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楚裝備火器的新軍打不過使用冷兵器的軍隊並非什麼新鮮事,這種戰例有很多,但是熱兵器無比的優勢終將取代冷兵器也是事實。 更新最快可這也有一個前提,並非拿起火槍就是戰士,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軍隊即便給他們顆原子彈也難以取勝。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因此要把這樣的一些人組成一支能夠進行排隊槍斃的部隊,要求士兵們在青林彈雨之下,還能夠排列成整齊的佇列前進,沒有指揮官的命令不準還擊,只在指揮官的口令之下才發動齊射,這種非人道的要求絕不是幾句口號,幾句說教,甚至金錢就能夠讓人改變本性。

若想要求士兵的一切行動必須完全服從作戰指揮,並能在戰爭模式將軍人的勇氣和紀律水平發揮到極致,這就必須要有嚴格的紀律,使佇列的前進、停止、射擊等等動作必須整齊劃一,保持一致。而整齊的佇列,也可使指揮官一目瞭然,誰怯戰,誰想逃跑,一旦出現這種跡象,這馬上實施戰場紀律,制止陣列的動搖。因為如果有少數士兵,甚至哪怕個別人,面對敵人的槍口產生了退縮或者逃跑,都會發生群體效應,動搖陣列,甚至引發整個陣列的崩潰。

但是若想士兵要害怕軍紀更甚於害怕死亡和敵人,與嚴格紀律的養成就要依靠正規的教育和長期的訓練。為了達到整齊劃一的效果,要求部隊進行艱苦的訓練,並執行嚴格的紀律,把聽從命令的訓練方式滲透到各個層面的各個細節的,甚至吃飯、睡覺、著裝、禮儀、走路等日常生活細節,均列入考查範圍,一旦違反則會遭到棍棒等體罰。

我們今天,軍訓時的隊列訓練許多人認為沒有實戰意義,可是在燧發槍時代,卻是完全從實戰角度出發訓練的,整齊即為戰鬥力。而我們現在的一些隊列訓練以及一些軍隊的生活習慣的最早來源也是在於此,現代人難於理解,比如被子疊成豆腐塊、隊列訓練,認為這些對戰鬥力毫無影響,是在做無用功。

可是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正是決定軍隊戰鬥力的主要因素,目的就使士兵在如此長期高壓之下迫使他們把服從命令當成一種本能,哪怕是面對槍林彈雨,身邊的夥伴一個個的被擊中倒下,你也要嚴格的遵守指揮官的命令,保持佇列,並能迅速裝彈射擊面對死亡緩步前進。

這種從立正、稍息、齊步走、向左向右轉,到持槍、射擊,士兵們反覆操演,直到達到百人、千人整齊劃一的效果,主要是要求訓練士兵齊步前進,協調一致地進行射擊。因為橫隊作戰不需要你有多高的作戰技巧,卻需要你能夠嚴格的準守紀律。而這種嚴格的紀律養成也需要大量時間,一個基本合格的士兵至少需要半年的訓練,一個精銳的老兵則至少需要三年到五年的養成。

“劉靈,今天御前辦誰輪值?”趙看過三室編撰的軍法篇草稿,皺皺眉問道。

“官家,是蔡若水和陳識時兩位主事輪值!”劉靈略一思索道。

“去請他們過來!”趙點點頭道。

“官家,已經亥時了,早些休息吧,明日還要陪太后上香的!”蘇嵐看看漏壺言道。

“是啊,明日陪太后上香、吃齋、聽經,又要多半日的時間。可今晚不交待好,明日又要耽誤一天。去叫吧!”趙伸了個懶腰,苦笑著道。

蘇嵐沒有再勸,只是輕聲嘆口氣,拿過一件夾衣給陛下披上,重新換了蠟燭,將燈撥亮。又在茶爐中添了些銀炭,舀了新水準備煮茶,偷眼看看小皇帝,其又開始在文卷之上勾勾畫畫,還不時的加上批註。其原來胖嘟嘟的小臉明顯瘦了下去,露出了尖下巴,眼睛熬得通紅,不時的打著哈欠,讓人看著心疼。

“參見陛下!”時間不長,蔡若水和陳識時兩人到了,向陛下施禮道。

“坐吧!”趙頭也沒抬讓他們在書案對面坐下,將批改過的文卷推給蔡若水道,“君平,這軍法篇大體已經可以,但是內務條例還不夠細緻,仍要細化。”

“陛下,屬下實在是難以再進一步,還請提示一二。”蔡若水拱手苦笑道。自己主持編寫的新軍軍法篇,他已經是三次被陛下退回修改,可陛下仍不滿意,一再要求細化,他自感無力做到了。

“君平,我們自成軍始三次大整軍,你皆以參議的身份參與,應當知曉軍紀的重要性,且要深入方方面面,才能養成習慣,在戰時聽到命令做到本能的服從!”趙抬頭看看其言道。

“陛下所言不錯,可屬下已經極盡軍中所有,實在想不出哪裡還有遺漏。”蔡若水為難地道。

“你可還記的我們整軍是從何事開始的?”趙放下筆,看向蔡若水問道。

“是以實施帥府鐵律為始!”蔡若水馬上回答道。

“不對!”趙搖搖頭道。

“哦,對了!是嚴禁隨地大小便開始的。”蔡若水聽了愣了下,略一思索又回答道。

“那效果又如何呢?”趙笑笑再問道。

“當時帥府剛剛組建,人員龐雜,又各有來路,常有人犯禁。而自陛下頒佈此令,並嚴懲違反者後,全府上下再無隨處便溺的事情發生,乃至如今出自帥府舊部仍嚴守此令。且自此事後,凡帥府再頒下法令再無不從,使得政令上下通達!”蔡若水回答道。

“是了,那時還有人言朕管的太寬,拉屎放屁都要立規矩,實在是多事,頗有怨言!”趙笑出聲道。

“那時府中人等尚不能理解陛下的其中深意,現下說起皆對陛下的睿智欽佩不已!”蔡若水臉一紅言道。

“陛下言此條例尚不夠細緻,是否意指未能涉及軍兵的衣食住行等細微之處?”這時陳識時插言道。

“不錯,衣食住行,坐臥站立看似都是些小事,但是要讓軍將們嚴守軍紀就得從這些不起眼的細小之事做起,逐漸養成習慣,無條件的服從上級的命令,即便刀山火海無令也不敢言退!”趙言道。

“嗯,屬下觀陛下所擬操典,對站立、下蹲、步法及邁步的距離等等都做了嚴格的規定,想也是此意吧!”陳識時恍然似的道。

“民吾所說只對了一半,沙場之上千軍萬馬,若想做到步調一致,有如臂使,就得對此作出嚴酷的訓練,那樣才能在箭矢橫飛、敵騎往來衝突中變換陣型才不會發生混亂,做到無論攻擊和撤退都能行止如一。而這些都需要平日養成,卻非是一朝一夕可成的。”趙言道。

“陛下,屬下愚鈍,卻仍然不解其中奧妙!”陳識時聽了有些迷糊地道。

“好,你們看!”趙指指自己的書案道,“蘇嵐每日都會將呈上的公文按照急務、政務、軍務和情報的順序排列,朕只要一伸手就可拿到。再看這個茶杯,其也會放在固定的位置,朕即便不看也會拿到,卻不會碰翻杯子,這便是養成的習慣!”

“同理若是軍中兵士每日就寢前將衣物、靴鞋、武器擺放在固定的位置,如此養成習慣,則無論是否點燈,都可以準確的摸到自己的衣物,拿到自己的武器,迅速集結,而不至於產生混亂。”

“哦,屬下明白了,舟船之上狹窄,空間侷促,那些水手卻可以在風浪中仍可來去自如,炮手能準確跑位,進入戰鬥狀態,就是此理!”蔡若水言道。

“又比如朕在條例中規定,軍士坐臥都有定姿,不只是為了好看,大軍持兵器列隊而行,若是一人踏錯,就可能跌倒,從而引發混亂,甚至誤傷,進而影響到整個陣勢!”趙進一步闡述自己的意圖道。

“這便是陛下在軍法中規定,戰時佇列中若有人左顧右盼,腳步散亂,其身後的軍兵便可將其當場刺死的道理!”陳識時有所悟的點點頭道。

“民吾理解的不錯,這也正是朕要求軍兵們即便平日走路也要三人成列,兩人成行的道理,平日受些拘束,總比戰時被同伴刺死代價要小的多吧!”趙見他們終於開竅了,略表讚許地道。

“正是為了在戰時避免無謂的傷亡,陛下才規定從細微之處做起讓軍士們時刻謹記軍法,看似苛刻,其實卻是大仁之舉!”蔡若水深以為是地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然我們這些條例的規定尚不完備,甚至有些地方不合理,所以我們制定軍法時要留有餘地,在試行中不斷完善改進,以求適用於各個兵種。而懲罰的措施也要進一步細化,以求公正畏法,使其明白為何會受到懲罰!”趙言道。

“陛下要將此法同樣用於騎軍嗎?亂戰之中騎軍可是最為難以控制的,對他們而言實難做到的!”蔡若水聽了驚詫道。

“當然,此法完善之後要逐步推廣到全軍,而非只是騎軍。”趙言道,“相對而言騎軍比步軍更重陣型,韃子的騎兵天下無雙,百戰百勝,也正是他們有高昂的士氣和較為嚴明的軍紀。我們要戰勝他們就需要比他們有更為嚴明的軍紀和嚴密的戰陣。”

趙十分清楚只憑藉步軍和水軍自己是難以最終戰勝蒙古人,他們是騎射起家打不過可以跑,勝了可以縱馬追擊。而步軍僅憑兩條腿追不上,也逃不過。所以一旦戰場轉到陸地上,他們還是很吃虧的,若想在大陸上與敵爭鋒就必須要建立一支可與其爭鋒的騎兵。但是他知道這十分困難,畢竟蒙古人是馬上民族,自小就生活在馬背上,比農耕民族具有先天的優勢,在單兵上要戰勝他們幾乎是不可完成的事情。

然而,蒙古人最終被朱元璋逐出中原,除了配備大量火器外,其政治上的**和君王的無能惹得天怒人怨也是重要的因素,可趙知道自己不可能等到百歲之後在興兵滅元,自己只能另想它法兒。借鑑‘後人’們的經驗,實現將蒙古人拉於馬下的目標。

前世人們在討論近代火器能否戰勝騎兵的問題上總是會提到在清末鴉片戰爭中,裝備燧發槍和火炮的八國聯軍與仍是裝備冷兵器的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進行的八裡橋之戰。若不論詳細的戰鬥過程,清軍在八裡橋之戰中一開始只損失了約千餘人,相對三萬多的總兵力並不算高,但蒙古騎兵遭此打擊後不是恢復、整隊以重新形成戰鬥力,而是立即做鳥獸散,並拋棄了大部分傷員。

可是在拿破崙遠征俄國的一場戰鬥中,因為進攻計劃推遲,導致法軍騎兵暴露在俄軍炮火下長達三個多小時。炮彈在騎兵陣線中撕開一條條口子,有些部隊還沒進攻就已損失過半。但法軍卻紋絲不動,有憤怒的士官長要求衝鋒或者撤退,遭到軍官的嚴厲呵斥。這兩次戰鬥就表明紀律和士氣上的天壤之別才是歐洲騎兵相對傳統騎兵戰鬥力的真正所在。

不過與歐亞、甚至非洲國家傳統騎兵交戰的英國人也承認歐洲騎兵即便有科學訓練,但在單兵上,最多只能與那些自小刀馬嫻熟的東方騎兵打個平手,甚至更多時候會落下風,他們只有在集團作戰時才會顯示出壓倒優勢。在後世就有一種流行觀點認為,近代歐洲騎兵是靠密集的“牆式衝鋒”戰術擊敗了相對鬆散的傳統騎兵。

趙也曾深以為是,但是在來到這個世界見識過騎兵衝鋒後,並與部將們交談中得知真相後,意識到這種說法並不準確,騎兵在加速衝鋒到臨近接戰時,會形成區域性簇團,其實是很難保持整齊密集隊形的。大部分情況下,相向衝鋒的兩支騎兵必然會有一方因士氣崩潰而撤退;或者乾脆停下發生小規模交火後脫離接觸;亦或雙方開啟隊形,容對方透過,以錯馬廝殺……rw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