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有它事,而勸降的使者回報,盱眙知府態度強硬,不肯開城迎降。午後拔都又親自前去勸說,當下還沒有結果。他沒有說什麼,覺得還是要立足於打,展開斥候繪製的城圖看了起來。盱眙城池屢次毀於戰火,又屢次重建。

趙知道距當下最近的一次大規模的重建是在本朝的紹興年間,也過去百年了。他看城池的規制,遠遠超過彼時一個縣治的規模,略如杭、潤等州府的規制,據山川之險,正與對岸的泗州城相對,符合一個軍事重鎮的地位。此時的城池是由中興四將之一的張浚主持修建的,當時江淮戰事吃緊,宋廷任命其鎮守盱眙。他立帳於第一山上,以便登高望遠,俯瞰泗州,當看到破舊的老城牆,因為戰爭已殘損嚴重,便決定重建盱眙城牆。

新建的城垣週迴二十七裡,三面臨山,一面臨水。依據地形,城池西側沿淮岸而立,雄偉高大;南、東、北沿山腰陡峻處而行,蜿蜒曲折。將周邊的上龜山、臺子山、清風山、東山、二山、象山皆圍在城牆以內,第一山、鳳坡嶺、半邊山、慈氏山以及市井街巷均在城市之中。

為確保城牆堅固,城牆根全部用巨大的石塊砌成,中以石灰加糯米汁作為粘合劑,然後在塊石牆基上構築夯土牆。有山坳的地方,預留排水通道,以防止下雨積水。每隔一裡,築圓形“燧臺”或弧形“馬面”,盱山因城牆為夯土構築,不可能採用矩形馬面,故而採用弧形。

在趙看來十分有新意,這種敵臺有利於施工和確保堅固,因運土而設青石坎,既便於取土上運,又形成階梯式攻防。亦可左右觀察、兩邊禦敵。且將馬面、燧臺、哨樓三者合一,既可望、觀察敵情,又可燃燒狼煙、以通報敵情,還可以駐兵用於防守。

在城牆內側,闢有五至十丈寬的“跑馬道”,以適應機動運兵。最後,在夯土城牆的外側包砌牆磚,從外面看,與磚城沒有兩樣。而沿淮城牆全部用巨大的條石為牆基,以大塊城磚砌牆體,牆高三丈有餘。另在二山北邊的梁山上,亦有一道圍繞整個山嶺的“跑馬道”和“古城牆”,週迴五里多,據傳為唐代大詩人高適任淮南節度使討伐安史叛軍時,在至德二年所築的“長圍城”。

同時設城門六座:東門為宣化門,西門曰玻璃門,南門曰大南門,西北門曰水門又叫永汴門、淮汴門,東北門曰慈氏門也,西南門曰寶積門。另在大南門西還有一小南門。自北門由西北以西,皆山峻絕,迫近淮水,或據高臨下,形險勢固,俯視淮泗,然在目。其東門至東南門以南,雖無阻水之險,然城外坡谷各闊一二十丈或三十餘丈,崖石參差嵯峨,騎不可入,徒不可馳,似若天險。只有自東門以東約長三數里,城外坡平廣。

此後紹興議和,宋金便“劃淮為界”,盱眙地處淮南,隔淮河一水,便是金國管轄的泗州,盱眙處於宋金交戰的最前沿。同時,按《紹興和議》規定,宋朝每年要向金國繳納貢銀二十萬萬兩、絹二十萬萬匹,故而在盱眙寶積山建“歲幣庫”以存放銀絹,宋朝各地將銀絹運至盱眙後,於第二年開春送到對岸的泗州交納。

雖然和議得到一時的安寧,但金國、偽齊常派兵馬渡河入侵,擄掠邊民,甚至攻佔真州、山陽、滁州等地,盱眙經常因金兵來襲而失守,只得退守天長以圖自保。宋朝展開隆興、開禧兩次北伐,與金兵在盱眙、泗州一帶進行爭奪戰,盱眙時屬宋、時屬金,一直處於戰亂狀態,張浚建起的城防設施毀壞嚴重,已難以發揮效用。

而後牧守的官員們都小心謹慎地按照《嘉定和議》的規定,不得在邊境築城、增兵和演習,以致城防工事早已疏廢,直到葛洪任知軍後城防才得以再次修繕。但是後期堅固的城池依然沒有擋住蒙元的入侵,陷入敵手後盱眙城失修的城防雖然沒有再加修繕,但是主體仍然保持完整,對於缺乏重武器的宋軍來說短期內還是道難以逾越的障礙。

如何迅速攻克這座堅城,趙首先排出了強攻,自己根本承受不起巨大的傷亡,且城基皆是以巨型條石築城,別說現在黑火藥,就是以後世的tnt也難以保證爆破成功。而城中的敵守將知道自己兵微將寡,死也不肯出城對戰,想要將敵人誘出殲滅也並不容易,剩下的方法就只有巧取了。

從地圖上是難以準確的看出城防破綻的,趙決定還是自己親自走一趟。於是叫上譚飛帶了一隊侍衛悄悄出營奔城池而去,一路疾行他們到了城東的山下,棄馬改為步行上山,直至頂峰才停下腳步。此時太陽已經偏西,對岸的泗州城沐浴在夕陽之中,滾滾東去的淮河水也被晚霞映的通紅,腳下便是巍峨的盱眙城。

他們的位置與城池可謂是近在咫尺,即便是用肉眼也能看清在城頭上敵兵的身形,譚飛十分緊張,若是被敵發現,從城中派兵圍剿,他們很可能會被堵在山上。除了佈置警戒哨外,還在城門方向派出監視哨,以便及時發現敵情,提前預警。

“譚飛,若是讓你以四千兵力守城,你將如何佈置!”趙端著望遠鏡由遠及近仔細的觀察,過了好一會兒才放下,抬手指指城池問身邊的譚飛道。

“盱眙城牆漫長,兵力卻不足,均分兵力防守,則兵力不足與抵禦敵重兵來攻。而城池北部臨江,有大河為天塹,城池厚重,非有水軍助戰難以攻克;而其餘三面外有山嶺,不僅道路難行,兵力也難以展開,即便被暫時突破,後續部隊也難以跟上,不足為慮;唯有東門外可陳重兵用以攻城。因而若是屬下守城,只能將兵力集中使用,主力佈置於東門,留少量兵力作為機動兵力。在其餘各處設立警戒哨,若是敵軍來攻及時預警,即刻調動機動兵力驅敵!”譚飛想了片刻道。

“若是朕守城,則將兵力集中於城內長圍之中,如此可以少量兵力利用險地長期據守,消耗敵軍的實力,待援軍到來,便可立即翻盤。而非在城頭上將兵力逐步消耗殆盡,最終玉石俱焚。”趙言道。

“只怕世上鮮有如陛下魄力者,敢於捨棄高城深壕,僅以險地為憑據守。”譚飛聽了一怔,頓時也明白了,在兵力不足的情況放棄漫長的戰線,選擇險地據守便可以一當十,將有限的兵力發揮出最大的戰力,使敵軍無法完全控制城池。但他也知道即使有人想到了,也沒有人敢於去這樣做,因為這樣看起來風險太大,訕笑著答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也幸虧他們不敢兵行險著,死裡求生,否則我們也只能徒嘆奈何了!”趙言道。

“如此說陛下是欲以偏師佯攻,調動敵軍兵力,再以主力破城了?”譚飛詢問道。

“朕再問你,若你為城中普通兵丁,此刻是何心情?”趙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

“若是屬下為城中一兵,想敵軍攻克揚州城,連敗己方數萬大軍。加上雙方兵力懸殊,此刻以一群烏合之眾困守孤城,自然是心驚膽顫,如驚弓之鳥。”譚飛想想答道。

“驚弓之鳥!這個比喻恰當,若是我們在晚上虛放一箭,他們會如何呢?”趙再問道。

“自然是作鳥獸散,急於奔命了!”譚飛不假思索地答道。他似乎想到了什麼,可一時又捕捉不到那靈光一閃。

“朕以為這高城深壕,對於常人來說高不可攀,可對於精於攀爬的人來說並非是不可逾越吧!”趙笑笑道。

“屬下明白了,只需挑選一支精兵,趁夜潛入城中,然後製造混亂,然後趁亂奪取城門,放大軍入城!”譚飛這下終於想通了,興奮地言道。他知道只侍衛營中就有不少能人異士,偷越城牆對於他們來說輕而易舉,奪下城池做不到,可製造些混亂卻是小菜一碟。

“不錯!事務局潛入城中的探子已經傳出訊息,他們已經做好接應大軍入城的準備。一旦收到我們的訊號,便會配合行動,在城中製造混亂,引發騷亂,掩護我們行動。”趙此時才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隨後趙又抵近偵察,尋找便於城池防衛的薄弱點和便於隱蔽及利於攀爬之處,並一一標註在地圖之上,待天黑之後才悄然回營。還未待他們坐定,拔都就前來求見,趙看其臉色就知道談判的結果不妙。一問之下不出意外,對方依然堅拒不降,並將拔都大罵了一頓,讓其好不沮喪,心中還窩了口氣,又覺沒有完成任務有辱使命。

趙只能好言安慰一番,又留其一同用膳,要其不必憂心,明日就能破城,可報今日之辱……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