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芯!這個名字不錯!

這inter取名,什麼奔騰1,奔騰2,奔騰3,奔騰4,到了後來,酷睿1,酷睿2,這一直到酷睿11代。

那麼,龍芯1代,自然也沒有問題。

“那你準備怎麼做?”雷軍問,“要知道,inter方面,已經加強了廣告投放量,顯然是拿我們在做對手。尤其,我聽說,已經有專門的評測工作室,在等著我們的晶片出來,他們拿過去進行評測!”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目前來說,市面上最好的cpu是inter的奔騰mmx200,雖然是0.35微米工藝結構。但是,效能方面來說,是真的他們這0.18微米工藝的都拍馬趕不上。

到時一比較,就露陷了。再沒有廣告,那怎麼搞?

“這方面,我有打算!”秦風說,“我會去和國內目前幾家公司聯絡一下。讓他們選擇我們的晶片進行裝機量。不過呢,首先得有晶片給他們!”

“嗯,一週後,晶片就出來了。到時,就拿去給他們測評一下。不過,不管怎麼測評,除了發熱量,功耗會勝過inter之外,其餘的,我們都遠遠不如。”雷軍說。

“錯了,還有一項,那就是價格!”秦風一笑。

如今,inter的cpu,最好的帶mmx指令集的奔騰200,售價是2100元。這個價格,在1997年來說,可以買個三四線城市的小房子了。

2100元,一個cpu的價格,別說在1997年,哪怕是在2020年,都不算便宜,對很多人來說,都算很貴。

至於說,便宜點的賽揚,p200,都要800元的價格。這也不友好,對於很多人來說,兩個月工資,才能夠買一塊賽揚cpu。

至於amd,目前k6系列對抗inter的奔騰系列,主頻上略微佔優的k6-233,售價高達4000元人民幣。簡直是人民幣怪獸。

而對應賽揚的k5系列,同頻率的價格和賽揚一樣。但是效能上略有不如。

“而我們的龍芯1代,採取0.18微米工藝,售價則是380元!”秦風說。

“什麼!賣380元!”雷軍驚呼,“秦風,這市面上一塊16m的內存條,都要400多!”

“低價傾銷啊!”秦風聳聳肩,“如果便宜,才有市場!”

“可是現在,我們出廠價,也要320元一塊!”雷軍皺眉說,“除非我們提升產能,達到每日2萬片,那樣我們的成本才能降下來,大概可以降到240元左右!”

“所以,就努力讓更多人採購我們的晶片就是了!”秦風笑說。

晶片其實是很賺錢的。秦風相信,inter的奔騰系列,恐怕成本並不會比自己這邊高多少。但是卻賣那麼貴。原因何在?就是在於他們的產能大,就能壓低價格。

當然,也是為了保證他們的足夠利益。

不過,秦風就準備用價格戰來應對。

“可是價格戰是營銷手段裡,最無奈的。”雷軍皺眉說。

“雷總,首先我們要能生存下來才是。都不能生存,還談什麼無奈不無奈。”秦風一笑,“一切,生存為第一原則!”

雷軍想了想,點頭。

全世界都沒有想到,一塊cpu,會可能賣到380元的市場價格。

這個價格,遠遠刷低了此前所有的cpu價格下限。

當然,現在還沒有人知道。畢竟,cpu還沒有出來。

秦風就等著cpu出來後,去和那些品牌電腦廠商談合作。

“秦董,王總已經帶隊去鍛錘公司了。目前那邊的自動加工中心,也已經生產完畢了。即將準備打包運輸過來。”魏建君的好消息傳來。

it,華夏是整裝待發。但是重工,也是一樣。

相對於重工,秦風是不怎麼懂的。這方面,只能多多指望魏建君他們了。秦風所能做的,就是儘量的提供更好的條件給他們,發展成什麼樣,還得看他們自己。

“對了,我們的汽車,什麼時候出來?”秦風問。

關於秦氏的汽車,這才是關鍵。生產出來了,就代表著華夏民營企業,正式涉足汽車領域。這之前,可都是國營企業。

國營企業的汽車水準,後世已經證明。二三十年如一日,沒有任何進步。

“目前我們研發了三款,準備同時推出三款汽車,轎車,suv,和拉貨用的皮卡。”魏建君說,“預計,還有半年左右時間,應該會在明年春節之前,推出。”

“嗯,時間方面,我不會對你們做硬性要求。但是記住了,不管怎樣,一定要品質過關。可以慢點,但是品質必須過關!”秦風強調。

這一點,是必須做到的。如果一開始質量就不過關,那麼本來效能方面就不如合資品牌,這市場就更難接受了。哪怕你打價格戰,的確可以佔據一部分的市場。

但是,未來你想要走高階,就困難了。

為何未來,國產汽車品牌無法走高階市場,就是因為前期你的品質不過關,單純靠價格去吸引人。久而久之,就給了消費者形成了一個國產就應該賣十多萬的價格。再貴,我就買合資品牌了。

當然,cpu方面,就沒有這個考慮。因為,cpu是硬性的。所有的效能,都是可以用資料來表示的。

你的效能好,賣高價,比同類產品效能賣,賣的更貴點,消費者就會買單。因為,效能他們是看得見的。

汽車很多效能是看不見的。例如你說百公裡多少,有多少駕駛者,會這樣的操汽車。會在短時間內極限的將汽車加速到100公里,去感受這百公裡加速度?

“我知道了,秦董!放心吧,我們一直遵循你的標準:質量第一!”魏建君笑說,“全國來說,這樣的標語掛在每一個工廠裡。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卻少之又少。”

質量相對於產量來說,絕大多數工廠,都會犧牲質量,換取產量。因為質量不能賺到當下的錢,產量可以。

所以,很多企業,在追求產量,追求效益的時候,就回你忽略質量帶來的長久影響。久而久之,許多有口皆碑的品牌,就這樣垮掉了。不得不說,這是很可悲的事情。

但這也是這幾年,國內市場上非常普遍的現象。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