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鄭虎臣的敘,趙昺當然不會只是作為逸聞趣事來作消遣,他現這個時期報不僅有了傳播新聞的特性,且刊登的內容已經有了輿論監督的作用。而讓蔡京和朱熹吃癟,搞得他們狼狽不堪,多半並非只是一場惡作劇,最可能的是被用作派系鬥爭的工具,刊登一些對當權者不利的訊息以求引導輿論達到目的,這與現代報紙已經十分接近了。

這種現象已然引起了朝廷有識之士的注意,英宗年就有監察御史張戩的奏言中:“竊聞近日有奸妄人,肆毀時政,搖動眾情,傳惑天下,至有矯撰敕文,印賣都市。”報搶先一步,把朝廷尚未布或不宜於公開的政務動態、花邊新聞刊出來,顯然從內容上或多或少地體現了力求突破當局限制的努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北宋末年特別是南宋時期,朝廷對報的管制能力進一步下降,而這個時期正是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的時候,報也充當過輿論界的急先鋒,曾為主戰派官員和愛國人士服務,刊載一些呼籲抵抗外侮、懲治漢奸的奏疏和前線克敵制勝的訊息等。

報還曾刊載斥責蔡京的未定詔書也只是其一;紹興年又刊載過一篇召用張浚的未定詔書,此正當金人入侵,雙方激烈對峙之時,部分官兵和北方人民奮起反抗,而因朝廷內投降派佔上風,官報對此隻字不提,報卻詳加報道。且在主戰和主和兩派鬥爭白熱化的時刻,御史胡銓撰寫奏疏請求“斬秦檜以謝天下”,官報對此不予理會,報則全文照。

另一方面,趙昺不得不承認古今狗仔隊的膽子都不,現代的狗仔隊為了博取最新消息,可以採用追蹤、偷拍、竊聽、捕風捉影等非法手段,甚至不惜造假新聞。而宋朝的狗仔們狗仔隊的道德操守也不高,時不時會報道一些假新聞,也是靠著博人眼球的八卦新聞,吸引了大批忠實讀者,內容堪稱現代的花花公子。

官僚機構工作效率低下是出了名的,朝報還未登出的“某人被召”、“某人罷去”、“某人遷除”等官吏任免訊息以及大臣奏章等,其中有不少涉及統治者的機密,多為尚未公開的朝廷機事,報都能及時知道,先期傳報,做到“命令未行,差除未定,即時謄播”,甚至“每遇批旨差除,朝殿未退已傳播”。這種未卜先知的能力,很讓皇帝顏面掃地。使得報的讀者群反而多為朝野的中下級官員和土大夫知識分子,也讓報受到朝廷查禁,但始終沒能被禁絕。

而報靠著這種上到政府高官,下至平民百姓,都性喜新而好奇的國民本性,憑著著消息靈通、時效性強的特迅佔領了資訊市場迅在社會上流行。於是汴京都城裡出現了繞街叫賣報的報童聲,因為報的影響力太大,嚴重衝擊了朝報的效果,官員們為求省事都樂於花些錢去購買,無須再去繕抄。到了南宋報更為流行,社會民眾的閱讀需求促使報的行量與日俱增,出現了專門抄錄邸報以售賣的牟利商人。

趙昺聽到這些便已經意識到報已經取代了朝廷的邸報,呈現出社會化、職業化、商業化的端倪,和過去的邸報相比,宋代“報”不僅傳播範圍更廣,最重要的是在內容上具有了新聞特徵。因而無論傳播內容還是受眾群體,都初步具有了近現代報紙的特徵,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民辦報紙……

“陛下,是否要查禁這些報?”鄭虎臣看到皇帝一會微笑,一會皺眉,可一會又頭,一會又搖頭,試探著問道。

“查封也只能製得一時,報這玩意兒只要有錢可賺,便不會斷絕!”趙昺輕敲案幾道。

“正如陛下所言只要有錢賺,那些報商就不會收手。但若是任其展,很可能會迅蔓延,進而失去控制,像今日洩密和造謠的事情便仍會重現!”鄭虎臣有些擔憂地道。

“不錯,報生存的基礎就是靠趣味性和新穎性吸引讀者。他們編造謠言十分容易,且傳播迅,而我們要想解釋清楚卻十分困難,更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才能平息社會上輿論!”趙昺頭道。

“確是如此,當年咱們在江南散佈韃子抓民煉製人油,製造金汁炮的事情,就引起大範圍的恐慌,直至現在還在一些地區傳播,結果讓韃子第一次攻瓊的事情泡了湯!”鄭虎臣聽了笑笑道,陛下就玩兒過這一手,把韃子整的夠嗆,並引沿海軍民逃到瓊州的熱潮,平白多了數萬人口。

“所以這報的作用不,只這次假造徵北軍兵敗的訊息就會引恐慌,導致人心浮動,市場物價生波動。而若是韃子有意為之,明他們的探子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機要部門,這將是十分危險的。”趙昺言道。

“因而陛下要屬下迅查出資訊洩露的渠道,嚴懲朝廷內部的奸細,便是殺一儆百,警告那些不良的報商!”鄭虎臣恍然道,他清楚若只是以報探的名義給他們定罪至多只是流放、罰款,而以通敵的罪名抓人就可以處以極刑。兩者的區別用腳丫子想也明白哪個震懾力更大。

“正是此意,只有快抓快判才能遏制不良報商的邪念,讓他們不敢再刊登涉及國家和軍事機密的內容,更使得朝中那些想借出賣訊息財的官員儘快收手!”趙昺頭道。

“那陛下這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之策,不若嚴禁報出現,誰敢出版我們就抓誰,定能將此風剎住,進而達到一勞永逸!”鄭虎臣沉思片刻道。

“呵呵,報這東西因為其獲得資訊的便捷性和趣味性已經深入人心,即使讓他們全部停刊,但是私下中仍然會以更隱蔽的方式傳播,使我們疲於奔命。而報也並非洪水猛獸,只要善加利用也會變成我們手中的利器的!”趙昺攥攥拳頭笑著道。

“為我們所用?”鄭虎臣卻不甚了了地道。

“對,古人都以為防人之口甚於防川,是擔心民意洶湧,批評時政。但是若是一味的去堵只會讓河變成大川,不若給他們一個宣洩和瞭解的渠道,但是這一切要以咱們主導!”趙昺解釋了一下道。

作為現代人,趙昺清楚的知道輿論的力量雖是無形的,卻是巨大的,它不是一種強制的力量,可它的力量卻對人精神上和道義上會產生無形的影響;它沒有任何強制作用,不能命令人們必須這樣做不許那樣做,但是它卻能夠表達人心的向背,提供一定的價值觀念及是非準則,對於人們的思想和行動起到倡導和約束的效果。

而輿論的形成,有兩個相反相成的過程:一是來源於群眾自,二是來源於有目的引導當社會出現某一新問題時,社會群體中的個人,基於自己的物質利益和文化素養,自地分散地表示出對這一問題的態度。當持有類似態度的人逐漸增多,並相互傳播,相互影響,凝聚成引人注目的社會輿論就能影響到政治領導集團或權威人物,按照人們的意願,提出某種主張或號召,並引起廣泛共鳴。

實際上這兩類輿論形成過程是在相互轉化,或先從群眾中來,然後經權威方面傳播到群眾中去;或經過權威方面的組織和動員,也可轉化為社會輿論,然後再傳播到群眾中去,並為著不同目的而服務。當然有害的輿論就像病毒,如果有一個病原體在人群中傳播,病毒就會成幾何倍的爆炸泱泱大國,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演變成滅國大事。

讓趙昺最熟悉的就是釣魚島南海仲裁事件,最後輿論導向竟使國人對自己人出手,使愛國反日事件中生了打砸搶等非理性的暴力行為,演變成全國性的騷亂,政府也被輿論綁架,卻也不得不花費大量人力和物力恢復秩序,安撫和解釋,使政府形象受到嚴重影響。事後趙昺覺得參與其中的不論是個人,還是集體都應引起反思。而他當前要做的是如何引導輿論為自己所用。

“陛下不會是也想辦報吧?”鄭虎臣聽了皇帝了半天,猛然意識到其又要有非常之舉,張口道。

“嗯,只有搶佔了這塊陣地,才能夠控制民間輿論,防止謠言傳播,並對那些庸臣貪官形成監督,讓其不敢再恣意妄為!”趙昺頷道。

“陛下,這非是事,做起來並不容易,且若是無人購買豈不成了賠錢買賣!”鄭虎臣見自己中了,卻又擔心道。他作為經歷過報輝煌的過來人,當然清楚無論是邸報,還是朝報都是朝廷免費派,但由於效率低下,內容枯燥,即便是向民間公開售也難以報競爭的。

“這有何難,一切都是現成的。”趙昺卻不在意地道,“事務局的探子們每日傳回的訊息成千上萬,尤其是五部他們送上的情報多是涉及民生和民情,其中夾雜著眾多的一般資訊,並不涉及國家和軍事機密,比之那些報探們探聽的訊息要豐富的多,且也迅捷的多!”

“另外,我們的印刷廠也已經投入使用,一經定稿就可以迅排版、印刷,比之報雕版或是抄謄也要快,且節約成本。至於編撰稿子,只要找幾個文采過得去的編撰下,潤下色便比那些報吸引人,當然必要的時候可以向人買稿表。行上更不成問題,要知道驛站可是掌握在內府的手中的,咱們能夠用兩天的時間,將報送到瓊州的任何一個鄉里的!”

“陛下所言極是,屬下也願助陛下完成此願,但是實在是屬下才疏學淺難以擔此大任……”鄭虎臣想想也是,現在陛下只需整合下皇城司的力量便能完成辦報的事情,不過各處都需要錢才能運轉,而當下事務局是整個皇城司油水最多的部門,錢給皇帝用他不心疼,可打自己的土豪心裡還是不情願的。

“哈哈,你哪裡是才疏學淺,實是擔心大家分你一杯羹,卻不知道這辦報可是一件極為掙錢的買賣,一旦到了人們蜂擁送錢的時候你可不要後悔呦!”趙昺聽了笑著鄭虎臣揭穿了他的‘陰謀’道。

“陛下能掙錢就肯定能掙錢,屬下對此深信不疑,可底下這一大攤子事情屬下已經忙得暈頭轉向了,實在是有心無力啊!”鄭虎臣猶豫了下道。他其實對皇帝掙錢的本事深信不疑,其給自己指的幾條財路那真是財源滾滾,如今坐在屋裡都能收錢。而前兩年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的驛館,隨著行朝遷瓊,商旅百姓的增多,已然扭虧為盈,據王德言照著這個趨勢就能收回成本了,所以聽陛下如此真有些含糊了,卻又潑水難收,讓陛下以為自己很貪。

“嗯,也對,貪多嚼不爛,你能把事務局經營好也算了不起了。”趙昺頭道,“不過剛才交辦你的事情一定要儘快落實,絕不能在這個時候出現問題,影響了今年的受益!”

“是,屬下親自負責此事,三天之內定然將造謠和洩露軍機的不法之徒送交陛下處置!”鄭虎臣施禮道。一月的信風季已經到了,如果聽徵北軍失敗定不會前來瓊州交易,影響到關稅和物資出口;另外這個月也是播種早稻的時候,若是引起百姓恐慌,無心耕種,還會影響一季糧食的生產。當然只有將肇始者捉獲,明正典刑才能迅撲滅謠言,否則再來個續集就麻煩大了。

“如此最好,我會知會瓊州府和刑部也榜緝拿,造出些聲勢,也可藉此穩定人心!”趙昺頭道,只有將謠言滅殺在源頭是最好的辦法,可要最終解決問題,還需掌握輿論導向,儘快將報紙辦起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