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思索著。

這怎麼幫郢城呢?

自己和郢城,如今是休慼與共。

秦風自然不希望郢城出事。

郢城一旦出事,必然會被清算。而自己本來就得罪了那幫太子黨,到時必然也會被清算。

所以,自己得幫郢城拿下直隸經濟特區。

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安全。

那時,張書記他們也官升三級。那可和現在不同了。

現在不過是個三四級地級市的府尹,這官職太小了。

隨便來個上面什麼人,都能壓死他們。

但是如果成為直隸經濟特區的府尹,那就等同於巡撫了。

那除非朝廷直接來人,否則沒人能壓得住他們。

那秦風自然也能獲得更多庇護。

尤其秦風的工廠,那也是水漲船高。

總之,好處多多。

甚至因為其直隸經濟特區的緣故,將其打造成為自己的王國都沒有任何問題。

只是,這如何是好呢?

如何才能讓郢城具備獨一無二的條件呢?

秦風思來想去,都沒找到什麼好的辦法。

論經濟,遠不如北上廣深。

論地理位置,也是地處內陸中部地區,也不方便。

論國際影響力,雖然秦風行賄布拉特,讓其將第一屆聯合會杯搬遷到了郢城舉辦,甚至未來可以一直在郢城舉辦。

這影響力提升非凡。

但是足球,雖然是世界第一運動。可是在國內來說,影響力還沒有那麼巨大。

而且,這還沒開賽呢。

這都還沒舉辦呢。

這得等到明年3月才行。

可是到了明年三月,那評選都結束了。

到時縱然其影響力巨大,也沒有任何意義了。

秦風思索著,如何快速提升影響力,而且,還有一點,那就是必須打造出其自身名牌來。

突然,秦風想到一點。

音樂!

自己的音樂天賦,還有如今在音樂圈的地位,可以將郢城打造成為一座音樂之都。

就秦風所知,全球一共有七座音樂之都。

第一座,也是全球首先想到的,就是世界名城——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位於奧地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維也納盆地之中,三面環山,多瑙河穿城而過,四周環繞著著名的維也納森林。

公元1世紀,羅馬人曾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為奧地利公國首邑。13世紀末,隨著哈布斯堡皇族興起,發展迅速,宏偉的哥特式建築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15世紀以後,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和歐洲的經濟中心。18世紀,瑪麗亞·鐵列西婭母子當政期間熱衷於改革,打擊教會勢力,推動社會進步,同時帶來藝術的繁榮,使維也納逐漸成為歐洲古典音樂的中心,獲得了“音樂城”的美名。

這個哈布斯堡,秦風也曾經打過交道。利用他們將那批華夏需要的機械設備運回了國內。當然,如今的哈布斯堡皇族早就沒落了。

不然也不會為了秦風的300萬美元,而賣命做一些不那麼光彩的事情了。

自然,維也納的名字始終是和音樂連在一起的。許多音樂大師,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約翰·斯特勞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過多年音樂生涯。

海頓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月光奏鳴曲》、《英雄交響曲》,舒伯特的《天鵝之歌》、《冬之旅》,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著名樂曲均誕生於此。

許多公園和廣場上矗立著他們的雕像,不少街道、禮堂、會議大廳都以這些音樂家的名字命名。音樂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為人們參觀和憑弔。如今,維也納擁有世界上最豪華的國家歌劇院、聞名遐邇的音樂大廳和第一流水平的交響樂團。

世界音樂之城,是當之無愧的。

第二座城市,就是博洛尼亞。港臺那邊也翻譯為“波倫亞”,義大利北部城市,位於義大利北部波河與亞平寧山脈之間,是艾米利亞-羅馬涅的首府。在山上觀城,最世人矚目的是博洛尼亞的象徵物——雙塔。這是高低不一的兩座方形塔。

博洛尼亞國際音樂節誕生於1982年,是由博洛尼亞文化部發起的一個地區性音樂盛會,節日獲得了當地以及義大利一些企業的資助,私人企業的贊助達到了節日預算的百分之七十五。在其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博洛尼亞音樂節以其獨特的題材和曲目選擇獲得了國際社會的青睞和讚許。以音樂來挑選最完美最合適的演奏家和樂團始終是節日的最大亮點。

其音樂節設定有幾大特色板塊,比如“偉大系列”,以演奏世界最偉大的作品為典範,“新世界”則把冷門作品為第一選擇對象。曾經在博洛尼亞登場的傑出人士有指揮辛諾波里、薩瓦里希、加德納、布魯根、穆蒂、阿巴多、演奏家阿卡多、帕爾曼、穆洛娃娃、波里尼、阿格裡希等。博洛尼亞市立歌劇院也是義大利的著名歌劇院。

第三座音樂之都就是西班牙的塞維利亞。

塞維利亞沒有英倫的那份典雅矜持,沒有法國巴黎那般浪漫華貴,沒有奧地利維也納的那種悠然恬淡,但它有山一般的強悍,火一樣的熱情,歌劇《卡門》中那個放蕩不羈的塞維利亞女郎和英俊倜儻的沙場勇士,深深留在人們的印象中,而火辣辣的鬥牛士舞曲,一再讓人激動不已。塞維利亞至今仍保留著古城風貌,這裡有羅馬式、哥特、巴洛克式及文藝復興式的建築和花園,享有“花園城市”的稱號。這裡有優美的吉普賽音樂、熱情奔放的佛朗明哥舞和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

歐洲文學戲劇中的很多故事和人物都是出自塞維利亞。如英國詩人拜倫及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歌劇《唐璜》中的人物唐璜;法國劇作家博馬舍的作品經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改編的著名歌劇《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及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改編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法國作曲家比才描寫西班牙吉普賽姑娘卡門的愛情故事的歌劇《卡門》。西班牙大作家塞萬提斯的作品中經常提到塞維利亞的街道和房屋的名字,他在這裡度過青年時代,不朽的《堂·吉訶德》就是在塞維利亞的監獄中完成的,作家最後也長眠於此。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