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內城大明殿中重臣匯聚,正在舉行廷議。前方戰事進行的十分順利,讓鬱悶了很久鐵穆耳心情很不錯。

“大汗,我軍又經過三日激戰,將東北方向的南軍又擊退三十裡,斬首四千餘, 陣前斬殺敵上將一員,其已經退至檀州。”闊裡吉思首先稟告道,“此戰高滅裡功勞甚大,不畏槍彈親自領軍攻擊,戰死的千夫長就有五人之多,百夫長三十餘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哦,此戰可稱大捷!”鐵穆耳聽聞詳報,大喜過望,興奮地高聲道。

“恭賀陛下,我軍大捷!”眾臣連忙起身棲身賀道。但不免心中有些悽苦,想當年蒙古大軍東征西討,斬首皆以萬計,西征之時割下敵人的耳朵都裝了上百車。可現在斬首四千都能讓大汗欣喜若狂,而其中又不知有多少水分。

但轉念想想,自南朝北伐以來,己方皆是被南朝吊打,每次死傷在敵槍炮之下上萬的戰鬥比比皆是,而能殺傷南軍上千都是很難,算起來此戰還真的算的上進來難得的‘大捷’,怪不得大汗如此高興。

“傳朕旨意,高滅裡戰功卓著,賞金百兩, 絲帛百匹,賜虎頭金牌節制眾軍,以下將校敘功論賞,斬敵三人者皆官升一級,五人者升兩級,十人者升千夫長!”鐵穆耳道。

“臣遵旨,即刻遣人將聖諭傳告諸軍,以壯我軍士氣!”安童出列施禮道。

“此戰大勝亦仗平章與樞使精心謀劃,排程眾軍,同樣居功甚偉,皆賞!”鐵穆耳龍心大悅,又笑道。

“皆是大汗之功,臣等不敢居功!”兩人急忙再施禮道。

“此乃是長生天的指引!”鐵穆耳撫胸向天道,但心中還是美滋滋,暗歎自己雖是上天眷顧之人,阿爾達姆才是長生天降下來協助的天使。

事情還得從那日鐵穆耳去瓊華島向阿爾達姆問計,其正因為天象難解而酒醉發狂,聲稱‘當前是困龍之局, 僅有一線生機可循’。他聞之大驚, 請其指點迷津, 他連忙請教,阿爾達姆卻突然醉倒,昏睡過去。他連聲追問,只見其抬手向西北指了指,就又倒下。

鐵穆耳知道不論是中原的道士,吐蕃來的番僧,以及草原上的薩滿,預測吉凶時皆是偷窺天機,要遭天譴。因而有時在卜測未來時往往故弄玄虛,卜詞也是含糊其辭,要靠自己從中領會其中意圖,所以也以為阿爾達姆為避免遭到上天的懲罰,而裝瘋賣傻,暗中指點自己生機在西北。

事實卻是可憐的阿爾達姆知曉宋軍已經完成佈局,對大都城形成甕中捉鱉之勢,自己只待宋軍攻破城池,便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可以回江南享福去了。而為了應付鐵穆耳的不停追問,只能借酒遮蔽胡言亂語,否則可能就死在勝利的前夜了。

但是阿爾達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這無意的一指,卻被鐵穆耳當做了上天的指引,並付諸實施。且真的誤中宋軍防線上最薄弱之地,並打了其個措手不及,給宋軍造成了重大傷亡。而今這位國師聞之,已經嚇得惶惶不可終日,真的快要瘋了,擔心被宋朝潛伏城中的暗探給做了!

不過鐵穆耳雖然得到了上天的指引,但還是十分謹慎,遣闊裡吉思親去查證了宋軍的部署,而其也發現四面圍城的宋軍真是此處最為薄弱。不僅兵力只有萬餘,而且防線漫長、兵力分散,相互間難以呼應,只要兵力充足便能逐個殲滅,在防線上開啟缺口,重新與塞外取得聯系。

儘管闊裡吉思認為可戰,可鐵穆耳對於這‘唯一’的希望還是十分謹慎,為了不引發朝堂上無謂爭執,他令闊裡吉思主持此戰,除了向安童徵詢意見外,瞞過了所有人,甚至連方臣祐都未能聽到風聲。

正是鐵穆耳這個看似無意的動作也使保證了行動的突然性,打了宋軍個冷不防。同時為了迷惑南朝闊裡吉思還在多個方向發起佯攻,也未動城中一兵一卒,而是從居庸關調高滅裡指揮的色目諸衛擔任主攻。

色目諸衛在南朝第一次北伐中損失慘重,有的衛軍乾脆被整編制殲滅。當時的大汗真金在戰後對色目衛進行了整編,留強裁弱,只是保留了作戰中表現最為強悍的欽察衛、唐兀衛、阿速衛和西域衛,並從各族抽調精壯部民填補缺額。

在鐵穆耳繼位後,色目衛諸軍曾隨其平定海都之亂,鎮壓西北諸部的戰鬥中表現的極為強悍,可以說恢復到了其巔峰時期的戰力。在抵禦南朝二次北伐中,鐵穆耳將其留在大都保衛京畿,因而戰力得以完整儲存,並受命防守大都最為重要的關隘——居庸關。

新仇舊恨之下,色目諸衛表現的極為悍勇,他們棄馬步戰,面對宋軍防守嚴密的重要據點也敢於攻擊,即便傷亡慘重也死戰不退。在宋軍敗退後,他們立刻展開追擊,即便連連中伏,仍然不肯放棄。當然他們同樣是血肉之軀,即便取得了戰果,可也付出了極大的傷亡,已經難以再戰。

“大汗,高將軍此次遣使報捷之餘,也請大汗再調兵增援。”闊裡吉思見大汗高興,再次上稟道,“他們連續作戰多日,不僅輜重缺乏,尤其箭矢、盔甲損耗將盡,且軍卒疲憊不堪,若不加休整難以再戰。而當下當面南軍潰敗在即,稍縱即逝,還請大汗儘快調兵增援,一鼓作氣奪回檀州,打通勾連塞外的交通。”

“嗯,他們的傷亡肯定也不小,兵仗消耗也大!”闊裡吉思的話確是戳中了鐵穆耳的痛點,他最擔心的不是大都是否守得住,而是擔心後路被斷,成為南朝的階下囚,那真是生不如死。而這時眼看北行的道路就要被打通,怎能放棄。他沉吟片刻問道,“當下南朝其它方面的動靜如何?”

“稟大汗,前時我部授命佯攻南朝良鄉大營,使其不敢妄動。待我部完成任務後撤時,南軍良鄉大營盡數出動進行反撲,導致大營失守。節節抗擊之下才得以退至宛平城內,將敵阻於金口河東岸,現與敵隔河對峙!”阿難答回稟道。

在入衛途中遭受連敗之後,阿難答已經坐下兵,其實一發現南軍有進攻的跡象,他就放棄了大營撤軍,一路疾馳躲進城中。他是再也不想與敵野戰,有道城牆擋在前邊才覺得安心,去增援高滅裡打死也不願去的。

“嗯,宛平失守,敵便至大都城下!”鐵穆耳皺皺眉道。

鐵穆耳其實也不想調動其部,畢竟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阿難答怎麼說也是同宗兄弟,用其防守大都城更為放心。當然他也擔心其會在危機之時有奪權之心,將其自西北帶來的各部做了拆分,以防其擁兵自重。

“稟大汗,通州大營之敵連日發動千人左右規模的進攻,並尋找渡口,砍伐樹木,似欲擇地渡河、我部現下枕戈待旦,不敢有絲毫懈怠,防敵襲營。”蒲察兒不等發問趕緊回稟道。

“平章,從城中抽調兵力如何?”見其方面也難以抽調兵力,鐵穆耳轉而問安童道。

“大汗,城中的兵力倒是充足,只是除了衛軍外,皆是新籤徵的新軍,他們未經戰陣,去了也是無益。而集於京中的各州縣鎮戍軍剛剛整編完畢,難堪大任。且自京中遣兵增援,路途較遠,即便當下整備出兵,也需數日才能趕到,恐怕趕不及。”安童想了想道。

“不錯!”鐵穆耳點點頭道。他也知各處精兵當下皆部署於城外,城中只有蒙古右翊衛軍和宗仁衛守衛京畿,餘者皆不堪大用。而從城中派兵要出東門繞行通州,或是出北門過榆河關至昌平,再向西北轉道檀州,確是有遠水難解近渴之虞。

“大汗,最便利的還是從居庸關抽調兵力增援,但是再行抽調,關城則兵力難免空虛,一旦當面南軍襲關,恐難以據守。”闊裡吉思言道。

“大汗,據戰報當前居庸關方向並無戰事,且地形險峻易守難攻,關城又剛經過修繕,非能輕易攻破。而安寧王所部屯駐在南口,他們自遼東前來熟悉途中情況,可以調其部增援!”不忽木這時建議道。

“臣以為不妥,戰事隨時可能爆發,一旦居庸關失守,敵便可長驅直入,與企圖方面的南軍會合,皇城危矣!”崔彧反對道。

“中丞所言甚是,居庸關不可失!”何瑋也附和道。

“臣以為從居庸關調兵的同時,可從城中遣兵前往居庸關,如此填補守關所缺兵力,這樣往來相錯不過一、兩日的時間。”董文用又提議道。

“董卿所言極是,此乃兩全之策,即可保關城不失,又能儘快擊潰檀州之敵,打通塞外之途,以備不測!”鐵穆耳以為正是兩全之策,大贊道。

“平章以為呢?”闊裡吉思看向安童徵詢道。

“當下形勢,權當可行吧!”安童沉吟片刻,含糊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