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跌宕起伏,歷史又何嘗不是如此。曾經的蒙古也是團結一心,隨著貴由的去世,託雷系的蒙哥再次登上了大汗寶座。蒙哥是最後一個可以指揮全部蒙古人勢力的大汗,蒙哥死後,蒙古左右兩翼正式決裂。

左翼蒙古各部由於長期在漢地駐紮,和漢地最高軍政長官忽必烈關係密切,因此成了忽必烈的鐵桿支持者。札剌爾、弘吉剌、亦乞列思、忙兀、兀魯是左翼蒙古的主體,成了元朝皇室直轄的五投下。而當時蒙古戰鬥力最強的怯薛軍也走向了分裂。

四大怯薛軍中木華黎家族所在的札爾剌部在左翼蒙古,速不臺後人的兀良哈部也是左翼蒙古的支柱。而博爾忽、博爾術後人都在右翼蒙古,由於右翼蒙古支援阿里不哥,因此怯薛軍的大部分人馬也站在他們一邊,但他們和阿里不哥的關係並不好,封地被阿里不哥送了人,不得不投靠了忽必烈。

忽必烈繼位後引漢軍進入草原平叛,直接把右翼蒙古人打得落荒而逃。他對蒙古草原實行了糧食禁運,讓右翼蒙古陷入困餓之中。由於阿里不哥沒能從中亞搶回足夠的糧食,在死亡的威脅下,右翼蒙古不得不歸降了忽必烈。

不過右翼蒙古雖然歸降了忽必烈,但依舊把他當成是叛徒。而左翼蒙古人幫著忽必烈,部落首領們人人都有王爺封號,還都得到了漢地的封地,家底上普遍高於右翼蒙古人。左翼蒙古出身在蒙元也是可靠的代名詞,升官發財上遠比右翼蒙古強。

在蒙元大軍滅亡了南宋,眼看忽必烈就要走上人生高峰。右翼蒙古則一直憋著火,他們在蒙古第四子昔裡吉的帶領下突襲了那木罕和安童,並攻佔了和林。此後右翼蒙古人不但幫著海都和忽必烈打仗,八鄰等部落更是直接投奔了海都。

忽必烈因此在重新組建怯薛軍的時候,怯薛長仍以四大怯薛長親族擔任。但大都和皇城的防務轉由五衛軍擔任,怯薛軍主要負責宮中的事務及充當儀衛。當下玉昔帖木兒已經戰死在江東,月赤察兒被罷職務閒,安童也倍受排擠,因此怯薛官由忽都帖木兒擔任。

當下正是緊要之事,忽都帖木兒卻長時間滯留家中與新收的高麗美姬宴飲,即便從表面上看也是失職。若是再往深裡琢磨,都會驚出一身冷汗。所以無論是安童,還是闊闊真皆想到其已經被甘麻剌收服,給其鋪平了入宮的道路。

可讓他們略感欣慰的是賀惟賢雖然是漢人,但對大汗忠誠,盡責盡職的嚴守宮禁,才避免了有不軌之心的人闖宮,保證了宮城的安全。而讓他們不安的卻是賀惟賢至今依然是嚴守中立,只忠於大汗,並沒有表明立場,傾向於哪一方……

時間已至深夜,真金雖然仍在昏睡中,但從德明宮召來的太醫以為大汗當下脈象漸趨平穩,已無大礙,暫時脫離了危險。於是方臣祐安排皇后到偏殿休息,但安童和賀惟賢經過這場變故,毫無睡意,也不敢遠離,皆留在在值房中。

“賀萬戶,可知大汗最大的心願是什麼嗎?”深夜兩人枯坐了一會兒,安童首先打破沉默問道。

“當然是推行儒法,實施漢制,富國強兵,建萬世基業。”賀惟賢言道。

“萬戶可知前日大汗詔吾在內室商談的是何事嗎?”安童點點頭又問道。

“下官怎生知曉,想來也是軍國大事!”賀惟賢搖頭道。

“難道汝一點也不好奇嗎?”安童笑道。

“下官不好奇。”賀惟賢道,“既然是內室相商,定非下官能知道的。”

“呵呵,萬戶倒是志誠君子,若是他人早就設法探聽了!”安童搖頭嘆道,“其實告訴你也無妨,大汗可能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擔心身後無人繼承自己的壯志,以致廢除漢法,恢復舊制,讓心願落空。”

“大汗英明,自然會有決斷,右丞與下官說又有何益呢?”賀惟賢皺皺眉言語不善的反問道。

賀惟賢如此回答,安童卻沒有生氣,反而有些欣喜。他前時與真金密議身後之事,其實與立儲密不可分,大汗對於兩位皇子的爭鬥當然是心知肚明,也知他是站在甘麻剌一邊。安童明白當下朝中老臣幾乎凋零殆盡,只剩下他與桑哥兩人,卻又分屬兩個陣營,這個局面讓真金很是苦惱。

真金要堅守漢制,就目前的局勢而言,甘麻剌無異是最合適的。其有著嫡長子的天然優勢,又與漢臣關係密切,有利於繼續推行漢制。但是從前時發生的事情讓真金以為甘麻剌目光短淺,缺乏君王應有的遠見卓識,為了儲位不惜利用外臣挑起戰爭,結果鬧得丟城失地,損兵折將,讓朝廷顏面盡失。

另一個原因是蒙元當下,甚至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最大的敵人就是南朝。而雖然兩國簽訂了和議,但南朝小皇帝野心勃勃,一直欲北進收復舊土,戰爭隨時會爆發。可甘麻剌守成有餘,卻缺乏進取,根本不是南朝小皇帝的對手。

此外,甘麻剌雖有一班漢臣輔佐和擁戴,但是大元畢竟是蒙古人的天下,沒有蒙古人的支援,他的汗位是坐不穩的。尤其是其不受皇后的喜愛,而皇后不僅能夠繼承先汗的軍隊,還會在選出新汗前監國,對國事有很大的話語權,那麼選甘麻剌繼承汗位就充滿了不確定性。

反觀鐵穆耳雖然也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政績,但是其使宋一年,能夠忍辱負重使兩國達成了和議。且在國內有變,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刻,在南朝嚴密監視的情況下,獨自逃出臨安,歷盡艱辛輾轉回國。這足以證明其的膽略超人,胸有溝壑。且其又得皇后喜歡,有此助力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權力平穩交接。

不過讓真金不滿的是支援鐵穆耳的多是蒙古舊宗派,尤其是得到了桑哥的支援,他們可以在忽裡臺之會上推舉其為汗。可這些人卻又是推行漢法的障礙,讓其繼承汗位則無法保證繼承自己的遺志,繼續推行漢法,讓他抱憾九泉之下。

因此真金在左右為難之下,與安童密議的目的就是想向其問計。而安童身為兩朝老臣,執掌權柄多年,深知其中的厲害,也知道所為蒙漢之爭,更多的是權力和利益之爭。而不論是甘麻剌,還是鐵穆耳都是自幼養在宮中,接受漢儒的教導,對於漢制皆不排斥。

至於繼承汗位後選擇是否推行漢制,其實皆在身旁之人,眾人把其推上汗位,他自然要有所回報,為這些人謀取利益。因而權衡良久,安童也吐露了心聲,自己可以轉而支援鐵穆耳,助繼續推行漢法,但是有個條件就是要處死桑哥,解決掉當下推行漢法最大的絆腳石。

真金其實等的就是安童的這句話。他清楚桑哥在朝中上躥下跳,拉幫結夥,已經形成勢力。而安童雖然權力旁落,但他根基深厚,在朝野也有一定的威望。雙方一旦爭鬥不休,就會引發朝野動盪,進一步削弱蒙元的實力,又給了南朝北進之機。

所以兩人的想法可以說不謀而合,如此既能保證鐵穆耳順利繼位,減少國家動盪,漢法得以繼續推行,其中的好處以犧牲一個桑哥相較,可以說是十分划算的。不過要保證計劃能夠得以順利執行,除了保密外,還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人物來做此事,其能在接到詔令後毫不猶豫的執行命令,並能保證宮城的安全,剪除其黨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過選誰來執行,這也難住了安童。這個人選要絕對忠誠於大汗,即便在其死後也能頂住壓力不打折扣的執行遺詔。而這對於誰都是很難的,要知道桑哥是支援新汗上位的,且與皇后結成一黨,執行處死桑哥的遺詔就等於與新汗和未來的太后作對。

另外這位執行遺詔的人要掌握著一支軍隊,能夠控制京中的形勢,保證宮禁的安全,而兩人以為最恰當的人選就是怯薛官忽都帖木兒。怯薛軍雖然勢衰,但是威名尚在,能夠震懾蠢蠢欲動之徒。且忽都帖木兒出身五投下,世代享受恩典,以忠誠王事為己任。

但是經過這些時日,安童對賀惟賢的感觀大為改變,尤其是經歷了今夜之事,他發現其不僅對大汗死忠,能堅決執行大汗的命令。且此人又不失為君子,在明知自己受到陷害的情況下,卻能守住規矩放棄報私仇的機會,又不忘規矩請出皇后主事。

反之,安童對忽都帖木兒頗為失望,在大汗病重,各方勢力蠢蠢欲動的情況下,不在宮中值守,卻在府中為了幾個高麗美姬日日宴飲。而更讓他心生警惕的是,其明顯是接受了甘麻剌的賄賂,難免會將機密洩露,甚至協助甘麻剌反戈一擊,違逆遺詔助其上位……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