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滿城風雪,城頭有一人背手遠眺,若是常宇在此定然會大吃一驚,才一年多點時間怎生老成這個逼樣了,成了個老逼登呢。

沒錯,這老逼登就是剛三十出頭的大清攝政王多爾袞。

至於他為何短短一年時間憔悴蒼老這般,只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

別看著滿天風雪刺骨寒,可此時的多爾袞就如同被架在烈火上烤,又煩又燥又上火,這一年多的時間時刻都都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當真是苦不堪言!

這種苦有自身的苦和大清國的苦。

先說他自身的痛苦吧,作為大清的攝政王,他雖有絕對權利但卻不是唯一的權利,努爾哈赤一口氣十六個兒子,老子英雄兒好漢,這十六個都是人中翹楚,都不是個善茬,皇太極活著的時候還能將這些兄弟壓住,他一死,好傢伙,誰都不服誰啊,各種權利的小集體開始明爭暗鬥,最終他和豪格各退一步,讓福臨做了皇帝,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共同以輔政王身份輔左福臨,稱攝政王。

看似平靜的湖面實際上暗流湧動,各權利小集體拉幫結派誰也不服誰,這其中自是以豪格集團與他各種不對付,多爾袞雖有心弄死豪格,但也一時半會卻也找不到合適的機會。

雖說內部爭鬥不止,但對外他們確實相當的一致,當聽說李自成東征直接打到北京城外時,多爾袞等人便坐不住了,在范文程的建議下,立刻組建大軍要趁機入關竊國。

浩浩蕩蕩的十萬大軍朝關內馬不停蹄進軍,恰又正值李自成東征勢如破竹,眼瞅著明廷搖搖欲墜吹口氣就要塌的時候,常宇兵行險著,先下手為強,用計騙了多爾袞改道去了寧遠。

然後……多爾袞的噩夢就來了。

在寧遠損兵折將然後孤注一擲冒然入關掠劫,又被常宇率部千里追擊在青州城下一頓摩擦又追回京,然後在長城送他們出去時又下了黑手,當初浩浩蕩蕩開拔的十萬大軍所餘不過二三,連其最精銳的騎兵也折損過半,還幾乎把戰馬都給賠光了,更慘的是他一個娘生的親兄弟英親王阿濟格還被俘了!

可以說是慘敗!大清國十年來未有的慘敗!

而這場慘敗的代價也是極其高的,一下子幾乎將滿清家底全部給敗光了!

他心裡也清楚,回去凶多吉少,本來政敵就多,這下各旗主損失慘重那還不得抱團辦他!何況此時他最忠誠最得力的手足兼盟友阿濟格還被俘,失去了肩膀斷了腿,刀不鋒利馬太瘦拿什麼給豪格鬥!

不愧是多爾袞,多年的豐富權利爭鬥經驗,讓他知道該如何應付這個相當不利的局面,那就是一面要硬,一面要軟!對內要硬氣,他逃出關外之後躲進錦州城裡哪兒也不去,對,連盛京都不回。‘但他卻疏忽了一件事,豪格偷偷熘回盛京去了。

他知道,豪格要在盛京翻雲覆雨給自己穿小鞋了。

豪格自然不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立誓要扳倒他,卻終究還是小看了多爾袞的手段。

任由你怎麼叫囂,我就是待在錦州不回去,不光我不回去,各旗主將領和兵馬都不準回去,違者殺無赦,畢竟他是攝政王,有這個權利也有這個能力!’

他不回,別人就沒法問罪,還沒辦法逼他回,因為如今滿清所餘不多的精兵悍將都在他手裡頭,盛京裡頭擺好了鴻門宴,但他不來你能咋地,豪格等政敵雖做好了各種擼他下來的準備,但手頭上沒有兵,奈何不了他你能怎麼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反正不管朝裡頭怎麼彈劾,怎麼罵怎麼說,多爾袞就是鐵了心不回京,手握精銳美其名曰為防明軍北上,他要親自守國門,其他事容後再說。

這說辭冠冕堂皇,事關國安,京裡頭的政敵雖恨不得立刻弄死他,但是吧,有心無力不說,而且也真的擔心明軍會趁機北伐,一旦破了錦州防線那就危及沉陽了,這時候的沉陽沒兵沒將的那不等於伸著脖子被砍麼!

所以錦州防線不能破啊,何況這道防線是兩代人前赴後繼付出多少代價才拿下的,為的就是給盛京多一份屏障!

必須要守住!

手握精銳守國門不回,這讓京裡頭一幫想弄死他的人一拳打在棉花團上,心裡頭又氣又無奈,但也不敢太過逼迫,這才終於讓多爾袞稍稍喘口氣,不至於一下就被夯死了。

在對內強硬的同時,他對外又服了軟,所謂的外就是明廷。

他接受以阿濟格交換祖大壽一大家子的交易。

這是一個不平等的交易,但他卻沒辦法不同意!畢竟祖大壽對明廷再重要在他這裡頭卻怎麼也比不上阿濟格重要,何況他當時也怎麼想不到朝廷交換祖大壽後竟然還能官復原職,重新重用!

手握兵權又將阿濟格交換回來後,多爾袞坐鎮錦州不出,讓他得以苟延殘喘一段時間,但畢竟不是長法,朝裡頭的各種壓力滾滾而來,特別是豪格聯手幾大旗主準備要奪權他的攝政王,你他麼的都不在皇帝身邊,你攝個毛啊你!

多爾袞也知道,再這麼下去即便能自保性命,但權力則會很快被架空,於是這個時候他用了一招非常普通卻又實用的招數。

當內部矛盾無法抗住的時候,就用外部壓力來對沖!

古今中外,各政權無不善此道,而且百試不爽。

明軍探馬天天到錦州城外熘達,他們想幹什麼?

明軍重建塔山堡了,他們想幹什麼?

明軍三番五次出兵襲擾,一月間大小規模的衝突少則數起,多則十餘起,他們想幹什麼?

沒錯,他們這是要準備收復錦州!

而你們在幹什麼?

你們在內鬥,在內耗!

再這麼下去,根本不用明軍來攻打,咱們自個就將這大清基業給毀了!

如此大義凜然又一針見血,這讓盛京裡頭的各個權利集團沉默了,自己家裡頭的帳可以回頭再算,但欠別人債卻要一致對外,否則讓債主打進家裡頭來,毀了祖上基業,難不成又要回那寧古塔打獵去?

這下豪格想將多爾袞的攝政王給擼下去的計劃又落空了,但他不死心,既然一時半會擼不下去,何不趁他在外發動政變,奪回屬於自己的龍椅。

這確實是個好時機,可這心思又被多爾袞給窺破了,放出話來,豪格你若敢造反,老子拼著錦州不要了,立刻率兵回京勤王,不死不休!

這話嚇不住豪格,但卻見另外幾個人嚇住了。

濟爾哈朗,代善還有孝莊皇后,這三個滿清國權利中心的人,適時出面了!

濟爾哈朗雖然只是努爾哈赤的侄子,但可比兒子還親,而且他和皇太極關係非常的好,對皇太極極其忠心,雖然歷史對他評價說他有些軟弱,但實質是穩重!他是當時唯一能抗衡多爾袞的人,也是站在豪格這一邊的,但他不忍內鬥內耗所以在他的主持下,最終多爾袞和豪格各退一步讓福臨即位,要不是他,多爾袞穩坐龍椅了,他此時也是滿清的輔政王,也是後來滿清國兩個叔王之一,另外一個是多爾袞!

老持穩重的濟爾哈朗非常清楚豪格的心思,但這會兒他卻不能支援豪格,你當皇帝多爾袞是一百萬個不同意一百萬個反對的,真把他逼急了率兵勤王,你拿什麼抵擋,反而會他讓趁機廢帝登基啊!

另外一個反對的則是代善了,他其實是努爾哈赤的二兒子,但因為長子褚英早年因罪被殺後他就是老大,是為四大貝勒之首,人稱大貝勒,雖然在皇太極一朝他一直被打壓,但人家年長位尊,加上此時皇太極也嗝屁了,他的態度非常重要,在多爾袞和豪格當初爭奪皇位時,代善是擁戴福臨的。

這個時候他也跳出警告豪格,什麼都好說,但你若要奪帝位,引發的後果太過嚴重,我絕對不支援你也不會旁觀的。

而另外一個則是孝莊皇后了,福臨他媽。

有人來奪自己兒子的皇位,當媽的自然是最反對的!

能當皇后的人,特別是這種有名的皇后的,哪個不是百般手段,孝莊有賢名,一生輔左順治,康熙兩帝,能力和手段都是一流的。

此時三人聯手,你弄多爾袞可以,覬覦皇位不行!

豪格雖不甘心,卻也無可奈何!

可如此大好機會卻搬不倒多爾袞實在太可惜,太遺憾了,而且豪格知道若錯過這個機會讓多爾袞緩過來氣,下一次死的就是自己了!

所以他對濟爾哈朗等人提出了要求,我可以不當皇帝,但是,我要當攝政王!

多爾袞必須要被奪權!

這個麼……濟爾哈朗幾人不約而同都同意了,畢竟大家都一樣的心思呀,至於為什麼會有這心思,你們看福臨掌權親政之後奪其爵號,掘墳鞭屍就知道了。

盛京那邊達成了一致,壓力就來到多爾袞這邊了。

多爾袞心裡頭明白,躲過過一時,躲不過一世,他總要為去年慘敗給個交代的,但至於怎麼交代,交代什麼,則還是有很大變數的。

而這些變數則和對面明廷有很大關係!

但此時卻絲毫改變不了多爾袞的處境,內憂外患,水深火熱!

…………

感謝書友支援,走走票哈。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