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越想越多,腦子也越來越亂,竟然有些無所適從之感。不過轉而他又笑了,作為一個穿越者,對世界的未來瞭解更多,而讓他也多了更多的煩惱,一心想著避開歷史上的‘坑’。但是往往又會與當下的觀念相衝突,使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想通了這一點,趙昺釋然了,歷史的程序已經在他的‘努力’下發生了變化,而歷史終究是在向前發展的,且有著自身的規律,那麼當下自己要做的只是一個開拓者,而非是歷史的裁決者。現在他將一些觀念和事務提前帶到了這段歷史中,已然在潛移默化的讓社會的發展軌跡發生了變化,也許歷史進程中的那些坑根本就不會在出現,他又何必杞人憂天,難為自己呢!

沒了困惑,接下來的談話也變的輕鬆起來。去歲趙昺詔令在長江兩岸部分地區試種棉花,這關係到國家的發展和百姓的福祉,便向劉辰翁問起此事。

劉辰翁嘆口氣,他在接到詔令後,在從瓊州來的棉農幫助下開始在江東地區推廣棉花種植,但是開展的並不順利。諸多農戶對於新作物的認識度不足,種植積極性不高,只能先在公田中試行,共種植棉花萬畝,秋後收穫棉花約一百七十萬斤,平均畝產在兩百斤左右。

在棉花收穫之後,又不知道如何加以利用,尚囤積在各地的官倉之中。而管理公田的地方官府也很不滿意,因為棉花不能衝抵賦稅,也沒有人收購,換成銀錢。棉花種植侵佔了糧田,租種公田的農戶卻還要如數向朝廷繳納賦稅,使得他們也不滿,明年不願意再種。

趙昺聽了點點頭,他也明白一種新事物的出現總要有瞭解和接受的過程,而當下的人們對此的認知還很少。而他作為後世人十分清楚棉花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農作物之一,棉纖維能製成多種規格的織物,適於製作各類衣服和工業用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另外棉織物具有堅牢耐磨,防汙、防水、防黴,由於吸溼和脫溼快速而使穿著舒服,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棉花的產量大、生產成本低的特點,使棉制品價格比較低廉,可以取代當下的價格高的絲織品和保暖性能差的麻織品,從而解決普通百姓的穿衣問題。

此外棉花的主副產品都有較高的利用價值,棉花可謂全身都是寶。它既是最重要的纖維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含高蛋白的糧食作物,還是紡織、精細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戰略物資。因此,推廣棉花種植、增產,搞好綜合利用,是可以增加農戶收入和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多方面的需要的。

現在棉花遭遇種植推廣困難的情況,趙昺並不意外,除了農戶的認知較低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價值。對普通農戶而言,其在選擇種植何種作物時,需要考慮兩個核心因素:.朝廷是否承認這種作物具有繳納賦稅的資格,地主是否願意接受這種作物作為地租;這種作物能否拿到市場上賣出好價錢。

而第二個因素又基本上取決於第一個因素。現下大宋實施的稅法是‘兩稅制’,可以繳錢,也可以繳糧,但繳糧的物件並不包括棉花,這就決定了這些農作物無法在市場上賣出好價錢;賣不出好價錢,也就意味著農民無法用它們完納賦稅,也就不會去大規模種植它們,地主也不會接受佃戶拿它們來交地租。農戶自然沒有種植積極性。

趙昺清楚要解決棉花種植推廣難,乃至以後新作物的推廣種植,僅僅一道詔令是難以解決的,這需要從補貼、收購等進行一系列的扶植政策。而棉花種出來後,還要面對如何加工和利用,直至為百姓和市場接受的問題,但當前朝廷對此皆沒有政策儲備。

但棉花種植是戰略性的問題,趙昺不能等閒視之,而等待朝廷出臺鼓勵政策需要很長時間,那就不若自己先幹起來,哪怕眼前吃點虧也不能停下來。於是決定今年種出來的棉花皆由內府收購,未經加工的皮棉暫定為每斤千五百文,且明年繼續收購,有多少要多少。

聽到皇帝開出的價格,王應麟和劉辰翁等人皆驚,當下一畝上等良田可以產四石稻米,中等田也就是兩石左右。而當下每石稻米的價格在十二貫上下,平均收入在二十貫上下,當然這是稅前收入。而棉花按照陛下定的價格,一畝地的收入就能達到三十貫左右,且種植棉花水土相對要求不高,對於種植戶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

“陛下,以如此價錢收購,會不會操之過急?”王德作為內府大管家,當然要關心開支問題,按照當下的產量,內府就要花三百萬貫收棉花,而如何使用卻還是未知,他不禁擔心的問道。

“推廣種植棉花肯定要先吃些虧的,而今朝廷財政困難,咱們就先承擔下來吧!”趙昺言道。

“陛下……內府開支甚多,且朝廷年年借支,拖欠的款項又不能按時歸還,日久內府也難以為繼啊!”王德哭喪著臉道。

“咳……陛下,要不暫緩推廣棉花的種植?”王應麟老臉一紅,他也覺得不好意思,這麼多年來朝廷一直無法實施收支平衡,旦有事情就要朝皇帝借錢,可是從來沒有積極歸還過。而今陛下又在替朝廷虧錢做事,讓他頗覺難堪,乾咳一聲道。

“棉花種植乃是利國利民的大事,當下百姓和有些朝臣不理解其中的意義。但是做事情要從長遠看,打仗我們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管民同樣不要在乎一時的利益,朕吃點虧不算什麼!”趙昺擺擺手笑道。

“陛下目光遠大,非是我等所能及也!”謝枋得言道。

“是啊,陛下行事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實為我輩楷模!”劉辰翁也施禮道。

“呵呵,你們勿要吹捧朕了,這些錢花的也讓朕心疼啊!”趙昺擺手苦笑道,“棉花可以紡線織布,棉籽可以榨油,而隨著播種面積的推廣,產量的提高,價格也會逐漸下降。那麼我們的百姓可以棉花做成棉被、棉服禦寒,將士們也能免於挨凍,而讓百姓人人有衣穿的同時,也可節約部分軍費,於國於民都是有利的。”

“此外,棉花要紡成線、織成布皆需要大量的勞力。如此可將流民召入作坊做工,鄉婦也可利用農閒織布補貼家用,雖不至於讓百姓因此致富,卻也能讓百姓收入提高,得以溫飽。”趙昺言道,“同時,我們可以因勢利導,在新收的地廣之地大力推廣棉花種植,那樣既可以吸引江南百姓向兩淮地區有序遷移,解決移民的難題。而當有利可圖時,大量的商賈也會在產區建立織廠,販運布匹,使得貧困地區財賦收入增加,使朝廷的負擔減輕。”

“嗯,陛下所言有理。”王應麟道,“現在兩淮地區地廣人稀,大量土地閒置,正可在兩淮推廣。臣以為可將棉布作為賦稅繳納,如此可以吸引江南百姓和客家向兩淮流動,同時減輕內府的困難!”

“好,但此時尚需詳議,不可操之過急!”趙昺言道,“兩淮地區的公田和皇莊可以先行大面積試種,做出成品後試銷,朝廷再出臺相應政策予以鼓勵,因勢利導百姓種植,切不可操之過急!”

“呵呵,是臣性急了!”王應麟尬笑道。

“而今百姓和商賈對於新生事物都會存有疑慮,強制推行會適得其反,而若是棉花大量生產出來,加工能力不足,囤積在倉廩之中,佔用了大量的銀錢,就是朕也吃不消。那時必然會導致棉花價格降低,百姓無利可圖,必然會棄種,且使得商賈破產,彼時的損失會更大!”趙昺分析道。

“陛下所言正是,臣還擔心陛下氣盛,一力強令大行推廣,如此臣等也安心了!”劉辰翁訕笑道。

“小民貪利,當棉花種植能夠獲利後,他們必然會入局,那時便不需朝廷下令,也會追隨的。”謝枋得言道。

“疊山先生所言不虛,所以朝廷在有些事情上還是要管的。如今海貿興盛,瓷器和茶葉、絲帛交易量極大,一些地區不分形勢皆一哄而上,佔用土地建窯燒瓷,耕地棄種糧食,改種桑樹、茶樹。這個問題要警惕,一旦大量田地棄種、改種,糧食產量下降,則會威脅到國家的穩定,遇到災荒將士餓殍滿地,流民遍野的局面。因此地方官府要對破壞耕地者加以制止,鼓勵利用荒山種茶,不宜耕種的土地建立瓷廠!”趙昺言道。

“陛下所提的問題是該引起我們的警覺,一些地方官員為追求政績,擴大稅源所用無不及,而不重視水利和交通、堤防的修繕與建設,忽視了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王應麟頷首道。

“下官定然會加強監察,防範於未然,對商賈進行約束,破壞國策的不法鄉紳予以懲治!”劉辰翁深以為是地點頭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