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娶個白富美還要受氣,古代娶個公主也就可想而知了。王倎也深知迎娶公主,對高麗意味著什麼,所以他絲毫不敢怠慢,不光派朝中重臣到元朝迎接忽都魯堅迷失。還把他在做世子時,就已迎娶的王妃王氏降為貞和宮主,然後把忽都魯堅迷失封為正妃。

為了表示尊重和熱切,王倎還在忽都魯堅迷失登岸之前,就帶著朝臣們等候岸邊。同時後宮嬪妃、公主,還有朝臣們的夫人,都必須出城迎接。此外宮中無論是官還是僕,都著節日盛裝,恭候在宮門前。城中百姓亦是歡天喜地,奔走相告。

不過王倎覺得一切都還值得。首先是權臣隨時有顛覆王權的危險,如果能成為元朝駙馬,忽必烈必然會幫助他一起打權臣。其次是只要能娶到忽必烈的女兒,忽必烈肯定會貼補高麗,畢竟哪個做父親的,不希望女兒享受榮華富貴呢!

事實上一切果然如王倎所想,忽必烈不光派蒙古兵援助王倎平定內亂,還不斷地向高麗國發放物質,讓王倎得到國民支援。同時,王倎由於做了駙馬,愈發有藉口和元朝朝廷走動,他經常帶著忽都魯堅迷失回元朝探望忽必烈等人,每次忽必烈都會賜給他許多金銀珠寶和一些珍貴的物品。就連每次隨王倎夫婦去元朝的隨從們,也都滿載而歸。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有所得就有所失。忽都魯堅迷失雖然能給高麗國帶來財富,能讓王倎的王權得到鞏固,但她卻十分刁蠻,動不動就會大發脾氣。朝堂上下,沒有她沒罵到的人,王倎更是經常被她打罵,但他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是忍氣吞聲。

為了慶祝忽都魯堅迷失生下了世子王謜,他在宮中大擺喜宴。文武百官都紛紛前往祝賀,被廢的貞和宮主也前往到賀,王倎看了前妻一眼,結果公主就掀了桌子要回孃家。王倎百般給她解釋賠禮,毫無用處,還讓下人拿棍把他打了出去。

方臣祐曾經伺候過這位公主,大家相處的還不錯,且當下其在蒙元內宮中也是位一言九鼎的人物,齊國公主自然也願意與他交好。將來透過其與這位高麗王妃搭上了關係,就能利用這位‘二世祖’疏通關係,左右高麗國對大宋的態度。

趙昺有時也覺得挺對不起這位大太監的,本來在歷史上方臣祐在鐵穆耳繼位成了元成宗後,他作為皇太后闊闊真眼裡的紅人,可謂權傾朝野,一手遮天,且歷七朝而不倒。現在估計他達不到那個高度了,說不定哪天事敗就被弄死了。

當然趙昺也知道自己如此做並不一定能夠就此將他們收服,但形勢使然。若是在瓊州時他就是向人家乞求,估計大機率的都沒人搭理。而現在大宋如日中天,在戰場上接連勝利,經濟上控制了最為富庶的江南,海外貿易蓬勃發展,為大宋帶來鉅額的財富。反之蒙元已經是日落西山,頹敗之相盡顯,甚至不得不向大宋乞和。

所以趙昺認為這些人會知道哪頭炕熱的,為了利益也會樂得與自己交好,好為自己留條後路。至於忠心,他不會奢求,而所謂的親情在利益面前狗屁都不是,對這些人來說利益交換才是更加可靠和來得快。但是有了利益的捆綁,大家卻能親如一家。

現在趙昺利用方臣祐在闊闊真面前說伯顏的壞話,又將其包裝成一個支援甘麻剌的鐵粉,勾結諸王和漢臣擁立其上位的功臣。而賀惟賢在真金旁則是旁敲側擊的給伯顏上眼藥,把伯顏這個忠臣的形象摧垮了,現在已經成功的讓其對伯顏心生不滿,心生疑竇。

而讓趙昺意外的是,雖然成功的讓真金成了癮君子,卻是越來越精神,不像個瀕死之人了。現在居然可以親政,這讓其對立儲之事又不上心了,這對於趙昺搞亂蒙元內政的計劃產生了變數。但當下也不是沒有一點效果,伯顏雖然沒有被整倒,卻把汪家這條狗讓兩口子給打了,也算是意外之得吧!

不過對新收的三個美嬌娘,趙昺倒是很喜歡,兩個蒙古公主略帶狂野,高麗美女是極盡溫柔,讓他體會到了不一樣的風情。更讓他覺得刺激的是有些金屋藏嬌養外室的感覺,當然也是為了不刺激宮中的幾位孕婦,也免了傳說中的宮鬥,即便有了封號也沒有讓他們長居宮中,而是暫居行宮中……

今天趙昺早早起床,鍛鍊一番後照例前往太后處請安,現在其有了孫子孫女也有了精神寄託,且現在景炎帝的陵寢已經開始建設,也讓她了了心中一件大事,心情大好。請安後,太后依舊留他用了早膳,又說了會兒話,他才出宮前往文德殿。

不過趙昺不是去上朝,而是要面試神童。這事兒說起來讓他都感到神奇,他相信世界上有天才,有天生聰明的人,且教導自己多年的應節嚴就有神童之名,他如今也是被朝野成為神童,畢竟自己五歲開府,在瓊州佔據了根據地。七歲繼位,領著殘破的行朝守住了最後一塊地盤,又經十年重複江南,已經夠神奇的啦!

但是趙昺卻不敢自認神童之名,他記的前世的童年,也正是神童輩出的年代。有的孩子心算的速度能超過計算機,蒙著眼睛能用鼻子認字,還有八歲就出過詩集,十歲就成了發明家……他爺爺也熱衷此事,也想培養出一個神童,讓他參加速算班、英語班、奧賽班、右腦功能開發班等等。

結果是可錢花了不少,時間也浪費了不少,老頭兒看看眼前鬱悶要死的孫子才放棄了,終於承認自己的孫子不是那塊料兒。趙昺當初也很為此事沮喪,耿耿於懷多年,而這時各種揭秘和打假風行,才知道世界上天才太少,騙子太多,且聰明人都去當騙子了,導致神童都斷代了。

不過趙昺穿越千年來的大宋,發現這個時代居然神童眾多,今天他就要殿上對一百多位各地選送的神童進行當堂考校,並進行認證,豈能不讓他激動。但想此事也夠扯的,難道這個時期真是靈氣復甦,以致天才輩出,神童都要論堆兒算了。

可趙昺也發現‘神童’傳說在中國歷史上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了,自己前世受騙也不算冤枉。所謂神童,又稱聖童、奇童、天童,是對才賦優異兒童的稱呼,《冊府元龜》還特地有註釋,即“有特稟異質,迥越倫萃,岐嶷兆於襁褓,穎悟發於齠齡”。

而這也算是中國側面證明自古以來便重視教育,因此也就有了智力超常兒童言行的記載,留下了不少佳話,甚至是神話,當然也有一些是以鬧劇、悲劇收場。我們廣為熟悉的孔夫子在三歲時被其母發現無人教導即能自行習得祭祀之禮,而後成為“萬世師表”。不過,即便是學富五車的他,也曾向七歲的項橐求教,以致孔子長嘆:“方知後生實可畏也!”

還有趙昺常常拿來自抬身份的甘羅,以此來厚著臉皮懟那些不讓自己親政的人,‘憑什麼甘羅十二歲可以為相,自己七歲就不能親政’。當然歷史上還有王勃、王冕、嚴嵩、解縉、方仲永……,可謂是如天上的繁星一般多,激勵著一波又一波後來人。

針對民間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神童,朝廷也表示關注,決定對神童們進行官方層面的嚴格考核及系統培養。漢朝相國蕭何制定了中國最早、最基本的神童考核體系: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為尚書御史史書令史。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輒舉劾。

初時童子科在漢朝以薦舉為主。後漢左雄又進一步確定:孝廉試經者拜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而兒童一旦被舉為童子郎,即可為官,品德孝悌、成績優異的還可任尚書、御史等官職。當時在太學中很是有不少風雲一時的神童。

到了唐代,由於科舉制已經發展、完備,要入選童子科需考試,規定入選者年齡須在十歲以下,考試要求自能書寫,並能通一經,及《孝經》《論語》卷誦文十,通者就可以入科、給予身分。但由於年少不經事,這些神童雖枉有功名,卻不能去治民,且為防範幼兒憑小聰明獲官,童子科制度在唐代也幾復幾罷。

五代時期,很多不合格的假童子們妄圖魚目混珠,朝廷嚴加申飭,要求必須做好稽核。後周時,對於神童的認定門坎亦水漲船高。在復、罷的曲折中,宋朝童子科逐步完善:一是有定製,即對奇異童子先試於國子監,而中書覆試,皇帝往往在每年暮春進行最終親試。

對此趙昺本來是持反對態度的,但是臣僚們皆言有神童出現,乃是國之祥瑞,是國家昌盛的預兆。他們這麼一說,弄的他也不好駁了眾人一番‘美意’,也只能走一遭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