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遠些!”

“再靠近放箭了!”

“虎頭,什麼事情?”馬車中人聽到親衛們的吆喝聲,撩開轎簾皺眉問道。

“萬戶,應該是蒙古人投下的農戶,在窺探我們的隊伍!”虎頭正名叫史虎,是真定都萬戶府史格的親衛隊百戶,他眼睛不離在百步外向這邊張望的幾個鬼祟之人,一邊回答道。

“他們的主家怎麼會放他們出來?”史格撩開車簾眯著眼看了看,不過是幾個衣衫襤褸的漢子在收割過的田地裡翻檢著什麼。若真他們如虎頭所言是投下戶,沒有主家的應允便出莊,會被當做逃奴處置的。

“現下周圍的那些管理投下封地的蒙古人早就卷了所有的財物和糧食北逃了,那些投下戶都被丟下了,他們缺吃少穿只能到處流竄。”史虎解釋道。

“幾個逃戶也不必緊張,快走吧!”史格聽了眉頭皺的更緊,收回目光催促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萬戶不知,這些逃戶們都是結夥而居,少者幾十人,多著上百,行劫掠之事。前日就有數百流民搶了保和鎮的孫家,幾十口人被殺,上百石的糧食被搶走。那些人的同夥多半就埋伏在周圍,這是見咱們人多,又持有刀槍才不敢靠近,若是人少他們就會行劫!”

“唉,真定過去也算清平之地,而今竟有人敢白日行劫!”史格嘆口氣道。

“天下不太平了,山東、河南淪陷,百姓北逃,各地官府皆閉門不納成了流民。而那些投下軍州的蒙古人、色目人比誰跑的都快,投下戶們有的隨著北逃,有的也變成了流民匪寇打家劫舍。真定城外各村鎮也都紛紛修寨壘,組織青壯巡視自保,即便是白日三五人也根本不敢出寨!”史虎一邊讓後邊的步軍加快腳步,護在車子周圍,一邊言道。

“嗯,快走吧!”史格放下轎簾,又彷彿自言自語地道,“哪裡都缺糧食!”

他從城中出來時,便見到城外聚集了無數流民,他們期盼著能夠入城討到一口吃的。但是他清楚一旦放流民入城,散於各處的流民便會蜂擁而至,將城中的糧食很快吃光。而現在出城已經有二十裡,流民少了,可這些流落野外的人更加危險,飢餓很快就會讓他們變成盜匪。

再往前行,路上除了倒斃的餓殍難見行人,沿途散落的村莊不是壁壘森嚴,就是早已逃亡一空,或是被洗劫後燒成廢墟。直行至藁城縣城外才見有車馬行走,此時城外也修起了寨壘,有鄉兵駐守,而城上也搭起戰棚,拉開布幔,隱約可見有軍兵身影。

近城後史虎率先通報史格來訪,守寨的兵卒立刻向城內傳稟,開啟寨門,放下吊橋請史格一行人入城。進入城中,史格打起車簾向外看去,這裡又是一番景象,臨街的商鋪和宅院皆掛起紅燈,街上人來人往,秩序井然,充滿著年味兒。

待行到縣衙,藁城令董文直已經率大小官員在衙門外迎候,其親自上前扶史格下車,見禮道:“都帥遠道而來,辛苦了,途中可還安穩?”

“彥正兄,你我兄弟何必如此客氣!”史格聽了卻是面帶慍色言道。

“尊卑有別,怎可亂了禮數!”董文直卻是依然按照上下官的規矩見禮,又讓縣中官員依此上前施禮。

史格知道其脾氣,最是注重禮法,講究規矩,只好依他,與眾官見禮已畢才自中門入衙。董文直將其讓進後堂,再次見禮坐下,又命人上茶。眾官明白都帥自真定遠道而來,必有要事相商,說了幾句閒話紛紛告退,後堂只留兩人和親隨伺候。

“彥正真是治世之才,在這戰亂之時,還能保有這一方淨土。若是入朝為官,定然也能入主中樞!”史格喝口茶言道。

他此言卻也全非奉承之語。董氏自董俊棄金歸順蒙古後,憑藉武功南征北戰成為蒙古倚重的大將。在其陣亡後,董家卻也沒有因為其死而沒落,他有九子,其中第六子文振和小兒子文義夭折。其餘七子當中,對董俊家族起重要影響的當數長子文炳。

父親死後不到兩年內,年僅十七歲的文炳繼任父親所擔任的藁城縣令,因其年少,不免受其父親同僚的輕視。但其明於聽斷,以恩濟威。未歲,同列束手之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視,裡人亦大化服。

文炳在接到憲宗的命令,被派往正在征討南召的忽必烈旗下。在此次始於河北的大遠征中,初征時隨從者四十人,馬匹二百頭;但是,在進入西藏地區時,跋涉艱難,隨從者最後只剩下兩人,以食死馬度日。時而有過路的使者帶訊息給忽必烈,遣隨從救文炳脫離困境,入侍世祖潛邸。

憲宗猝死,忽必烈獨自開設了呼拉爾,宣告獨立,設制帝位,建立了統治天下的地位。此後,董氏兄弟作為世祖的先鋒之兵,協助忽必烈鞏固政權。中統元年文炳巡撫燕南諸道,第二年被封為山東東路巡撫使,進而又被重用為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二子文蔚作為武衛軍千戶,跟隨世祖駐紮上都。三子文用持詔書在邊疆地區,也在中書左丞張文謙手下從事巡撫工作。其他兄弟在外從事類似工作。八子文忠在新設定的符寶局就職,作為奉訓大夫輔佐於忽必烈身邊,經常被呼為“董八”,可見其被信任之程度。

在中統三年,山東爆發李璮之亂,衝擊了世祖政權。此時,文炳、文蔚、文用紛紛鎮壓這場叛亂。此後,文蔚在至元五年去世,文用被派遣到西夏,鎮壓渾都海之亂,為恢復農耕等安定民政積累了功勞;文忠輔佐內政。

在此情況下,忽必烈開始實施一直以來想進攻南宋的夙願,特別是文炳和伯顏的軍隊攜手衝鋒在前,在至元十三年參加了進攻南宋的首都臨安之戰,最終使其陷落。文炳日益得到世祖的信賴,除擔任中書左丞之外,還兼任樞密院事,在朝政中地位顯要。

正是如此,董氏兄弟在世祖皇帝之下,為了建國,活躍在最前鋒,並得到世祖委以重任,董氏家族的聲望世人皆知。而四子文直繼任藁城縣令,保全家鄉。這也表明兄弟之間任務分配和銜接的巧妙之處。而董氏的第三代也多在朝中任要職,都憑其才幹升到中樞的地位。

儘管史家也算是豪門史家,在朝中手握權柄,但與史家相比還是稍顯遜色。也正是因此,在董氏二代或死或忘的情況下,史格也不敢輕視,自降身份親自上門拜訪。

“晉明拗贊了,吾也只有小才,卻無大智,只能在小地方苟且維持!”董文直輕笑著謙虛地道。

“我入城觀城防嚴謹,軍卒訓練有素,進退有度,兄正是文武兼通的大才!”史格擺擺手道。

“這皆是犬子士表胡鬧,怎入得了都帥的法眼!”董文直笑道。

“誒,士表慣是能征善戰,有其主持軍務,兄可無憂了!”史格不無羨慕地道。

他知道文直唯一的兒子士表,與其他的弟兄一樣跟隨伯父一起平定李澶之亂,參加了攻宋的戰爭,追逐殘餘勢力而進入福建,前後連續擔任福州達魯花赤、嶽州總管,閩廣都鎮撫等。不久,作為洪澤屯田萬戶,管轄屯田軍。在宋軍上次北伐後,兵敗賦閒在家,算是董家三代少有的武將。

“孤城難守,只是知天命盡人事而已!”董文直微微搖了搖頭苦笑道。

“張珪一直讓我等棄真定,前往保州合兵一處,共抗南朝。兄以為如何?”見其如此說,史格將隨即轉入正題。

“吾以為我們留在真定還有一線生機,若是前往保州卻是一場災難!”董文直言道。

“兄此話怎講?”史格疑惑地問道。他內心不願捨棄立身之地前往保州寄人籬下,但卻不認為前去就是死路。

“晉明當知,今年秋糧欠產,而你我皆是投下之地,貢奉不能短缺,勉力能維持到明年夏收。可現下大敵當前,我們要募兵禦敵,打造器械,賑濟流民,皆需消耗大量糧草,因而難以持久。”董文直分析道。

“保州情況可能稍好,但張副使領三萬侍衛親軍屯駐,又招募義勇數萬,每日消耗糧草皆是天量。若我們也攜民前往保州會合,途中可能遭到宋軍襲擊不說,就算平安到達多了近十萬人,朝廷也沒有餘糧撥付。若宋軍圍城,保州的糧草能堅持多久,所以這對於大家來說無異於一場災難!”

“嗯,兄言之有理!”史格點點頭道。他清楚單純的從戰爭角度來看,保州距真定近三百裡,他們棄城而走。宋軍很快就會發現,必會遣兵銜尾追擊,失去城池的遮護根本難以抵擋宋軍,必然損失慘重。再者他們撤走,沿途百姓必然隨行,便如文直所言數十萬人湧入保州,無糧可食就是場災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