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個風水寶地,我們又不得不說一下,風水學這門中國最古老最神秘的學問的起源與發展,順便也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風水學的基本知識。

上古時期,三皇之一的伏羲氏做了天下的共主,他經常觀察天上星象的變化,以及地上山川河流的方位變動,包括鳥獸的活動與遷徙,透過不斷的總結,在此基礎上推斷一些未知的事誼。這便是我國最早關於風水玄學的記載。

接下來,中國歷代的賢人雅士,或者是先知先覺者,他們都追隨著古人先賢的腳步,無時無刻都在探索著天地的奧秘,和宇宙的玄機。

他們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經上下幾千年的實踐、研究、歸納和感悟,慢慢形成了著稱於世的東方科學——中國風水學。

在殷、周兩代的很多文獻資料中,亦多有遷都、營邑、相地、相宅的相關記載,這些便是中國風水學的最初記載。由此可見相地術與天文學一樣,均起源於上古先民對大自然的觀測,以及一些自然規律的探索。

西漢史學家班固由此認為,相地與相人、相牛馬、相刀劍器物,同屬於“形法”之學。古代的有心之人將這些發現整合起來,並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地歸納總結,把它提升到了一門學問的高度,便成了中國風水學的最初雛形,從此也揭開了中國風水學的新篇章,迎來了它高速發展的大好時期。

所以中國風水學的真正發展應該是在漢代,而到了唐代則達到了鼎盛時期,其間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便是袁天罡和李淳風為女皇武則天的陵墓選址一事。

據說當時武則天命袁天罡和李淳風遍尋天下風水寶地,為高宗及自己百年之後的陵墓選址。二人不敢有絲毫的怠慢,紛紛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四處尋找,八方踏堪。

袁天罡遍尋黃河兩岸,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有一天他半夜觀測星象,突然看見一座山巒上紫氣沖天,與北斗相交。

紫在道教中也十分重要,紫氣是帝王之氣的象徵。紫微星為帝星,主管權威。所以袁天罡認定那座紫氣沖天的山巒是寶地,於是,他連夜上山後找準方位,埋下一枚銅錢為自己選定地點的標識。

李淳風也走遍了關中大地,都沒有找到理想的地點,有一天正午,豔陽高照之時,李淳風突然看見秦川大地上,突出一座奇怪的山巒。

在藍天白雲之下,這座山巒猶如少婦躺臥。五官清晰,連胸部、肚臍這些都清晰無比。而這少婦雙腿微開之處,正有一汪清泉流出。

李淳風立刻擺卦推算,找準了方位後,他便取下頭上的髮簪在陰陽魚相交之處插入地下。沒有想到李淳風的髮簪正好插入袁天罡先前埋下的銅錢洞中。

乾陵的地形應合陰陽二儀,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陰陽交 合,乃生萬物。而最神奇的是,這座墓還是一座帝后合葬陵,由此暗合了多種的規律,也為這個傳說,增添了更多神奇的色彩。

不知道是後人故弄玄虛,有意賦予這個傳說一些玄幻的色彩,還是袁天罡與李淳風真有洞察宇宙,通曉天地的本領,反正乾陵是我國歷朝帝王陵寢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墓賊光顧過的陵寢。

後來大唐的掘墓人黃巢,曾動用幾十萬大軍來挖掘乾陵,最後也是無功而返,而其他的盜墓賊,更是只有望山興嘆的份,由此可見這乾陵的選址確實有他的獨到之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按現在科學的理論來劃分,風水學實際上就是地理學、地質學、星象學

、氣象學、景觀學、建築學、生態學以及人體生命信息學等多種學科綜合一體的一門自然科學。

古人研究風水學的宗旨是為了審慎周密地考察、瞭解自然環境,順應自然,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與生存環境,贏得最佳的天時、地利與人和,達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所以這座孟獲城的選址,肯定是經過當時的風水大師認真分析,精心選擇的結果。這裡面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都肯定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意義,對全域性都有著不一般的影響,很有可能這裡的一切,本來就是一個精心的佈局,所以才造就了這個古城千百年來,經歷了無數的戰亂與自然災害的洗禮以後,還能完好無損地保留了下來。

以至於現在天上的日月星辰。與地面上的山川草木,地面以下的城堡箭樓都能一一對應,這應該算是天地萬物自然融合而渾然天成的典範,也是天、地、人三者結合的至善境界,這便是風水玄學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風水學 天文學、地理學和人體科學是中國風水學的三大科學支柱。天、地、人結合一是中國風水學的最高原則,也是最基本的出發點。

其實它的這種設計也不難理解,古時候,我們的祖宗先賢便把天上地下的一切都“人世化”,天上有玉皇大帝,人間有皇帝,地下有閻王。天、地、人是一體的,是全息的,也是想對應或者說是對稱的。也就是說天上所具有的,人間必然有,地下也是同理,這便是古人先賢認識自然,瞭解自然,解釋自然最直觀的想法,也是他們最樸素的思維。

同時上古先賢也在不遺餘力地探索整個宇宙的無窮奧密,他們認為,宇宙是由:能量(氣)、資訊(數)和態勢(象)三部分組成。

基於這種認識也就不難理解中國風水學源自於古天文學、地理學和人體科學的科學內涵。中國風水學將天、地、人納入一個大系統中綜合考慮,在長時間裡,一直備受詆譭和詰難,只有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才再次被認識和發現。

中國風水學在對古天文學、地理學和人體學,即天、地、人的發展變化規律的長期研究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規律理論,並在這一理論基礎上,將宇宙的特性概括為三大方面:宇宙的全息性;宇宙的螺旋性;宇宙的陰陽性。

這個也付合現代的哲學觀點,全息性講的其實就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整體決定部分,部分要服務於整體的含義;螺旋性講的就是事物發展的趨勢和規律,既我們常說的螺旋式上升和波浪性前進的具體體現;而陰陽性講的就是事物的兩面性,提示了事物內在矛盾的根本性。

所以這座城的設計者,這樣來設計這座古城,完全是他對天地的認知,對事物(歷史)發展的預判,對陰陽五行的掌握的最完美的體現,而且還符合現代哲學的觀點,並不是封建謎信的產物。

現代風水學既注重建築的“形”,也重視建築的“神”,追求形神兼備。“千尺為勢,百尺為形”是指的“形”,也就是事物的外形和形狀。而“四神砂”、“乘氣說”所指的是“神”。它們之間相輔相承,構成了中國東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城市建築風格。

“神”的實質是追求建築與自然的融合,也就是精神內涵,為了達到“天地人”的統一。這個“統一”是追求宇宙創造生命背後之“謎”、地球頤養生命的規律和生命本身的執行規律的大統一。

這與現代建築設計只注重設計者的主觀構思、平面和空間的藝術效果處理,滿足功能方面的“物質需求”,而忽略“精神需求”等,造就了今天的城市趨同性和較多的城市弊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中國的建築風水學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對人類的生存空間提供了重要的意義,既能有效的結合自然環境又能很好的融入環境,達到天人合一的環境生存空間,把建築行業和生態環境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為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起到了重要的保護作用。

我國傳統文化裡,始終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樣的,對於居住環境,我國的上古先民們也追求著與大自然在空間上達到圓滿的和諧統一。

這龍馬神龜穴的風水寶地本來就是世間少有,能在這樣的風水寶地建城築府,更何況建城的人還融入了河圖與洛書的精髓,這便是,所謂河出圖,龍馬付之,洛出書,神龜裂之,恰好又暗合了龍馬神龜穴的要義。這才是天地與人類建造的完美結晶。

那這座地宮是誰建 的呢?難道說是諸葛懷建 的嗎?顯然不可能,因為這麼大一個城堡不是短期內建得起來的,況且焦璜也戰死在裡面,而焦璜死在諸葛亮南征之前,所以從時間上判斷,這就肯定不會是諸葛懷建的。要想找到這座地宮的建造者,我們可能要首先從這座古城的選址說起,才能窺探其中的奧秘,因為這座城的選址和修建都太過於深奧,不是一般人能駕馭得了的。

說到這座城的選址,就不得不提風水學的發展和派系,在古代人們就直觀地認為,風是流動的空氣,水是大地的血脈,而風水就是包含天地間經脈紋理的一種體現。

早期的風水玄學,主要是以觀察地形為主,占卜吉凶為輔,到了漢代,受當時盛行的陰陽五行學說影響,大多數的人把興工動土的人事與天體執行相聯絡,產生“黃道”、“太歲”、“月建”等宜忌,以及五音配五姓的圖宅術,地道(空間)的觀察與天道(時間)的佔測並行不悖。

所來慢慢演變成了一種高深的學問,稱之為堪輿術。在這其中堪為天道,輿為地道,堪輿術便是天道與地道相結合的一種高深莫測的神秘之術。所以風水學一開始就與天文曆法、地理變化結下了不解之緣,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這是風水術的兩大特徵。

縱觀我國千年來的歷史,風水大家很多,但既懂風水,又會建築的卻不是很多。在先秦時期,墨家的第三代鉅子之一的相裡勤,應該算得上是風水堪輿與建築雙修兼備的名門大家,咸陽的選址和修建就是由他一手操辦的。應該說秦國作為一個偏居西面,荒涼不堪,資源稀缺,四面環敵,被中原各國都瞧不起的蠻夷小國,最終卻能夠橫掃山東六國,統一天下,這與他們都城的選址有密切的聯絡,這裡面也應該有相裡勤的一分功勞。

所以這個河洛城,以及這個地宮裡的一切玄機都應該是墨家所為,它與前面幾座地宮是一脈相承的。只是墨家建造這座地宮的目的就讓人捉摸不透了,可能建造者不僅僅是為孟獲建一處大本營那麼簡單吧!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想得用建孟獲城為掩護,藉此掩人耳目,將一些秘密藏於孟獲城的深處。

這一點從殷天玄等人勇鬥狐面刺鱗蛇,三木正雄巧取青銅盆這兩個重要環節可以給予證實。看來那個青銅盆便是這個地宮的設計者和建造者,想盡千方百計隱藏下來的秘密,但不知道這個青銅盆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麼更為重大的秘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