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霸聽了一怔,急忙命黃才前去檢視,稍後其急急回帳稟報。出乎眾人意料的,領頭鬧事的竟然是兩個老兵,且職位不高,就是普通的兩個隊正。但他們似乎很有號召力,居然聚起了數千人。

“可知這兩人底細?”張霸十分奇怪,僅僅兩個老兵就能夠召集其上千人鬧事,又問道。

“隊正在軍中多如牛毛,屬下並不認識!”黃才搖搖頭苦著臉道。隊正在軍中就是兵頭將尾,一般管著三個夥,在八軍之中就有數百之多,而平日各軍又分駐各地,如何能認得清。

“定然有幕後主使,否則怎能一呼百應!”張淮面色不善地看看身邊的同僚們道。

“吾以為非是如此,聽其呼號並無反心,而是希望能夠儘快結束當前戰事。”馬陵想了想道。

“這有何相關,馬都統制想的太多了吧!”張淮冷笑著道。

“你懂什麼?”馬陵冷哼聲道,“陛下曾多次下旨督促我軍儘快攻克襄陽,但我軍一再拖延。而張都帥代行軍務後又採取久圍之策破城。如此戰事必將曠日持久,兵丁出征已近一年,一切假期皆被取消,且歸鄉遙遙無期,必然會心生怨念,才有急於迎陛下來襄,儘快結束當前戰事回鄉的呼聲。”

“嗯,馬都統制言之有理,都帥以為呢?”宋濂言道。

“似有些道理!”張霸含糊的應道,而心中卻已信了大半。他從軍多年,自小兵做起升至都統自然清楚底層兵丁所想所求。而當兵的想家絕不是簡簡單單的個人情緒問題,而是直接關係到軍隊凝聚力和戰鬥力的大事。處理的不好,是要激起變故的。

當然張霸也清楚對此歷朝歷代都為此事下過不少工夫,雖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多多少少緩解遠征士兵的想家問題。

一者家屬隨軍居住,這在漢時便已有之。漢代戍守邊塞的軍隊士卒,不光妻小可以隨軍,甚至父母、兄弟、姐妹都可以,為了保障基本生活,漢朝還專設廩糧供應士兵家屬。以此來保證長期對匈奴、西域的作戰狀態,讓士兵可以全無後顧之憂地投入戰鬥。

唐朝開邊萬里,也有跟漢朝大致相類的局面,也採用過類似的政策。且比之漢時還要優厚,田地之外還賜予屋宅,以便邊防軍人和其家屬長期居住,確屬一勞永逸的安置辦法。不過政策是政策,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西北邊疆生產生活條件遠遠不如內地,長久生活下來困難極大。

入宋後,因為採用的是募兵制,一旦入伍便終身為兵,直至七十歲致仕。所以宋軍可以攜帶家屬從軍,且會在軍營中專門建舍供家眷居住。但是戍邊採取輪戍制,士兵戍邊兩年便可輪換,所以宋時行軍作戰是不得攜帶家眷。

次者是家屬隨隊行軍作戰。但想透過家屬隨軍來解決士卒思鄉問題,只能算是權宜之計,畢竟軍隊流動性很強,不允許他們過和平民一樣的居家生活。大宋南渡時一些軍隊也實行家屬隨軍的政策,不過因為當時戰爭頻度極高,部隊流動性非常強,經常外出征戰,家屬便統一安置在根據地,等軍隊征戰結束便回去團聚。

岳家軍便採取了這一模式,岳飛將大本營放在鄂州,家屬也大多數住在此處。由於家屬與當地居民雜處日久,還發生了一些緋聞。一次岳家軍北上作戰返回鄂州,一名軍校叫賀舍人的,前來首告其妻和某寺和尚通姦。岳飛大怒,當即審訊和尚,準備嚴治其罪。

結果該僧攀咬其他和尚說,寺中凡有名號的和尚,都勾搭了一個軍士妻子為姘頭。岳飛一怒之下曾想徹查其事,後來經過幕僚薛弼的勸解,只處理了當事人,沒有將事態擴大化。但此事在軍中流傳甚廣,以致百多年後,張霸從軍時還聽說過此事。

當然還有一些沒有根據地的軍隊,以起義軍為主要型別的,則多是攜帶家屬全時隨軍。部隊走到哪,家屬跟到哪,作戰時亦不例外。這種模式的好處是永不分離,缺點是負擔太重,危險性太高。甚至有敵軍利用這種模式,作戰時襲擊宋軍家眷,導致戰敗的事情時有發生,家眷拖累作戰的缺點也暴露無遺。

此外,如果不具備家眷隨軍的條件時,軍隊中為穩定軍心,便會以開設伎營的方式來緩解兵卒的思鄉之苦。但此種方法也導致軍中違反軍紀的事件頻發,劫掠民間婦女、私蓄妻妾、在營中藏匿等等。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至於張霸當兵的時候,朝廷日衰,邊鎮軍將權勢日盛,違反軍紀的事情朝廷已經顧不上管了,導致軍中糜爛,攜帶家眷,私蓄妻妾的事情已是平常,而各軍出征擄掠民間婦女更是常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到小皇帝組建新軍後,加強了管束才逐漸好轉。而瓊州地方狹小,小皇帝主動尋找兵將失落在江南的家屬,接到瓊州團聚,倒也沒有出現因為思鄉而產生兵變的事情。回到江南後,再次整改軍制,雖然不準士兵和低階軍官攜帶家屬隨軍,但是規定了服役七年就可退伍還鄉的政策,還規定服役期滿三年,便可由朝廷給付路費回鄉探親,以可以預見的期限來保證軍心不亂。

此次出征已近一年,許多兵將無法按期歸鄉探親,且要知道當年蒙古破襄陽用了七年之久,所以採用久圍之策導致戰事結束無期,引發士兵不滿也非不可能。而張霸之所以相信,因為他知道在唐時的‘桂林兵變’也是因為相似的情況而引發的。

唐懿宗鹹通九年,朝廷在徐州召募了三千人征伐南詔,其中八百人留在桂林戍守。朝廷原有舊例,士卒在外戍守以三年為期,期滿便可還鄉。該部士兵已在桂林戍守六年,但因為戰事吃緊,朝廷“軍努匱乏,難以發兵”,要求這些士卒再留守一年。忍無可忍的徐州兵便起而造反,殺其隊將,推糧科判官龐勳為首,劫斥府庫而去,這就是著名的“桂林兵變”。

而此事不僅是一場兵變那麼簡單,《新唐書·南蠻傳》有曰:“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龐部士卒不像黃巢那樣活不下去興兵造反,兵變的初心只是要回家與親人團聚,可官員驕橫處置不當,以致因小失大,竟而成為唐亡的誘因。

可見思鄉之情雖屬精神領域,但真正發作起來,比任何力量都要厲害。張霸自然不敢再輕忽,他深知這不是控制各部主將就能解決問題的,士兵們鬧將起來,他與帳中的諸將皆是玉石俱焚的下場。而兵變一起,要是殃及行營,禍及陛下,他張霸就是千古罪人,死上百回也難以贖過……

“迎聖駕,破襄陽!”

“迎聖駕,破襄陽!”

“請都帥率眾迎奉聖駕!”……

“情形如何?”帳外呼聲再起,比之剛剛更加雄壯,如山呼海嘯一般。張霸臉色再變,穩穩情緒問道。

“稟都帥,各部加入著更眾,以不下萬人,且仍不斷有人加入。他們請都帥出帳答話,我們……我們已經無力攔阻!”黃才顫聲道。

“都帥,還需早作定奪,若是鬧將起來,就無法收拾了!”宋濂也是臉色發青道。雖實情不明,但是他已經明白這很可能是兵卒自發所為,否則自己不會一點兒風聲都不知曉,針對只能是帳中的所有將官們。而一旦兵卒們失去耐心,發起兵變,他們也難以倖免。

“都帥,眾軍也許並無惡意,只是有所誤解,解釋清楚就好!”馬陵聽著帳外呼聲愈高,心中也是著慌,現在形勢已成,強力彈壓只會事得其反,他不無擔心地道。

“你去請謝都虞侯主持軍中事務,本帥去見他們!”張霸沉吟片刻站起身道。

“都帥,末將等願隨都帥前去駕前請罪!”帳中諸將相互看看,他們看出都帥的意思,齊聲施禮道。

“不必了,一切皆是緣自本帥的私心,當自有本帥承擔,爾等勿要擅動,配合都虞侯約束好各自所屬!”張霸擺擺手,然後大步向帳外走去。

“勿要鼓譟,本帥在此!”張霸出帳,只見校場之上眾軍肅立,分成了兩個陣營。一邊人數眾多,號旗混雜,但是秩序井然,並沒有出現混亂。而另一邊人數稍遜,卻精神緊張,全力戒備。

“末將禁軍第八軍第三師輜重團一營第七隊隊正胡德材,參見都帥!”

“末將禁軍第八軍第一師步軍一團二營第五隊隊正祁重,參見都帥!”

張霸言罷,只見兩名老兵從佇列中走出,下達噤聲的口令,呼號聲頓止,他們齊步向前行至帳前立正敬禮,自報軍號所屬。他瞅著這兩名神情從容淡然的老兵十分詫異,難以想象搞出這麼大場面的居然就是他們,但訝色一閃即逝,沉聲問道:“爾等煽動眾軍,意欲何為,難道要兵變嗎?”

“稟都統,末將自甲子鎮投軍便立下誓言,忠於大宋,忠於陛下,絕無背國叛君之意,只是想待眾軍問問都帥,聖駕近在樊城,為何不肯迎駕,是何緣由?”胡德材高聲反問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