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次日的黎明幾艘龍船悄悄駛近長江口,趁著早潮靠近崇明鎮。趙昺端著望遠鏡看著眼前的沙洲只皺眉,這與自己前世所見所知差別不僅是有點兒大,而是很大,完全顛覆了自己腦海中對崇明島的概念。當然他不是指島上沒有高樓大廈,如梭進出的船隻,而是太小了。

“你確定這裡便是崇明鎮嗎?”趙昺不大相信自己的眼睛問身邊的趙孟錦道。

現代人都知道崇明島是中國排在臺灣島和海南島之後的第三大島,到了這個世界臺灣島他還無緣去看看,但是海南島卻是在上面生活了近十年了,可以說幾乎每個縣鄉他都走遍了,雖然地名和自然形態與現代差異很多,但是與現代大部分還是契合的。

趙昺知道長江三角洲與崇明島是長江千百年攜帶的泥沙衝擊而成,但是眼前的崇明不僅沒有現代的氣象,面積也小了不知多少,且分作兩個不相連接的沙洲及周邊被潮水淹沒的星星點點的沙包。無論他如何發揮想象也難以與自己印象中的崇明島聯絡起來,因此懷疑是不是來錯了地方。

“陛下,沒有錯這裡就是崇明鎮,屬下過去就在緊挨江北岸的泰州任統制,往來不知道往來多少次,怎麼會認錯呢!”趙孟錦又向外張望了一番,再次確認道。可他對小皇帝奇怪的表現十分納悶,這兩個沙洲在此不知道多少年了,怎麼居然懷疑起這麼兩個小島來了。

“哦,怎麼與朕想象中差別如此之大呢?”趙昺摸摸下巴喃喃地道。

“郭霖,你熟知江東地理,與陛下稟明!”趙孟錦看小皇帝依然滿臉的疑惑,轉身對身後的一人言道。

“卑職樞密院職方司員外郎郭霖拜見陛下!”那人聽到召喚急忙上前給小皇帝施禮道。

“免禮,你說說看!”趙昺抬手讓其免禮道,同時上下打量著此人,只見其四十上下的年紀,中等個子,身穿青色對襟長衣,頭戴東坡巾,面白一張國字臉,頜下三綹鬍鬚,一副標準的狗頭師爺模樣,而員外郎也就是個六品的小官。

“陛下必是讀過前朝的方誌才會有此誤解。”郭霖再次施禮後道,“唐時,江口門尚在今揚州及潤州一帶,據史書載那時口門有沙島兩個,稱為東沙和西沙,面積甚小,約方圓二十裡。有民從丹陽、句容等地遷居島上,以漁為業,唐神龍年始設立崇明鎮於西沙。”

“嗯,朕沒有想到五、六百年間,崇明島已經下移百里之遙,真可謂滄海桑田啊!”趙昺點點頭欲蓋彌彰道,他也沒想到江口過去在揚州一帶,數百年的江水沖刷居然就造出了千里之地,看來古今之事還真不能一概而論,否則真的出錯。

“是啊!”郭霖也跟著感慨了一句接著道,“唐後,崇明島不斷順江下移,下漲上坍,東沙、西沙逐漸地被衝漲,最終被崩塌沖走。舊去新來,至我朝已在西沙西北面長出了新沙洲,前二沙之民也隨沙洲進退遷徙,大成村落,因多姚、劉二姓,故名姚劉沙,它從西北向東南延伸與東沙接壤,東沙西擴之下兩島逐漸合一。”

“七十餘年後至建中靖國元年,在距姚劉沙西北五十裡的江中,又湧現一個大型沙洲。因為是由三個小沙洲合併而成,所以被稱為三沙,也就是當前的位置,後我朝將姚劉沙所置的天賜鹽場到升為崇明州。”

“嗯,原來如此!”趙昺點點頭道,拿起望遠鏡向東南看去,那裡就應該是現代上海的位置,可此時根本看不出一絲繁華的氣息,甚至連名字都未出現。

“陛下,前方就是太倉河口了!”船隊過了三沙,趙孟錦指向西南道。

“敵崇明水軍被殲,劉家港被焚,現在還沒有恢復的跡象啊!”崇明島已經是近在眼前,但是卻不見有敵水軍戰船巡查,反而是一副戰後頹敗的景象。南岸的劉家港黑乎乎的一片,彷彿天火降臨後的景象,看來被董義成一把火給燒了個乾淨,想要重新開張還得下番功夫。

“陛下,當下正是秋糧入庫準備北運的時候,港口倉廩被焚,敵若不能恢復海運只怕燕京地區就要鬧饑荒了,為了不捱餓他們肯定會與我們一戰的!”趙孟錦看看形勢言道。

“朕也接到探報,紹興和蘇州被我軍控制,敵正在常州和常熟一帶產糧區大肆催收,欲透過運河搶運大都。若是讓他們得逞弄不好會引發江南糧荒,所以此戰還是早打為妙!”趙昺面色凝重地道。

他清楚元廷每年利用海漕分作春、秋季兩次起運,為確保全年有三百五十萬石米糧入京,平均一次總運量要達到一百五十萬石以上,而即便使用千石漕船也要動用船隻近二千艘,若不能保證這一地區的穩固,敵軍安全將糧食北運是是難以做到的,自己也要儘早動手將這批糧食留在江南,支撐大軍作戰,免得征斂過度引發新的矛盾。

“陛下,當前敵軍尚不清楚我軍的實力,而其海道萬戶府也只損失了一個千戶所,他們尚有能力另擇碼頭裝運糧食北調。但是我們卡住了長江口門,他們便無計可施了。所以只要佔據崇明島,敵必會來戰。”劉洙言道。

“朱清只怕比咱們拎得清,其被我朝視為叛賊自知必死,若不能按時將糧食送往大都也是死罪,而能將我們擊敗則尚有一線生機。另外朕聽說張瑄那賊利用任職之便購置了不少商船,從事海貿生意,發了大財,其正是崇明人,掏了他的老窩肯定也是心疼的要死!”趙昺露出絲壞笑道。

“陛下說的對,我們只要攻佔崇明,他們便會意識到我軍是要沿江而上,那時他最後的機會都沒有了!”趙孟錦搓搓手道,他心知陛下打仗總是不走空,都要撈些好處的,這張瑄恐怕就是那只肥羊了,而將其拿下自己的封賞也是少不了的。

“好,咱們就先佔據崇明,其若是仍然不戰,咱們就自太湖沿運河北上截斷其與建康的聯絡,拿他們祭刀!”趙昺知道自己不能長時間等下去了,而其若還不入套,便上下夾攻先將其殲滅在江陰,然後在集中水陸兩軍去打建康。

“陛下到河口了!”劉洙這時提醒道。

“進入太倉河,去董義成那裡討頓飯吃!”趙昺笑著對眾人道。這船上的人都是最早追隨他的親信,當年手裡只要三千烏合之眾就敢跟著自己去打廣州,膽子都比倭瓜大,唯恐天下不亂的主,不比其他人稍有危險便會勸諫不止,現在有他領頭更無所懼,齊聲答應去尋董義成的晦氣……

五艘龍船駛入了太倉河,逆水駛向太湖。說起來這幾個人也真夠魯莽的,要知道駐守平江的益都軍雖然被全殲,但是下屬的崑山、常熟、吳江等州縣並未被收復,若是被人偵知‘殘宋’的皇帝及東部戰區的高級將領全在這幾艘船上,估計也會集中起所有能調動的力量打上一仗,雖死也賺了。

好在改造後的龍船已經將船頭上極為拉風的龍頭給省略了,趙昺以為那個東西除了唬人之外在實戰中沒有多大意義,且放煙霧隱身的效果也差強人意。而沒了龍頭的龍船看起來並沒有那麼突兀,再關上砲門不是明眼人還真看不出來是艘戰船,因此他們行在河上並沒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趙昺在船頭審視著太倉水道,兩岸皆是水田,雖然已經收割完畢,但其中還有殘水,並不利於大軍展開。水面還算寬闊,在潮水上漲的時候應能行大船,對U型船底的龍船來說絲毫沒有影響。藉助潮水的上託,加上水手全力划動,戰船如飛的闖過崑山,直奔蘇州。

“郭霖,這太湖有幾條水道瀉入東海?”前邊蘇州在望,趙昺問道。

“稟陛下,相傳遠在四千多年前,夏禹奉舜帝之命在太湖治理水患,開鑿了三條主要水道,東江、婁江、松江,溝通了太湖與大海的渠道,將洪水疏導入海。也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載:禹治水於吳,通渠三江五湖。太湖水面極為遼闊,東西二百裡,南北一百二十裡,初時廣為三萬六千頃,後世歷代墾田,湖面有所減少。”郭霖回答道。

“嗯,那補入太湖的江河可行舟船的又有幾條呢?”趙昺點點頭又問道。

“陛下,主要有五瀉水經江陰入運河至湖中;運河水自常州入滆湖,通西蠡河,匯入陽羨溪再入太湖;勾聯長江的潥水自蕪湖瀉入,經陽羨溪也可入太湖;另外太湖水經東苕溪可至湖州,匯入錢塘至杭州。”郭霖略一思索回稟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嗯,不錯,看來江東局勢全在你心中了!”趙昺邊聽邊在輿圖上用筆勾畫一番,畫了張草圖道。

“陛下拗贊了,卑職只是拘於一地,陛下卻是胸懷天下!”郭霖聽了趕緊施禮道。

“呵呵,你真會說話,比江朝宗那小子強多了!”趙昺笑笑擺手讓其面禮道,“但你一番話也讓朕茅塞頓開啊,賞!”

“謝陛下賞賜!”郭霖再次施禮道。

“陛下可又有良策?”趙孟錦湊到指揮臺前問道。

“呵呵,太湖美啊,咱們遊完湖再說!”趙昺笑而未答,又轉向郭霖問道,“郭主事,太湖可有什麼好吃的?”

“陛下,這太湖美食當首推‘三白’!”郭霖聽了不假思索地道。

“可是銀魚、白魚和白蝦?”趙昺聽了坐直了身子反問道。

“對、對,原來陛下也知啊!”郭霖有些驚訝地道。

“朕只是聽聞,卻無緣品嚐啊!”趙昺舔舔嘴唇道。前世時他去應聘途徑無錫想去品嚐下著名的三白,但是看看價格,又摸摸自己的錢包,還是沒舍得,卻沒想到等到這一世來吃了。

“此外,湖中的螃蟹味道也是極鮮,此外尚有各種湖鮮,若是想吃遍也需要些時日的!”郭霖又介紹道。

“好,咱們吃了這麼多年的海味了,今天就嚐嚐湖鮮!”趙孟錦言道。

“前邊就是蘇州了,得讓**給咱們找個好廚子,別糟蹋了好東西!”這時劉洙插言道。

時至正午,船隊到達蘇州,陸戰一旅統制**接報急忙前來碼頭迎駕,可看到只有五條船隨行,其中坐的不僅有小皇帝,還有軍中一幹高官,不禁大吃一驚。他別人惹不起,將護軍水軍都統,自己的弟弟鄭永給罵了一頓。而趙昺為防止洩密,只叫他不要聲張,只在營中用過飯後就要前往太湖,**卻不敢大意,又調派了兩艘戰船親自帶一營士兵護送前往。

船隊再次起航自運河航行兩個時辰後轉入吳江,不需多少時間船隊終於駛入了太湖。這時後正是黃昏時分,晚霞映入湖中血紅一片,迎入趙昺眼簾的除了浩渺的湖面,船行不過片刻便有哨船迎了上來,雙方以旗語通報後,又向後傳送通報告知董義成,並有船引著他們向第一艦隊泊地駛去。

轉過探入湖中陸地形成的岬口,映入眼中的便是兩座小島,趙昺看下地圖又端起望遠鏡向西北張望,東、西兩島對峙,西島與太湖北岸之間有橋相通,湖水應該不深。船隊繞過西島後兩島間便出現一道寬數里的大缺口,而船明顯感到一滯,速度慢了下來,他立刻明白這是湖東之水正是從此處流入,船逆流而上自然受阻,卻也正是從湖西進入湖心的咽喉要道。

趙昺再向西島上看去,此處比之東島面積要大上一些,在島西構建了水寨,其中泊滿了船隻,估計多是董義成打劉家港繳獲的運糧漕船,皆藏於寨中。從水寨選定的位置看卻也不錯,可以避免敵軍自島東利用水流放下火船焚寨,但是這麼多船泊在一處也終是隱患,真要是著了火,那麼多的糧食可就白搭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