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疾馳,傍晚時分玉昔帖木兒終於擺脫了宋軍的追擊,率軍退入了嘉定城。多日前宋人撤離前的一場大火已然燒燬了縣衙周邊的所有建築,地上落著一層厚厚的黑灰,街上空空蕩蕩,只有被主人拋棄的流浪狗四處遊蕩,在殘垣斷壁中尋找食物,看到有人進城,起初還吠叫幾聲,但是很快便夾著尾巴消失在街巷中。

昨夜還是皓月當空,今天反而是陰雲密布,此時竟然下起了小雨,夾雜著雪粒的雨水在風的作用下抽打在臉上冰涼透骨。可玉昔帖木兒的心卻是更涼,親兵們已經尋到一處儲存尚顯完整的院落,清理出一間屋子,並點燃了幾個火盆,很快暖和起來,但他木然的坐在一旁,希望這些日子就是場噩夢,早些過去。

那日玉昔帖木兒率領大隊人馬從常熟悄然撤兵轉路南下,情形與他料想的差不多,宋廷並沒有想到自己會突然轉變進攻方向,放棄進攻平江或是崑山,而是在崑山城外虛晃一槍向嘉定而去。沿途所過的村鎮皆不知有變,並沒有撤離,洗劫的物資使他們即將無米下鍋的窘境得以稍緩。

但玉昔帖木兒知道對於十萬大軍來說這點兒東西不過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改變缺糧的現實,只有攻下一座稍大的城池才能略微缺糧之困。而在常熟久攻不下,不得不黯然撤軍,又避開前有重兵佈防的平江和崑山,嘉定就成了維繫自己繼續南進的重要補給站。

現實卻是如此殘酷,聞訊的嘉定縣令竟然如此決絕,一把火將縣衙和官倉一把火給燒了,而玉昔帖木兒和眾將的分歧也就在此時產生了。山東河北都萬戶塞散納以為己方的行蹤已然洩露,前方宋軍必有準備,很可能就是一個陷阱,不可繼續南進。應該趁當下各部兵力完整,尚有一戰之力迅速回撤,奪回通州渡口,返回淮東。

河南淮北都萬戶哈土孫雖然沒有明言反對繼續南進,但是也對改路南進十分有意見,對奔襲百里不僅兵困馬乏,還落了一場空,失望之極。抱怨還不如在崑山與宋軍一戰,以為宋軍也許就是虛張聲勢,擺下的就是空城計,而如今他們白白的錯過了機會。

玉昔帖木兒知道自己在南渡的那一刻便踏上了條不歸路,勝則直取臨安,建不世之功;敗在身敗名裂,戰死疆場;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走回頭路。因此起初還試圖說服眾將,稱己方突然改變行軍路線,讓宋軍的部署全部落空,即便現在得報重新調整部署也需要時間,且前方即無堅城可守,也無重兵駐防,己方正可趁隙跳出宋軍的包圍圈,並趁其慌亂調動之機,將敵各個擊破。

玉昔帖木兒判斷,這已經是宋軍在江東最後一支機動力量,只要將他們殲滅,臨安就無兵可守,而其它各處的援軍根本救援不及。但是自渡江後連連受挫,軍將們對他描繪的美好前景依然充滿質疑,仍然認為此時撤軍才是上策。無奈之下,他只能強令各部依令連夜進軍,天明時必須渡過松江,奪取華亭縣,有懈怠著軍法從事。

大軍稍作休息便出發了,但是行軍速度始終快不起來,江東河湖眾多,沿河區域水網稻田密佈,給蒙元的機動和展開帶來了相當不利的影響。泥濘的水田和沿江地段使戰馬舉步維艱,他們只能沿著幾條有限的大路行軍,如果脫離驛路機動能力也將大打折扣。

十萬大軍擠在大路上行軍,想快也快不起來。加上撤離的宋朝軍民毀壞了渡橋,迫使他們不得不時常停下來修復渡橋,才能夠繼續行軍。經過一夜的折騰,待中午前才趕到松江流域附近,而這時已經發現不斷有宋軍偵騎出沒,隨後前鋒來報宋軍已經在距河岸十里立寨,修建工事,擋住了前進的道路。

雖然獲知宋軍在前方攔截,但初時並沒有引起玉昔帖木兒的重視,他依然以為自己突然改變行軍路線,已經把宋軍遠遠的甩到了身後,他們即便獲悉從平江和崑山出發也不會那麼快。因此他判定前方不過是宋軍的小股部隊,甚至只是附近的鄉兵,根本擋不住自己的腳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於是玉昔帖木兒令前方迅速擊潰攔路的敵軍,奪取松江渡口。可前鋒軍很快來報,攔截他們的宋軍並非是小股部隊,而是宋軍最為精銳的御前護軍,且已經沿江全面展開,築起了土壘,他們接連數次衝擊皆被擊退,無法突破宋軍防線。

玉昔帖木兒聞訊又驚又怒,驚得是難道自己的計策早已被宋軍識破,平江和崑山皆是故布疑兵,以迫使他改道,引進了預設的伏擊圈。怒的是前鋒上萬大軍居然無法衝破一道低矮的土壘,定然是開路的哈土孫被宋軍嚇破了膽兒。要知道其部是由數個奧魯府改編而成,從前皆是負責製造兵器,輸送輜重的非戰鬥部隊,此後留在河南地區屯田,沒有經過大陣仗,稍一受挫便停止了攻擊。

不過待玉昔帖木兒趕到前方時,卻就剩下驚訝了。放眼望去,前方數里皆是宋軍的旗號,密密麻麻不知道有多少人馬。可他終究是久經戰陣的,細看之下宋軍築起的防禦工事十分簡陋,不過是就地取材,挖掘泥土混雜著蘆葦築成的土壘,此時泥土尚是溼潤的,顯然也是剛到不久匆忙間修築的,尚來不及加固。

此外,玉昔帖木兒以為背水列陣實在是兵家大忌,要想靠此一戰成功,除了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戰鬥精神,還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正面扛得住,背後不被襲。他的想法不是沒有道理,從以往與宋軍交戰的經驗來看,其一旦陣腳崩壞,在撤退的過程中陣型很容易混亂,那就是必敗之局。

戰鬥很快打響,玉昔帖木兒親領八千重騎衝陣,十萬大軍緊隨其後,一時氣勢如虹,以勢不可擋的威勢連續突擊。但宋軍佈置的防線並非普通戰陣,並沒有那麼容易被衝潰,在槍炮的配合下頑強阻擊他們的進攻。即便一道防線被沖垮,但後邊還有一層,層層疊疊,多線阻擊,給予他們很大的殺傷。

戰至傍晚,隨著元軍的連番衝擊,宋軍的數道防線被一一突破,不得不從兩翼撤退。玉昔帖木兒以為勝利在望,急令奮力追擊,想以此來提升連番受挫的士氣。但是當他們越過第一道沙帶後,遭到了宋軍更頑強的阻擊,猛烈的炮火將整個夜空都映的通紅,給他們造成了極為慘重的損失,再難進寸步。

此時天色完全黑了下來,而玉昔帖木兒也意識到由於進攻的速度過快,導致前軍和後軍的距離拉開,尤其是行動遲緩的步軍難以跟上他們的進攻節奏。與此同時偵騎發現在兩翼有宋軍出沒,試圖迂迴到側後將他們步騎分割的跡象。再者自從撤離常熟,各部皆是晝夜疾行,中間只經過短暫的休整,現下又經過半日激戰,部隊已是人困馬乏,無力再戰。

考慮至此,玉昔帖木兒決定停止進攻收攏部隊,為了防止宋軍夜襲,他將全軍撤至北側的沙帶之後立營。他們以輜重車圍成環形,中軍屯於其間,又分派諸軍在周邊利用宋軍遺棄的土壘佈防,並在東西兩端加築了寨牆,形成了一道長圍。由於糧草已盡告罄,他又令將被打死的戰馬剝皮剔骨充作軍糧,分派各軍領食。

當下已經深入江東腹地,群敵周邊環伺,各軍皆是枕戈待旦,不敢有絲毫懈怠。但是他們並沒有等來宋軍的夜襲,只聽得對面的宋軍陣地方向的響了一夜,直至黎明時分才停止。可次日玉昔帖木兒剛起就接到了偵騎的報告,宋軍一夜之間在陣地前修起了寨牆,挖了壕溝,佈置了麓角、拒馬。

在他們大營東部,宋軍掘開河堤引水,將灘地變成了一片沼澤;在北部來路上出現了大批宋軍,在距他們五里處掘壕築壘,挖出了一道長達數里,深有丈許的深壕,並利用挖掘的泥沙築成長圍,截斷了他們北撤的道路。而西北崑山同樣出現了宋軍的旗號,他們在三裡外利用兩座土嶺於大路兩側立寨,堵住了前往崑山的通路。

玉昔帖木兒接報後臉色驟變,顧不得洗漱便披甲出營,當他巡視過後不得不承認自己掉坑裡了。自己統帥的大軍被宋軍圍困在東西十餘里,南北不過十五裡的區域內,而宋軍集結起來的軍隊至少倍餘己方。這讓他懊惱萬分,細思自宋軍北渡攻擊揚州到自己謀劃南下江東的整個經過,意識到從頭到尾自己便一直被宋軍牽著鼻子走,一步步的自投羅網。

雖然懊惱,但是玉昔帖木兒不打算束手就擒,畢竟自己手中還有十萬大軍,即便有所損失,可編制基本完整,尚有一戰之力,大不了拼個魚死網破……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