傳為美談,在和眾將的宴會上,趙匡胤告訴當初擁戴他稱帝的各位將領:人生在世有如白駒過隙,只是短暫的瞬間。貪求富貴的人其實不過是想積累財富,多多享樂,不讓後世子孫陷入貧困。你們不如釋去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為子孫立永遠不可動的產業。同時多買些歌兒舞女,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

是的,就是在這場宴會上,趙匡胤完成了奪取開國功臣兵權的大舉,這也讓他可以不用像之前的劉邦及之後的朱元璋一樣,稱帝之後便大殺功臣。同時,他讓“釋去兵權,去追求財富,多多享樂”也成為終宋一朝軍人們所遵循的一大潛規則,其子孫們秉承的家法。

也許當初趙匡胤的話僅僅是為了剝奪開國功臣的兵權而說,但他所建立的宋朝卻首先從軍事制度上,剝離武將們的各項權力,同時又重文輕武,為武將、軍人們遵循這一原則開創了“釋去兵權”的先決條件,他們只需做到“去追求財富,多多享樂”,於是宋朝軍隊經商成風,他們不一定戰場上的敢於捨命的勇士,但卻是商場裡一直萬金的老財。就連著名的岳家軍,都不但做了房產、酒店生意,還開了當鋪、賭場。

而不殺士大夫又為士人備下了護身符。不殺士大夫。趙匡胤死前留下誓碑遺訓,碑立在太廟殿的密室裡,規定此後新皇帝登基,都要進密室誦讀碑文。這碑文是他留下的後世皇帝必須遵守的三條祖訓,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

為什麼說這條最重要?因為這就相當於給了天下所有文人一道免死金牌,並且是終身有效的,這可比朱元璋的丹書鐵券管用多了!宋朝以此開創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但另一方面也讓天下人都有了力爭讀書入仕的動力,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是宋朝皇帝趙恆說的,這句話今天成為勵志名言,但是當初卻真的是宋朝讀書人的真實寫照,文官集團也走向了追求財富與享樂的道路!

所以我們看到,宋朝是文化、科技、經濟都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是最富有的一朝,但卻不能打仗,同時三百餘年間,也沒有如漢唐、明清一樣亂臣賊子篡權奪位的現象,他們只貪財!但是趙昺現在看到的景象,卻更為惡劣,可以說自己屁股下面並非是寶座,而是一個火藥桶。

來的這個時代後,趙昺雖然不愛學習經史,但是在諸多師傅們的教導下還是有所收穫的,他發現在秦朝以前,尤其是春秋戰國以前的分封制社會,社會階層等級森嚴,但是社會秩序相對來說比較穩定,改朝換代的時候反而少,下層起義造反的也比較少。

因為那時候,一個人一出生,就決定了他的命運和未來。你是奴隸,你很可能一輩子就是奴隸,最多變成平民之身,但很不容易變成貴族,更不可能成為諸侯、天子。同樣的,你是貴族,你就算家道破落了,你也是貴族,不太可能變成奴隸,似乎與現代社會的‘阿三哥’相似,種姓制度決定了你的地位,世世代代也難以改變,只能安其所業,根本沒有造反的心思。

而秦之前時候的天子、諸侯、卿大夫們,他們手中的權力只是多少的問題,是一個金字塔形的結構,並沒有說哪個人的權力特別大。周天子固然有大的權威,但是,諸侯們也有自己的封地和權威,卿大夫們也有自己的封地和權威。這都有一定的定數。而且那時候人們被這種分封制的思想所統治著,為了提高自己階層的等級而造反的比較少。

回過頭我們再來看封建王朝時期的政府。自從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自從項羽指著秦始皇的攆駕說“彼可取而代之”的時候,造反就可以選擇了。因為只要造反成功了,這個人就簡直貴不可言。所以,必然有“大志向”,想當皇帝的人。甚至到唐玄宗的時候,本來已經太平很久了,但是因為把兵權都交給了安祿山,其發現有當皇帝的機會了,所以立馬造反。只不過他沒有成功而已,要是成功了,唐王朝也是個短命王朝。

現下,蒙古人雖然已經被擊退到江北,但是江南在他們十年的統治下,人們的思想業已發生了變化。過去的蒙古無論是朝廷的宣傳,還是人們的感受其不過都是蠻夷之輩,可是號稱天朝大國的大宋仍然不是敵手,還是被其滅國。足可見只要擁有足夠的實力自己也能建立國家,身披龍袍登上皇位,天下財物盡入己手。

當然趙昺不是胡亂猜測,朝廷避難瓊州時,江南的起義此起彼伏,雖然都是打著恢復宋室的旗號,可一旦攻下幾座城池,有所規模後,無不立刻黃袍加身稱王稱帝,早把大宋拋到腦後。而士人們迫於壓力,在無望之下也紛紛步武人們的後塵,接受元廷的徵辟,成為維護敵國的馬前卒,改弦易轍去掙至元鈔去了。而這一切表明不僅僅是趙匡胤傳下祖制的破產,也表明過去的思想體系完全崩壞。

陳宜中謀反同時也給趙昺提了個醒兒,覬覦皇位的不僅是那些武人,還有士人們。從刑部傳回的審訊陳宜中一夥兒的審訊記錄所載,陳宜中對於行刺自己抵死不認,稱是手下所為,其完全不知情。而所謂的軍師蔡睿熬不過大刑招認他們刺殺自己卻是早有預謀的,且供詞更是觸目驚心。

陳宜中一夥人潛回國後生活日益窘迫,其既要設法維持生活,又要躲避蒙元方面的迫害,於是想著聯絡昔日的同僚希望能有所改善,甚至接受徵辟降元。但是就在他們剛剛和留夢炎取得聯系後,瓊州行朝毫無徵兆的突然發起復國之戰,短短數月便以銳不可當之勢席捲整個江南。

形勢的變化讓陳宜中以為做生不如做熟,還是歸朝的好,畢竟自己當初還是有著擁立之功的,但是尚未行動小皇帝下旨鎮壓大宋叛臣,與蒙元相互勾結的不法士紳及擔任偽官,不戰而降的舊官,一時間處處血雨腥風,將其又給嚇住了。轉而在一群舊部的蠱惑下,以為只有罷黜小皇帝,再立新君,才能重回朝廷,於是在這個指導思想下展開了一系列行動。

但是蔡睿想的更遠,他們捧出陳宜中欲藉助其名聲和勢力東山再起,將小皇帝除掉後,挾制太后以其為平章國事掌握政權,重立一個軟弱無能者為帝。他想的很好,陳宜中上位必然要重用他們這些有功之臣,他們便以清君側為由將朝中舊臣清除,之後再以陳宜中謀逆行刺先帝為由將其拉下馬。如此以蔡睿為首的一夥人便可掌控朝廷,最後再逼‘庸帝’禪位,改立國號,效仿石敬瑭與蒙元和議,在江南稱帝。

趙昺看後還是很吃驚的,當然不是因為他們的手段,而是他們的想法。一幫喪家之犬般落魄士人都蠢蠢欲動的想當皇帝,且還拉攏了諸多的擁護者。這表明當初趙匡胤制定的國策已經被士人們打破了,他們不僅要共治之權,還想要這把寶座。想想當年的韓信忍得住胯下之辱卻忍不住權勢之誘,要造反當皇帝。結果在劉邦死的前一年,被呂后騙至宮中,讓幾個宮女用綢緞活活將他絞殺。

人性就是這麼複雜,想法總是隨著局勢的變化而變化。過去在瓊州,屁股大的地方,一切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加上條件所限,即便有些歪心思也得藏起來。但是現在到了江南,就有點兒天高皇帝遠的意思了,就會有人不免會想起老趙的國策,放肆的撈錢去了,甚至會生出不臣之心。而秦林鋒就是例子,雖然殺了其能震懾一時,怕也難以管住一輩子。

而趙昺十分清楚,若是自己縱容朝中文武肆意撈錢,那也用不了幾年,這支自己苦心訓練出來的新軍也會重走老路,再無戰鬥力。進而導致朝政糜爛,官員腐化,很快完蛋;可若是嚴加約束,禁止官員經商、撈錢,很可能會引起不滿,威脅到自己的統治,甚至自身安全。

“陛下,江尚書傳書,請陛下示下!”趙昺正想著如何才能擺脫一朝而終的方法時,蔡若水進來稟告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他私自傳書給朕,不怕太后怪罪嗎?”趙昺笑笑道。

“陛下說笑了,江尚書曾上奏章請示太后,但上面只批了三個字——問皇帝,於是江尚書又原封不動的送到陛下這裡了!”蔡若水笑著道。

“呵呵,太后這是讓朕退而不休啊!”趙昺笑著拿過奏章仔細看過,上面果然有太后的御批。江璆的奏章所說是說各軍在大規模擴軍後,新兵已經快要結訓,但是基層軍官嚴重缺乏,而新軍訓練旅的學兵還未結業,難以足額補充。另外就是兵部派駐各軍的文職人員,也嚴重不足,難以開展工作。

“若水,你即刻擬旨給倪亮,命其遵從兵部命令,從護軍每旅抽調千名統領以下軍官和軍士,交由兵部分派各軍;令下旨給禮部徐尚書、吏部陳尚書,命他們從國子監行將分派的太學生中選拔一批通曉軍務者交給兵部,補入各軍充任各軍虞侯。”趙昺看罷令蔡若水擬旨道。

“陛下,護軍各旅一下子調走如此多的軍官,只怕會影響軍心和戰鬥力吧?”蔡若水聽了有些吃驚的道

“不會,護軍中集全軍精英,又接受過新式條令、條例的訓練,還上過戰場。即便是普通士兵也皆是以一當十的精銳,他們到各軍充當隊正皆可勝任,分配到各軍都能升職。而我們護軍之中立有戰功者甚多,卻因為沒有官額,只能充任軍士,甚至普通士兵,空出來的名額正可由他們填補,豈不是兩全其美之事。”趙昺擺擺手道,“至於缺編的兵額,可以從新訓營中選拔,護軍骨幹尚在,用不了多時的訓練便能恢復戰力!”

“陛下說的不錯,可著實有些可惜啊!”蔡若水雖然贊成小皇帝的說法,但仍然有些心疼地道。他又何嘗不知,陛下為護軍操了多少心,初時護軍只有一個營,其親自挑選軍官組織訓練,一步步的擴充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說各旅都頭以上的軍官他都能叫出名字,如今為了他們的前途又都調離,想必小皇帝也不好受。

“護軍再能戰,也只有五萬人,不可能守住這江南,更難以擊敗蒙元,收復中原的。但是將他們作為種子分配到各軍,那麼就可以帶出一支支同樣擁有護軍戰鬥力的軍隊,又何愁不能華夏一統呢!”趙昺言道。

“陛下所言正是,全軍若是皆如御前護軍般嚴整、忠於陛下,那便可高枕無憂了!”蔡若水笑著道。

“這話不可再言,如今各軍哪一支不是我大宋的之軍,又怎能分出親疏!”趙昺皺皺眉道,但他也知其所言正中自己的心思。要知道護軍是他最後的依靠,不僅肩負著守護都城,隨其征戰的任務外,還有鎮壓反叛的作用。所以御前護軍除了戰鬥力強大外,也是最為忠誠自己的,將他們分配到各軍之中擔任各級軍官,便能牽制他們的主官,關鍵時刻充當自己的耳目,從而在一定時期內保證各軍對自己的忠誠……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