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當皇帝這麼多年,對於祭陵的程式早已爛熟於心,現在也已經習慣了,按部就班的的著手準備。而陵區那些匆匆修建的建築,包括行宮看著金碧輝煌,其實都是樣子貨,不說質量如何,就牆上還掛著的冰凌及刺鼻的油漆味便不能入住。

不過這些問題不需趙昺操心,只需安心沐浴齋戒,而就在這天的晚上,卻有一支隊伍悄悄離開陵區前往濟源,秘密自太行陘入晉。他們此行的任務就是與賀惟賢相呼應,奪取山西,並從側翼迂迴,配合中路奪取大都。

此次派兵前往山西,為顯示重視和對賀惟賢的尊重,以尚書省右相江璆為帥全權處理一切事務。趙昺考慮即便有賀惟賢做內應,但也需精兵震懾,便以倪亮為副率御前護軍一旅、二旅,炮兵旅和騎一師及輔助部隊五萬餘入晉。

但後果就是護駕的兵力大減,只剩下騎兵旅、輜重團、侍衛營、事務局特遣隊和陸戰二旅,兵力不足兩萬。若是在國內這些兵力是綽綽有餘,但是在此就顯得不夠用了,畢竟現在所處已是蒙元腹心地帶,大軍隨便殲滅,可散於民間的散兵遊勇尚為剿滅。

趙昺對此不大在乎,可隨扈的眾臣卻是不敢掉以輕心,陸秀夫責令向周邊州府增派兵力,江鉦也下令騎四師和騎五師向鞏義機動,擔任外圍警戒。而田忠獲知情況後也令孫愷分出部分兵力回防鄭州,一旦行駕有事,可以及時增援。

送走了入晉大軍,趙昺還得按部就班的祭陵,這是一項冗長繁瑣的事情,急也急不來。而他卻也沒有多少閒暇時間,要批閱奏章,處理日常事務,與眾臣討論前方軍情。

“陛下,臣沒想到入晉竟如此順利,他們安然穿越過四十裡陘道,進入晉城!”陸秀夫看著江璆傳回的奏表,欣喜地道。

“陛下是早有算計,不過是一直瞞著咱們。”鄧光薦卻是哼聲道,“當初田忠部收復河南,闖入河北,大家都擔心山西之敵會自南三陘襲擊其側翼,甚至迂迴到我們後方。只有陛下毫不擔心,只是令其揮軍向前!”

“非是朕要瞞著大家,而是事關機密,洩露絲毫便會功敗垂成!”趙昺揮手屏退帳內侍奉的小黃門和書吏僚臣,只留王德侍候。

“陛下所言甚是,能夠左右山西形勢的必然是掌握兵權的大將,而其內應身份一旦暴露,我朝損失難以估量!”陸秀夫卻是對皇帝行事謹慎十分讚賞。

“如此也是先生教導的好,朕幼時先生就常常耳提面命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趙昺看向鄧光薦笑著道。

“哼,總算還記的些!”鄧光薦冷哼聲,可臉上卻泛起壓抑不住的笑意。

“陛下,若山西戰事順利,待河北大軍休整結束後長驅而入直取大都,收復中原,牧馬西邊便指日可待!”陸秀夫捋須笑道。

“即便我們收取中原,但蒙元佔據草原依然是我朝大敵,吾擔心其會再次壯大,威脅我朝安全!”鄧光薦憂心地道。

“鄧相所言不虛,若是不能將蒙元大汗俘獲,其退回草原就可憑藉地利與我朝繼續周旋,得以休養生息後恐會捲土重來!”陸秀夫也點頭道。

“我朝佔據中原後,蒙元退回草原後,兩朝戰事也許仍會持續十數載,但他們也再難有作為,不足以成為心腹之患。若我朝策略得力,將士用命,則可將草原收入我朝統治之下,起碼贏得百年和平!”趙昺卻是擺擺手道。

“哦,臣願聞其詳!”陸秀夫看陛下信心滿滿的樣子,與鄧光薦對視一眼後施禮道。

“我們皆知蒙元入主中原後,一直想實行漢制,但並不成功,而草原地區依然維持舊制,這也便成為他們致命之處……”趙昺並未拒絕,而是為他們解說。

大家都清楚,從農耕與遊牧進行軍事對抗的角度上來說,現代研究表明農耕的優越性在於穩定。而穩定所指的不光是政權,更多的是在於糧食的產出。因為農耕需要大量的人口去耕種土地,大量的土地與人口則促進了經濟迴圈,有了經濟才能發展科技,科技又促進了軍事武器的發展,不同的軍事武器的使用又帶動了軍事制度的演變。

所以農耕文明的軍事制度和作戰實力,很大程度上是以各種物資的產出為基礎。相對的遊牧的優越性則是在於不穩定,其不穩定同樣的也是在於糧食的產出。因為遊牧區沒有足夠的耕種土地,自然也就無法養活大量的人口,導致遊牧民族在其生存的大多數時間裡實行的兵民合一的部落兵制。

兵民合一的兵制使得部落每一個成年男子既是戰士也是牧民,軍事單位往往也都是以部落來計算。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更有效的“搶”。而要達成“搶”這個目的,就只有實行全民兵制,因為只有這樣的軍事制度,才能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最有效的完成軍事動員。

如此一來遊牧文明的軍事制度和作戰實力往往取決於部落的大小,也表明遊牧的確比農耕更具有攻擊性。但是光具有攻擊性是不夠的。因為高攻擊性意味著彼此的內鬥吞併傾向非常高,他們圍繞著這些生活區域不斷互相攻伐,這種落後的制度,直到成吉思汗統一草原之後才有所改善。

如果說秦國一統天下的基礎,是在於商鞅變法與他的《商君書》,讓秦國完成了中央集權。那麼,成吉思汗則是用《大札撒》,進行了草原上的“變法”,而完成了“草原版”的中央集權。成吉思汗這次變法首先實行了千戶制。

所謂千戶制就是將在草原上生活的人全部分在95個千戶中。再以木華黎、博爾術為左右萬戶。再在千戶長、百戶長、十戶長的親族內挑選精壯青年將其編入“怯薛”,成為由成吉思汗的直接指揮的近衛軍。這就打破了原有部落的格局。

當然千戶制除了行政外,最重要的就是對軍事體系的改造。首先是兵源。透過千戶制,可以將草原的人口被納入千戶之內的同時,也意味著國家按戶徵派賦役和籤調軍隊,所有在籍戶口,凡男子只要到了年齡就要服兵役。那麼既然有了軍隊,接下去就要考慮如何作戰了。

草原上地理特徵使得生活在這裡的人,只能用遊牧的方式來生存。無耕種之地造就了他們從小開始練習騎馬、射箭這兩種技術,為將來的軍事訓練奠定了根底。但是也由於草原上戰爭不斷。由此,軍隊不能只會打仗,而大汗本人除了要能夠指揮作戰外,更需要頒佈軍令與軍法。

同時對於違反軍令、軍法的人也會做出懲罰。比如說在統一草原以前,草原部落互相攻伐就是為了私自掠奪財物。但在成吉思汗頒佈《大札撒》後。明確規定了“戰時不得搶掠財物,所有戰利品戰後有功者均分。”

這樣一來,透過戰爭,蒙古人擴大了領土和部眾、更擴充了戶奴數量,並對那些掠奪來的奴隸進行管理。透過千戶制將他們分而治之,減少戶奴之間的聯絡,更好進行統治,進而增加本國的整體國力。因此,成吉思汗的變法也發揮著保證國家權力,維護統治延續的作用。

如此也保證蒙古軍隊在後來一系列的戰爭中,在東面陸續消滅了金、西夏,南宋,往西則攻滅了花刺子模,以及廣袤的俄羅斯平原,甚至一直打到多瑙河邊,西南面兵臨埃及,最終建立起了一個人類史上史無前例的龐大帝國。

但趙昺又說蒙元一旦再退回草原也難以再度中興,其實道理也很簡單:蒙古人又倒退回了部落時代。事實上,蒙古人大部分也從來都沒有學會農耕,這個致命的弱點到了此時就會被無限的放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尤其是在大宋帝國重新崛起後,蒙古人一旦退回了長城以北,這個政權則依然想要維持中央集權。可這些沒學會農耕的蒙古人,則沒有辦法將農耕文明的生產技術帶回草原。而這種沒有以經濟做支撐的中央集權體系,肯定無法運轉。

所以成吉思汗開創的“祖制”在草原上便失去了作用。這樣一來,蒙古的大汗權威被不斷削弱,無法控制草原。而中央集權的喪失,必然讓原先的各部落開始越權,為爭奪利益相互征伐,使草原開始了內亂。

想想喪失了權威,陷入混戰,文明倒退,資源匱乏的遊牧國家,又如何與一個佔據富庶之地,完成國家統一,有著領先世界的文明,實施高度集權的封建帝國相抗衡。即便其能在戰爭中取得區域性的勝利,卻也難以改變大勢。

所以農耕民族戰勝遊牧民族,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還是制度上的勝利……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