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三省重新設立以來,趙昺的詔書頭一次被駁回,而理由更是讓他哭笑不得,大意就是採用蠻夷的策略有失大宋的體面,墜了天朝大國的威風。可這個理由看卻難以說服他,什麼天朝大國,往前數十年還被人家按在地上摩擦,求著給人家大孫子都不可得。

但趙昺知道此刻不時鬥氣的時候,災情似火,早一點拿出政策就能減少一分損失。他下詔召開廷議,商討滅蝗之事。不多時,三省六部的首官皆奉詔入宮。

“淮東和淮西數州上報有蝗災爆發的跡象,而今已經過去十日,朝廷滅蝗之策卻久拖不決,又駁回朕的意見,不知諸位可有了更好的策略?”落座之後,趙昺沒有如往日一般寒暄,而是開門見山的問道。

“陛下,臣已經督促眾臣獻策,擬定滅蝗方略,現下已有諸多方案,正加緊整理,不日便可頒行相關州府!”陸秀夫稟告道。

“嗯,戶部呢?”趙昺顯然對其的回答並大滿意,冷著臉問陳則翁道。

“稟陛下,臣已經令相關司署清理稽核兩地的常平倉的底數,調撥儲備滅蝗相關物資及災後賑濟所需錢糧,待朝廷詔令一下,就能即刻撥付!”陳則翁稟告道。

“嗯,兵部呢?”趙昺點頭再問道。

“稟陛下,臣已經向淮東和淮西駐軍下達預令,協助地方州府滅蝗,現下各部皆已做好相關準備,並加強對防地內災情監測和巡查,只待詔命就能投入行動。”陳任翁也回答道。

“禮部呢?”趙昺再問道。

“稟陛下,臣聞知有妖道術士在災區蠱惑百姓,以祭蝗神為名斂財,已經著令有司拆除祭壇廟宇,加以懲處。並令州學、縣學士子教諭百姓不可枉信謠言,為惡人所利用。”謝翱稟告道。

“稟陛下,臣已經督令各州都作院準備物資,打造滅蝗器械,只待朝廷詔命!”工部尚書周翔看皇帝眼神看向自己,不待發問便主動施禮稟告道。

“稟陛下,吏部已經著手制定獎懲之策,並欲將滅蝗成效列於磨勘之列,作為日後升遷的依據。且已經遴選出在歷年救災功績顯著官員名冊,隨時聽調。”有人開頭,謝枋得也主動稟告。

隨後刑部、樞密院和御史臺皆彙報了各自的準備工作,對此趙昺還基本滿意,說明大家認識到成災後果嚴重性,表明了自己抗災的決心。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事情似乎就卡在了中書和門下兩處,他看向王應麟問道:“王相,為何要駁回朕的提議!”

“駁回陛下的提議主要還是因為知制誥以為採用蒙元治蝗之策有損國體,認為蒙元乃是蠻夷,其治蝗之策不過是東施效顰,照搬其策實在不妥。”王應麟答道。

“哦,終究緣由還是放不下面子,認為有損我泱泱大國的威儀,是嗎?”趙昺皺皺眉問道。

“嗯,大體如此!”王應麟見皇帝面色不善,有些含糊地回答道。

“呵呵,真是無稽之談!”趙昺慍怒地道,“古為今用,取夷之長的道理都不懂嗎?若是因為遲誤導致蝗災蔓延,使得大宋流民四起,餓殍遍野,那叫做有臉面嗎?朕真是想不明白,為了所謂的面子,而至國事如兒戲,百姓的性命如草芥,那叫失職,諸位都要在史書上留下這不光彩的一筆,遺臭萬年的!”

“陛下息怒,是臣之過!”王應麟見陛下發火,連忙請罪道。

“陛下,此事也不能怪王相,蒙元所用不過是我朝末計,想朝中良臣賢士如雲,難道就沒有人獻上良策,而要採用韃子的方法嗎?”鄧光薦這時施禮為門下省辯解道。

“哼,朕的案頭倒是堆放了上百份奏疏,其中尚有諸多神鬼亂心之說,有的也只是一堆拾前人牙慧的空洞之物,洋洋千言皆是廢話,並無一可用之法。”趙昺冷哼聲斥道。

“陛下,皆是臣等無能!”陸秀夫見皇帝惱怒,而眾臣皆不敢再言,連忙解釋道,“陛下,我朝偏據瓊州多年,許多官員並未經歷過蝗災,驟然之間遇到這等事情,難免應對失策。”

“此並非理由,不懂可以學,可以請教賢者,胡言亂語豈不誤事!”趙昺聽其所言,知道其所說也是事實,自己手下官員班底皆是出自帥府,而他們當初官職低微,而江南腹地和沿海又少有蝗災發生,並未有此經歷,更缺乏經驗,也就難以在短時間內想出好的辦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陛下所言正是!”王應麟再道,“駁回陛下的提議,另外還有個緣由。”

“講!”趙昺有些納悶,其中難道還另有隱情。

“陛下,此份奏疏是罪官張頌上奏,制誥擔心其心懷不軌,所以才駁回的!”王應麟言道。

“張頌……”趙昺當時審閱時就覺得這個名字耳熟,但是現下只京官就有上千,州縣地方官員萬計,他哪裡都記的清楚,並沒有多想。而經其再提,猛然想起道,“此人可是前時因為施政不力,導致引發逃民潮的那個濠州知州?”

“正是此人!”王應麟答道。

“此人已經被罷職年餘,難道當下還沒有定罪論處嗎?”事情發生在北伐之時,而今班師都一年多了,趙昺有些奇怪地道。

“陛下,因為張頌乃是陛下親自處置的,臣下等不敢擅自議罪,因此此案一直未有定決!”王應麟訕訕地道。

“那其怎能上書獻策呢?”趙昺更為奇怪地道。

“陛下張頌當初只是待罪官員,遣送回京後待處,因而只是將其安置在驛館之中,並沒有羈押於獄中。而此次朝廷廣求滅蝗之策,想是其藉機上書,加之審查不嚴,僥倖過審才得以見於御案之上!”王應麟猜測道。

“呵呵……”趙昺聽罷不禁苦笑不已,弄了半天導致自己的提議被駁回還是他之過了,這叫什麼事情啊?他每天事情多如牛毛,以為早有有司處置,早就把這件事忘到腦後了,若非此次烏龍事件根本就想不起此人了。

“陛下,臣等有罪,還請責罰!”眾臣見皇帝尷尬不已,哪裡敢讓他擔責,齊聲請罪道。

“罷了!”趙昺擺手表示自己不再追究,緩和了下情緒道,“此奏若是排出罪官所言,不計較為蒙元慣用之法,諸位以為此策是否可行?”

“臣以為若是排出偏見,實乃是治蝗良策!”文天祥首先表明自己的意見道。

“臣也以為此策可行,可以作為借鑑!”江璆也贊同道。

“如此而言,臣亦無異議!”陸秀夫見尚書省兩位首官皆認為具有操作性,他也表示了贊同。

“臣等也無異議!”王應麟與鄧光薦相視苦笑,也不再堅持。

“嗯,只要能治病的就是好藥,既然此策可行,那又何必在乎是誰頒行的!”趙昺掃視一眼眾臣道,“尚書省即刻據此制定詳策,中書省初審後無異議後,即刻送門下審議,再無不妥後即刻頒佈,昭告地方實施!”

“臣等領命!”三省各位主官馬上回答道。

“樞密司及兵部也馬上進行合議,拿出一個方案,令駐軍協助地方滅蝗,不可遲緩!”趙昺又下令道。

“臣等領命!”韓振和陳任翁也馬上領命道。

“當下只是蝗蟲初出地面,尚是幼蟲,翅膀未成不能遠行,正是撲殺的良機。而一旦翅膀長成,聚集成群,便會乘風遠行百里之遙,導致災情蔓延。各省部及相關有司不可怠慢,要派出得力人手前往地方協助滅蝗。御史臺也要派出幹臣督導,對執行詔令不利,敷衍塞責的官員可立時削職查辦。”趙昺肅然道。

“臣等遵旨!”眾臣再次施禮道……

在趙昺的過問下,各省部馬上積極行動起來,三日後朝廷頒佈《滅蝗令》,昭告災區即刻執行,不得懈怠。而派遣的官員也紛紛離京,分赴淮東和淮西災區協助和督導。而各軍在接到命令後,在保持戰備的基礎上,也遣兵協助地方滅蝗,一場轟轟烈烈的滅蝗行動及時展開。

剛鬆口氣的趙昺,這時又接到稟報蒙元方面派遣的使臣已經到京,向大宋方面通報真金駕崩,以皇后闊闊真監國,鐵穆耳為儲的訊息。兩國間過去雖為敵國,但簽定和議後就是‘友邦’,起碼名義上如此,按照慣例應該遣使前往弔唁。

若問本心,趙昺實在是不願意遣使去弔唁。而事情就像前世兩個同事間平日鬥得跟烏眼雞似的,可其結婚時卻給你送了喜帖。去,不僅要隨禮,還要假裝大度,心中肯定膩歪的不行;可是不去,不僅是其,同事們也會認為你小氣,且愛記仇。

但這就是政治,儘管雙方有滅國之仇,亡國之恨,親人被虜之辱,早就巴不得他早死,趙昺心裡再不情不願,可還得表現的十分同情,捏著鼻子派人前去走個過場,表達自己的哀思……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